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科创牛的规律和展望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0:01
指数表现 - 截至8月28日收盘,科创50指数年内从988.93点上涨至1364.60点,累计上涨37.99% [1] - 同期全A指数从5021.86点上涨至6152.99点,涨幅22.52% [1] - 科创板呈现震荡走强、超额凸显的特征 [1] 第一轮牛市表现(2020年3月至7月) - 科创板50指数从约1029.75点飙升至1721.98点,涨幅高达67.22% [5] - 同期创业板指数上涨54.36%,上证综合指数上涨25.20% [5] - 科创板日均换手率达2.82%,日均成交量超过4.6亿股 [5] 第二轮牛市表现(2021年3月至7月) - 科创板50指数从约1219.71点上涨至1610.77点,涨幅达到32.06% [7] - 同期创业板指数上涨29.25%,上证综合指数上涨4.81% [7] - 日均换手率约为0.93%,日均成交量大幅攀升至7.9亿股 [7] 第一轮牛市行业结构 - 医药生物行业以126.43%的平均涨幅和19家公司的数量脱颖而出 [12] - 电子行业有19家公司,取得了79.53%的平均涨幅 [12] - 计算机行业平均涨幅为53.00%,有18家标的数量 [12] 第二轮牛市行业结构 - 电力设备行业以62.45%的平均涨幅高居榜首 [14] - 电子行业涨幅达51.95% [14] - 医药生物行业有49家公司,平均涨幅33.71% [14] 市值风格演变 - 第一轮牛市中,中小盘股表现出更强的爆发力,涨幅居前 [10] - 第二轮牛市中,大中盘股表现更为突出,市场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确定性 [13] 成长与价值分层表现 - 第一轮牛市中,高成长、高估值的股票表现最为抢眼,出现"戴维斯双击"效应 [16] - 第二轮牛市中,估值相对合理、业绩稳健增长的"价值型成长股"更受青睐 [17] 第一轮牛市热门主题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股价表现突出 [21] - 生物医药:全球疫情爆发使得生物医药行业重要性凸显,吸引大量资金涌入 [22] -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受益于国家新基建战略 [22] 第二轮牛市热门主题 -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链: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目标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 [24] - 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是国家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24] - 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等,受益于下游高科技产业的需求增长 [25] 未来展望 - 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和科技创新的"助推器",长期发展趋势积极向好 [28]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注册制改革深化、退市制度完善,提供更加健康、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 [28] - 硬科技企业加速上市,进一步丰富科创板的投资标的,提升整体质量和吸引力 [29] - 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需求持续旺盛,为科创板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9] - 机构投资者力量壮大,耐心资本和海外资金不断涌入,提供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29]
A股上市深企423家 总市值8.53万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23:10
核心观点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庆典突显了腾讯、华为、平安等企业的核心地位,展示城市与企业共生共荣的发展脉络 [2] - 深圳上市公司群体表现亮眼,总市值8.53万亿元,423家A股上市公司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2][5] - 企业通过研发投入与国际化布局驱动创新,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海外收入达11363.85亿元,同比增长15.9% [9][10] 企业方阵与业绩表现 - 招商局集团2024年利润总额2272亿元,总资产突破14万亿元,招商银行作为核心引擎市值超万亿 [3] - 中国平安2025年上半年营收超5000亿元,净利润680亿元,成为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3] - 腾讯总市值5.5万亿港元,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游戏业务国际市场收入增35% [3] - 华为孵化的智能汽车品牌"引望"估值161亿美元,与10余家车企合作;荣耀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七,海外销量占比近50% [4] - 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海外业务收入2218.85亿元(同比增38.5%),研发支出超540亿元居全国首位 [4][9] - 顺丰集团2024年营收超2000亿元,国际业务覆盖150多国,海外收入增25%;货拉拉覆盖11个市场400多城;中集集团占全球30%集装箱产量 [4] 城市与企业共生关系 -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6.88万亿元(同比增6.4%),超七成企业盈利,超四成净利润增长 [5] - 2025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超1.52万亿元,净利润超1300亿元,62.6%企业营收正增长 [5] - 22家头部上市公司(总市值超500亿元)2024年累计营收4.53万亿元,净利润4549.66亿元,多家企业实现双位数增长 [5] - 深圳政策支持包括"20+8"产业集群规划、百亿级科技创新基金,产业生态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6] - 电子、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总市值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公用事业、金融、通信等行业第二 [6] - 企业反哺城市:华为、腾讯、比亚迪年招聘数万高校毕业生;平安、招行年纳税超百亿元;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3% [6] 研发与创新生态 - 2024年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967.1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4.4%,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强度达7.0% [9] - 22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0亿元,比亚迪研发支出540亿元居全国首位 [9] - 深圳硬科技独角兽持续涌现:逐际动力半年完成5亿元融资,元象科技、云豹智能等获大额融资 [10] - 深圳企业成长效率高于全国:成长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需13.35年(比全国快1.05年),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平均6.83年 [10] 国际化进程 - 2024年324家深圳上市公司披露海外销售收入11363.85亿元(同比增15.9%),占总营收16.5% [9] - 企业国际化布局加速:腾讯游戏风靡欧美日韩;微众银行服务超3000万小微企业主;比亚迪海外收入同比增38.5%;顺丰国际业务覆盖150多国 [3][4]
持续进化!华兴资本扭亏为盈,Web2与Web3协同开启新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8-28 17:50
核心观点 - 华兴资本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复苏 总收入及净投资收益达4.56亿元 同比增长27% 经营利润7600万元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6500万元 实现大幅度扭亏为盈 股价年内最高涨幅达300% [1] - 公司通过主动进化策略 结合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机制 在新经济时代展现出强大适应力 业务复苏体现其进化基因 [1][11] 业务复苏表现 - 投行业务收入近7000万元 通过主动预判趋势和瞄准硬科技产业 协助智谱、硅基流动、明心数智等创新企业完成多轮融资 [2] - 并购交易采用生态进化视角 作为独家财务顾问助力北森收购酷学院 从产业生态共建角度设计方案 [2] - 港美股业务捕捉IPO机会 作为亚洲唯一承销商助力C1 Fund在纽交所上市 作为联席保荐人推进某公司赴港上市 [3] 投资管理业务进化 - 投资管理业务收入近2.37亿元 经营利润增幅达252% 通过优化基金组合结构 在硬科技、医疗健康等抗周期领域布局 [3] - 投后赋能理念深入 组建专业团队帮助企业解决战略规划和资源对接难题 [3] - 上半年基金退出金额13亿元 5支主基金DPI超100% 体现长期价值坚守 [4] - 累计未实现附带权益19亿元 显示对优质企业未来价值成长的预判 [5] 证券业务稳步突围 - 证券业务收入及净投资收益1.3亿元 零售经纪业务收入增幅110% 抓住居民存款向权益市场转移趋势 [6] - 帮助昆仑芯、镁源动力等硬科技企业完成私募融资 推进A股投行项目 [6] - 高流动性资产近45亿元 作为战略储备用于应对市场变化和探索新进化方向 [6] Web3领域战略布局 - 公司投入1亿美元专门用于Web3与数字资产领域 旨在搭建Web2与Web3的金融桥梁 [7][8] - 前瞻性投资Circle 上市首日高开122% 盘中涨幅一度突破200% 股价最高达298.98美元 较发行价涨幅超8倍 [7] - 生态布局涵盖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 助力嘉楠科技上市 投资Amber Group、Matrixport 协助Bitdeer美股SPAC上市 担任Hashkey集团财务顾问 [8] - 与YZi Labs战略合作 在数字资产配置、合规金融产品开发、RWA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面布局 [8][9] - 基于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 2030年RWA市场规模有望达16万亿美元 公司计划唤醒Web2沉睡资产 让Web3用户深度参与 [10] 进化基因与战略定力 - 公司通过主动适应和战略预判回应市场变化 早年陪伴新经济企业成长 资本寒冬时收缩战线打磨内功 如今三大业务协同复苏 [11] - 务实做事理念贯穿始终 用投行专业帮企业成长 用资管耐心帮LP赚取收益 搭建Web2与Web3桥梁 [11]
超级牛散章建平靠寒武纪或赚56亿,单日浮盈超13亿创纪录
搜狐财经· 2025-08-28 15:13
公司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寒武纪8月28日股价盘中最高触及1595.88元 收盘报1587.91元 总市值达6643.03亿元 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 [1] - 公司股价一个月内从520.67元飙升至超1500元 年内累计涨幅达536.28% [1] - 8月28日单日股价上涨15.73%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暴增4347.82%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云端产品线收入占比达99.6% [1] 股东持仓与收益情况 - 章建平2024年末持有533.88万股 位列前十大股东 [2] - 2025年一季度逆势加仓74.75万股至608.63万股 持股比例达1.45% [2] - 以2024年末收盘价658元计算 初始建仓成本约35亿元 总成本升至约40亿元 [2] - 截至8月28日持股市值96.6亿元 4个月浮盈约56亿元 单日浮盈超13亿元 [2]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业绩激增源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爆发带来的算力红利 [1] - 产品在大模型场景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1] - 市场风格从传统消费向硬科技切换 [1] - 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产业进入爆发期 [3] 机构观点与预期 - 东吴证券 东海证券 浙商证券等多家机构上调盈利预测 [2]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普遍超15亿元 [2] - 目标价最高达1835元 [2]
持续进化!华兴资本(01911.HK)扭亏为盈,Web2与Web3协同开启新周期
格隆汇· 2025-08-28 13:4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主动构建人工选择机制 实现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融合 展现超越自然进化的特性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及净投资收益4.56亿元 同比增长27% 经营利润7600万元 实现大幅度扭亏为盈 [1] - 公司股价年内最高涨幅达300% 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1] 业务表现 - 投行业务实现总收入近7000万元 协助智谱 硅基流动 明心数智等创新企业完成多轮融资 [2] - 作为亚洲唯一承销商助力C1 Fund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作为联席保荐人护航某公司赴港上市 [3] - 投资管理业务收入近2.37亿元 经营利润增幅252% 基金退出金额13亿元 5支主基金DPI超100% [3][4] - 累计未实现附带权益19亿元 证券业务收入及净投资收益1.3亿元 零售经纪业务收入增幅110% [5][6] - 高流动性资产近45亿元 [6] 战略布局 - 瞄准硬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增强话语权 [2] - 优化基金组合结构 在硬科技 医疗健康等抗周期领域提前布局 [3] - 投资Circle 嘉楠科技 Amber Group Matrixport Bitdeer等Web3领域企业 [7][8] - 投入1亿美元用于Web3与数字资产领域 与YZi Labs在数字资产配置 合规金融产品开发等方面合作 [8][9] - 目标连接Web2万亿级传统资产与Web3亿级用户 建立数字金融生态 [8][10] 行业趋势 - 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 2030年RWA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 [10] - 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7] - 居民存款向权益市场转移 [6]
寒武纪股价1587.91元站上A股之巅!寒武纪登顶背后谁在助推?
第一财经· 2025-08-28 11:37
股价表现 - 寒武纪股价从7月初563元暴涨至1587.91元 涨幅近164% 成为A股最高价股票 [1] - 成交额从7月日均44.38亿元激增至260多亿元 增长近5倍 [1] 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暴增43倍 [1] 资金动向 - 沪股通、机构与游资出现多空对垒操作 [1] - 二季度近400只公募产品持仓 另有136只提前减持或清仓 [1] 行业表现 - AI算力板块年内涨幅近58% [1] - 寒武纪与中芯国际同步创历史新高 [1]
科创牛:规律和展望
国信证券· 2025-08-28 11:11
核心观点 - 科创板经历了两轮显著牛市行情,呈现从概念驱动向业绩驱动、从普涨向结构分化的演变趋势,战略定位日益凸显且投资逻辑趋于成熟 [3][4][26][33] - 第一轮牛市(2020年3-7月)涨幅达67.22%,以中小盘股和高估值成长股为主导,硬科技领域全面领涨;第二轮牛市(2021年3-7月)涨幅32.06%,转向大中盘股和业绩确定性,高端制造成为核心主线 [6][10][13][16][17] - 未来科创板发展前景广阔,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硬科技企业加速上市、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需求旺盛、机构投资者力量壮大构成核心驱动力 [34][36] 两轮牛市行情复盘 - **第一轮牛市(2020年3-7月)**:科创50指数从1029.75点升至1721.98点,涨幅67.22%,显著跑赢创业板指(54.36%)和上证综指(25.20%)[6] - **第二轮牛市(2021年3-7月)**:科创50指数从1219.71点涨至1610.77点,涨幅32.06%,仍领先创业板指(29.25%)和上证综指(4.81%)[10] - **市场活跃度对比**:第一轮日均换手率2.82%,日均成交量4.6亿股;第二轮日均换手率0.93%但日均成交量大幅攀升至7.9亿股,反映资金规模扩大和持仓周期延长 [7][10] 行业结构特征 - **第一轮行业表现**:医药生物(平均涨幅126.43%,19家公司)、电子(79.53%,19家)、计算机(53.00%,18家)三大硬科技行业主导行情 [14] - **第二轮行业表现**:电力设备(平均涨幅62.45%)和电子(51.95%)成为双引擎,医药生物虽公司数量最多(49家)但平均涨幅收敛至33.71% [17] - **行业轮动趋势**:从硬科技普涨(第一轮)向高端制造集中引领(第二轮)演变,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在第二轮涨幅均超24% [17] 市值与估值分层表现 - **市值风格演变**:第一轮中小盘股因高弹性领涨,第二轮大中盘股因基本面和业绩确定性更受青睐 [13][16] - **估值逻辑变化**:第一轮高成长高估值股票受追捧(戴维斯双击),第二轮更注重成长与估值匹配度,价值型成长股获市场认可 [20][23] - **分层特征总结**:市场从概念驱动转向业绩驱动,投资行为趋于理性 [26] 热门主题分析 - **第一轮主题焦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国产替代战略)、生物医药(疫情催化创新药及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5G/AI/云计算) [27][28] - **第二轮主题焦点**: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链(全球碳中和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新材料(下游高科技产业需求) [31] - **主题投资逻辑演变**:第一轮侧重技术前沿和国家战略,第二轮更关注产业成熟度与业绩兑现能力 [27][31][32] 未来发展展望 - **战略定位强化**:科创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流向清晰反映政策重点与经济增长驱动力 [33] - **投资吸引力增强**:科创50指数两轮牛市均显著跑赢主流指数,创新属性和高成长潜力持续吸引风险偏好型及长期价值投资者 [34] - **核心驱动因素**:政策红利(注册制深化/退市制度完善)、硬科技企业加速上市、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需求、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入构成三大利好 [36] - **产品生态支撑**:泛科创ETF共117个权益产品,其中15.4%以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为基准,12.8%以科创板综合指数为基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34]
华兴资本控股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6498.4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8 10:5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总收入约4.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9.25% [1] - 总收入和净投资收益为4.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6498.4万元人民币 同比扭亏为盈 [1] 投资管理业务 - 投资管理业务贡献集团总收入的52% [2] - 基金项目退出金额总计13亿元人民币 [2] - 11支主基金中5支基金及若干项目基金DPI超过100%并开始产生附带权益 [2] - 计入报表总附带权益1.5亿元人民币 净附带权益6000万元人民币 超过去年全年收入 [2] - 累计未实现总附带权益19亿元人民币 对应净附带权益5亿元人民币 [2] - 基金投资项目Circle、威高血净、找钢网和药捷安康成功上市 [2] - Circle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近5倍 [2] 证券业务 - 华兴证券总收入和净投资收益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 [3] - 多多金APP累计注册用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26% [3] - 累计开户数量较2024年末增长35% [3] - 零售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 [3] - 完成昆仑芯、镁源动力等私募股权融资项目 [3] - 经营亏损同比大幅收窄60% [3] - 总资产34亿元人民币 净资产24亿元人民币 [3] - 高流动性资产共计28亿元人民币 [3]
华兴资本控股(01911)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6498.4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0: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总收入4.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9.25% [1] - 总收入和净投资收益4.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6498.4万元人民币 同比扭亏为盈 [1] 投资管理业务 - 投资管理业务贡献集团总收入52% [2] - 基金项目退出金额总计13亿元人民币 [2] - 11支主基金中5支基金及若干项目基金DPI超过100% [2] - 计入报表总附带权益1.5亿元人民币 净附带权益6000万元人民币 超去年全年 [2] - 累计未实现总附带权益19亿元人民币 对应净附带权益5亿元人民币 [2] - 基金投资项目Circle、威高血净、找钢网和药捷安康成功上市 [2] - Circle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近5倍 [2] 证券业务 - 华兴证券总收入和净投资收益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 [3] - 多多金APP累计注册用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26% [3] - 累计开户数量较2024年末增长35% [3] - 零售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 [3] - 完成昆仑芯、镁源动力等私募股权融资项目 [3] - 经营亏损同比大幅收窄60% [3] - 总资产34亿元人民币 净资产24亿元人民币 [3] - 高流动性资产共计28亿元人民币 [3]
100亿,国新落子杭州
投资界· 2025-08-28 09:48
国新创投基金成立 - 中国国新作为主发起单位在杭州成立规模100亿元的国新创投基金 存续期15年 以具备硬科技实力的种子期 初创期 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4][5] - 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 投资中央企业外部项目数量占比不低于50% 投资规模占比不低于30% 重点覆盖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和未来健康等领域[6] - 基金采用"央企资本+产业龙头+地方资源"多元协同模式 联合发起单位包括中国五矿 中国钢研 中国建材 中国有研 中国电气装备5家央企 以及杭州资本 兴湘集团2家地方国资[6] 中国国新背景 - 中国国新成立于2010年12月 由国务院国资委100%直接持股 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达9800亿元 设立运营包括国新国同基金 央企运营基金 科创基金 双百基金 国改科技基金等[7] - 中国国新此前已在杭州多次布局 2016年成立国新国控投资有限公司和国新国同基金 2017年入股浙江制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成立国改双百发展基金[8] 杭州基金集聚现象 - 2024年底服贸基金二期设立 总规模100亿元 落地杭州市萧山区 支持培育健康科技 跨境电商 跨境物流和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10] - 2024年6月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六批子基金设立 普华资本和元璟资本管理的基金签约获投并注册落地杭州[10] - 2024年10月工 农 中 建 交五大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与杭州国企签署合作协议 意向落地基金规模达900亿元 使杭州成为全国第一个与五大AIC全面合作的城市[11] 央企在杭州布局 - 2024年6月中核(浙江)科创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 注册资本5亿元 由中核(北京)科创有限公司与杭州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聚焦科技服务与新能源前沿领域[10] - 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认缴出资18.59亿元 以20.26%持股比例入股杭州市智训投资有限公司 聚焦挖掘杭州人工智能企业潜力[11] - 海南省国有综合性投融资企业海南控股完成对杭州网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控权交割[11] 杭州产业环境 - 杭州拥有六小龙 3A游戏 生物医药 电商短剧 半导体等产业标签 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更加完善的产投融生态[11] - 2024年杭州财政专门统筹15%的产业政策资金 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持 培育更多类似DeepSeek 宇树科技的创新企业[11] - 杭州发布"五位一体"科创企业服务平台 同时组建杭州市场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差异化 接力式服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