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奔驰价格崩了,最低只要12万,多地门店「人去楼空」
36氪· 2025-08-07 02:47
价格体系与促销活动 - 奔驰A级厂商指导价25.13-27.57万元 经销商报价12.56-15.77万元 最低折扣达五折 [2] - 奔驰C级厂商指导价33.48-38.06万元 经销商报价18.28-23.88万元 折扣约五五折 [2] - 新能源车型EQA厂商指导价32.2万元 经销商报价16.1万元 EQB指导价35.2-42.8万元 经销商报价17.6-25.1万元 最低均为五折 [3] 销售网络变动 - 唐山 德州 东营等多地奔驰门店因授权终止或业务调整关闭 [5] - 上海 杭州 长兴等地门店4月已出现关闭现象 车主售后服务出现断层 [4] - 官方回应称原厂服务可跨店使用 但门店定制服务需与原店协商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663.77亿欧元 同比下滑8.6% 第二季度营收331.53亿欧元 同比下滑9.8% [13] - 上半年税后净利润26.88亿欧元 同比下滑55.8% 第二季度净利润9.57亿欧元 同比下滑68.7% [13] - 全球汽车销量107.63万辆 同比下滑8% 纯电动车销量8.73万辆 同比下滑14% [13]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29.32万辆 同比下滑14% 第二季度销量14.04万辆 同比下滑19% 为全球跌幅最大市场 [13] - 德国市场销量9.81万辆 同比下滑2% 欧洲市场销量30.83万辆 同比下滑3% [13] - 北美市场销量15.75万辆 同比下滑6% 其中美国市场14.20万辆 同比下滑6% [13] 产品与服务策略 - 车载功能如远程控制 高德导航等需付费订阅 导航服务一年698元 三年1498元 六年2698元 [12] - 互联组合包六年售价4598元 包含导航 远程控制及无限流量服务 [12] - MB.OS系统开发进度落后 中国研发团队正扩编以加速软件本地化 [8]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44.3% 但奔驰新能源车型因智能化落后未能形成市场竞争力 [14] - 国产车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快速迭代 对传统豪华品牌形成显著替代压力 [8][14]
比亚迪电子(00285.HK)深度报告:新兴业务加持 平台型高端制造龙头再攀高峰
格隆汇· 2025-08-06 19:45
公司概况 - 比亚迪电子是比亚迪股份的子公司,于2020年被纳入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依托垂直整合优势,已发展成为拥有消费电子业务、新型智能产品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三大业务板块的平台型高端制造龙头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773.06亿元,YoY+36.4%,归母净利润42.66亿元,YoY+5.6% [1] - 分业务来看,消费电子业务/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分别贡献营收1412.33/155.60/205.13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79.7%/8.8%/11.6% [1] 消费电子业务 - 公司深耕消费电子领域20多年,现已成为全球消费电子核心供应商 [2] - 随着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回暖,海外大客户产品品类不断扩充、份额持续提升,叠加安卓高端智能手机需求复苏,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有望迎来持续增长 [2] - 公司于2023年年底完成对捷普的收购,有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大客户份额并巩固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地位 [2]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 - 公司切入AIDC及机器人等高速发展赛道,开辟第三增长曲线 [2] - 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催生算力需求,推动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快速扩容,公司切入这一赛道较晚但布局积极且全面 [2] - 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出了AMR产品,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未来可期 [2] 新能源汽车业务 - 公司自2013年进入汽车业务领域后,其汽车电子业务快速崛起,背靠母公司比亚迪 [2] - 从车载模组起步,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矩阵逐渐拓展至智驾系统、智能座舱、热管理、悬架系统、传感器和控制器等,单车价值量不断提升 [3]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汽车智能化加速将推动公司产品渗透率提升 [3] - 公司作为母公司比亚迪的核心供应商有望高度受益于比亚迪入局并推动智驾平价化,相关产品或将迎来放量增长 [3] 未来展望 - 预计公司25-27年将分别实现营收1982.11/2189.29/2429.56亿元,归母净利润52.71/64.47/76.32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14/11/10倍 [3] - 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在海外大客户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3] - 积极布局AIDC和机器人业务,公司有望充分享受到相关赛道高速增长的红利 [3] - 背靠母公司比亚迪,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或将高度受益于母公司推动智驾平权,相关产品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3]
嵘泰股份拟2.88亿元控股实控人参股公司 进军汽车电子领域
证券日报· 2025-08-06 15:43
收购交易概况 - 嵘泰股份拟以2.88亿元自有资金收购中山澳多51%股权,交易完成后中山澳多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1] - 交易对手方包括11名股东,其中嵘泰股份实际控制人夏诚亮持有中山澳多7.27%股权,构成关联交易 [2] - 采用收益法评估中山澳多市场价值为5.69亿元,较合并报表净资产增值3.85亿元(增值率210.04%),较母公司报表净资产增值3.8亿元(增值率200.80%) [2] 财务与业绩承诺 - 中山澳多2024年及2025年1-5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2.2亿元,净利润4413万元、1331.62万元 [3] - 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202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500万元、5500万元、6000万元、6000万元,四年合计不低于2.2亿元 [2] - 交易预计产生商誉1.7亿元,高增值率反映市场对标的未来盈利能力的乐观预期 [2][3] 战略协同与业务整合 - 嵘泰股份通过收购从精密压铸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实现外延式扩张,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4][5] - 中山澳多主营汽车智能电动踏板、车身域控制器等产品,拥有中山、常州、重庆三大生产基地及海外布局(墨西哥、泰国、日本),研发团队超150人 [5] - 收购可发挥嵘泰股份客户资源优势,通过上市公司资源赋能汽车电子业务,助力智能化方向突破 [5]
恒帅股份20250806
2025-08-06 14:45
**恒帅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公司概况** - 恒帅股份深耕汽车清洗系统和微电机行业,业务涵盖电机、电动模块、驾驶视觉清洗系统及热管理四大模块[2][5] - 股权集中,实控人为于国梅和许宁宁夫妇,持股比例达71 5%[2][6] - 2024年营收9 6亿元(+4%),归母净利润2 1亿元(+6%),微电机营收占比45%,非中国大陆业务收入占比39%[2][7] - 毛利率34 8%(同比-1 5pct),净利润率22 2%(同比+0 3pct),费用率合计降低0 5pct[2][7] **2 核心业务表现** **2 1 车用电机业务** - 产品应用于汽车四门两盖、风扇等部件,客户包括斯泰必鲁斯、麦格纳、宝马、福特、上汽通用等[2][8][9] - 新能源汽车微电机单车用量达115个(燃油车10-60个),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166亿美元(+2 6%),2031年预计204亿美元(CAGR>3%)[8] - 隐形门把手和充电小门领域实现"电机+执行器"产品拓展,未来有望复制"1+N"模式[9] **2 2 清洗系统业务** - ADAS主动感知清洗系统适配威默、美团、小马智行、滴滴等客户,已获批量业务定点[10] - 中国L2+自动驾驶渗透率2025年预计达62%,高等级自动驾驶推动传感器清洗需求增长[10] **2 3 人形机器人业务** - 谐波磁场调制电机技术(转矩密度大、体积小、成本低)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25-27年全球产量预计1 5万/17万/200万台[11][12] - 已申报多项专利并布局稀土磁性材料,25-27年市场空间CAGR超1,000%[12] **3 未来增长驱动** -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新能源车微电机用量提升,ADAS清洗系统需求增长[2][8][10] - 人形机器人业务:谐波磁场调制电机技术带来新增量,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2 4亿/2 9亿/3 9亿元(CAGR 27 6%)[3][12] - 技术纵深布局:核心原材料+专利储备强化成本控制与护城河[12]
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IPO前夜:关联交易缠身、业绩波动添忧
搜狐财经· 2025-08-06 01:31
IPO与募资计划 - 公司已通过深交所主板首发审核 即将上市 计划发行不超过4504.45万股 拟募资15.22亿元[1] - 募资主要用于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项目(8.81亿元) 研发中心建设 信息化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 包括ABS/ESC/EBS/EPB等电控制动系统 ECAS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及智能辅助驾驶产品[5][6] - 主动安全系统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持续提升 从2022年74.24%增至2024年82.49%[3][5] - 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为主要收入来源 2024年收入8.90亿元(占比45.89%) 主要应用于中重型商用车[4][6] - 液压电控制动系统增长较快 2024年收入3.51亿元(占比18.09%) 应用于轻型商用车/乘用车/摩托车[4][6] - 智能驾驶产品收入规模较小 2024年收入2931.39万元(占比1.51%)[4] 产能与利用率 - 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但未饱和 2022-2024年分别为51.74%/72.77%/75.12%[1][2] - 液压电控制动系统产能利用率较高 2024年达96.73% 产能从2023年75万单位扩至2024年90万单位[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2022-2024年分别为13.26亿元/17.6亿元/19.77亿元 同比增长-4.18%/32.81%/12.32%[2] - 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 同期分别为9696.47万元/2.36亿元/2.69亿元 同比增长-50.91%/143.32%/14.07%[2] 市场与行业环境 - 公司业务与商用车市场高度相关 2024年中国商用车销量387.3万辆 较2020年减少126万辆[7] -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5年1-6月销量35.80万辆(同比增长56.89%) 占商用车总销量16.87%[7] - 公司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收入占比偏低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主动安全系统收入14.32%[8] 关联交易情况 - 控股股东瑞立集团持股64.16% 曾为第一大客户和核心供应商[9][10] - 2022年向瑞立集团销售金额2.74亿元(占比21.10%) 2024年降至3590.46万元(占比1.82%)[10][11] - 为减少关联交易 公司收购瑞立集团四家子公司 总收购对价超9亿元[12][13] - 部分客户资质转移尚未完成 包括中国重汽和Stellantis等[14] 运营风险指标 - 应收账款规模较高 2022-2024年末分别为6.22亿元/5.76亿元/5.99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46.92%/32.72%/30.29%[15] - 存货账面余额2023年达7.24亿元 2024年降至5.43亿元 存货周转率(1.80-2.4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7]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持续上升 2024年达76.23%[18]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采埃孚/克诺尔/博世/大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行业集中度较高[17] - 公司已进入国内主流整车厂供应链 但未进入国际知名整车厂体系[17] - 技术方面存在差距 芯片等核心元器件依赖外部采购[18] - 行业向高度集成化方案发展 传统1V1R方案正被多传感器融合域控方案取代[18][19] - 商用车ADAS市场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三年新增交付量超200万辆 其中20-30%支持L2+/++智能驾驶[19]
豪恩汽电: 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5 16:20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0,493.91万元 用于产线扩建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 并针对发行后即期回报摊薄风险提出具体填补措施及主体承诺 [1][2][6] 财务影响测算 - 假设2025年净利润较2024年持平/增长10%/减少10%三种情景 发行后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07元/1.18元/0.96元 较发行前1.10元存在摊薄可能 [3][4] - 发行后总股本从9,200万股增至11,960万股 增幅30% 募集资金总额110,493.91万元 [3][6]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452.65万元 2025年假设情景下扣非净利润范围为7,607.39万-9,297.92万元 [4]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拟投入豪恩汽电产线扩建项目、惠州豪恩汽电产线扩建项目及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145,215.52万元 募集资金拟投入110,493.91万元 [6][7] - 项目围绕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主营业务开展 符合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 [7] 业务与技术储备 - 公司拥有453名研发人员 占比员工总数38.35% 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38,161.57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10.34% [8][9] - 持有软件著作权160项 专利277项(发明专利49项 实用新型139项 外观设计89项) 主导起草多项行业及国家标准 [10] - 客户涵盖德国大众、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国内外知名车企 [11] 摊薄回报应对措施 - 加强募集资金管理 规范资金使用流程 [11] -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进度 尽早实现预期效益 [12] - 严格执行现金分红政策 已制定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 [12] 主体承诺 - 董事及高管承诺不以不公平条件输送利益 职务消费约束 薪酬制度与填补回报措施挂钩 [13] - 控股股东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 不侵占公司利益 若违反将承担法律责任 [14]
豪恩汽电: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论证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5 16:20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汽车产业迎来智能化风口 全球及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智能交通体系构建和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 如2020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智能汽车强国愿景 2021年"十四五"强调智慧交通和"人、车、路、云"融合协同 2022年多项政策推动智能汽车多场景落地[1] - 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快速提升 市场规模从2020年6,595.5亿元增长至2023年11,341.9亿元 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7%[2] - 智能感知系统是汽车智能化核心基础 包括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及算法 高阶自动驾驶需装配更多感知装置 单车需求大幅增加带来巨大市场空间[2]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系统和智能驾驶雷达感知系统 是智能汽车的"眼睛"和"耳朵"[2] - 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38,161.57万元 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10.34% 截至2025年3月31日研发人员453人 占比38.35%[5] - 行业处于"技术爆发期"向"规模化落地期"过渡阶段 短期竞争聚焦硬件性能与成本控制 长期竞争取决于数据闭环与生态整合[5] 融资计划与资金用途 -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10,493.91万元 用于深圳产线扩建、惠州产线建设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4][6] - 深圳和惠州产线扩建旨在突破产能瓶颈 覆盖高、中、低端车型的多样化需求 研发中心升级将强化全栈技术能力和生态体系布局[4][5] - 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760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30%)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8][13] 财务影响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91.18万元 扣非后净利润8,452.65万元[20] - 假设2025年净利润持平、增长10%或减少10% 本次发行后基本每股收益预计分别为1.07元、1.18元、0.96元(发行前为1.10元)[22] - 公司承诺严格规范募集资金使用 加快项目建设和效益实现 并通过《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强化投资者回报[23][25] 发行合规性与可行性 -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采取竞价发行方式 符合《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7][15] - 财务性投资金额5,900万元 占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比例4.43% 低于30%监管红线[12] - 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2023年6月29日)距本次董事会决议日已超18个月 符合融资间隔要求[14]
车载SOC芯片深度报告:智能汽车引领进化,SOC芯片加速国产化
国元证券· 2025-08-05 10:15
行业投资评级 - 智能驾驶行业评级为"推荐" [1] 核心观点 - 智能汽车引领进化,SOC芯片加速国产化 [1] - 智舱、智驾、自动驾驶推动SOC芯片需求爆发 [4] - 市场高度集中,国产替代发力,看好国产领先企业持续突破 [5] 行业趋势与技术演进 -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域控制再到中央控制进化,ECU向SOC芯片发展 [16] - 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双域带动车载SOC发展 [20] - SOC芯片集成BPU、CPU、GPU、MCU等计算资源,实现"All in one"设计 [24] - 从CNN到Transformer+BEV再到端到端模型演进,算力需求从20-30TFLOPS提升到200+TFLOPS [74][80] 市场格局与国产化进展 - 2024年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高通占70%份额,国产厂商芯擎科技市占率从1.6%提升至4.8% [116][119] - 地平线J5芯片AI算力128TOPS,已获9家车企数十款车型量产定点 [122] - 芯驰科技新一代AI座舱SoC-X10采用4nm工艺,NPU算力达40TOPS [120] - 2024年智驾SOC芯片市场英伟达Drive Orin-X占32.6%份额,特斯拉FSD占34.4% [129] 应用场景与需求分析 -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2021年331.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70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66% [58][60] - 比亚迪"智驾平权"战略推动2025年预计250-300万辆智驾车型需求 [90] - 无人配送车2025年销售数量有望超4.7万台,销售金额达185亿元 [95] - 高级别自动驾驶SOC芯片需求高,如ROBOTAXI需要1300TOPS以上AI算力 [102] 主要企业布局 - 特斯拉自研FSD芯片,HW4.0算力提升5倍,2025年AI 5性能将提升约10倍 [48] - 蔚来自研5nm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算力与英伟达Thor-X相当 [48] - 地平线推出J6P芯片,算力560TOPS,计划2024年Q4量产交付 [122] - 黑芝麻A1000Pro芯片算力106TOPS,正在与客户合作开发 [122]
公司深度 | 沪光股份:国产线束之光 连接器助力成长【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05 04:00
行业与公司概况 - 沪光股份是国内稀缺的自主汽车线束上市公司,产品涵盖高低压全场景线束,客户包括大众、奔驰等传统车企及赛力斯、理想等新势力 [2][18] - 2021-2024年公司营收从24.5亿元增长至79.1亿元,CAGR达47.9%,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97.7%迎来成长拐点 [2][24] - 公司掌握高压线束轻量化等关键技术,适配800V平台,2025Q1毛利率达14.4%,ROE达35.6%显著高于同业 [48][33] 行业趋势与市场空间 - 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单车价值量约2,500元,整车线束平均价值量达5,000元,预计2026/2030年行业规模达1,503/2,165亿元 [4][53] - 2023年国内汽车线束市场规模911亿元,高压线束占比21.7%,预计2025年高压线束占比提升至26.3% [15] - L3级以上自动驾驶推动传感器数量从9个增至26个,单车线束长度翻倍至3-4KM,高频高速线束价值量提升1,000-1,500元 [57][81] 公司竞争优势 -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15年98.7%降至2024年80.1%,新增极氪、奇瑞等项目定点 [3][17][40] - 2024年研发投入2.6亿元,实现40A-600A全系高压连接器研发,产品已搭载赛力斯、上汽等客户 [14][17] - 重庆工厂2024年营收42.8亿元,罗马尼亚子公司营收1.8亿元同比+674.3%,全球化布局加速 [23][94] 产能与技术布局 - 昆山泽轩基地建成后形成年产200万台套产能,高压线束年化产能140万套且利用率超90% [88][14] - 智能制造使生产效率提升40%,半成品库存降低65%,自动包胶效率达人工5倍 [86][87] - 铝导线替代铜导线可减重30%,已实现全铝高压线束量产并搭载问界M9等车型 [61][81]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4年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1,139.2%,预计2025-2027年营收95.6/115.6/141.1亿元 [5][25] - 赛力斯问界系列2024年销量39.4万辆同比+314%,M8上市后累计交付突破6万台 [44][47] - 高压连接器业务拓展第二成长曲线,2024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217.7亿美元 [4][81]
智能化零部件框架培训
2025-08-05 03:16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汽车智能化零部件赛道 包括芯片 算法 三电系统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底盘线控制动 转向系统 空气悬挂等[1] - 涉及公司包括地平线 德赛西威 华阳 博特利 宝隆科技 中国汽研等 覆盖芯片 域控 检测等细分领域[9][23][31]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汽车核心竞争力转移至上游 芯片 算法 三电系统供应商获产业机会 软硬件价值分离[1][2] - 电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升级 主机厂掌握软件功能 供应链承担硬件增量[1][4] - 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激烈 第三方芯片和算法份额超30% 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低于30%[9] - 国产芯片崛起 地平线G6P性能对标英伟达Orin 成本低2000-3000元[11][12] **2 细分赛道发展现状** - **渗透率分层**:座舱等成熟赛道达100% 芯片算法约10%快速放量 线控制动50%趋缓 空悬5%从0到1阶段[6][7][26] - **高成长赛道**:芯片算法(ASP提升) 智驾域控(2027-2028渗透率50%+) 线控转向(2026量产元年)[7][24][27] - **Robo TAXI**:2025年商业化落地 2030年占共享出行30%+ 市场规模2000亿元[3][18][20] **3 技术与算法路径** - 算法收敛至Bev+Transformer架构 国产芯片方案成本优势显著[13][14] - 端到端算法结构简单但需高算力 模块化算法可解释性强但覆盖场景有限[15][16] - 车企路径分化:特斯拉纯端到端 理想汽车采用VRA类快慢系统[17] **4 政策与检测市场** - 2025年L2级别车型需国标认证 检测费用增200-300万元/车 市场扩容50%-100%[22] - 中国汽研 中企股份为检测领域核心标的[23] 重要数据与预测 - 高阶城市NOA渗透率:2024年11% → 2025年27%[10] - 国产芯片份额:地平线2024年5% → 2025年10%+[12] - 智驾域控规模:2027-2028年千亿级 德赛西威占30%[24] - 空悬ASP:6000元+ 渗透率5%(2024年)[26] - HUD价值:小米VPD产品从700元提升至3000元[29] 投资建议与标的 - **优先级**:芯片算法 > 智能化检测 > 智驾域控 > 底盘 > 座舱[30] - **核心标的**: - 芯片算法:黑芝麻 地平线 小马智行[31] - 检测:中国汽研[23] - 域控:德赛西威[24] - 底盘:博世力士乐[31] - 座舱:华阳集团[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