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嘉宾风采 |2025年中国硅业大会
行业现状 - 中国有机硅行业正处于技术创新协同与绿色转型发展阶段 [1] - 行业自信助力和谐发展 [1] 组织机构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为主办单位 [2] -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为行业重要组织 [3][5] 行业专家 - 张建军担任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及正高级工程师 [3] - 专家拥有三十余年行业经验 涵盖科研 技术推广 工程建设 生产经营 企业管理等领域 [5] - 曾任职蓝星公司技术市场部主任 中外合资赛克技术公司副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5] 联系方式 - 硅业分会会长段德炳联系电话010-63971958 [8] - 常务副会长林如海联系电话010-62229972 [8] - 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爱华联系电话13910097318 [8] 信息获取 - 可通过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咨询 [9]
大全能源:上半年实现营收14.7亿元 三季度继续践行减产策略
中证网· 2025-08-28 06:5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47亿元 [1] - 业绩下降主要因多晶硅销售价格同比下跌33.63%,从47.01元/公斤降至31.20元/公斤 [1] - 销量同比减少52.47%,从9.71万吨降至4.61万吨 [1] 产能与产量调整 - 主动推行减产策略,2025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为5.08万吨,同比下降约60% [1] - 预计第三季度产量为2.7万吨-3万吨,全年产量指引为11万吨-13万吨 [2] - 通过减产缓解市场供给压力,规避同质化恶性竞争 [1] 市场价格动态 - 多晶硅价格自6月起触底反弹,N型复投料均价从3.44万元/吨攀升至4.79万元/吨(截至8月20日) [1] - 价格回升推动市场信心显著修复 [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依托内蒙古大全研究院系统推进高纯氯硅烷除杂、半导体级检测、还原炉提质降耗等关键技术攻关 [2] - 与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核心设备优化与科技成果转化 [2] - 通过工艺数据管理平台和数字制造优化升级项目实现生产与管理流程智能化 [2] 战略发展方向 - 通过主动减产、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发力换取长期健康发展 [1] - 持续强化研发创新、推进降本增效、加快数字化转型、严控产品品质 [2] - 根据市场价格和下游需求灵活调整发货计划,控制合理库存水平 [2]
巨化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 氟制冷剂业务成核心驱动力 产业链布局持续深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06: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增长146.97%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0.26亿元 同比增长155.23% [1] 氟制冷剂业务 - 氟制冷剂业务营业收入60.87亿元 同比增长55.09% [2] - 产品月均价达39372.45元/吨 同比增幅61.88% [2] - 获得HCFC-22生产配额3.89万吨 占全国26.10% [2] - HFCs生产配额29.78万吨 占全国同类品种份额39.33% [2] 产能建设与技术投入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 在建工程125项 [3] - 甘肃巨化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96.25亿元 [3] - 研发投入6.03亿元 同比增长11.69% [3] - 新增专利受理32件 获得专利授权25件 [3] 战略发展方向 - 深化第四代氟制冷剂(HFOs)产能建设与市场渗透 [4] - 依托甘肃项目拓展西部产业基地 [4] - 突破含氟聚合物、电子级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关键技术 [4]
利尔化学: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91.21% 拟10派2元
中证网· 2025-08-28 05: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07亿元,同比增长35.3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91.21% [1] - 扣非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241.02% [1]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 [1] 业务优势 - 国内最大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农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 [1] - 草铵膦、精草铵膦原药生产规模居国内前列 [1] - 产品出口三十余个国家地区,与科迪华、巴斯夫、先正达等全球农化巨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 [1] 技术实力 - 全球第二家掌握吡啶类化合物催化氯化系统集成技术(继陶氏益农之后) [1] - 国内首家掌握草铵膦、精草铵膦大规模化合成关键技术 [1] - 精草铵膦技术全球领先,拥有高价值专利并推进全球布局 [1] - 研发投入达1.43亿元 [1] 运营策略 - 强化"合规、安全、环保、质量、成本"五大核心意识 [2] - 优化工艺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确保重点项目按期完成 [2] - 加强战略客户合作与新市场拓展 [2] - 加快新产品登记筛选与开发力度 [2] - 部分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上涨 [2]
上半年利润暴增近七成,绿源集团控股(2451.HK)厚积薄发
中金在线· 2025-08-28 05: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96亿元,同比增长22.2% [1] - 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66.9% [1] - 毛利率达13.6%,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1] 技术研发优势 - 持续夯实液冷电机领先地位,推出数字化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低温加热和高温调控 [2] - 采用高强度陶瓷刹车片与精密罗拉结构,刹车寿命较普通鼓刹提升5倍 [2] - 参与成立金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联盟,布局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 [2] 产品与渠道策略 - 推出超21款新车型覆盖全产品线,包括K50、MS95及Moda50D等领先产品 [3] - 拥有超14,000家线下零售店,并覆盖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 [3] - 新零售模式为门店引流近30万台电动两轮车,消费者满意度提升20% [3] 品牌与国际化进展 - 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认定 [3] - 国际业务新进入3个国家,在东南亚非洲市场取得重大发展 [3] - 推出高端品牌LYVA进军国内万元级电助力自行车市场 [4] 新业务布局 - LYVA品牌以AI中置电机+智能骑行算法为核心,通过八大传感器实现人车交互 [4] - 构建覆盖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生态,产品矩阵涵盖通勤/运动/家庭全场景 [5] - 依托14,000家智慧门店打造"3公里服务圈",提供租赁/维修/换电等闭环服务 [5] 行业政策影响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面临出清压力 [6] - 具备合规能力、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有望强化品牌与提升份额 [6]
东宏股份财报解读:政策红利赋能,技术与产业链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28 03: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1亿元,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1] - 第二季度业绩环比增长约37%,近三个季度业绩逐季走高[1] - 期间费用合计1.31亿元,同比下降11.85%[1] - 资产负债率降至27.14%,较期初下降9.27个百分点[1] 政策驱动与市场机遇 - 国家政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预计五年改造管网近60万公里,投资需求约4万亿元[2] - 公司前瞻布局城市生命线业务,涵盖韧性城市、管道修复和智能终端领域[2] - 上半年在城市更新与管网改造领域订单显著突破,与地方城投、水务集团共建合资公司实现转型[2] - 产品应用于海外油气输送和市政供水,国际知名度与市场份额稳步提升[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8646万元,研发人员172人占比11.32%[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367万元,拥有有效专利209项覆盖多个关键环节[4] - 参与2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编制,成立管道智能终端研发中心实现技术突破[4] - 获得高性能防腐粉末涂料和碳纳米管改性聚烯烃管道专用料等专利授权[4] 全产业链与战略合作 - 覆盖从材料研发到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高度协同[6] - 自主开发多种新材料,拥有行业领先生产线可实现定制化生产[7] - 深化与武汉中仪物联、浪潮智慧城市、贵州水投等战略合作,加速生态产业布局[7] - 高压力钢丝管产品应用于澳大利亚、非洲及美洲矿用市场,连接技术保持领先[7] 运营管理与品牌建设 - 推行数字化合同管理平台和动态产能调度机制,实现项目全周期精细化管理[7] - 确保订单高质量按期交付,提升客户信任与合作黏性[7] - 品牌在高端管道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成为国内重大基础设施和能源工程领域信赖伙伴[7] 发展转型与未来展望 - 公司从传统制造向系统服务转型,从国内领先向国际竞争转型[8] - 依托政策红利、技术积淀与全产业链优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8] - 技术成果加速转化,有望在复合管道领域持续保持领先[8]
钧崴电子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7 22:5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16.79%,归母净利润6824.2万元,同比增长24.2%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5.07%,归母净利润3382.92万元,同比增长2.13% [1] - 毛利率49.31%,同比增长4.04%,净利率19.24%,同比增长6.34% [1] - 每股收益0.27元,每股净资产6.03元,同比增长33.47%,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5元,同比增长10.56% [1] - 货币资金7.34亿元,同比增长131.62%,应收账款1.56亿元,同比增长14% [1] 业务运营 - 三费占营收比22.01%,同比增长5.3% [1] - 公司ROIC为10.18%,净利率16%,产品或服务附加值高 [2] - 公司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11.67%,2023年最低为9.39% [2] - 应收账款/利润比例为147.87%,需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2] 客户与市场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8.8%,归母净利润3441.29万元,同比增长57.71% [3] - 成功导入OPPO、vivo、华为、荣耀等国内头部消费电子品牌客户 [3] - 消费电子领域市场份额持续稳固,积极寻求其他潜力市场拓展 [4] - 与英伟达自2017年合作,提供全套电流感测精密电阻解决方案 [9] 产品与技术 - 产品结构向高精度、小型化、低阻值等高端方向升级,提升单机价值量 [6] - 全球少数能量产超小型合金电阻的企业,技术壁垒涉及材料、制程和设备 [7] - 材料上采用三层结构,专注0.01欧姆以下、精度±1%内的产品 [8] - 制程上采用类半导体的曝光、显影、蚀刻等步骤 [8] - 设备上高度精密,每块基板切割4万多颗电阻,需保证质量和性能 [8] 增长驱动 - 产能利用率提升导致成本下降和毛利提升 [3] - I终端快速发展推动对低阻值、高功率、高精度电流感测电阻的需求 [9] - 产品创新和客户合作共同推动产品渗透率提升和结构优化 [6] - 公司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保持竞争力 [7] 基金持仓 - 东方红欣和平衡两年混合(FOF)持有0.07万股,新进十大股东 [3] - 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A持有0.07万股,持仓不变 [3] - 招商沪深300地产等权重指数A持有0.07万股,新进十大股东 [3] - 东方红欣和平衡两年混合(FOF)基金规模16.32亿元,近一年上涨29.72% [3]
以技术创新“反内卷”晶科能源上半年组件出货量保持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8-27 21: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8.31亿元 同比下降32.63%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09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12亿元 [1] - 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预期20-23GW [1] 产能与技术 - 上半年高功率产能超20GW [1] - 2025年底40%-50%现有产能升级至640W以上主流版型 [1] - 2026年部分主流版型功率达650-670W水平 [1] - N型TOPCon技术升级带来0.5-1美分/瓦溢价优势 [1] - 山西基地实现垂直一体化生产 生产周期由22天降至7天 [1] 全球市场布局 - 上半年光伏组件出货41.84GW [1] - 日本市场保持出货冠军地位 [1] - 沙特市场份额大幅高于同业水平 [1] - 中东/东南亚/拉美新兴市场市占率领跑 [1] - 巴基斯坦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00% [1] 储能业务发展 - 聚焦工商业及大型储能电站场景 [1] - 自研技术驱动产品性能提升 [1] - 上半年储能签单与出货量显著增长 [1] 战略方向 - 以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高效管理为核心战略 [1] - N型TigerNeo系列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持续增长 [1] - 光储协同优势显现 [1]
坚定“锂”想!珠海冠宇深度参与新能源变革——研发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技术;进军汽车低压锂电池“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18:29
行业背景与趋势 - 锂电产业链正经历深度变革 新能源车、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持续释放需求 锂电池战略地位凸显[2] - 行业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外部环境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 格局加速洗牌[2] -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机会向具备高质量产品、强大技术实力及可靠交付能力的企业倾斜[3] 公司战略理念 - 坚持长期主义战略 产业发展动力源于技术而非风口 企业生存关键靠内功而非侥幸 技术创新突破在客户端而非实验室[2] - 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在于修炼深厚内功 拒绝陷入低质低价竞争 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3] - 锂电池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等特点 需要深厚技术积淀和长期经验积累[5] - 技术投入和体系构建旨在打造全球竞争力的锂电企业 而非追求短期利润[5]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14.58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2.64% 同比增长26.82%[3] - 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破解行业核心难点[3] - 无人机动力电池领域具备快充快放、高倍率、高能量密度等优势 助力行业无人机突破1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3] - 全固态锂电池研发取得关键进展 安时级软包电芯完成试制 正极材料克容量超270mAh/g 结合金属锂负极后能量密度剑指500Wh/kg[3] - 拥有已授权有效国内外专利2400余项 坚持自主研发并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5] 市场地位与产能 - 消费类电池年产能达数亿只 产品安全运行水平领先行业[5] - 2024年笔记本电脑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 平板电脑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6] 客户导向与创新机制 - 以客户需求升级作为技术创新窗口 提前感知客户不满并构筑技术能力[7] - 切入汽车低压锂电池市场 用于启停功能的低压锂电池产品已配套多家国内外知名车企[7] - 针对AI眼镜、AI手表、AI玩具等终端 与客户共同研发下一代电池形态[7] 发展路径总结 - 以创新为桨、以客户为锚 在长期主义中寻找确定性 不盲目追风口也不急于争规模[7]
汉桑科技董事长王斌:深耕高端音频二十载 叩响资本市场之门
全景网· 2025-08-27 14:38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汉桑科技正式登陆创业板开启新发展篇章 [1] - 公司从国际音响品牌综合供应商发展为全球高端音频领域核心企业 [1] - 董事长王斌带领团队实现从创业摸索到技术领先的跨越 [1] 行业技术趋势 - 全球音频产业正经历技术驱动为核心的产业跃迁 [2] - 行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内在升级 [2] - 公司形成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 多协议音频传输和音频系统智能化等核心技术能力 [2] 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为音频行业稀有标的 具备从流媒体模组到云平台完整技术链 [2] - 构建覆盖高端音频与智能物联网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2] - 产品多次获得EISA奖 CES技术奖 iF设计奖等行业奖项 [2] 客户合作与市场认可 - 与NAD Bluesound SnapOne JBL Sonance B&W McIntosh等国际高端音响品牌建立长期合作 [2] - 在全球音频行业建立良好稳固的口碑并获得客户长期信赖 [2] - 提供"音频物联网模组—音频整机产品—智慧音视频系统"全链条服务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13.86亿元增长至14.54亿元 [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1.90亿元增长至2.54亿元 [3] - 综合毛利率连续三年提升 从2022年28.49%升至2024年32.50% [3]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明确"1+2+3+4"战略指引下的发展方向 [3] - 以核心技术为锚点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3] - 深化全球合作与市场拓展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高端音频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综合供应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