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二曲线
icon
搜索文档
电科网安(002268):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点评:符合市场预期,“价值创造”重塑增长逻辑
东吴证券· 2025-04-30 02: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符合市场预期,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滑,2025年Q1营收增长、亏损减少 [1][2] - 2024年网络安全业务受宏观经济和市场竞争影响大,公司2025年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重塑增长逻辑 [8] - 考虑行业短期需求影响下调2025 - 2026年EPS预测,因需求回暖订单有望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8]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24.67亿元,同比-19.71%;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54.65%;扣非净利润1.02亿元,同比-66.23%;2025年Q1营收1.48亿元,同比+15.68%,归母净利润-1.35亿元,亏损同比减少30.40% [2] - 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8.43亿、32.76亿、37.76亿元,同比分别为15.23%、15.24%、15.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亿、2.65亿、3.65亿元,同比分别为27.54%、31.32%、37.82% [1][9] 业务情况 - 2024年密码业务收入14.23亿元,同比-3.53%;网络安全业务收入9.32亿元,同比-36.58%;数据安全业务收入1.12亿元,同比-12.31% [8] 发展策略 - 强化市场分析,集中核心资源,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重塑增长逻辑,包括开拓新业务新市场、提升总体能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精品、提升业务运行机制效能、拓展优化业务等 [8]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4.84元,一年最低/最高价11.43/21.00元,市净率2.28倍,流通A股市值125.4618亿元,总市值125.4985亿元 [6]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6.52元,资产负债率19.53%,总股本8.4568亿股,流通A股8.4543亿股 [7]
规模诱惑下的利润困局,石头科技豪赌大家电胜算几何?
雷峰网· 2025-04-23 12:00
核心观点 - 石头科技2024年营收达119.45亿元,同比增长38.03%,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64%,扣非净利润跌幅达11.26%,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2] - 公司采取"以利润换规模"战略,销售费用激增73.23%至29.67亿元,研发投入增长56.93%至9.71亿元,导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下降4个和7.15个百分点 [4][5] - 洗烘一体机等新业务虽实现93.13%增长,但毛利率同比下降9.1个百分点至33%,且面临传统厂商80%市场份额的竞争压力 [9][15] - 公司销售费用率(24.84%)达行业两倍,研发投入占比(8.13%)显著高于美的(3.99%)和海尔(3.95%),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6][1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19.45亿元(+38.03%),归母净利润19.77亿元(-3.64%),扣非净利润跌幅更深 [2] - 毛利率从54.36%降至50.36%,净利率从23.70%降至16.55% [5] - 每创造1元收入需投入0.25元销售费用和0.08元研发费用 [6] - 其他智能电器产品营收增长93.13%,但成本增速达123.49%,导致毛利率下降9.1个百分点 [10] 战略布局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622人暴增至2024年1043人,日均新增1.15人 [8] - 洗烘一体机业务与销售费用率突破20%、研发投入增速提升46个百分点的时间线高度吻合 [7] - 公司全球扫地机市场份额达16%成为行业冠军,但新业务拓展导致资源分散 [5][15] - 大家电行业要求重资产、长周期模式,与公司原有轻资产、快迭代的智能硬件模式存在冲突 [15] 行业对比 - 销售费用率:石头科技24.84% vs 美的9.50% vs 海尔11.74% [6] - 研发投入占比:石头科技8.13% vs 美的3.99% vs 海尔3.95% [6] - 传统厂商在洗衣机等成熟品类占据超80%市场份额,供应链成本优势显著 [15] - 公司技术投入集中在渐进式改进,缺乏颠覆性创新潜力 [16] 增长困境 - 销售费用增速(73.23%)远超营收增速(38%),研发投入增幅(56.93%)高于成果转化效率 [12] - 19.24亿元广告支出仅换来新业务93.13%增长,"烧钱换增长"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12] - 研发人员占比从2022年54.54%降至2024年40.74%,显示人力资源配置变化 [8] - 公司战略被形容为"为了卷传统厂商而卷",缺乏明确创新路径 [13][14]
当小宋去会所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18 01:27
行业监管演变 - 按摩行业早期实行"审核制",需X局审批且存在灰色操作空间[4][5] - 后期转向"注册制"但实际仍保留现场审查,抽查比例从30%提升至50%,企业按100%标准准备[8] - 存在"蓝色通道"机制,X局拥有绝对决策权但具体规则不透明[9][10][12] 市场运作模式 - 未获批企业通过出售会所或技师团队实现资产处置,存在估值管理行为[14][15] - 部分企业通过引入技师团队培训原有员工实现业务转型(第二曲线),但存在培训后裁员现象[16][17] - 并购交易受监管限制,即使买卖双方达成一致仍可能被X局以扰乱市场为由否决[18][19] 行业竞争现状 - 资质申请存在排队现象但真实性存疑,企业普遍宣称在排队但实际进度不透明[20] - 个体从业者转向"到家服务"平台(如西郊到家、东施到家),类比金融市场的多上市渠道选择[22][23] 从业者特征 - 金融从业者因出差频率高、外貌特征(秃顶、黑眼圈)易被识别[3] - 资深技师具备18年行业经验,熟悉监管变迁与市场操作手法[3][4][22]
当小宋去会所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18 01:27
行业监管演变 - 按摩行业早期采用"审核制",需X局审批,存在灰色操作空间,如通过关系或中介获取审批资格[4][5][6] - 后期监管逐渐正规化,灰色操作被取缔,审批制度改为"注册制",但实际执行中仍有现场审查,抽查比例传闻从30%提升至50%,企业按100%准备[9] - 存在非公开的"蓝色通道"机制,X局拥有最终决定权,但具体规则不透明,连内部人员也难以解释[10][11] 企业经营策略 - 未获审批的会所通过出售资产(整体或按摩师团队)退出市场,交易方式多样化[11] - 部分会所通过引入团队抬升估值后再出售,被业内称为"估值管理"[13] - 企业尝试拓展"第二曲线"业务,如洗浴中心引入按摩服务,但存在培训后替换原有团队的风险[14] 市场竞争现状 - 资质审批存在排队现象,但实际排队真实性存疑,各会所表面合规但操作不透明[17] - 监管干预市场自由交易,即使买卖双方达成一致,仍可能以"扰乱竞争"为由否决交易[15] - 从业者转向线上平台(如"西郊到家""东施到家")寻求新机会,类比金融市场的多上市渠道选择[17] 从业者洞察 - 资深从业者(18年经验)亲历行业监管周期变化,对政策术语(审核制/注册制)有独特解读[3][9] - 按摩师团队具备市场流动性,可被作为资产交易或用于提升收购标的估值[11][13] - 从业者运用金融术语(如科创板/北交所/港股)类比业务转型,显示行业认知跨界融合[17]
中国中铁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海外业务成亮点
金融界· 2025-03-28 13: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中铁2024年整体业绩疲软,传统建筑领域承压,但海外业务和“第二曲线”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可能 [1][4] 营收利润情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1603.11亿元,同比下降8.17%;归属净利润278.87亿元,同比下降16.71%;扣非净利润大幅下降21.21% [1][2] 新签合同额情况 - 2024年新签合同额27151.8亿元,同比下降12.4% [2] 传统建筑领域业务情况 - 铁路业务新签合同额3194.2亿元,同比仅增长0.3%;公路业务新签合同额1673.6亿元,同比下降24.3%;市政业务新签合同额1936.3亿元,同比下降25.9%;城轨业务新签合同额727.0亿元,同比下降55.8%;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9211.6亿元,同比下降19.7% [2] 海外业务情况 - 2024年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2209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公司新签合同额的8% [3] - 在匈塞铁路、秘鲁钱凯隧道、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等重大国际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3] “第二曲线”业务情况 - 2024年“第二曲线”业务新签合同额4257亿元,同比增长11% [4] - 增长得益于在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新兴市场积极布局 [4] - 中铁文保、中铁高速、中铁水务等品牌注入新动能,在水利水电和清洁能源领域形成多元化业务结构 [4]
大厂财报没有增长神话,只有三条生存法则
36氪· 2025-03-25 11:49
核心观点 - 互联网公司增长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利润深耕、技术驱动和生态协同 重点通过降本增效、双线业务布局和全球化扩张应对行业挑战 [1][19] 财务表现与利润策略 - 拼多多2024年营收3938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1124亿元(同比增长87%)但Q4净利润增速降至17% 因关税政策、半托管服务及商家补贴导致成本上升 [1] - 拼多多成立"商保会"并推出异常订单预警系统降低运营风险 同时投入农业供应链孵化30万新农人以控制源头成本 [1]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为20.9% 但面临约20亿元新增社保成本及抖音、京东的竞争压力 [5] - 小米2024年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23.3% 但硬件涨价挤压毛利率 IoT业务毛利率为20.3% [5] - 小米汽车业务2024年交付13.7万辆 收入328亿元毛利率18.5% 目标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且毛利率不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 [6] - 搜狐通过游戏长线运营和资源聚焦(社交分发、知识直播)降低获客成本并沉淀高净值用户 网易采取谨慎策略控制游戏业务投入 [9] 技术投入与业务创新 - 美团无人配送车累计完成491万单 无人机开通53条航线覆盖北上广深 计划通过AI技术提升效率并保障极端天气服务 [5] - 网易用AI赋能游戏、音乐、教育等核心业务 搜狐通过《物理课》等知识IP提升品牌价值 [10] -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下 拥有5件及以上AIoT设备用户数达1830万(同比增长26.1%) [12] - 拼多多通过"农云行动"和C2M模式提升农业数字化 并利用大数据优化农产品供需预测 [12] 全球化扩张与本地化挑战 - 美团海外外卖品牌Keeta在香港市场份额达44% 计划三年内覆盖海湾六国 并在迪拜推出无人机配送服务Keeta Drone [10][11] - 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约14% 为全球前三品牌中唯一正增长 计划五年内在海外建立1万家小米之家 2027年启动汽车出海 [14] - Temu进入50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美国下载量超越Amazon 但面临美国取消800美元免税政策、欧盟数字税及本地化仓储成本压力 [14][17] - Temu半托管模式GMV占比达30% 需加大海外仓储建设 收入模式从净额法转向佣金法导致成本上升 [17] - Keeta在中东面临斋月习俗影响交易量、阿拉伯语人才稀缺及高额补贴不可持续等本地化挑战 [18] 业务模式与生态协同 - 拼多多Temu采取类自营模式 平台负责物流和售后 通过低价优势吸引消费者 [12] - 美团通过社区团购(美团优选)和线下超市(小象超市)拓展新消费场景 [10] - 小米汽车设2025年交付目标35万辆(为2024年2.6倍) 并计划推出纯电SUV车型YU7以扩大市场份额 [12] - 小米汽车业务被摩根大通估值仅次于特斯拉 为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OEM厂商 [12] 竞争与风险应对 - 小米在欧美面临多起专利诉讼 包括Sun Patent Trust指控侵犯LTE-A专利及ASC起诉通信技术侵权 [14] - Temu从全托管转向半托管模式 允许海外商家自主定价和物流 以规避价格内卷并提升利润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