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款搬家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规模大幅回升!“存款搬家”效应增强
券商中国· 2025-05-14 14:21
4月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迎来季节性大幅回流,背后主要受多因素共振带来的影响。 跨过一季末时点后,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呈现大幅回升。 进入4月后,债市整体表现偏强,叠加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新一轮"降息潮"等因素,为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由此,银行理财规模也迅速回升,甚至规模再度触及历史高位。 据券商中国记者独家汇总的产品规模排名前14的理财公司数据,截至今年4月末,14家银行理财公司合计规模 达23.58万亿元,较今年3月末增长1.89万亿元,较今年年初增长1.16万亿元,大幅超出此前数年同月份增幅。 国有行理财"打头阵" 据券商中国记者独家数据测算,4月银行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的增幅,存在显著的"梯队分化":即处于行业 规模第二梯队的国有行理财公司增幅普遍超过10%;而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第一梯队的三家股份行理财公司 ——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单月增幅在4.8%~6.6%之间。 作为贡献4月份理财市场增量的"打头阵"机构,六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单月回升的理财规模合计约为1.13万亿 元,占上述14家机构的近六成。具体来看,农银理财4月增幅超17%,增量超2800亿元,此外建信理财、中银 理财单月增幅均超13%,中银理 ...
这一市场缩水超8000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5-03 02:5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规模受回表、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减少8100亿元 含权产品规模与占比进一步下降 但业内对未来规模回升持乐观态度 [1][2][7] 银行理财规模变化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数量为4.06万只 较2024年末增长300只 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元 整体减少约8100亿元 [2] 规模减少原因 - 受季末回表因素影响 银行为便于短期流动性管理、平衡资产负债表 将部分理财资金转回表内存款 [2] - 一季度债市调整 理财净值表现承压 且央行流动性偏紧 [2] - 理财收益走弱 春节后科技股表现强劲 “股债跷跷板”效应使部分投资者赎回资金转投股市 [2][3] 产品类型规模及占比情况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33万亿元 占全部存续规模比例为97.22% 较去年同期增加0.57% [4]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2万亿元 占比2.47% 较去年同期减少0.44个百分点 [4] - 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较小 分别为0.08万亿元和0.01万亿元 占比分别仅为0.27%、0.03% [4] 理财资金投向情况 - 理财资金配置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余额分别为13.68万亿元、7.27万亿元、4.20万亿元 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43.9%、23.3%、13.5% [5] - 投向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占比分别为2.6%、3.0%、0.05% [5] 业内对未来规模趋势的看法 -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团队预计4月理财市场规模有望增长约0.8万亿元至1.2万亿元 因4月市场回暖 理财产品收益率回升 且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存款搬家”进入理财市场 [7] -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理财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2.5万亿元 “固收+”产品有望成重点发行产品 [8]
一季度理财规模缩水超8000亿,4月有望大幅回升
第一财经· 2025-04-29 12:34
"存款搬家"带来增量资金。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规模的显著调整。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下称《报告》),截至3月末, 理财市场规模整体缩水,存续规模较2024年末减少约8100亿元。 然而,进入4月以来,市场出现回暖迹象,理财规模重新恢复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随着商业银行存款 利率的下调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回升,投资者"存款搬家"现象越发明显,为理财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量 资金。 今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态势。作为理财产品的重要基础资产,其市场表现直接拖 累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截至一季度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 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24%,环比再度下跌1.15个百分点。 一季度规模回落超8000亿元 《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理财市场规模整体呈现缩水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存续的理财产品数量为4.06万只,相较于2024年末增长了300 只;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元,整体规模却减少了约8100亿元。 "主要原因是受到季末回表因素的影 ...
银行新一轮“降息潮”!存款利率“倒挂”或将持续
券商中国· 2025-04-22 11:12
4月以来,中小银行又掀起新一轮"降息潮"。 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4月份,全国多地农商行、村镇银行以及部分民营银行,均对存款利率 有不同程度下调,下调后的定期存款多数已经跌至2%以下。 业内研究人士表示,当前中小银行经营承压,为应对净息差缩窄趋势,调降存款利率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 力,银行存款端管理更倾向于短期存款等低成本负债。 中小银行新一轮"降息潮" 随着一季度银行"开门红"营销活动收官,全国多地中小银行选择主动跟进下调存款利率,以压降存款付息成 本。就在不久前,一批股份行地方分支机构已对部分中长期存款产品进行了利率下调。 4月21日,据陆良兴福村镇银行公众号消息,该行自4月22日起下调一年期、两年期及三年期的整存整取存款利 率,调整幅度均为5个基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该行4月第二次、年内第三次调整存款 利率。经过三轮调整,该行各项存款产品利率全面低至2%以下;调整幅度最大的产品是五年期定期存款,相 比去年11月的2.25%,下降了65个基点至1.60%,并与三年期存款的1.95%形成显著"倒挂"。 同日,与陆良兴福村镇银行同属常熟农商行控股、位于海南的两家村镇银行也宣 ...
张瑜:看股做债,存款搬家定天下;行业景气,AI支出凝共识
一瑜中的· 2025-03-13 14:53
经济形势 - 三大终端需求增速均未超过5%:财政支出预计增速3.4-3.5%(低于预算草案的5%)、社零增速约4%(以旧换新支持体量3000亿)、固投增速3%-4% [2] - 价格指标偏弱:全年PPI预计-1.7%、CPI约0%、GDP平减指数为负,名义GDP增速预计4.3%-4.5% [2] - 企业利润弹性不足:供过于求背景下盈利难有显著改善 [2] 交易量 - 非银存款高增驱动A股交易量:2023年底非银存款增速达历史峰值,高于2015年水平 [3] - 存款搬家是核心逻辑:居民存款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从2022年26%降至19%,仍有5个百分点(约3.5万亿)搬家空间;金融投资占比12% vs 历史均值15-16%(对应2-3万亿增量) [5] - 股债跷跷板效应:当前非银存款依赖居民搬家而非央行流动性,导致股债竞争资金 [4] 市场风格 - 无显著风格分化:大小盘风格指标偏平(金融监管限制创新)、成长/周期风格受CPI-PPI剪刀差压制(2025年预计持平) [6] - 产业抱团或成主线:信息传输业(AI相关)资本开支增量或超1500亿,拉动行业投资增速20%-30%(行业体量6000-7000亿) [6][7] - 高股息与利率债的波段机会:二季度经济偏弱时可能迎来政策博弈行情 [7] A股 vs 港股 - 港股占优:核心资产如阿里、腾讯、中芯国际集中在港股,资本运作(定增、科技股上市)更活跃 [8] - 赔率与胜率:2023年港股高胜率+高赔率,当前赔率降低但胜率仍高 [8] 行业景气 - AI投资形成共识:国内阿里、三大运营商等企业AI资本开支增量显著,推动信息传输业景气度"鹤立鸡群"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