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

搜索文档
共拓新市场,2025威海“荣成海带”成都产销对接会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8-19 17:26
产销对接会概况 - 威海荣成海带企业与成都餐饮企业等近40家企业参与产销对接会 [1] - 会议围绕产品需求、供应链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1] - 多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1] 成都餐饮企业需求 - 成都餐饮企业代表表达产品需求 包括四川罗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火锅企业 [3] - 企业看重供货稳定性和配送时效性 [3] - 部分企业提出开发适合四川人口味的定制化海带产品建议 [3] 威海海带产业优势 - 威海企业代表介绍当地海带产业特色和优势 [3] - 多家企业展示最新研发的即食海带产品 [3] - 将根据成都市场反馈在包装规格、产品形态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 [3] 政企协作模式 - 采用政府引导加协会搭台加企业对接的协作模式 [5] - 威海市荣成市海洋发展局与四川省火锅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5] - 推动威海优质海带资源与成都消费市场精准对接 [5] 供应链与产业转型 - 打通从海洋牧场到火锅餐桌的完整供应链条 [5] - 建立需求快速响应加产品精准研发加物流高效配送的全新产业生态 [5] - 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转型 [5] 市场拓展活动 - 创新推出蜀海盛宴·海带狂欢火锅季活动 [7] - 以成都10余家头部火锅品牌为平台 包括小龙坎、蜀大侠等人气火锅店 [7] - 通过万份产品免费品鉴的创新营销模式打造海带美食盛宴 [7] 区域市场影响 - 依托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餐饮消费中心的区位优势 [5] - 合作将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市场 [5] - 为威海海带产业拓展更广阔发展空间 [5] 未来合作方向 - 为威海海带产业开拓西南市场打开新局面 [7] - 未来将与成都等地餐饮企业保持紧密合作 [7] - 根据消费者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并探索更多合作模式 [7]
6年超7000亿产业投资,临港如何站上产业最前沿
第一财经· 2025-08-19 13:38
产业投资与项目落地 - 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项目落地临港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1] - 六个重大产业项目涵盖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汽车软件 人工智能等关键方向[1][3] - 盛合晶微是中国内地唯一大规模量产基于硅通孔转接板的2.5D集成企业[1] 产业发展成效 - 临港新片区6年累计签约679个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 涉及投资额超7300亿元[3][8] -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其中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3] - 集成电路产业近300家企业集聚 6年平均增速超50% 今年保持两位数增长[6] - 智能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800亿元 上下游企业近200家[6] - 航空航天产值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2.9%[6] - 储能产业2024年预计产值达300亿元[7] 产业生态建设 - 形成"4+1"主导产业生态(集成电路 民用航空 高端装备 智能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3][4]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 高端制造 装备材料 先进封装 芯片贸易全产业链布局[6] - 通过链主企业带动 产业图谱补短板 专项资金引导等方式构建产业生态[4] - 产业生态带来综合成本优势 订单优势 场景优势[8] 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布局脑机接口 宽禁带半导体 可控核聚变 空天计算等未来产业[10] - 推出"拨改投"机制 "360"创业政策 临港天使会机制支持创新创业[10] - 发布首批15家链主企业名单 覆盖五大产业11个细分赛道[10] - 建设"临港科创城" 与张江科学城形成双轮驱动[11]
为什么在中国“很少会灵感枯竭”
人民日报· 2025-08-13 02:53
健康科普创新 - 上海推出"健康RAP秀"科普创新邀请赛 以说唱形式传播体重管理 慢性病防治等内容 借势流行文化提升健康知识传播效果 [1] - 新潮形式与医学内容融合 考验参与者专业水平和创作能力 旨在满足群众健康知识需求并响应"沪九条"政策 [1] - "沪九条"即《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 从内容创作 资金激励 人才政策到出海扶持等多方面营造行业生态 [1] 内容产业生态建设 - 上海在外滩打造共享办公室 专业直播间等场地 提供财税咨询 政策申报 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 强化内容创作产业支撑 [2] - 内容创作作为"产业接口"可链接汽车 健康 科技等领域 延伸孵化 研发 分发 IP运营等产业链 推动数字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2] - 上海依托平台经济 海派文化 国际人才等资源 用真金白银支持优质内容创作 构建垂直领域小生态与营商环境大生态 [2] 区域发展与文化创新 - 哈尔滨转型 广西螺蛳粉特色产业 "苏超"赛事文旅带动等案例 体现中国各地通过创新激活区域经济活力 [2] - 海外创作者如保罗·迈克·阿什顿认为中国持续产生新鲜事物 为内容创作提供不竭灵感源泉 [2] - 中国通过欢迎海外创作者与推动文化出海并行 打破偏见滤镜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际形象 [3] 发展信心与机遇 - 中国发展兼具确定性与可能性 通过"看中国" "看好中国"等视角 展现坚实的发展步伐与底气 [3] - 内容生态与区域经济联动 体现国家层面的跃动与自信 为全球观察者提供持续创新的样本 [3]
三亚锚定新招商激活新动能
海南日报· 2025-08-13 01:03
核心观点 - 三亚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程 通过制度创新、产业链精准招商和园区主战场策略 显著提升招商成效 上半年签约金额突破180亿元 并吸引多家世界500强及央企落户 [9][13][15] 招商策略转型 - 从传统拼土地税收优惠转向拼服务能力和生态建设 实施链式招商 政府角色转变为产业生态引导者和护航者 [10] - 推出种业、琼港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链实施方案 围绕15条产业链精准招商 并研究产业基金"以投促招"等创新方式 [11][12] 园区主导产业集聚 - 崖州湾科技城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产业 吸引华软科技、四川凯迈等龙头企业落户 并推动中化财资管理等公司注册 [14] - 中央商务区集聚效应显著 截至7月入驻企业超8000家 其中三类500强企业超百家 吸引建发集团、正大集团等重大投资 [15] 重大项目与投资 - 紫金矿业在三亚设立国际运营总部后 累计在海南投资设立14家公司 注册资本总额超230亿元 并新建跨境出海基地深化产业链布局 [17] - 第三季度将推动中国黄金集团等项目落地 并计划在北上广深举办黄金珠宝产业专题招商活动 [13] 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 - 实施游艇乘员定额放宽至26人、进境种苗跨关区附条件提离等全国首创政策 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10] - 加快修订总部经济促进办法 推出产业链方案和机会清单 强化政策与制度保障 [11] 营商环境优化 - 构建"1+4+2"营商环境体系 实现用电保障和跨境服务效率跃升 政务服务总体审批提速90.81% [18] - 重点园区推行极简审批 项目筹建时间缩短2个月 并创新"亮码检查"等智能监管模式 [18] 招商活动与成效 - 上半年组织超50场专题招商活动 引进28家三类500强企业和6家央企 [13] - 三亚中央商务区部署下半年35场集中招商活动 动态跟踪87项重点项目资源库 [15]
为什么在中国“很少会灵感枯竭”(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15
内容创作产业发展态势 - 上海推出《上海市关于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沪九条)提供从内容创作到资金激励、人才政策到出海扶持的全方位支持 [1] - 上海在外滩打造共享办公室和专业直播间等优质空间 并提供财税咨询、政策申报和版权确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2] - 内容创作作为"产业接口"可链接汽车、健康、科技等多领域 延伸创作孵化、技术研发、渠道分发和IP运营等完整产业链 [2] 健康科普创新模式 - 上海通过"健康脱口秀"和"健康演说家"等节目创新健康科普形式 现正面向全国举办"健康RAP秀"科普创新邀请赛 [1] - 以说唱形式传播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治等内容 借势流行文化打造"穿着节奏外衣的健康处方" [1] - 推动健康科普持续创新既满足群众健康知识需求 又响应"沪九条"实现线上线下传播优质内容与提升健康素养的共赢 [1] 区域经济发展案例 - 哈尔滨通过文旅转型展现发展新机 广西通过螺蛳粉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苏超"赛事持续火爆带动城市文旅发展 [2] - 上海拥有平台经济、海派文化和国际人才等资源优势 为内容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2] - 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持续产生具有新鲜感的事物 为创作者提供不竭的灵感源泉 [2] 文化传播与形象建设 - 通过欢迎海外创作者走进来和支持本土文化产品出海双向互动 打破"偏见滤镜" [3] - 为"看中国"提供便利条件 为"看好中国"打开方便大门 提升中国形象的国际认知度 [3] - 中国发展具有最大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为内容创作产业提供坚实发展基础 [3]
全省电力装备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召开
辽宁日报· 2025-08-12 01:22
省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牵头省领导、省政协副主席姜军出席活动并致辞。 活动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围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支持政策进行解读,中国农业银 行有关负责人对产业链特色信贷产品进行介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发布86项需求清 单。5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路演。在对接环节,与会企业围绕供需匹配、合作模式等展开交流,达成初 步合作意向。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持续跟踪合作意向落地情况,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深入开展其他领域供需对 接活动,推动形成"核心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 8月11日,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全省电 力装备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沈阳召开。对接会以"共链共赢·共振辽宁"为主题,吸引了15家电力企业和 105家中小企业参会,旨在推动产业链头部企业与配套企业精准匹配。 ...
圣贝拉(2508.HK):高端服务新典范 全周期护理平台迈步全球
格隆汇· 2025-08-06 17:51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亚洲和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与修复品牌集团,以24年月子中心收入口径计算位居行业第一[1]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全球30个城市布局96家月子中心门店[1] - 公司拥有稀缺的高端本土服务品牌定位,结合年轻创始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标准化运营复制能力[1]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独创"酒店灵活租赁+自有专业护士团队"轻资产模式,实现品质与效率平衡[2] - 通过数字化系统细化全服务SOP,建立"品牌-规模"正向循环[2] - 24年以1.2%市占率位居全国第一,直营门店规模超过行业第2-5名总和[2] - 圈层经营策略提升用户终身价值,延伸消费转化率高[2] 增长驱动因素 - 短中期聚焦境内外规模扩张与单店提效:中期境内门店规模可达267-316家[3] - 境外扩张依托国际酒管集团网络,复用高端服务+轻资产模式[3] - 中长期向全生命周期家庭健康管理平台转型:新业务23-24年收入年均增速超30%[3] - 远期构建产业生态,研发AI解决方案突破人群与时空限制[3] 财务与估值 - 预计25-27年收入/经调整净利润CAGR达28%/94%[1] - 25-27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为1.21/2.05/3.06亿元,对应EPS 0.19/0.33/0.49元[4] - 目标价9.76港币基于2026年27倍PE,较可比公司21倍PE存在溢价[4] 行业前景 - 24年中国月子中心渗透率仅6%,显著低于中国台湾/韩国(超60%)[3] - 女性悦己需求崛起与家庭结构变化有望推动渗透率提升,对冲出生率下降影响[3]
杭州,正在争抢创业者
投资界· 2025-08-03 07:38
杭州科创生态发展 - 杭州涌现出以DeepSeek、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为代表的"杭州七龙珠"企业集群,成为当地科技产业生态的标杆 [4] - 2024年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1.6万家,科技氛围浓厚 [6] - 杭州组建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产业基金集群,包括杭州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和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 [13] - 2024年10月五大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与杭州国企合作意向基金规模达9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与五大AIC全面合作城市 [13] - 杭州注册创业投资基金约3000只,认缴规模约4000亿元 [14] 政府支持举措 - 杭州发布"五位一体"杭创E站科创服务平台,整合"投、贷、补、担、保"五大资金要素和增值服务 [7] - 组建杭州市场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聚焦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产品试验场,产业加速器" [9] - 杭州银行推出"潜龙计划"信贷产品,提供500万纯信用额度,支持初创企业 [8] - 杭州财政统筹15%产业政策资金支持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18] - 对《黑神话:悟空》开发团队提供三年100%房租补贴,协助申领奖补和版号 [16] 企业案例 - 宇树科技2017年濒临倒闭时获杭州融资起死回生,并获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支持 [17] - 游戏科学2019年迁至杭州,看重当地动漫人才基础和中国美院资源 [16] - 西湖大学十年孵化51家成果转化企业,对外融资25亿元,估值近200亿元 [18] - "杭州七龙珠"中四家企业创始人来自浙江大学 [18] 产业数据 - 杭州连续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全国第一 [12] - 杭州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156家,总量居浙江省第一 [12] - 2025年杭州平均每天诞生280多家企业,70件专利获授权,1700多万元资金投向初创科技企业 [14] - 杭州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组建20亿元润苗直投基金、30亿元低空产业基金 [14]
当AI寻找场景,东莞滨海湾亮出「产业生态」解法
36氪· 2025-07-30 13:35
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从代码走向产线的关键挑战在于构建全要素产业生态,包括场景、数据、算力、资本和人才 [3][5][35] - 东莞滨海湾新区凭借制造业基础和大湾区区位优势,正在打造AI落地的"全要素装备"生态 [5][7][8][10] - AI在物理世界的应用是未来增长蓝海,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具有独特场景价值 [12][15][16] - AI"下工厂"面临数据接口、人才鸿沟、认知差异和产品化能力等多重挑战 [20][22][24][26][29] - 构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生态是解决AI落地难题的最优解 [30][35] 东莞滨海湾新区的AI产业生态优势 - 场景优势:拥有22万家工业企业(1.4万家规上企业),智能手机产业链完备(全球每5部手机有1部产自东莞) [7] - 数据优势:提供源自真实产线的海量工业数据和复杂应用场景,是训练工业大模型的宝贵"养料" [7] - 算力支持:提供7000万元算力券,OPPO全球算力中心和规划中的1000P智算中心构成基础设施 [8] - 资本支持:设立12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基金、10亿元人工智能母基金和5000万元概念验证基金 [8] - 空间载体:投资66亿元建设1500亩灵犀岛AI产业小镇及多元科创空间 [10] - 科研平台:拥有东莞市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湾区大学和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等 [10][33] AI落地制造业的核心挑战 - 数据接口问题:工业数据与AI计算数据存在层级差异(L2以下可切入),知识转化耗时(案例:8个月转化模具设计师经验) [20][22] - 人才鸿沟:缺乏既懂大模型又懂垂直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网络安全领域案例) [22][24] - 认知差异:AI应用未能解决企业核心盈利问题,导致付费意愿不足 [26] - 产品化能力: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过程困难,需匹配客户真实需求 [29] 产业生态构建路径 - 创新联合体模式:多家上市公司共建场景与数据体系,实现场景/模型/数据共创 [30] - 生态三要素:有价值的落地场景、高质量数据与算力供给、懂场景的AI人才圈层 [30] - 产业创新方向:应由懂AI的产业人主导创新,而非单纯技术推动 [30] - 人才培育:建设"工程师乐园"和大湾区大学,培养具备用户思维和适应变化能力的人才 [33] 物理世界AI应用前景 - AI应用成本降低(推理模型技术成熟)将促进普及,使用量反而增长(类比蒸汽机效应) [15] - 新增长点在物理世界与制造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东莞是理想试验场 [15][16] - 竞争关键从技术转向生态力,需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 [35][36]
戴德梁行:苏州上半年写字楼市场持续承压,多元路径谋求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7-30 07:07
戴德梁行:苏州上半年写字楼市场持续承压,多元路径谋求破局 苏州,2025年7 月17日——享誉全球的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针对2025年上半年苏州的写字楼市场进行了 解读。受2024年供应高峰的后续影响,苏州写字楼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巨大去化压力,多个项目推 迟上市,二季度仅尼盛中心一个新项目上市。受新增需求持续放缓影响,写字楼租金承压态势明显。展 望下半年,随着多个高品质大体量办公项目集中入市,市场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 写字楼租赁市场:市场需求收缩,供应陆续推迟,租金承压下降 统计范围:全市各板块甲级写字楼;数据来源:戴德梁行项目及企业服务部;数据截止:2025H1 写字楼销售市场:上半年供求同比双双回落,均价受大宗个案短期上扬 2025年上半年销售市场与去年同期市场供应高峰相比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市共上市高新区集成电路创 新中心、相城区澄阳创智中心、高新区科技城阳山数字产业中心、吴江盛泽恒力盛泽商务中心四个项 目,总计约1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50%。 成交方面,2025年上半年总计成交12.6万平方米,大宗成交主要为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中海星湖ONE北 京银行多层成交,其他大面积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