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光大银行:落实国家战略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人民网· 2025-09-12 09:19
绿色金融与ESG业务 - 境外机构将ESG理念深度嵌入授信、投资、风控全流程 [1] - 落地15笔绿色/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总金额43.1亿元 [1] - 助力发行19笔绿色债券 总发行规模444亿元 [1] - 协助发行17笔可持续发展债券、2笔气候转型融资债券和1笔社会责任债券 总规模265亿元 [1] 跨境金融与战略协同 - 跨境金融服务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 [2] - 香港分行落地1亿港元贷款支持香港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建设 [2] - 债券通交易连续五年获"北向通优秀投资者"称号 [2] - 5家境外分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 累计发生额37.87亿元 [2] 企业出海金融服务 - 聚焦基础设施、能源转型、高端制造业及数字经济领域 [3] - 完善"阳光易汇"8大产品体系 提升融资结构设计能力 [3] - 发展境外保函、境外直贷、跨境并购等本外币融资产品组合 [3] - 利用NRA/FT/EF账户差异化功能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 [3] - 截至6月末跨境直贷余额达161.4亿元 [3]
恒指收跌113点,港股表现反复
国都香港· 2025-09-12 05:43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表现反复 恒生指数在连续四日累计上涨1141点后出现回调 全日下跌113点或0.43%至26086点 险守26000点关口 大市成交额显著增加12.8%至3252.05亿元 北水资金净流入189.89亿元[3][4] - 科技股走势分化 阿里巴巴拟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票据后股价倒升0.4% 网易同样倒升0.4% 而美团则大幅下跌5.1% 腾讯微跌0.6%[4] 市场表现 - 全球主要股指普遍上涨 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36%至46107.79点 标普500指数上涨0.85%至6587.46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72%至22043.08点[2] - 亚洲市场表现积极 日经225指数上涨0.60%至44640.50点 台湾加权指数上涨0.87%至25434.94点 内地股市涨幅显著 上证指数上涨1.65%至3875.31点 深证成指大幅上涨3.36%至1279.89点[2] - 港股主要指数涨跌互现 国企指数下跌0.73%至9260点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24%至5888点 红筹指数表现相对较好[3] 宏观与行业动态 - 柬埔寨加华银行在香港设立代表办事处 总资产达86亿美元 在柬埔寨拥有69间分行和430个自助数码柜台 标志着香港与东盟地区经贸合作深化[7] - 海南省人民政府连续第四年在香港发行债券 累计发行额达180亿元人民币 本次首次加入10年期航天主题债券 支持绿色和蓝色项目[9] - 内地乘用车市场零售表现疲软 9月1日至7日零售30.4万辆 按年下跌10% 新能源车零售18.1万辆 按年下跌3% 渗透率达59.6%[10] - 会财局对栢淳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处以合计35.35万元罚款 因其在2023年未遵守注册规定进行公众利益实体审计项目[8] 上市公司动态 - 未来机器有限公司宣布2供1供股计划 每股供股价0.28元 较市价折让65.43% 集资最多1.4亿元 其中57.2%用于手机业务资金需求[11] - 日清食品以3068万元人民币收购珠海金湾区两幅地块 用于建设新生产设施[12] - 宁德时代要求枧下窝锂矿复产须全流程执行降本计划 预计复产后碳酸锂将供过于求 需确保在低价区间保持成本竞争力[13] - 理想汽车积极响应六部门联合开展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恶意诋毁行为进行查证[14]
中国光大银行以更高站位落实国家战略,以更实举措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江南时报· 2025-09-12 04:14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 绿色贷款落地15笔总计43.1亿元人民币 [1] - 绿色债券发行19笔总规模444亿元人民币 涵盖发行认证上市全链条 [1] - 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17笔 气候转型融资债券2笔 社会责任债券1笔 总规模265亿元人民币 [1] 跨境金融与战略协同 - 香港分行落地1亿港元贷款支持香港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建设 [2] - 债券通交易连续五年获"北向通优秀投资者"称号 [2] - 境外5家分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 累计发生额37.87亿元人民币 [2] 一带一路与企业出海服务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境外贷款余额约40.3亿元人民币 [3] - 跨境直贷余额达161.4亿元人民币 [3] - 完善阳光易汇8大产品体系 覆盖境外保函 跨境银团 出口信贷等本外币融资组合 [3] 区域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 境外业务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2] - 通过境外分行网络拓展人民币跨境融通渠道 [2] - 聚焦基础设施 能源转型 高端制造及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国际化需求 [3]
特朗普怕啥来啥,中企弃用美国码头,外汇储备生变,一个时代告终
搜狐财经· 2025-09-12 03:35
面对来自美国的多元风险,中国已经找到应对之策,近日特朗普连收三个坏消息,中美或许已经分出胜负,为什么? 国家外汇管理局7号发布数据,除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发生小规模变化外,还表明截至8月末,我国央行已经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黄金储备达到 7402万盎司。对特朗普而言这肯定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近年中国一直在稳定且持续的减持美债,即使偶尔增持,也多是在减持长期美债的同时,适 当购入部分短期美债。现在数据更显示中国正在持续购入黄金,这一切信号都指向一个结论。 在这个时候,特朗普或许也会对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言论产生同感。此前贝森特曾提到过,美国在现代就没遇到过中国这样的对手,因为美国过 去面对过的对手,要么只有军事能追上美国,经济实力不足,要么经济直逼美国,军事却是短板,唯独中国同时是美国经济和军事上最大的对手! 谷歌前CEO施密特也承认如今已不再是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了。 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崛起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告终,美国霸权体系正在崩溃,全球局势正在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国休想永远依靠霸权去 对各国颐指气使、肆意掠夺。也正因如此,他们针对中国的图谋必定失败,若执意这么做,他们只会让美国自身的衰退加速! 美国 ...
中国光大银行以更高站位落实国家战略 以更实举措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齐鲁晚报· 2025-09-12 01:53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落地15笔绿色或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总金额43.1亿元人民币[1] - 通过香港分行和光银国际累计助力发行19笔绿色债券 项目总发行规模444亿元人民币[1] - 成功协助发行17笔可持续发展债券 2笔气候转型融资债券和1笔社会责任债券 项目总发行规模265亿元人民币[1] 跨境金融与战略协同 - 香港分行落地1亿港元贷款支持香港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建设项目[2] - 境外5家分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 累计发生额37.87亿元人民币[2] -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跨境直贷余额达161.4亿元人民币 其中"一带一路"相关贷款余额约40.3亿元人民币[3] 产品体系与服务创新 - 完善"阳光易汇"8大产品体系 提升融资结构设计能力[3] - 发展境外保函 境外直贷 跨境并购 跨境银团 出口信贷等本外币融资产品组合[3] - 利用NRA账户 FT/EF账户和境外机构账户的差异化功能提供融资方案[3] 市场地位与荣誉 - 香港分行连续五年获得债券通"北向通优秀投资者"称号[2] - 公司通过境外业务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1][2][3] - 业务布局覆盖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2][3]
今日视点:人民币“朋友圈”扩容将实现三重“增效”
证券日报· 2025-09-11 23:09
■ 苏向杲 从我国金融机构视角来看,通过参与本币互换相关业务,金融机构不仅能够拓宽收入来源,还能提升跨 境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在当前我国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的背景下,这种提升对金融机构应对国际 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金融机构在本币互换协议支持下提供的优质服务,又进一步促进了跨境贸易 和投资活动,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帮助企业应对汇率风险是焦点之一。事实上,传统国 际贸易多采用美元结算,在部分交易场景中,我国企业需经历两次货币兑换,不仅面临双重汇率风险, 还需承担兑换手续费和点差成本。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则推动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 风险和交易成本。我国企业借此能够实现更精准定价,有利于对经营进行长远规划,提升国际市场竞争 力。 其二,增强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 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促使更多国家接受并使用人民币作为双边贸易结算和投资支付的媒介,同时也推动人 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发展。此外,与他国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直接促进人民币进入各国 外汇储备体系,增强了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功能。对我国而言,在近年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显著 波动的环境下,这类 ...
碳资产或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资产锚”丨杨涛专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3:02
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上线 覆盖电力行业22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总成交额达474.1亿元[2]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于2024年1月22日启动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2] - 地方碳市场自2011年开始试点 涵盖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湖北 广东 深圳 福建 四川等9个地区[2] 碳金融市场结构 - 碳市场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 碳资产抵质押融资 碳资产回购 碳资产托管等[2] - 碳市场交易工具包括碳期货 碳期权 碳远期 碳掉期(互换) 碳借贷等[2] - 碳金融支持工具包括碳指数 碳保险和碳基金[2] - 碳中和债券自2021年全国首发至2024年末累计发行8057.39亿元[2] 市场发展挑战 - 全国碳市场纳入行业仍不足 碳市场扩容已"箭在弦上"[3] - 市场交易量价稳步提升但流动性仍显不足[3] - 交易结构有待优化 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3] - 碳市场数据治理存在诸多挑战[3] - 碳金融市场发展尚处起步阶段[3] 政策指导方向 - 推动全国碳市场 CCER和地方碳市场协调发展[3] - 以丰富交易产品 扩展交易主体 加强交易监管为抓手提升市场活力[3] - 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3]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3] - 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3] - 在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实现碳现货与碳金融产品协同发展[3] 国际发展机遇 - COP29达成的《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共识允许国家间减排成果转移和认定 为全球碳市场奠定基础[4] - 未来几年全球碳市场互联互通将加快推进[4] - 需推动技术 方法 标准 数据国际互认以提升中国碳市场全球影响力[4] - 碳市场国际化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开放 碳资产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资产锚"[4] 清算机制改革 - 现有全国碳市场清结算模式延续地方碳市场银行账户模式 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需求[4] - 在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背景下 需提升清算基础设施安全性与合规性[4] - 需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碳市场资金清算机构与制度安排[4]
碳资产或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资产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2:52
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上线 覆盖电力行业22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总成交额达474.1亿元 [2]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于2024年1月22日启动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 [2] - 地方碳市场自2011年开始试点 涵盖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湖北 广东 深圳 福建 四川等9个地区 用于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企业交易 [2] 碳金融市场结构 - 碳市场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 碳资产抵质押融资 碳资产回购 碳资产托管等 [2] - 碳市场交易工具包括碳期货 碳期权 碳远期 碳掉期(互换) 碳借贷等 [2] - 碳金融支持工具包括碳指数 碳保险和碳基金 [2] - 碳中和债券自2021年全国首发至2024年末累计发行8057.39亿元 [2] 市场发展挑战 - 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不足 碳市场扩容已"箭在弦上" [3] - 市场交易量价稳步提升但流动性仍显不足 [3] - 交易结构有待优化 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3] - 碳市场数据治理存在诸多挑战 [3] - 碳金融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3] 政策指导方向 - 推动全国碳市场 CCER和地方碳市场协调发展 [3] - 以丰富交易产品 扩展交易主体 加强市场监管为抓手提升市场活力 [3] - 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 [3]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3] - 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3] - 在"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实现碳现货与碳金融产品协同发展 [3] 制度保障与国际合作 - 需完善全国碳市场资金清算机制 现有银行账户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需求 [4] - 需构建相对独立的碳市场资金清算机构与制度安排 [4] - 《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允许国家间减排成果转移和认定 为全球碳市场奠定基础 [4] - 需推动技术 方法 标准 数据国际互认 提升中国碳市场全球影响力 [4] - 碳市场国际化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开放 碳资产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资产锚" [4]
人民币“朋友圈”扩容将实现三重“增效”
证券日报· 2025-09-11 16:49
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帮助企业应对汇率风险是焦点之一。事实上,传统国 际贸易多采用美元结算,在部分交易场景中,我国企业需经历两次货币兑换,不仅面临双重汇率风险, 还需承担兑换手续费和点差成本。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则推动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 风险和交易成本。我国企业借此能够实现更精准定价,有利于对经营进行长远规划,提升国际市场竞争 力。 其二,增强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 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促使更多国家接受并使用人民币作为双边贸易结算和投资支付的媒介,同时也推动人 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发展。此外,与他国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直接促进人民币进入各国 外汇储备体系,增强了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功能。对我国而言,在近年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显著 波动的环境下,这类协议有助于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波动对外汇储备价值的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能源出口国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有力推动了石油与人民 币结算机制的建立,使我国能够直接用人民币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从长远来看,我国作为全 球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国之一,通过人民币结算机制,能够更直接地影响铁矿石、石 ...
金价顶破历史新高,八大黄金巨头业绩齐飞!投资者还能上车吗?
华夏时报· 2025-09-11 13:17
黄金价格表现 - 国际金价在9月上旬强势上扬 伦敦现货黄金和COMEX黄金期货价格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2] - 国内黄金饰品价格突破1070元/克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上半年伦敦现货黄金均价突破3300美元/盎司 同比涨幅超20% [3]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伦敦现货黄金均价将运行于3600美元-3800美元/盎司区间 四季度有望挑战3900美元/盎司 [9] 黄金企业业绩表现 - 8家黄金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达314亿元 [2] - 紫金矿业净利润232.92亿元同比增长54.41% 矿产金同比增长16%至41吨 [3][4] - 山东黄金净利润28.08亿元同比增长102.98% 黄金产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 [3][4] - 中金黄金净利润26.95亿元同比增长54.64% [3][4] - 湖南黄金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49.66% 黄金产量37344千克同比增长37.97% [4][5] - 四川黄金净利润同比增长48.41% [4] - 中国黄金净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46.35% 主要因黄金产品销量同比下降 [5]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与企业生产成本有效控制 [3] - 主要企业矿产金完全成本维持在1800美元-2200美元/盎司区间 吨金利润空间显著扩大 [3] - 头部企业通过海外项目达产、技改增效实现产量稳步提升 [3] - 多家企业通过收购、扩产等提升产量 [4] 产业链影响 - 上游矿山企业直接受益于收入与利润扩张 资本开支意愿增强 [6] - 中游冶炼加工环节面临原料采购成本上升压力 但加工费有所上调 [6] - 下游珠宝零售在量价双升中实现营收增长 但高金价抑制部分消费需求 [6] - 企业正通过长协定价、联合采购、品牌溢价提升等方式与上下游协同发展 [6] - 部分龙头推动矿山+冶炼+零售一体化布局 增强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带来长期结构性需求支撑 中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7][9] - 去美元化趋势下黄金战略储备地位提升 [7] - 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连续三年超1000吨 [9] - 上市公司加速海外优质资源并购 加大智能化矿山投入降本增效 [7] - 拓展工业用金、数字黄金等新应用场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