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优化供给质量,大力发展服务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2:52
消费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过去四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 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1]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 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1] - 从商品零售看 我国社零相当于美国的80%左右 但按实际购买力计算已是美国的1.6倍 [1] - 汽车、空调、冰箱、洗衣机、手机等销量全球第一 物质供给日益丰富且质量快速提升 [1] 消费结构转型与潜力 - 我国正处于人均GDP 1万到2万美元区间 消费需求加速分化 消费结构加快转变 [1] - "十四五"期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占比达46.1% 较发达经济体60%以上仍有差距 [2] - 服务消费优质供给短缺 文化娱乐、健康、养老、家政等领域有待提升 高品质住房医疗教育供给不足 [2] - 年轻一代更重视情绪价值和精神体验 但当前支付能力相对较弱 [3]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地方政府过去更重视基建地产与制造业投资 服务业发展积极性不足 [2] - 服务业属于轻资产和慢变量 发展滞后影响了服务消费需求释放 [2] - 消费观念上 传统储蓄偏好仍存 服务消费更关注效率和成本而非体验 [3] - 文娱消费比重和旅游住宿服务消费偏低 精神体验类消费增长空间大 [3] 政策导向与未来方向 - 经济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1] - 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地方政府需投入更多政策性资源引导市场创新 [4] - 重点发展健康、养老、托育、赛事、文娱等服务消费 激励新兴服务业投资 [4]
商务部:“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14:40
外资利用 - "十四五"时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1]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1]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约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和1/7税收,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1]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1] - 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预计2025年突破50万亿元 [2] - 中国社零总额相当于美国80%,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为美国1.6倍 [4] - 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品类销量全球第一 [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持续两位数增长,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50.2%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 [5] 消费结构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增速超过商品消费 [5] - 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在部分家庭已超越商品支出 [5] - 服务消费主要矛盾为优质供给不足,商务部将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出"1+N"政策体系支持服务消费 [5] 未来展望 - "十四五"成熟经验将延续至"十五五",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未变 [6] - 商务部计划因时因势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壮大新型消费 [6]
中国市场新势能:“十四五”期间居民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9.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2:23
消费市场发展 - 过去四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1] - 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6.1% [1]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2] - 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超过50% [2] -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 [2] 新型消费与政策支持 - 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包括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商务部推动出台"1+N"系列政策,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3] - 建议将消费补贴政策延伸至文化旅游、健身、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 [4] - 常态化激活夜间经济,完善夜市管理、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 [4] 外贸成就 - 2024年货物贸易规模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 [4] - 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67% [5]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5]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过50% [5] 外资与供应链 - "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过7000亿美元,提前六个月完成预期目标 [1][6]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多2.5万家 [6]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6]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6] - 中国供应链呈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成本不断降低 [6] 外资环境优化 -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7] - 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开放试点 [7] - 20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省市完成1100余项试点任务 [7]
商务部:“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08:41
消费市场发展 - "十四五"期间中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 2万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3年48 3万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5 5% [1] - 2023年中国社零总额绝对值相当于美国80% 按世界银行实际购买力算法计算则达到美国1 6倍 [1] 服务消费趋势 - 2020-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 6% 当前主要矛盾为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 [1] - 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重点领域包括健康 养老 家政等细分市场 [1] 政策方向 - "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延续"十四五"对外开放(医疗等领域试点)和对内放开(提质惠民行动)双轨策略 [1] - 下一阶段将把有效政策转化为常态机制 同时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 [2]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今年全年社零将超过50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18 06:27
消费市场扩容 - 中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2024年社零总额达48 3万亿元 年均增长5 5% [1] - 2024年中国社零总额相当于美国的80% 按实际购买力计算已达美国的1 6倍 [1] - 2024年全年社零总额预计突破50万亿元 [1] 消费品质提升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上半年销售额2 9万亿元 惠及4亿人次 [2] - 2020-2024年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 6% 快于商品消费增速 [2] - 推动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 出台"1+N"政策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2] 新型消费发展 - 推动数字消费 品质电商发展 培育"人工智能+消费"等新增长点 [3] - 以旧换新政策显著促进智能家居消费 [3] - 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 促进传统业态转型升级 [3] 市场开放联动 - 2021-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 4万亿元 [3] - 2024年入境游客消费达942亿美元 同比增长77 8% [3]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连续举办进博会和消博会 [3] 未来发展展望 - "十五五"期间将延续有效政策 转化为常态长效机制 [4] - 计划进一步激发商品消费动能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4] - 将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4]
帮主郑重:50万亿消费大爆发!服务消费飙至46%,三招布局消费升级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7-18 04:24
消费市场趋势 - 社零总额目标冲击50万亿大关,过去四年年均增速稳定在5.5% [1] - 消费对经济贡献率年均达60%,每100元消费中有60元拉动GDP [1] - 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6.1%,四年增长3.5个百分点,餐饮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娱乐成为新增长点 [1] - 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7.5%,显著高于商品零售 [3] - 乡村消费增速4.5%,比城镇快0.9个百分点,下沉市场消费升级势头强劲 [3] 消费结构变化 - 消费升级从商品转向体验,县域市场成为新战场,文旅、县乡商业、即时零售等赛道潜力大 [3]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九部门联合出台48条服务消费新政 [3] - 必选消费如粮油食品类社零增速稳定,疫情期间仍保持正增长 [4] - 可选消费弹性大,家电家具3月增速达35%,政策驱动的"以旧换新"带动格力、美的等品牌 [4] - 服务消费链表现亮眼,餐饮板块3月收入增长5.6%,连锁龙头增速达6.8% [4] 投资机会分析 - 服务消费"卖水人"机会显著,如租车平台(一嗨租车)、灯光音响商(浩洋股份)、运动康复器械(舒华体育) [5] - 县域消费"渠道王"如永辉超市县域大店人流量翻倍,零食量贩店万辰集团单店月销破百万 [5] - 国货情绪"代言人"如李宁、瑞幸、花西子等品牌,Z世代愿为文化认同溢价30% [5]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社融拐点显现(6月M2增速回升至9.2%) [5] - 消费龙头股月线MACD金叉确认或成为中长线布局信号 [5]
7月18日午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7-18 04:10
中美经贸合作 - 中美经贸合作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意基础 人为"脱钩"难以实现 [1] 服务消费领域政策 - "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的限制性措施 [2] 可控核聚变产业 - 上交所举办"可控核聚变"产业沙龙 超过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交流 涵盖核心部件、系统装置、工程应用等领域 [3] 中欧数据跨境流动合作 - 中欧设立工作组 就汽车领域数据跨境流动开展合作 [4] 美联储相关事件 - 美国共和党众议员举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5亿美元总部翻新项目中涉嫌"作伪证" [5] 股市表现 - 沪指涨0.34% 深成指涨0.3% 创业板指涨0.26% 恒生指数涨0.73% 恒生科技指数涨0.76% [6]
消费时评丨服务消费“上新” 提振内需再发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7-18 02:27
服务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关键引擎 -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内需尤其是服务消费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1] - 多地密集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聚焦服务消费 精准发力供需两端 体现稳经济、促民生、谋长远的政策节奏 [1] - 服务零售额增速已连续数月高于商品零售 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医疗健康等需求持续升温 [1] 地方政策聚焦服务消费领域 - 北京市方案突出六大领域24项任务 涵盖文娱、旅游、体育、教育培训、美丽健康、家政服务 [1] - 山西提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广西聚焦服务消费优化 上海打造文化消费高地和世界级旅游城市 [1] - 政策从注重总量转向注重结构 从消费刺激转向场景创新 从政策供给转向体验升级 [2] 服务消费的独特价值 - 服务消费更具黏性、延展性和在地性 能带动就业、激活创新、回应民生关切、提升生活质量 [1] - 老龄化加速、少子化显现 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供给扩容成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支撑 [2] - 服务消费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生活 正从边缘走向中心 [3] 供需两端协同发展路径 - 需求端需稳定就业、提高收入、优化信贷支持 丰富夜间消费、节日经济、平台经济等场景 [2] - 供给端需提升质量 打造高质量文旅产品 推动体育赛事市场化运营 规范家政服务标准 引导教育培训优质发展 [2] - 政策走向精细化和可持续性 如推动数据开放促进文娱消费 推动"体育+旅游+数字技术"融合 出台家政信用体系机制 [2] 服务消费的长期战略意义 - 地方方案探索通过优化供给、提升体验、激发信心的长期路径 而非追求短期反弹 [3] - 全球消费趋缓背景下 服务消费成为关键增长带 关乎城市温度、产业活力和民众获得感 [3] - 服务消费发展不仅是经济指标提升 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3]
商务部:“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的限制性措施
快讯· 2025-07-18 02:24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 五五"期间还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的限制性措施。王文涛指出,商务部通过"对外开放"和"对内放 开"解决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的问题。"对外开放"就是做加法,扩大医疗等领域的开放试点,引进更多 优质服务;"对内放开",就是做减法,推动出台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1+N"系列政策,开展服务消 费提质惠民行动,围绕健康、养老、家政等细分领域,减少限制性措施、丰富服务供给,这方面的工作 还会在"十五五"期间继续推进。(人民财讯) ...
社零总额连续下降,北京消费乏力了? 专家: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综合性指标 更全面反映消费市场变化
北京商报· 2025-07-17 13:21
北京消费市场结构变化 - 上半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0.9%,其中服务性消费增长4.7%,社零总额下降3.8%至6734.2亿元 [1][5] - 社零总额统计方式以商品消费为主,需完善为包含服务消费的更全面指标体系 [1] - 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增长2.6%和4.3% [5] 商品零售细分表现 - 商品零售6061.6亿元(下降3.8%),餐饮收入672.6亿元(下降3.6%) [5] - 基本生活类和时尚类商品销售较好:粮油食品类(+13.9%)、金银珠宝类(+36.1%)、体育娱乐用品类(+9.3%)、化妆品类(+7.6%) [5] - 家电和文化办公用品受"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分别增长4.6%和3.1% [5] - 汽车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大幅下降20.0%和24.0%,对社零总额形成显著拖累 [5] 服务消费与新兴业态 - 服务性消费在信息、交通、文化娱乐领域带动下强劲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2%,占比达58.9% [7] - "票根经济"延伸多轮消费,如五月天演唱会带动西单更新场商户联动促销 [7] - "它经济"爆发:上半年国内宠物消费773.75亿元(+8.84%),其中服务消费192亿元,北京宠物家庭持续增加 [8] 时尚消费趋势 - 中国消费者对小众品牌接受度达79%,美妆、服饰、家居领域渗透率攀升 [8] - 北京市发布《行动方案》,提出构建首发时尚矩阵,集聚国际品牌并培育本土品牌,支持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 [9] 消费转型与政策方向 - 服务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增速显著快于传统商品消费,文商旅融合成为重要路径 [13] - 北京推动服务消费从被动供给转向主动创造,通过文化IP、特色旅游线路等提升体验价值 [13] - 消费统计体系需加快完善,建立覆盖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分类指标以反映市场变化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