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迁移

搜索文档
跨界造车背后,一场被业绩增长与资本焦虑绑架的冒险
新浪财经· 2025-09-03 08:52
公司跨界造车战略背景 - 追觅科技官宣启动造车业务,首款车型对标布加迪威龙,从智能清洁领域跨界进入汽车行业 [1] - 公司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并持续扩张,计划将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及机器人传感与控制等核心技术迁移至汽车电驱系统、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 [1][2] - 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其中45%为发明专利,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等智能汽车核心领域 [2] - 全球化渠道被视为优势,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6000家线下门店,服务家庭超3000万,会员突破1100万 [2] 公司业务扩张与增长压力 - 2020年至2023年营收从20亿人民币跃升至150亿人民币,但清洁电器行业面临增长瓶颈 [4] - 2024年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渗透率仅5.5%和3.1%,远低于吸尘器的13.5%,国内扫地机器人销量从2021年579万台峰值降至2024年406万台 [4] -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仅8%,排名第四,落后于石头科技的16% [4] - 通过内部孵化进入大家电、个护、新消费、无人机及低空经济市场,实施"无边界"扩张战略 [3] 技术迁移可行性分析 - 电动车核心技术壁垒已形成,需深度沉淀三电系统、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6] - 电池占电动车成本40%,自研需投入至少5年及百亿级资金,且面临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专利壁垒 [6] - 汽车电机需满足高功率密度(4-6kW/kg)、宽转速范围(0-15000转)及高效散热要求,远超家电标准 [6] - 追觅20万转/分钟高速马达虽获认证,但汽车需持续高扭矩输出(如特斯拉Model S Plaid峰值扭矩1045N·m),其工业机器人电机仅10N·m [7] - 汽车电机需适应-40℃至150℃宽温域并通过IP67/IP6K9K防护认证,追觅家电马达缺乏车载耐久性测试验证 [8] - AI算法主要应用于家庭环境感知,与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所需的复杂决策能力存在本质差异 [8] 行业竞争与资质挑战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阶段,2024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11.4%,但国内需求萎缩促使车企加大出口投入 [11] - 面临特斯拉Model 3降至25万元、比亚迪海外降价最高5.7万元人民币、小米SU7以"半价超跑"入局的价格战 [12] - 华为ADS 2.0、大疆车载等第三方方案普及,使L2+辅助驾驶能力不再专属头部车企 [13] - 宁德时代、比亚迪垂直整合全产业链,新品牌难以压低采购成本并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13] - 造车资质获取难度极高:国家已停止发放新资质,收购现有资质或寻求代工均面临政策及操作壁垒 [9][10] - 小米通过注销宝沃、转手工厂提升产能利用率,并于2024年7月才获得独立资质,追觅可能效仿华为轻资产代工模式 [9][10] 历史案例与风险参照 - 苹果"泰坦计划"投入上百亿美元,10年内历经四次负责人更替,最终于2024年2月终止 [14] - 戴森烧掉5亿英镑自有资金后于2019年放弃造车,因单车成本达15万英镑(约129万元人民币)难以商业化 [14] - 国内威马、高合、极越、恒驰等品牌因资金链断裂或经营不善退出市场 [15] - 家电企业智米仅通过合作赋能iCAR,石头科技首款车型极石01由北汽代工且市场表现平淡 [5] 资本与战略动机 - 最后一轮融资停留于2023年5月,估值约200亿人民币,已两年未获新资金注入 [5] - 消费电子行业遇冷,机构投资者盈利耐心阈值从3年缩短至18个月,造车被视为激活估值逻辑的"第二曲线" [5] - 跨界造车被质疑是业绩增长见顶后的应激反应,而非纯粹技术驱动 [4][5]
“后来者”追觅造车底气何在?
证券日报· 2025-08-28 16:57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追觅科技于8月28日正式官宣进军超豪华纯电汽车领域 首款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并计划2027年亮相[1] - 公司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且规模持续扩张 并宣布将长期投入汽车领域[1] - 选择超豪华新能源赛道基于智能硬件领域技术积累与品牌全球化布局的综合考量 旨在将产品打造为AI智能终端[4] 技术能力与专利储备 - 依托高速数字马达 AI算法及机器人传感与控制三大核心技术 实现向电驱系统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技术迁移[2][4] - 截至2025年5月全球授权专利达3155件 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 为汽车业务提供坚实支撑[2] - 通过跨领域技术整合与头部供应商深度协同 聚焦技术创新与资源高效整合以降低研发制造成本[2] 全球化运营基础 - 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超6000家线下门店及超3000万服务家庭[3] - 会员数量突破1100万 成熟全球营销网络为汽车业务国际化提供强大支撑[3] - 品牌与渠道复用可节省三成海外建店费用 但超豪华车安全要求与品牌认知跨越仍存挑战[3] 行业背景与市场定位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4] - 公司定位汽车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 强调中国电动车供应链与技术生态的成熟度优势[4][5] - 依托中国制造基础进行"全局最优"战略 目标将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5]
从扫地机器人到"超豪华纯电",追觅官宣造车!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07:00
公司战略与业务动态 - 追觅科技于8月28日官宣进军汽车领域,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2027年亮相,目标以中国品牌身份重塑超豪华市场秩序 [1] - 公司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并持续扩张,基于智能硬件技术积累与全球化品牌布局选择超豪华车型作为切入点 [1] - 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创始人俞浩通过天空翱翔科技持股80% [3] 技术储备与跨界能力 - 依托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及机器人传感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向汽车电驱系统、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技术迁移 [3] - 截至2025年5月获得全球授权专利3155件,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为汽车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3] - 组建涵盖研发制造与质量控制的"智能+制造"双基因团队,包含原智能硬件核心人员及传统整车领域资深专家 [4] 全球化布局与渠道优势 - 产品将面向海外市场,目前已在全球100余个国家建立6000家线下渠道,拥有3000万用户群 [1] - 大家电业务被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3月宣布进军空调冰箱等品类,旨在拓展国际市场并推动业绩增长 [4] 行业背景与市场竞争 - 2024年全球扫地机器人销量达2060.3万台,较2022年1852万台实现11.2%年均复合增长率 [4] - 市场规模从78亿美元扩张至93.1亿美元,增幅达19.4%,前五品牌占据超60%份额且中国品牌占四席 [4] - 新能源汽车赛道吸引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跨界,但行业竞争残酷,部分新势力面临盈利困境与供应链压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