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首份乡镇招商白皮书发布
苏州日报· 2025-09-28 00:41
招商引资成果 - 2022至2024年累计招引企业2144家 其中制造业企业764家 亿元以上签约项目88个 总投资额332亿元[1] - 累计盘活低效产业用地1120亩 新增工业载体超过236万平方米[1] - 累计引入创新型企业1120家 落地优质人才项目69个[3] 产业转型升级 - 主导产业方向为机器人加智能制造 成功吸引三环集团华东研发制造总部 奥普特机器视觉华东总部等链主企业落户[1] - 通过筑峰强链培育计划培育本土企业 绿的谐波成为全球谐波减速器领域领军者 全球市场份额第二[2] - 骏创科技等传统企业转型为新能源汽车部件供应商 实现高速增长[2] 创新生态建设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50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瞪羚企业总数增至30家[2] - 首创区镇村级资产加专业运营模式 升级29个老旧工业区为科技产业园[2] - 联合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等高校搭建产学研平台 促成技术转化项目47项[2] 政务服务优化 - 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联动12个职能部门 推行五位一体服务模式[3] - 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40%以上 高压线迁移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2个月[3] - 各类领军人才总数从127人次增至201人次 增幅58%[3]
起笔山水间 擘画未来城
苏州日报· 2025-08-13 00:14
核心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 [1] - 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2%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9% [1]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7.2%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4% [1] 产业体系与集群建设 - 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两大主导产业 [2] - 布局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新赛道 [2] - 聚集2700多家工业企业 [2] - 汇川技术投资8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 预计年产值300亿元 [2] - 苏州协同创新科技投资10亿元建设总部 预计年产值20亿元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提供5200平方米训练空间 支持200余台机器人同时训练 [3] 重大项目与产能规划 - 博思特总部基地一期投资4.8亿元 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GeminiBotA1 [4] - 博思特二期计划投资5亿元 年产5000套智能人机协作机器人 [4] - 预计三年内机器人销售量突破2万台 销售收入达10亿元 [4] - 上半年签约26个亿元以上项目 包括正北连接技术总部(20亿元)和可庭割草机器人等项目 [4] 企业生态与创新平台 - 蓝悦无人机、大象机器人等7家企业进驻具身智能产业园 [3] - 依托哈工大苏州研究院、信通院等科研机构培育科创项目 [4] - 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当天办证(如宜可生物当日取得营业执照) [8] - 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保障项目快速落地(如蓝悦无人机数月完成迁移) [8]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实验中学和苏州市立医院太湖总院投入运营 [5] - 推进华师大苏州湾实验小学扩建及北美国际高中改扩建 [5] -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形成15分钟便民圈 [5] 文旅消费与商业配套 - 天鹅港·橙天里举办足球夜市活动 [6] - 举办太湖苏州湾大学生乐队大奖赛(60支参赛乐队)和追觅绿洲音乐节(20组音乐人) [6] - 林渡暖村、太湖瑰谷等农文旅项目吸引游客 [7] - 金融街融悦中心、太泽文化中心书店、京东云仓等新消费场景加快建设 [7]
活力中国调研行|看!“机械之心”在这所智能研究院澎湃
新华社· 2025-06-25 11:53
水下机器人行业 - 广东蓝潜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水下机器人可完成水下设备检修、垃圾清理、水质监测及应急工作,解决人工操作限制及安全风险问题[3] - 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由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孵化,已掌握一系列国内首创的水下无人智能装备技术[3] - 依托东莞及周边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公司研发成果快速转化并形成生产力,市场销量取得明显进展[3] 无人机行业 - 东莞华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通讯装置和照明装置可在稳定供电条件下实现24小时超长航时滞空连续工作[4] - 该公司是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应急装备事业部成果转化平台,其无人机产品已应用于暴雨抢险、风灾救援、城市内涝照明及电网抢修等应急救援场景[6] - 公司制造链和供应链集中在东莞,客户面向全国,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是产品出口[6] 无人艇行业 - 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由"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创立,在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自主控制及多艇协同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7] - 公司水面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已在教育、游船、智能船舶、测绘和应急等行业广泛应用[8] - 珠三角丰富的供应链资源和区位优势助力公司快速成长发展[8]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 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8月,专注于大功率激光器、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核心功能部件及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无人自主技术产品的研发[3] - 通过将原型技术完善为成熟产品并形成系列化产业,推动技术成果转化[4] - 为孵化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投融资规范化和客户对接等支持[8]
一周产业基金|上海交大发起一只AI天使基金;百亿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4:42
AI产业基金设立 - 上海交大联合云启发起"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总规模3亿元,重点布局大模型行业应用、具身智能、AI芯片等前沿方向 [2] - 北京亦庄设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主题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重点锁定机器人本体、大模型、智能终端等领域 [1][6] - 湖南首只AIC创业投资组合式基金落地,首期规模1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等 [1][5] 文化产业基金发展 -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聚焦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技术产业化 [1][3] - 该基金由长三角主要省市地区共同发起,将通过联合多元资本加强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 [3] 前沿科技领域投资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参投6只子基金,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前沿领域 [4] - 该基金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100亿元,关注科学属性强、转化风险大的前沿技术 [4] - 四川首只低空经济基金完成备案,重点投向eVTOL整机制造领域,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 [8] 生物医药产业布局 - 浦东设立中生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目标总规模10亿元,首关5亿元,聚焦成长期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7] - 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100亿元,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7] 新材料产业投资 - 常州高端功能材料产业母基金完成设立,总规模30亿元,重点投向高性能碳纤维、纳米材料、石墨烯等关键领域 [9] - 基金由常州投资集团联合江苏省战新母基金等共同出资组建 [9] 基金规模汇总 -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100亿元 [3][10]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100亿元 [4][10] - 湖南工融迪策创业投资基金10亿元 [5][10] - 中生引领生物医药基金10亿元 [7][10] - 常州高端功能材料母基金30亿元 [9][10] - 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3亿元 [2][10] - 北京亦庄北工智造基金3亿元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