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超集群系统

搜索文档
拆解中科曙光:当一家龙头企业选择“不建墙”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05:22
核心观点 - 国产计算产业面临顶层设计统一要求与产业技术碎片化的核心矛盾 需要领军企业推动开放协同生态建设[1][2][12][13] - 中科曙光通过发布AI计算开放架构和共享气象数据 构建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5][37][51][53] 产业现状与挑战 - 国内算力厂商技术标准私有化 形成算力孤岛导致资源浪费和协同内耗[5][11][33] - 异构算力适配困难 用户需重复投入研发资源 抬升使用成本并拖慢创新速度[11][34] - 芯片功耗进入千瓦时代 散热能力成为算力有效释放的关键制约因素[15][16] 企业战略与行动 - 中科曙光联合超20家产业链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 推动系统级集群创新[5][37] - 开放五层技术能力:部件级、系统层、基础设施层、软件层和数据集层 支持多品牌加速卡兼容CUDA生态[38][40] - 共享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全球12公里/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 覆盖160余项要素 最长15天逐小时模拟[44][52] 技术优势与布局 - 液冷技术历经三代迭代:冷板式→浸没式→浸没相变式 实现数据中心节能30%+ 单机柜功率密度达750千瓦以上[18] - 全栈能力覆盖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IT基础架构核心环节 具备产业链纵向打通能力[21][2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8.50亿元同比增2.41% 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29.39% 扣非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55.20%[26] 生态赋能案例 - 能源电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利用气象数据实现46天风速雷电预测 保障电网运维安全[44] - 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大学实现田块级精准决策 西北玉米项目达成增产与节水节肥双赢[44] - 航空安全:东航依托沙尘精细预测调整航班 保障飞行安全并减少延误[46] - 金融保险:浙商财险推动服务从灾后理赔向灾前防范转变[47]
中国 AI 以开放生态 角逐全球科技长跑
新华财经· 2025-09-26 05:07
公司动态 - 中科曙光旗下企业中科天机宣布向全球共享高分辨率气象数据 包括全球12公里与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的高精度模式数据 时间尺度最长达15天 支持逐小时更新 涵盖温度、风场、降水等160余项气象要素[1][2] - 中科曙光联合2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 并开放覆盖部件级、系统层、基础设施层、软件层和数据集等五个层面的关键技术能力[2] - 中科曙光基于AI计算开放架构设计的AI超集群系统实现千卡集群大模型训推性能达到业界主流水平2.3倍 模型开发效率提升4倍 GPU算效增加55%[3] 行业发展 - 中国AI产业规模2024年超9000亿元 同比增长24% 企业数量超过5300家[5] - 截至2025年6月底 中国5G基站达455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5] - 中国在大模型领域通过低成本、高性能、开源共享模式实现突破 DeepSeek凭借算法创新与开源策略改写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规则[3] 技术突破 - 通过集群创新突破高端AI芯片垄断 实现算力领域的技术突围[3] - AI计算开放架构以GPU为核心进行高效率紧耦合系统设计 联动芯片、整机、大模型、行业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4] - 标准建设在数据标注、模型评估、安全伦理等多个领域推进 建立AI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5] 生态建设 - 通过技术共享与开放协作降低创新门槛 实现不同企业技术产品的互联互通[4] -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倡导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理念[5] - 气象数据被视为AI应用最佳领域之一 成为大模型和大数据开发的重要突破口[2]
拆解中科曙光:当一家龙头企业选择“不建墙”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04:26
产业技术生态发展路径 - 产业技术生态存在垂直整合和开放标准两种发展路径 智能手机生态已清晰展示两种路径差异 [1] - 2025年人工智能成为行业变革核心变量 中国计算产业面临路线选择问题 [1] - 国内算力资源存在技术标准不互通问题 形成算力孤岛现象 [1] 中科曙光战略选择 - 2025年9月5日中科曙光联合产业链超20家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 [1] - 公司选择开放共建路线 打破行业闭门造车格局 扮演修路人角色 [2] - 公司定位为产业协同问题解决者 体现领军企业责任担当 [2] 产业发展背景 - 国家战略层面推出《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 要求构建自主统一算力大市场 [3] - 产业处于强竞争弱合作状态 私有接口协议导致资源浪费和协同内耗 [4] - 技术不兼容造成异构算力适配困难 用户需重复投入研发资源 [4] 技术瓶颈与突破 - 芯片功耗进入千瓦时代 传统风冷技术难以满足散热需求 [5] - 芯片工作温度每升高10度失效率可能翻倍 过热宕机造成巨大损失 [5] - 公司自2011年布局液冷技术 经历三代技术迭代 冷板式液冷到浸没相变液冷 [6] 技术成果与优势 - 液冷方案较传统风冷节能30%以上 单机柜功率密度从几十千瓦提升至750千瓦以上 [6] - 同等机房面积可容纳计算能力提升数倍至数十倍 [6] - 公司具备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全栈能力 [7] 业务布局 - 硬件产品包括服务器和分布式存储系统 其中ParaStor存储在中国移动集采中标且多行业份额领先 [8] - 软件服务涵盖全栈云能力和城市云建设运营 [8] - 业务贯通上游核心部件至下游算力服务全产业链条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50亿元 同比增长2.41% [10]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29亿元 同比增长29.39% [10] - 扣非净利润5.69亿元 同比增长55.20% [10] 开放架构设计 - AI计算开放架构定义为面向大规模智能计算场景的GPU核心高效紧耦合协同创新体系 [15] - 开放五个层面技术能力:部件级、系统层、基础设施层、软件层和数据集层 [16] - 支持多品牌加速卡适配 兼容CUDA等主流软件生态 [16] 数据共享计划 - 公司开放共享全球12公里分辨率和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气象数据 覆盖160余项要素 [17] - 提供最长15天逐小时模拟数据 解决高质量气象数据获取难成本高痛点 [17] - 数据应用于能源电力、农业生产、航空安全和金融保险等领域 [17][18] 应用成效 -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利用数据提供46天风速雷电预测 保障电网运维安全 [17] - 中国农业大学实现田块级精准决策 西北玉米项目实现单产提升与节水节肥双赢 [18] - 东方航空依托精细预测调整航班避开沙尘 保障安全减少延误 [18] - 浙商财险推动保险服务从灾后理赔向灾前防范转变 [18] 生态构建 - 通过架构开放和数据共享建立产业生态循环 [20] - 开放架构提供协同创新基础 共享数据注入生态燃料 [20] - 最终目标为共建开放普惠的中国智能计算产业生态 [21]
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发布,软件ETF(159852)午后上涨3.44%
搜狐财经· 2025-09-11 05:39
软件ETF表现 - 盘中换手率6.78% 成交额3.27亿元 近1月日均成交5.67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3月规模增长18.03亿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3年净值上涨17.05%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9.35% 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 连涨涨幅69.40%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10.06% [3] 行业基本面 - 计算机行业2025H1收入明显提速 净利润显著改善 算力板块在CAPEX提速、技术升级、供给改善驱动下收入高增 [4] - 信创增长持续景气 预计下半年继续加速 品类有望拓展至工业软件等领域 [4] - AI应用贡献比重显著提升 降本增效下盈利改善显著 业绩拐点将至 [4] 指数成分结构 -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05% 包括科大讯飞(13.93%)、金山办公(8.15%)、同花顺(7.39%)、恒生电子(6.39%)等 [4] - 权重股单日表现突出 指南针涨8.50% 拓维信息涨5.32% 同花顺涨4.65% 润和软件涨4.03% [6] 产业技术进展 - 中科曙光协同20多家产业链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 推出AI超集群系统 [3] - 开放多项技术能力 启动AI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建设 [3]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软件ETF联接基金(012620)布局AI软件投资机遇 [6]
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发布;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23:20
深空经济概念框架 - 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提出深空经济概念框架并系统梳理十大产业方向 [1] - 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1] - 未来1-5年航天产业将完成大规模低轨互联网、导航增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组网 [1] - 未来5-10年空间产业将从低轨向中高轨及深空拓展 推动太空经济形成产业规模 [1] AI算力主线逻辑 -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AI算力主线核心逻辑未被证伪 指数回调温和且呈现震荡修复趋势 [2] - 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强及符合产业趋势的优质标的 [2] AI计算开放架构发布 - 中科曙光协同20多家产业链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 [3] - 推出AI超集群系统 单机柜支持96加速卡具备百P级AI算力 最大可实现百万卡规模扩展 [3] - 启动AI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建设 推动AI产业底层技术协同与生态建设 [3] - 举措有助于打破算力孤岛降低开发门槛 加速大模型应用创新与产业化落地 [3]
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发布;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丨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23:17
深空经济产业框架 - 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提出深空经济概念框架并系统梳理十大产业方向 [1] - 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1] - 未来1-5年航天产业将完成低轨互联网、导航增强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组网 [1] - 未来5-10年空间产业将从低轨向中高轨及深空拓展 实现太空资源与能源规模化开发 [1] AI算力主线逻辑 - 中信建投指出AI算力主线核心逻辑未被证伪 指数回调温和且呈现震荡修复趋势 [2] - 统计显示11个牛市整理期中市场出现高低切换现象 [2] - 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强及符合产业趋势的优质标的 [2] AI计算开放架构 - 中科曙光协同20余家产业链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 [3] - 推出AI超集群系统 单机柜支持96加速卡并具备百P级AI算力 [3] - 最大可实现百万卡大规模扩展 同步启动AI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建设 [3] - 该架构旨在打破算力孤岛并降低开发门槛 加速大模型应用创新与产业化落地 [3]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第三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在合肥召开,规划撞击小行星;“深空经济”概念框架出炉,全球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22:53
工业和信息化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十五五"规划座谈会 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1]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 促进国内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加快培育优质企业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1] 外汇储备 - 8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3222亿美元 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 升幅0.91% 主要受美元指数下跌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影响[2] - 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为外汇储备规模稳定提供支撑[2] 航天与深空探测 - 成功发射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 用于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3] - 将开展小行星撞击演示验证任务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5]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 占地面积1100余亩 将提升商业航天发射能力[6] - 首次实现柔性电子传感技术在航天器关键部件状态监测中的在轨应用验证[10]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 - 国家数据局将深化数据要素赋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同频共振[4] - 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 推出AI超集群系统 启动AI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建设[8] 卫星通信 - 中星9C卫星正式投用 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实现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全面国产化[9] - 卫星配置多种波束 载荷容量和功率大幅增加 业务承载能力和覆盖能力有效提升[9] 深空经济 - 首次提出"深空经济"概念框架 系统梳理十大产业方向 预计2040年全球规模达万亿美元[7] - 未来1-5年航天产业将完成大规模低轨互联网 导航增强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组网[7]
业内探索以开放融合算力推动“人工智能+”生态构建
人民网· 2025-09-07 07:19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强智能算力互联互通和供需匹配 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算力云服务 推动智能算力供给普惠易得[1] - 政策要求创新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 实现算力经济高效和绿色安全发展[1] 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人工智能产业提速推动高端算力供给和国产软硬件生态构建领域发展[1] - 算力易得性和通用性成为需要破解的难题 AI算力技术架构和软件生态体系扩展成为不同主体技术资源高效联通关键[1] - 行业报告显示国产软硬件生态构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1] 技术突破与产业协作 - 中科曙光在重庆智博会推出AI超集群系统 联合20多家产业链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1] - 开放架构推进产业链跨层协作 共创智算产业"安卓模式"[1] - 新华三浪潮等企业探索开放生态路线发展超节点 实现跨厂商协同[1] - 开放系统适配多品牌GPU并兼容主流软件 为多产业多场景提供坚实普惠算力底座[1] 应用场景落地成效 - 制造业领域首钢股份冷轧公司落地67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其中AI场景占比达61% 实现数据与AI双轮驱动运营新模式[2] - 农业领域中国中化发布种植大模型iMAP 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决策 试点100万亩农田 农事决策时间缩短75%[2] 专家观点与发展路径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指出智能计算时代需实现人-机-物三元融合 并延伸到产业协同中[2] - 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李斌认为AI计算开放架构旨在共建开放普惠的中国智能计算产业生态[2] - 业内分析认为需以人工智能算力为基石 坚持自主可控与开放融合并重 发挥头部企业示范引领作用[2] - 推动算力资源互通和技术生态共享 为人工智能+全面筑牢产业基础[2]
赛道Hyepr | 中科曙光AI计算开放架构价值几何
华尔街见闻· 2025-09-06 10: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科曙光联合二十余家上下游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和AI超集群系统 单机柜支持96张加速卡 算力达百P级 可扩展至百万卡规模 同时启动AI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 该架构被定位为"国产算力的安卓模式" 旨在通过开放生态和标准化解决方案推动国产算力发展 [1][3][12] 技术架构与工程能力 - 单机柜支持96张加速卡 算力达到百P级 且具备扩展至百万卡规模的能力 [1] - 架构承诺兼容多品牌加速卡和主流软件生态(含CUDA) 开放存算协同 液冷/冷板规范与基础软件栈 [2] - 公司过去十年建设20多个大规模算力集群 部署超50万张异构加速卡 具备体系化推广基础 [1] - 强调集群运维经验与国家平台背景 推动开放式、标准化、高效率集群方案 [3] 商业模式与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从硬件供应商转向国家级/产业级算力方案整合者 注重将算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6] - 采用务实绕行策略 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 降低客户迁移成本 在国产芯片生态成熟前提供低摩擦接入层 [4] - 通过联合实验室与国家创新中心绑定 获取示范项目机会 推动科研院所和国企的偏向性采购 [6] - 商业模式路径为先用工程能力圈住客户验证工业化能力 再逐步沉淀软件与生态 [5] 行业竞争与财务对比 - 浪潮信息2024年营收1147.67亿元(同比+74.24%) 服务器业务占比99.33% 但毛利率降至6.85% [7] - 浪潮信息2025年上半年营收801.92亿元(同比+90.05%) 毛利率进一步降至4.51% 服务器业务毛利率4.32% 现金流净流出55.76亿元 [7] - 浪潮信息专注服务器与云端一体化解决方案 客户以云服务商和企业数据中心为主 中科曙光侧重国家级/科研级集群 目标客户含高校、科研院所和国产化需求单位 [9] - 两者产品定位差异明显 在部分场景存在协同而非直接竞争 [10] 资本市场预期与估值驱动 - 估值弹性高度依赖架构商业价值的验证节奏和实际落地规模 [11] - 短期关注点在于示范项目转化为可确认合同的能力 具体合作名单与合同金额披露可能成为市场重估触发点 [10][12] - 资本市场期待公司将一次性交付转变为持续服务化收入和平台化溢价 而非仅依赖硬件交付 [12] - 若"安卓模式"得到验证 公司可能成为国产算力生态重要承载方 否则市场热情将回归理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