红利策略

搜索文档
2025雪球指数基金领袖峰会在上海举办
中证网· 2025-08-25 03:01
指数投资市场发展现状 - 全球ETF规模超17万亿美元 过去73个月持续资金净流入 被动投资资金净流入显著超过主动投资 养老金等长线资金成为压舱石[1] - 国内ETF市场快速扩张 规模从2018年5500亿元增长至5.7万亿元 成为机构和个人的重要配置工具[1] 指数产品分类与表现 - 宽基指数代表市场平均β 包括沪深300 中证500 中证A500 科创50等[2] - 行业主题指数紧扣经济转型方向 涵盖人工智能 机器人 创新药 新能源等领域[2] - 策略类产品以红利 现金流 质量为代表 近年来表现突出 红利与现金流策略尤其显著[2] - 恒生创新药ETF和香港证券ETF今年涨幅超一倍 在把握主线趋势方面相比个股操作具备优势[2] 未来指数化投资发展方向 - 指数化投资进入新阶段 ETF成交额占比显著提升 新生代投资者接受度远超预期 国内发展空间巨大[2] - 未来重点关注五大方向:综合类指数 差异化策略指数 沪深港互联互通 恒定比例多资产指数 结合衍生品的创新型策略产品[2] 市场行情与投资策略 - 当前行情上涨依托政策面与资金面支持 更来自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的推动[3] - 科技板块具备长期成长潜力 红利产品在低利率环境下展现防御和稳定分红优势 二者结合可平衡风险与收益[3] - ETF能够帮助投资者克服心理波动与频繁换股困境 实现攻守兼备的投资目标[2][3]
对话韩海峰:韧性超预期下,聚焦三大结构性机会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8-22 10:12
资本市场回顾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呈现"杠铃型"特征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中证2000为代表的中小市值指数表现较好 而茅指数和新能源指数等成长指数及红利指数表现一般[6] - 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的担忧逐渐消退 5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4% 但同期中国整体出口金额仍保持正增长 截至6月底全球主要股指均已收复4月2日政策宣布当日高点[7] - 港股上半年强势主要受南下资金推动 医药 原材料 科技与金融四大行业表现突出 医药板块因海外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压力而增加对中国创新药管线采购[8] - 经济隐忧包括PPI连续三年负增长和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连续四年负增长 导致国债利率持续低位运行[9] 宏观展望 - 中国经济处于"L型"底部 广义财政占GDP比重回升但主要用于化债而非直接投资 导致PPI未出现快速回升[10] - 出口韧性超预期源于制造业能力提升和汇率因素 高附加值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12] - 保险销售显著改善 代理人数量从峰值150万+缩减至50万级 但单人产能提升 利率下行使保险产品收益率优势凸显[12][13] 企业基本面展望 - 企业盈利压力最大阶段已过 PPI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未来回升将带动非金融企业利润增速改善[15] - 出口 科技 医药产业链已出现盈利见底回升迹象 而地产基建产业链盈利仍承压[15] - "反内卷"政策有助于缓和工业企业竞争 提高盈利能力 但需求侧刺激相对偏弱[16] - 工业企业资本开支增速转负 经营性现金流与资本开支敞口扩大 2024年分红加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17] 估值与资金面 - A股风险溢价处于5%-6%较高水平 与未来一年指数回报呈强正相关性[18] - 三大增量资金来源:居民净存款达77万亿元历史高位 保险资金权益占比仅12%-13% 每年新增保费30%需投入权益市场 海外资金配置处于十年低位[19][20] 投资机会 - 关注盈利底部修复机会 PPI回升和"反内卷"政策将改善供需关系[22] - 低利率环境下红利策略持续有效 重点关注制造业与消费行业结构性机会[22] - 新产品与新技术增长型机会包括AI赋能和新消费场景等方向[23]
逾九成红利基金年内盈利
深圳商报· 2025-08-21 23:04
红利策略市场表现 - 逾九成红利基金年内净值上涨 仅3只收益为负[1] - 13只红利ETF净值涨幅超过20% 另有13只ETF涨逾10%[1] - 格林高股息优选混合A净值上涨近63% 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A等产品涨逾30%[1] 红利策略优势分析 - 低利率期间红利策略性价比相对较高 具有类债券属性[2] - 红利板块股息率相对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高位[2] - 红利与科技构成哑铃策略 红利提供稳定现金流 科技提供收益弹性[2] 产品与策略发展 - 红利投资涵盖红利低波 红利质量 港股红利 消费红利等细分策略[2] - 红利指数基金具有低费透明 省心跟Beta等优点[2] - 产品端竞争日益激烈 指数选择成为关键因素[2]
牛市纠结买啥
新浪基金· 2025-08-21 09:43
市场观点与策略 - 沪指冲上3700点后市场分歧加大 短期回踩属正常现象 投资者不必恐慌 建议参照技术指标设置止盈止损点 [1] - 高成长品种估值偏离合理区间 全仓押注风险较大 回调压力显著 易导致前期收益回吐 [1] - 适合配置高股息率红利板块作为防守品种 历史业绩稳定且分红持续 能在市场波动中提供安全垫 [1] 产品策略特点 - 红利稳健性与科技高成长构成哑铃型组合 红利板块作为市场稳定器 可对冲风险并平滑投资体验 [2] - 国泰红利智选(A:024354 C:024355)采用动态自适应风格轮动框架 通过量化模型调整价值红利与成长红利的配比 [3] - 当前A股处于牛市区域 产品采用成长版与价值版相对均衡的持股方案 并配置港股高息股以捕捉跨市场机会 [4] - 产品具备涨时跟进能力(成长红利部分贴合市场节奏)和跌时防御能力(价值红利仓位对冲波动)实现涨能跟得上跌能守得住 [4] 基金经理背景 - 基金经理高崇南为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 量化策略领域老将 其管理的国泰量化策略收益产品有多阶段超额收益记录 [4] - 国泰量化策略收益2018年底转型以来 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率超30% 最近5个自然年度均跑赢沪深300指数 [5] - 具体业绩表现: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8.24%(基准0.03%)2024年收益率15.66%(基准14.68%)2023年收益率-10.75%(基准-11.38%)[6] 产品定位 - 凭借动态轮动与跨市场布局优势 产品可适配不同市场环境 作为投资组合中的压舱石 避免投资者纠结止盈或追涨时机 [7]
“进攻型红利”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年内第29次新高!吉比特、福耀玻璃持续走强
搜狐财经· 2025-08-21 03:05
市场表现 - 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盘中上涨0.82%并创年内第29次新高 同时实现连续9日资金净流入 单日净流入约800万元[1] - 成分股吉比特与福耀玻璃持续拉升 显示资金关注度维持高位[1] 指数特征 - 采用"高ROE+稳定现金流+合理股息"选股逻辑 从沪深市场筛选盈利能力强且分红可持续的优质企业[1] - 成分股平均滚动ROE达22% 一季度净利润增速接近50% 显著超越主流宽基指数表现[1] - 当前股息率为4% 超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两倍以上 并大幅高于沪深300等大盘指数水平[1] 产品设计 - 低费率结构与月度分红机制 有助于提升投资者长期持有体验[1]
摩根红利优选基金投资价值分析:红利资产仍具配置价值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0 1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证红利指数中长期业绩表现突出,具备收益与安全垫双重优势,红利资产未来股息率仍有吸引力 [1][6] - 政策推动上市企业加强分红,企业分红比例逐年提升,红利资产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22][27] - 摩根红利优选以中证红利指数为基准,通过量化选股争取超额回报,行业优选能贡献超额收益 [1][4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证红利指数:专注高股息率,具备收益与安全垫双重优势 - 中证红利由沪深两市高股息、分红稳定、规模与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构成,是红利策略重要代表性指数之一,采用股息率加权,持仓分散,前十大权重股权重合计16.43% [6][7][9] - 行业分布呈“高股息 + 传统周期”特征,前三大权重行业为银行、煤炭和交通运输,权重合计分别为25.07%、16.14%、14.68%,核心成分集中于稳定现金流与派息能力行业,保留非周期板块平衡收益 [11] - 100只成分股市值分布广,平均市值2056亿元,中位数289亿元,包含大市值龙头和中小市值成长股,牛市中大市值贡献回报,中小盘提供超额收益 [11] - 中长期业绩突出,2011/1/1 - 2025/8/15回溯区间内,年化收益率8.34%,夏普比率0.41,高于300收益、500收益、创业板R指数,最大回撤相对更小 [14][15] - 下跌市场防御属性强,2011、2016、2018、2022和2023年跌幅小于其他指数;部分上涨年份能跟上表现,如2019、2024年 [19][21] 当前时点红利资产依然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 政策推动上市企业加强分红,自2022年底以来,监管围绕现金分红发力,政策密度和执行强度增强,分红政策体系进入刚性落实阶段,高股息资产吸引力上升 [22][23] - 企业分红比例逐年提升,分红总额自2018年持续增长,2024年突破2.3万亿元,股利支付率2023和2024年接近40%,未来股息率仍有吸引力 [1][27] - 中证红利指数估值具备双轮驱动修复潜力,市净率低于历史均值,市盈率回升至长期均值附近并小幅突破,股息率较高,过去十年平均4.67%,吸引配置资金 [29][31][33] 摩根红利优选投资价值分析 - 摩根红利优选是摩根基金旗下主动量化产品,2024年7月30日成立,业绩基准为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90% + 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1][35] - 以A份额为例,2024/7/30 - 2025/8/8回溯区间累计收益17.37%,超额收益7.47%,最大回撤和业绩基准相当 [1][38] - 假定去年年底行业配置今年不做大调整,因去年年底低配煤炭、超配通信,行业优选能贡献超额收益 [1][41] 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信息 - 摩根资产管理隶属摩根大通集团,2023年完成对上投摩根基金全资控股并更名,提供全球领先兼具本地洞察的资产管理服务,产品线多元完整 [45] - 中国指数与量化业务涵盖Beta和Alpha投资多元解决方案,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近10年,在管主动量化产品6只,合计规模18.69亿元 [50]
外资纷纷看好A股后市,现金流ETF嘉实(159221)早盘涨近1%,近10日合计“吸金”3.3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0 05:15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截至2025年8月20日午间收盘上涨0.75% [1] - 成分股模塑科技上涨10.04% 上汽集团上涨6.94% 云天化上涨4.30% 华域汽车上涨3.55% 新华百货上涨2.73% [1] - 现金流ETF嘉实(159221)上涨0.81% [1] ETF流动性及规模 - 现金流ETF嘉实盘中换手率3.55% 成交额4257.38万元 [1] - 近1月日均成交额5594.78万元 [1] - 近2周规模增长3.52亿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近10个交易日合计资金流入3.30亿元 [1] 指数持仓结构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66% [1]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上汽集团、中国海油、美的集团(截至2025年7月31日) [1] 银行业投资前景 - 中国银行股受益于净息差企稳及手续费收入增长 [2] - A股银行板块潜在涨幅达15% 港股银行板块可能上涨8%(摩根大通预测) [2] 外资市场观点 - 外资对中国股市前景展望愈发乐观 [2] - 瑞银预计流动性驱动的牛市反弹至少持续至9月份 [2] 现金流策略特性 - 自由现金流策略抗风险能力强 适合稳定增长阶段 [2] - 在市场波动较小时表现突出(申万宏源证券观点) [2] - 与红利策略组合可提升投资组合风险收益比 [2]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现金流ETF嘉实场外联接(024574)参与投资 [3]
分红到账!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上市以来连续2个月分红
搜狐财经· 2025-08-20 01:12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 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 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 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招商基金旗下两只特色红利ETF产品同步日前同步分红已进入尾声。其中,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 上市以来已连续第二个月分红,每份派现0.003元。分红款已于昨日(8月19日)到账。 据了解,中证红利质量ETF(代码:159209)采用"高股息+高质量"双维策略,重点布局消费、医药等 板块中基本面优质的成分股。从历史表现来看,该指数在维持3%-5%股息水平的同时,长期收益表现领 先于市场主流宽基指数。港股红利低波ETF(代码:520550)则追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依 托"双因子"选股策略,侧重于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型行业配置。该指数目前股息率超过5%,结合港 股市场整体估值偏低的特征,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属性。市场分析认为,这两类产品分别代表了"防御 稳健 ...
A股两融余额重回2.1万亿元 融资余额单日暴增近40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8-19 16:44
两融余额增长 - 沪深京三市融资余额连续6个交易日净买入925 63亿元 其中8月18日单日净买入392 16亿元 创历史第三高纪录[1] - 两融余额突破2 1万亿元 达21023 09亿元 为10年来首次重回该水平[1] 行业融资动态 - 8月18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28个行业获净买入 电子(80 94亿元) 计算机(40 71亿元) 机械设备(28 52亿元)位列前三[1] - 有色金属 电力设备 通信等8个行业净买入额均超10亿元 传媒(-2 42亿元) 美容护理 轻工制造为净卖出前三行业[1] - 近一个月29个行业获净买入 电子(379 86亿元) 医药生物(221 05亿元) 机械设备(166 34亿元)居前三 仅石油石化(-7 83亿元) 煤炭(-5 25亿元)遭净卖出[2] 个股融资表现 - 8月18日2325只个股获净买入 北方稀土(7 36亿元) 中芯国际(6 61亿元) 中兴通讯(6 14亿元)位列前三[2] - 近一个月2474只个股获净买入 新易盛(32 07亿元) 北方稀土(31 09亿元) 东方财富(28 35亿元)净买入额最高[3]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预期改善与风险偏好回升形成共振 监管层释放稳定资本市场信号 红利策略与科技成长板块轮动吸引资金进场[3]
华安基金:险资再度密集举牌,红利资金面仍向好
新浪基金· 2025-08-19 09:25
港股市场表现及资金流向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周上涨1.08%,恒生指数上涨1.73%,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52% [1] - 恒生一级行业全部上涨,医疗保健业领涨,公用事业领跌 [1] - 主动型外资流出港股1亿美元,被动型外资流入8.3亿美元,南向资金净流入381亿港元 [1] 保险资金举牌动态 - 8月以来保险举牌达6次,举标偏向港股且行业从银行扩散至消费及保险板块 [1] - 在长债收益率历史低位背景下,险资等增量资金有望更多流向红利板块 [1] 港股央企红利指数特征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5.83%,显著高于中证红利的4.45% [2] - 指数PB为0.64,PE为6.99,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34%,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124% [2]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产品信息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为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ETF [3] - 基金净值1.5848,规模34.45亿元,周成交额7.81亿元 [4] - 场外联接产品包括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联接A(020866)和联接C(020867) [3] 指数成份股表现 - 前十大权重股周涨跌幅分化显著:中国有色矿业涨10.8%,华润置地涨11.1%,中远海能跌3.3% [4] - 成份股近12月股息率最高达12.4%(中远海控),最低为3.9%(中国有色矿业) [4] - 权重分布集中度较高,前两大成份股东方海外国际和中远海控权重均为4.5% [4] 行业配置与市场展望 - 指数成份股覆盖工业、金融、能源、医疗保健等多个恒生一级行业 [4] - 低利率环境与经济弱复苏背景利好红利策略,央企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