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搜索文档
横琴新区概念涨2.44%,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09:07
横琴新区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19日收盘,横琴新区概念上涨2.44%,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8,板块内37股上涨 [1] - 棕榈股份、珠海港、*ST建艺涨停,ST香雪、*ST迪威、华金资本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73%、7.92%、5.01% [1] - 珠免集团、省广集团、乐通股份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85%、1.30%、1.24%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兵装重组概念、天津自贸区、ST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3.92%、3.51%、3.05% [2] - 青蒿素、人形机器人、果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0.82%、0.80%、0.71% [2] 资金流向 - 横琴新区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73亿元,22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2] - 珠海港主力资金净流入1.43亿元居首,全志科技、华金资本、ST岭南分别净流入8914.56万元、6398.97万元、4856.65万元 [2] - *ST建艺、珠海港、ST岭南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居前,分别为81.21%、50.47%、29.49% [3] 个股资金流入榜 - 珠海港今日涨跌幅10.00%,换手率5.16%,主力资金净流入1.43亿元 [3] - 全志科技今日涨跌幅1.67%,换手率4.76%,主力资金净流入8914.56万元 [3] - 华金资本今日涨跌幅5.01%,换手率9.37%,主力资金净流入6398.97万元 [3] 个股资金流出榜 - 珠免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出2743.58万元,净流出比率-10.54% [5] - 省广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出3549.17万元,净流出比率-8.03% [5] - *ST贤丰主力资金净流出1250.13万元,净流出比率-8.09% [5]
预制菜概念涨2.30%,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09:02
预制菜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5月19日收盘,预制菜概念板块上涨2.30%,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9位,板块内97只个股上涨[1] - 巴比食品、国光连锁、正虹科技涨停,广州酒家、三只松鼠、康比特涨幅居前,分别上涨7.90%、7.39%、7.27%[1] - 通威股份、东阿阿胶、紫燕食品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39%、0.85%、0.55%[1] 板块资金流向 - 预制菜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54亿元,其中51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2] - 永辉超市主力资金净流入6920.75万元居首,三只松鼠、格力电器、巴比食品分别净流入6730.47万元、6370.07万元、5847.87万元[2] - 正虹科技、ST岭南、巴比食品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居前,分别为33.54%、29.49%、27.35%[3] 个股资金流入详情 - 资金流入前五位个股为永辉超市(6920.75万元)、三只松鼠(6730.47万元)、格力电器(6370.07万元)、巴比食品(5847.87万元)、正虹科技(5501.07万元)[3][4] - 广州酒家主力资金净流入3030.24万元,换手率2.88%,净流入比率11.00%[4] - 五芳斋主力资金净流入3118.02万元,换手率13.73%,净流入比率9.01%[4]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丽人丽妆主力资金净流出10522.85万元居首,净流出比率-13.30%[9] - 温氏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5266.31万元,净流出比率-18.45%[9] - 通威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314.34万元,净流出比率-2.45%[9]
“预制菜早茶”你能接受吗?这项立法或值得期待
南方农村报· 2025-05-19 09:00
广州早茶文化传承立法 -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制定)》列为2025年立法预备项目,并发布调查问卷听取市民意见 [2][3] - 立法旨在规范早茶制作标准、经营模式,确保经典点心技艺代代相传,同时延续早茶礼仪文化 [37][38] - 通过立法保护早茶文化可助力构建城市品牌形象,赋予传统习俗新时代发展活力 [43][44] 早茶文化历史与特色 - 广州早茶习俗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一厘馆",后演变为专业茶楼文化 [8][9] - "一盅两件"是典型代表,"一盅"指茶水,"两件"包括凤爪、叉烧包、虾饺等现做茶点 [12][13][14] - 点心制作强调现场包制、现点现蒸,师傅手工技艺是早茶民俗文化的动态展演 [16][17] 预制菜早茶争议 - 调查问卷重点讨论消费者对预制菜早茶的认可度,以及是否需区分标注传统与预制食品价格 [23][24] - 反对观点认为现做现蒸是早茶精髓,预制菜可能导致传统点心工艺失传 [27][28] - 支持观点提出预制菜有助于标准化规模化,但需明确标注制作方式 [29] - 预制菜争议核心在于食品安全透明度,而非预制形式本身 [30][31][33]
夏天“快到碗里来”!看国联水产小龙虾如何“鲜”声夺人
南方农村报· 2025-05-19 04:04
行业概况 - 小龙虾成为夏季餐饮市场"流量担当",消费者直呼"夏季≈吃小龙虾季" [8][9] - 中国小龙虾产业自2012年进入快车道,加工产业占比逐年增加,预制菜热度持续上升 [71] - 南县作为主产区年产小龙虾12万吨,"南县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全国第三 [11][12][13] 养殖与原料标准 - 南县采用稻虾生态种养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50%以上,确保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27][28][29] - 国联水产收购标准严格:鲜活度、规格4-6钱(20-30g)、必须为稻田虾 [31][32][33] - 优质小龙虾特征为红亮干净、体型匀称、肉质紧实,养殖环境依赖洞庭湖水域资源 [23][24][25][26] 加工技术与品质控制 - 采用微纳米气泡清洗技术实现小龙虾全方位清洁,解决消费者清洗痛点 [36][37][38] - 加工流程包含高温油炸锁鲜、秘制香料配方、液氮速冻(-196℃)维持细胞结构 [41][42][43][45][46][47] - 工厂智能化生产结合ASC认证、HACCP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 [49][50][56][57][68][69][70]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推出麻辣、蒜香、十三香等多口味预制菜,覆盖整虾和虾尾多场景需求 [72][73] - 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联动商超、电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 [73][74][75] - 针对B端经销商和C端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强化"产地直采+生态优养"模式 [60][61][62][79]
“初代网红”绿茶餐厅母公司上市首日破发 有人一日探访3家门店后放弃“打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6:02
公司上市表现 - 绿茶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股价下跌12.52%,收盘价为6.290港元,市值42.36亿港元 [2] - 公司每股发行价为7.19港元,每手400股 [2] - 香港公开发售获317.54倍认购,国际配售获7.2倍认购 [6] - 绿鞋机制总额约1.82亿港元,首日护盘资金已全部用完 [6] 股权结构 - 全球发售1.68亿股,其中30%为老股(5050.92万股),70%为新股 [3] 业务运营 - 公司旗下绿茶餐厅成立于2008年,首家门店位于杭州西湖,目前全国门店489家 [2][6][8] - 深圳是门店数量第二多的城市,共34家 [6] - 2022年至2024年门店数量从236家增长至489家 [8] - 计划2025-2027年新增563家门店(150家、200家、213家) [8] 产品与供应链 - 部分招牌菜使用第三方预制食材,如绿茶烤鸡采用预制酱包和烤箱加工 [7][8] - 消费者反馈菜品创新不足,仍以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等传统菜品为主 [7] 财务数据 - 2024年同店销售额整体下滑10.3%,单店平均销售额从1151.9万元降至1033万元 [9] - 人均消费从2023年61.8元降至2024年56.2元 [10] - 翻台率从2023年3.30次下降至2024年3.00次 [10] 行业地位 - 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市场按门店数排名第三,按收入排名第四 [9] - 2024年市场份额为0.7% [9] - 同店销售额表现优于多数同业公司 [10] 市场反馈 - 消费者反映门店人气不足,深圳3家门店就餐时段仅约10桌顾客 [6][7] - 老股发售比例较高(30%)引发投资者对股东信心的担忧 [2][3]
绿茶餐厅IPO成功,年收38亿却面临挑战,未来还有哪些杀手锏?
搜狐财经· 2025-05-16 08:25
上市表现与历程 - 公司于5月16日成功登陆港交所,每股价格稳定在6.83港元,总市值达到46亿港元 [1] - 上市过程历经波折,从2021年首次递交申请到2024年最终上市,共经历五次递交申请、两次重新递表、两次通过聆讯和三次招股书失效 [1] - IPO成功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8733万美元,包括紫燕食品、正大食品等知名企业及个人投资者 [2]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餐厅数目计排名第三,按收入计排名第四,2024年市场份额为0.7% [2] - 餐饮业市场分散且竞争激烈,公司面临新玩家不断入局和消费口味更迭的压力 [3] - 曾经作为网红餐厅的光环逐渐褪色,明星菜品吸引力下降,并深陷"预制菜"争议 [3] 经营数据与区域表现 - 人均消费和翻台率呈现下滑趋势,主要由于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改变导致外出用餐支出和次数减少 [1] - 华东和其他地区收入有所增长,但广东和华北市场出现下滑 [1] - 截至2024年底,旗下餐厅数量达到465家,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9.8% [3]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采取加速开店和下沉市场策略,重点拓展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 [3] - 计划自主构建自营中央食材加工设施,预计供应90%半成品食材给全国连锁餐厅,剩余10%作为零售产品 [3] - 2025-2027年计划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开店47-44家,二线城市40-43家,三线及以下城市94-113家,海外10-13家 [5] 公司历史与品牌起源 - 2004年创始人在杭州西湖边开设青年旅社"绿茶",2008年第一家餐厅诞生于西子湖畔 [2] - 最初以融合浙菜为主,后扩充至川菜、粤菜、鲁菜等地方菜系,适应各地消费习惯 [3] - 创始人王勤松夫妇IPO前持股65.8%,保持对公司强大控制力 [2]
5次IPO后初代网红餐厅终上市,但首日表现不佳
搜狐财经· 2025-05-16 07:03
上市表现 - 公司于5月16日成功登陆港交所,但首日交易表现不佳,股价平开后跳水,一度跌近7%,最终报6.75港元,跌幅6.12%,总市值45.46亿港元 [1] - 此次IPO是公司第5次冲击上市,2021年3月首次递交申请后经历数次招股书失效与重新递表,最终在2024年12月第5次递表成功 [1] - IPO引入正大食品、紫燕股份、卜蜂集团等8名基石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IT系统和营运资金 [1]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和38.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和3.50亿元 [1] - 2024年翻台率下跌至3次/日,较2013年的6-8次/日显著下滑 [2] 业务发展 - 公司2008年在杭州开设首家餐厅,截至2024年4月已开设489家餐厅,覆盖21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和香港 [2] - 2024年新开120家餐厅,计划未来3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和213家新餐厅 [2] - 早期凭借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等爆款菜品成为初代网红餐厅,但面临定位模糊、产品同质化、创新不足等挑战 [2] 行业挑战 - 公司面临预制菜争议,证监会曾就食品安全和预制菜占比进行问询,招股书显示与170多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 [2] - 行业分析认为上市首日表现不佳反映资本市场担忧,公司需改变"吃老本"现状以吸引新消费时代食客 [3]
年收38亿却陷“爆品荒”,市值不到小菜园一半,绿茶IPO后还有哪些底牌?
36氪· 2025-05-16 04:18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绿茶集团于2024年5月16日成功登陆港交所,盘初跌近7%,收盘价每股6.83港元,总市值46亿港元 [2] - 公司经历五次递表后最终上市,首次递表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12月完成第五次招股书更新 [2]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和38.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57.9万元、2.96亿元和3.5亿元 [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达3.61亿元,较2023年的3.03亿元增长19.1% [3] 业务结构与增长 - 2024年餐厅经营收入30.99亿元(占比80.8%),同比微增1.3%;外卖业务收入7.23亿元(占比18.8%),同比大增39.8% [4][5] - 华东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3.36%至11.08亿元,其他地区增长23.48%至11.68亿元,但广东和华北市场收入分别下滑6.38%和11.44% [9] - 2024年同店销售额整体下降10.3%,其中华东(-11.2%)、广东(-12.6%)、华北(-6.8%)、其他地区(-10.9%)均出现下滑 [9] 运营指标与竞争格局 - 人均消费从2022年62.9元降至2024年56.2元,翻台率从2023年3.3次/日降至2024年3次/日 [6][8] - 2024年休闲中式餐厅市场份额仅0.7%,按餐厅数量排名第三,按收入排名第四 [9] - 门店数量从2022年276家增至2024年465家,复合年增长率29.8%,截至2025年1月达489家(含4家子品牌门店) [20][21] 发展战略与募资用途 - IPO募资将用于扩展餐厅网络(计划2025-2027年新开563家门店,其中68.38%位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建设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和升级IT系统 [11][26] - 未来三年计划拓展28家海外门店,并构建自营中央厨房,预计覆盖90%半成品食材供应 [26] - 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8733万美元,包括紫燕食品(3500万美元)、正大食品(709万美元)等产业链相关方 [9] 品牌历史与产品特点 - 品牌起源于2004年杭州西湖畔青年旅社,2008年转型为融合菜餐厅,凭借古风装修(如船型包间)和性价比策略(人均50-65元)快速走红 [14][16][18] - 经典菜品如绿茶烤鸡、面包诱惑延续十余年,但近年缺乏新爆款,2022-2024年仅更新20%菜品(年均约180道新品) [23] - 面临预制菜争议,2024年被曝使用未标注的预制菜,目前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 [23]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中式餐厅市场规模达30715亿元,其中休闲中式餐厅细分市场规模5347亿元 [24] - 预计2024-2029年连锁餐厅收入CAGR为8.2%,高于非连锁餐厅的6.8% [24]
三全食品传统速冻品承压,转型之路步履维艰
环球网· 2025-05-15 07:2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总营业收入66.32亿元,同比下降6% [1] - 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下降27.64% [1] - 扣非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35.8%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3.72% [2] - 基本每股收益0.62元,同比下降27.06%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48%,同比下降5.89个百分点 [2] - 总资产81.42亿元,同比增长8.25% [2] 业务结构 - 速冻面米制品收入55.99亿元,占比84.42%,同比下降3.95% [2] - 传统品类(汤圆/水饺/粽子)收入34.74亿元,同比下降5.84%,均价下降5.9% [2] - 创新品类(糯玉米汤圆等)收入21.25亿元,同比微降0.7% [2] - 速冻调制食品收入8.73亿元,占比13.17%,同比下降18.84% [3] - 冷藏及短保类收入9227.36万元,占比1.39%,同比下降3.26% [3] 盈利能力 - 整体毛利率24.22%,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 [4] - 净利率8.18%,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 [4] - 销售费用率12.88%,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4] - 库存总量13.86万吨,同比增加5.73%,其中速冻面米制品库存12.88万吨,同比增加13.16% [4] 战略与管理 - 2022年提出"鲜食鲜厨"高端化战略但效果有限 [5] - 创始人陈泽民2019年卸任,管理层由家族成员主导 [5] - 2020年陈泽民家族减持套现超3亿元 [5] 行业环境 - 速冻面米制品行业增速降至3.7%,预制菜行业增速超20% [5] - 年轻消费者偏好短保/健康化产品,公司仍以长保产品为主 [5] - 光大证券下调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至5.67亿/6.05亿元,降幅达35%/37.4% [5] 发展前景 - 需在传统速冻品外寻找新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 [6] - 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应对预制菜崛起和消费需求变化 [6]
【帮主郑重】5月14日热门涨停股解读 这几个板块才是真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5-14 16:50
金融行业 - 券商保险板块集体涨停 但龙虎榜显示游资左手倒右手 机构趁机调仓跑路[3] - 农业银行出现缩量创新高走势 历史上八成概率是陷阱[3] - 权重股拉升指数可能不是市场冲锋信号 而是撤退烟雾弹[3] 航运行业 - 中美关税暂停推动航运股上涨 宁波海运4天3板[3] - 上海至洛杉矶集装箱运费一周跳涨1000美元[3] - 中远海发等龙头企业手握长协订单 具备穿越周期能力[3] 化工行业 - 溴素价格半年内翻两倍[3] - 红墙股份17天11板 受新能源车和半导体需求驱动[3] - 部分化工企业订单排至明年春节 生产线24小时运转[3] 科技行业 - 北证50逆势上涨 显示资金开始布局被错杀硬核资产[3] - 华力创通卫星导航芯片进入军方采购体系[3] - 中科曙光液冷服务器获AI巨头大量订单[3] 消费行业 - 智能家居和预制菜赛道受老龄化推动 未来可能出现万亿市值企业[3] 市场操作建议 - 金融股反弹提供减仓机会 不宜恋战[4] - 航运化工回调是布局良机 重点关注宁波海运和红墙股份[4] - 建议保留两成现金 等待美联储会议后的抄底机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