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

搜索文档
这款机器人,曾被马斯克点赞
金融时报· 2025-06-25 15:03
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历程 - 松山湖从2010年的荔枝林发展为国家级高新区,2018年整合周边区域共90.5平方公里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1] - 区域内拥有XbotPark机器人基地、松山湖开发者村等产业集群,以及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项目 [1] - 逸动科技等企业从初创团队成长为行业代表,见证科学城从"荔枝树里长出"的历程 [1] 科技创新生态与产业集群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出海柔创新、云鲸智能等独角兽企业,覆盖家庭服务、智能运动、娱乐休闲等领域 [2] - 基地企业如逸动科技、本末科技、LiberLive未知星球已实现产品商业化,覆盖船用动力、轮足机器人、无弦吉他等创新领域 [2] - 松山湖形成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 [3] 企业规模与产业实力 - 松山湖科学城市场主体超17000户,拥有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区域内64家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259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34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 [3] 金融支持体系 - 松山湖设立总规模10亿元天使投资基金(首期5亿元),并参与50亿元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4] - 设立1亿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对中小微企业单笔融资损失补偿比例最高达50% [5] - 企业通过信用贷款贴息、科技金融纾困政策降低资金成本,2022年政策有效缓解研发投入现金流压力 [5] 全链条创新支持 - 企业可获得技术研发、人才供给、产业协作、市场拓展等全链条支持,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全球化拓展 [5]
湖南永州:让“链”成破解产业困局金钥匙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7:00
表面处理产业转型 - 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背景下,表面处理产业面临环保约束趋紧、成本高企、技术创新瓶颈三重挑战[1] - 湖南永州通过"永链荟"平台重构产业生态,首场对接活动征集37项企业需求,吸引123家关联企业参与,达成超40家意向合作[1] - 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库、产能池、需求池精准匹配,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1][4] 产业生态构建举措 - 永州配套建设实体化"永链荟"工业馆,整合跨区域资源,提供技术推广、产品发布、成果展示等全周期服务[2] - 绘制动态更新的产业链全景图谱,标注龙头企业、技术缺口及要素需求,纵向贯通原材料供应至物流运输全链条,横向整合资本、人才等要素[2] - 设立"链上企业服务包",提供融资担保、人才公寓、用地等支持,搭建初创企业投融资对接平台[3]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 2024年永州新增5个省级产业集群及培育对象,总数达9个(湖南第二),16个产业联盟推动链式聚变[3] - 成立跨部门"永链荟"服务专班,叠加重大制造业要素保障机制,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3] - 企业筹划联动广东灯饰、五金资源,构建"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制造"垂直产业链[4] 政府战略导向 - 永州市委市政府以"一主一特"产业定位为核心,通过"永链荟"模式深化产业链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4][5] - 服务模式聚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畅通供需对接路径,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2][5]
河北廊坊,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快递界的“北方心脏”?
36氪· 2025-06-24 00:19
物流枢纽地位 - 廊坊日均处理快递1800万件,其中825万件进出北京,占总量近一半[1][10] - 2024年快递业务总量达17.18亿件,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948.8亿元,占GDP比重24.3%,同比增长9.2%[2][10] -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3.3%,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0.8和0.7个百分点[10] 区位与交通优势 - 地处京津雄"黄金三角"核心,距北京天安门50公里、天津港80公里、雄安新区70公里[10][13] - 拥有10条铁路、13条高速、27条国省干道,路网密度全省第一(公路181.2公里/百平方公里)[11] - 1小时车程覆盖三大国际机场,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26公里[11] 产业生态布局 - 圆通北方总部基地日处理能力从600万件提升至1200万件,单件配送成本从0.85元降至0.15元[14] - 云裳小镇聚集3800余家服装商户,京津冀次日达比例超95%[15] - 固安商贸城承接北京4000多家批发商户,配套220条直达物流专线[15] 数字基础设施 - 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数全国第一,投运数据中心32个,通用算力5476P,智能算力22384P[25] -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规划算力300P,支持国家级AI研究[26] - 润泽科技成为河北首家智能算力A股龙头企业[27] 政策与战略 - 2022年将现代商贸物流列为"一号工程",2025年建成"两枢纽、三基地"[12][34] - 2024年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河北唯一新增承载城市[21]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分之二位于廊坊,拥有三区叠加政策优势[19][21] 行业影响力 - 中国快递协会发布2025国际发展指数77.9,河北实现国际邮件/快件/电商三同步运营[31] - 2025廊坊经洽会吸引550家企业参展,举办30多场专业活动[30][31] - 形成"南上海青浦、北河北廊坊"的物流枢纽格局[12]
谁在为成都“代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6:22
商业航天与太空AI - 国星宇航宣布"星算"计划全球总部落地成都 包含研发中心 制造中心和运营中心 目标在太空AI领域保持成都的领先地位 [1]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已成功发射 显示公司在太空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1] 氢能与先进能源 - 丰田中国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成都 看重成都绿电资源和成渝"氢走廊"需求 有望推动成都成为"绿氢之都" [1] - 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金额超825亿元 涵盖先进能源等未来产业领域 [1] 数字文创与AI产业 - 新美集团投资150亿元建设全球微短剧总部基地及行业大模型 看重成都影视院校资源和完整产业链 [5] - 成都重点发力AI与数字文创赛道 列为招商大会专场对接领域 [5] - 科大讯飞引导全球开发者团队向成都聚集 联合投促部门吸引创业企业共建生态 [7] 生物医药创新 - 百利天恒指出成都ADC药物领域全球领先 具备特色人才和营商环境优势 [6] - 子路科技利用AI进行药物筛选 认为成都兼具成本优势和交叉产业协同潜力 [6] 智能网联汽车 - 百度阿波罗项目落地"一总部 三中心 一联盟" 将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并推动上下游集约发展 [7] 资本与产业链布局 - 成都发布百亿级"链主基金行动计划" 基金群规模超1700亿元 重点支持产业链生态构建 [12] - 成都高投早期投资海光信息获数百亿元收益 显示资本培育产业的长期策略成效 [12] 招商成效数据 - 1至5月成都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同比增长182% [14] - 1至4月到位外资6.5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89% [14]
戴德梁行高管谈成都:招商政策强劲有效 外商见证成都飞速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8 12:14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研究内容主管Shaun Brodie "戴德梁行在中国西部已经深耕25年了。作为城市发展的共建者,我们见证了成都的开放与起飞。" Shaun Brodie以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为例分 享,自十几年前,戴德梁行便开始为其在武侯区选址首间办公室提供了全程服务,见证了其在成都市场的持续开拓与壮大。2021年,阿斯利康在中国西部 首个功能完备的总部项目(占地15,000平方米)选择落户成都,迄今已成功引入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圈。 "去年,我们助力包括华为、卡尔斯托斯、富士胶片、平安银行、中意人寿等内外资,科技、医疗等多个行业超过50家优质企业入驻成都。这些大企业落 户之前,也有对城市的比较,但最终是在政府招商政策房、高校科研实力、城市职住平衡系数等方面的考量中,选择了成都。" Shaun Brodie认为,在产 业生态方面,成都秉承的长期主义深得外企信赖。成都将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构建形成"3个国家级开发区+22个省级开 发区+N个市级产业园区"的园区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 ...
社评:迈向良好产业生态的重要一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2 01:16
行业政策与生态转变 - 主流车企密集发声缩短供应链账期至60天 旨在缓解产业链债务链条和流动性负担 [2] - 拖欠供应链货款曾是行业潜规则 整车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长期看损害整体产业生态 [2] - 此次转变由央国企率先推动 主流民企积极跟进 形成强大价值导向和示范效应 [2] 产业共识与政府角色 - 政策推动基于产业争鸣和舆论聚焦形成的共识 政府部门作为有形之手凝聚和具化共识 [3] - 中国汽车反恶性内卷取得胜利 60天账期承诺是迈向良好产业生态的重要一步 [3] - 相关部门连续出手反内卷 标志中国汽车野蛮生长时代结束 进入整肃规范新阶段 [3] 市场竞争与可持续发展 - 拖欠货款曾改变市场竞争均衡点 但单个整车企业取得的竞争优势非常有限 [2] - 产业生态是高强度共生关系 对供应链不利的事长期看对整车企业亦无利 [2] - 行业需在转型机遇与创新红利基础上思考如何再往前一步 企业需调整发展战略 [3]
落实“60天账期”,供应商活得好车企才有未来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6:17
政策驱动下的行业合规调整 - 东风汽车、广汽集团、中国一汽、比亚迪等车企集体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响应6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1] - 国企带头、民企跟进,赛力斯、比亚迪等企业通过缩短账期缓解上游中小型供应商资金压力[1] - 新规明确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承兑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上汽集团、北汽集团承诺取消商票结算[3] 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 1-4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2 9%和10 8%,但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 1%,价格战导致利润与增速不匹配[1] - 16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天数达182天,为国际水平的近两倍,实际回款周期常因承兑汇票延长至一年[1] - 超长账期迫使供应商压缩成本(如缩减质检、更换廉价原料),抑制技术研发投入,加剧资金链断裂风险[2] 产业链生态改善预期 - 缩短账期短期内增加车企现金流压力,但长期可提升供应商周转效率,释放研发潜力,推动技术升级[2] - 东风汽车提出"构建更具韧性和创新活力的产业生态",行业竞争焦点或从价格转向技术突破与效率提升[2] - 集体声明被视为扭转"低价竞争-压榨供应商-生态恶化"恶性循环的起点,需配套执行方案巩固成效[3]
合肥模式启示录——解码“最牛风投城市”的实践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0 08:57
合肥模式与肥西实践 - 合肥通过"国资领投—项目落地—产业链集聚—资本退出再循环"模式实现从"家电之都"到"科创之城"转型,典型案例包括2008年押注京东方、2019年投资蔚来、2020年联手中航锂电等企业[1] - 肥西县延续合肥风投基因,通过肥西产城集团运作,培育本土企业科拜尔登陆北交所,并形成"以投带引、以链聚产"方法论[1][3] - 肥西产城集团从传统城投转型为"产业发展综合运营商",深度参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等5+X重点产业,投资派能科技10GWh锂电池基地等百亿产值项目[3] 资本运作与产业生态构建 - 肥西产城集团构建"1+3+X"基金矩阵(1母基金+3自管基金+X参股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5倍,合作基金总数达33只,总规模近400亿元[6] - 通过"国有资本+产业资源"双轮驱动模式,出资4亿元联合专项基金引入均胜电子,带动20亿元投资建设亚洲最大汽车安全系统基地,预计年产值超25亿元[8] - 累计招引项目50个、总投资超800亿元,包括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均胜安全、Deepway等)和1家IPO企业(科拜尔)[11][12] 市场化转型与机制创新 - 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成立紫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并取得私募牌照,构建专业"募投管退"机制[7] - 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创纪录:票面利率2.1%为2025年全国同评级区县级城投最低,获"双AAA"信用评级[4] - 2025年跻身区县级国资平台营收百强第44位、总资产百强第38位,位列安徽省第一[16] 全链条服务体系 - 打造"基金+载体+招商"路径:建设38个产业园区(总面积230万方),提供"拿地即开工"等定制化服务[13][14] - 人才生态闭环:建设1226套人才公寓,筹备安徽大学未来学院落地,形成"产业聚才-培训育才-公寓留才"体系[15] - 实现15项细分领域73%精准卡位,形成"母基金定方向+自管基金强攻坚+专项基金补盲区"立体资本作战体系[13]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聚焦县域主攻方向:5家潜在独角兽及IPO企业100%覆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5+X重点产业集群[11] - 推动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型,形成"技术方案输出-智能制造-全球市场服务"完整价值链[4][10] - 核心经验包括战略定力(拒绝撒胡椒面式投资)、机制创新(市场化容错试错)、生态思维(放大产业链协同价值)[16]
前沿科技产品集中亮相 上海杨浦向全球发出邀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08:35
前沿科技产品展示 -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采用油电混合动力 具备垂直起降和长距离巡航能力 翼展6.3米 载重30公斤 续航6小时 飞行距离700公里 可搭载高清摄像和应急通信设备 应用于应急救援 消防巡查 城市治理等领域 [1] - 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可避免工人腰椎和肌肉损伤 除工业上肢和腰部电动外骨骼外 公司计划2024年7月推出面向C端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 聚焦助行场景 [1] - AI产品将助听器与AR眼镜结合 帮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1] - 展区还展示立体视觉扫描建模机器人 车载芯片 存算一体芯片 星载宽带激光通信终端等前沿科技产品 [1] 杨浦区科技产业支持 - 杨浦区推出14幅滨江地块 总占地面积约34公顷 包括"世界客厅""动韵桥芯""新质秀岸"等片区 [2] - 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及大创智功能区推介2幅优质地块 占地约9公顷 [2] - 杨浦区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同启动InnoMatch全球创新要素供应链平台 [2] - 上海市经信委表示将持续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加大科技成果招商力度 推动杨浦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2]
朝希资本二期人民币主基金完成7亿首关:将专注于能源与科技两大赛道
IPO早知道· 2025-06-06 02:13
以产业与市场化LP为主。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苏州基金再次作为基石投资人加码朝希,产业 LP包括迈为股份、阿特斯、正泰电器等上市公司及海 辰储能等产业集团,新增中方财团、东吴创投、中信建投资本等知名投资平台。另有数家产业与市场 化LP正在推动决策进程,以参与基金后续扩募,其中多家也为复投LP。 在新老 LP的共同支持下, 朝希二期主基金将专注于能源与科技两大赛道,沿新型材料、高端装 备、终端产品、创新服务及应用场景全产业链布局,着力培育具备极强技术创新实力与产业化能力的 未来龙头企业。 朝希资本认为,能源是科技创新的动力,科技是能源发展的催化剂。全球零碳共识推动能源转型,能 源、电力及电子等产业发展催化更多科技场景的打开,并为现代科技范式创新带来深远影响;而 AI、空天等更多颠覆式产业的蓬勃发展,除重视其自身各要素的突破进展之外,朝希资本也尤其关注 科技为能源产业带来的新机。 延续朝希的产业投资方法论,打法上,朝希资本基于能源与科技的双重视角,以判断市场需求为原 点,结合突破性创新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拐点,前瞻布局、精准出击;投资阶段上,朝希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