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文化产业,让AI打上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09:09
文博会与AI展区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新设人工智能展区 全馆预计有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 [1] - 展品在AI加持下更全面、更聪明、更新奇 AI已深度赋能文化创意领域 [1] - Midjourney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奖刷屏后 AI生成内容(如GPT-4o的"iphone合照")已普及化 [1] 广东文化产业优势 - 2023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7806亿元 连续22年领跑全国 [1] - 细分领域优势显著:动漫产值超600亿元(占全国1/3) 音乐产值占全国1/4 游戏产值2116亿元(占全国4/5) [1] - 网络文学、游戏、短视频和影视内容构成文化出海"新四样" [3] AI在游戏产业的应用 - 62%的游戏工作室已应用AI技术 Unity2024年报告显示广东游戏圈普遍将AI视为核心工具 [5][6] - 网易游戏《逆水寒》AI NPC可实现自主交互行为 库洛游戏《鸣潮》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登顶107国苹果免费榜 [8] - AI突破"成本-效率-质量"不可能三角 优化灵感发现、美术设计、代码编写等底层工作 [10] AI赋能短剧出海 - 广东短剧通过AI翻译实现文化语境跨越 例如印尼市场引发"妈宝男"话题讨论 [12][13] - AI技术使剧本创作周期缩短60% 剪辑耗时从3天降至3小时 并提升后期推广物料效率 [13] 广东"AI+文化"生态体系 - 产业基础雄厚:网文行业拥有超20万写手 科韵路"游戏第一街"产值超千亿 东莞"竖店"形成短剧基地集群 [17] - 技术支撑强劲:AI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 核心企业超1500家 实现全链条需求覆盖 [17] - 政策持续加码:2025年3月推出"五项举措" 文博会配套六大"政策包"推动文化科技融合 [17]
中外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证券时报· 2025-05-24 02:18
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 本届文博会成为中外文化产业双向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内企业积极"出海",外国客商踊跃"走进来" [1] - 文化产业双向奔赴不仅拉动双边文化和服务贸易增长,还对中外文化及其他领域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1][8] - 文博会吸引了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参展,11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专业观众参会 [7] 国内企业出海表现 蓝色光标 - 2024年公司总收入超600亿元,其中海外业务收入480亿元,占比约80% [3] - 出海业务涵盖媒介投放、内容创意、IP打造、网红营销、全案策划等核心板块,并开发了鲁班跨境通等SaaS产品 [4] - 全球化布局覆盖新加坡、越南、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全球业务矩阵 [4] - 推出VR文旅出海产品,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已在海外多次巡展并广受欢迎 [3] 泡泡玛特 - 2018年成立海外事业中心,从B2C转向DTC模式,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超500家线下门店 [5] - 2024年在越南、印尼等5国开设首家门店,并入驻巴黎卢浮宫,成为首个进驻该艺术殿堂的中国潮玩品牌 [5] - 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达38.9% [5] - 全球消费者对潮流IP的审美追求具有共通性,热爱文化、潮流和美好故事内容 [6] 外国客商参与情况 - 文博会10号馆集中展示印度、韩国、越南、土耳其等国家的文化产品,具有浓厚异域风情 [7][10] - 韩国展区带来银器茶具、手工艺品等产品,埃及展区的复刻宝藏成为"网红"展品 [10] - 印度展区以"市集"形式呈现细密画、家居、饮食等特色文化 [10] 文化出海建议 - 加强对出海目的地法律、政策、文化习俗的研究,提高跨文化互动能力,避免商业纠纷 [9] - 发挥数字文化产品优势,包括网络文学、游戏、动漫、微短剧等形态,利用国内平台和创作能力出海 [9] - 持续优化迭代文化产品,提升创意投入和综合能力,应对跨国文娱巨头的竞争 [11]
实探文博会丨中外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证券时报· 2025-05-24 02:13
文博会核心观点 - 本届文博会成为中外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的重要平台,国内企业积极"出海",外国客商踊跃"走进来" [1][2] - 文化产业双向奔赴不仅拉动双边贸易增长,还促进文化及其他领域交流 [2][13] - 展会增设文化出海展区,打造超级贸易平台 [4] 国内企业出海表现 蓝色光标 - 2024年总收入超600亿元,海外业务收入480亿元,占比80% [5] - 推出VR文旅出海产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单次体验时长15分钟,海外巡展反响热烈 [5] - 出海业务覆盖媒介投放、内容创意、IP打造、网红营销等全链条,开发SaaS工具如鲁班跨境通等 [6] - 全球化布局覆盖中国主要城市及新加坡、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地区 [6] 泡泡玛特 - 2018年启动海外拓展,2022年转向DTC模式,已在30多国开设超500家线下门店 [7] - 2024年新增越南、意大利等5国首店,入驻巴黎卢浮宫,海外营收50.7亿元(同比+375.2%),占比38.9% [7] - 认为全球消费者对潮流IP的审美需求具有共通性 [8] 外国客商参与情况 - 吸引65国305家海外展商及110国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 [10] - 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首次亮相,法兰克福书展重返 [10] - 印度、韩国、埃及等展区呈现本土特色文化产品,如印度细密画、埃及复刻宝藏等 [11][14] 专家建议 - 需深入研究目标市场法律、文化及消费习惯,避免文化冲突 [15] - 发挥数字文化产品优势(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依托国内平台及创作能力加速出海 [15] - 持续优化产品迭代能力,应对国际巨头竞争(如《黑神话:悟空》案例) [16]
国风DNA动了!文博会黑科技有多好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4:27
文博会AI与科技文化融合 - 本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60多家AI企业参展,包括深度求索DeepSeek、腾讯混元大模型等,呈现"百模大战"盛况 [1] - 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焦点,广东机器人"七剑客"、深圳机器人"八大金刚"亮相,如乐聚机器人表演咏春拳、浙大海创人形机器人演奏钢琴 [6] - 数字华夏的仿真机器人"夏澜"已实现数十台商业交付,应用于政务大厅、银行网点等场景 [6] 传统文化科技赋能案例 -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衣见如故"AI换装互动,通过数字采集+AI换脸技术还原古代服饰,观众可"试穿"明永乐皇后袆衣等 [3] - 腾讯与安阳合作开发"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包含143万字甲骨文数据库,以闯关形式普及甲骨文知识 [4] - 国博"中华文明云展"小程序利用3D建模展示文物细节,如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解决线下观展看不清铭文的问题 [3][4] 国际文化交流与出海 - 文博会国际化占比提升至20%,65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达50多个创历史新高 [9][10] - 中意合作推出"达芬奇秘境"主题展,融合AI交互与非遗工艺,如智能永生花装置Da Flora可对话 [9] - 埃及品牌PYRUS展示纸莎草画技术,通过装置将中文名翻译为象形文字并自动书写 [12] 文化新业态数据表现 - 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超300款,全球下载量达4.7亿次,覆盖200余国 [14] - 2024年中国游戏厂商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Steam国产游戏达1600款同比增45% [14] - 深圳雅文信息在海外平台拥有2.1亿订阅用户,60%为非华语群体,覆盖近20种语言 [14]
从外国厂商制作的中国游戏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36氪· 2025-05-22 23:51
文化融合与游戏行业 - 游戏行业已进入文化互相影响和融合的时代 美国公司开发日本题材游戏《对马岛之魂》和日本公司开发西幻题材游戏《艾尔登法环》被视为文化借鉴的正面案例 [1] - 国产游戏崛起 国内制作组开始将中国文化展现给全球玩家 但传递理念和效果尚未统一 [1] - 影视和动漫领域 外国公司制作的中华文化题材作品如"功夫熊猫"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受众广泛 [1] 外国公司开发的中华文化题材游戏 - 日本光荣公司出品大量"三国"题材游戏 法国工作室Sloclap开发动作游戏《师父》 生软制作美式RPG《翡翠帝国》 [2] - 《师父》主创团队参照佛山白眉拳招式 甚至拜师白眉拳传承人 确保文化还原度 [10] - 《翡翠帝国》是成功的中华题材美式RPG [6] 成功作品的三个层次分析 - 第一层为文化符号运用 "功夫熊猫"系列融入熊猫、武术、门派等东方元素 并提炼整合 [7] - 第二层为媒介表现 "功夫熊猫"符合经典"英雄之旅"叙事结构 制作水准位于世界前列 [5] - 第三层为文化内核传递 "功夫熊猫"讲述普世价值的成长故事 包装具有东方意蕴 [9] 游戏质量与文化表达 - 游戏质量是基础 《师父》动作系统深度设计 白眉拳拳拳到肉 玩法爽快 [10] - 《卧龙:苍天陨落》对三国题材进行戏说改编 全球玩家数量超过500万 玩家更关注玩法而非文化背景 [15] - 国产游戏《傲世三国》曾因玩法创新在海外大获成功 全球累计零售版本销量60万份 [17] 文化输出的探索与实践 - 《戴森球计划》玩法与中式基建热情关联 被认为传达中式浪漫 [18] - 《黑神话:悟空》展现中式美学 传播"四大名著"中孙悟空故事 [18] - 《影之刃:零》理念为将中式武侠做得"酷" 吸引全球玩家主动了解 [20] 文化表达的核心 - 文化输出需形成自己的表达 而非为输出而输出 真诚和淳朴的自豪具有感染力 [21] - 外国厂商通过考据和设计展现中国文化生动面 中国厂商作品诚意不限于文化题材 [21] - 文化交流和碰撞将持续 丰富游戏体验 [21]
文博会10号馆: 国潮IP亮相 掀起“华流”热
深圳商报· 2025-05-22 23:19
文化贸易馆展示亮点 - 国际文化贸易馆包含国别展区、国际美食区、头部机构展区和进出口展区,展示文化荟萃和贸易成果 [1] - 国内文创展区集结国家博物馆、三星堆、敦煌博物馆等顶流IP,重点展示"文化出海"专区 [1] 雅文传播战略布局 - 公司以"打造IP商业化数智新生态"为主题,通过四大板块重塑文化出海新生态 [1] - 首次披露三大战略架构:全球最大华流社交矩阵整合2.1亿粉丝生态,采用"年轻化内容+本土化运营+UGC共创"模式 [1] - 双平台商业化引擎包括CPOP4U电商平台和V-Pulse智能平台,后者依托AI技术解码全球传播趋势 [1] - 三线出海实践通过文娱破壁、文旅融合、文创新生构建生态化网络,年度促成超200个文化IP国际转化 [1] 互动与商业化模式 - 展区设置"文化出海由我创造"互动装置,参与者可生成数字名片并赢取IP衍生品,活动在Instagram等平台形成传播热潮 [2] - 公司推出"IP全球化陪伴计划",提供从IP授权到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支持,形成"一大矩阵引流、双平台商业赋能、三线出海生态布局"的商业闭环 [2] 文化出海成果 - 公司通过"内容+文旅"重构跨境文旅体验,推动文化遗产成为全球青年的文化打卡地 [2] - 作为跨境数字内容传播领军企业,公司为文化出海搭建高效通道,展示中国实力 [2]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 广东“政策包”87项举措推动6大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 这个“政策包”满满含金量“含穗量”
广州日报· 2025-05-22 19:24
行业概况 - 广东是我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 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 [1] - 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 5万亿元 约占全国1/6 [1] -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 同比增长10 5% [1] - 在数字创意 动漫游戏 网络视听 数字文化创作等领域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1] 政策内容 - 广东省发布87条政策措施 覆盖影视 演艺市场 动漫影视 网络游戏 电子竞技 网络视听等6个领域 [1] - 政策包包含7大创新方向 包括扶持精品生产 全产业链扶持 大湾区协同联动 前沿技术应用 文化出海 人才引进培养 营造良好环境 [2][3] - 全产业链扶持政策覆盖原创IP孵化 剧本创作 前沿技术应用 发行放映 衍生开发等环节 [2] - 大湾区协同联动政策强调发挥广州 深圳双核引领作用 强化与港澳产业协调 [2] - 前沿技术应用政策探索机器人技术在表演艺术 舞台道具 幕后制作等场景的创新 [2] - 文化出海政策鼓励粤产演艺精品海外巡演 支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游戏创作 [2] - 人才政策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 多渠道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 [3] 区域发展 - 政策多次提及广州 赋予广州文化产业一系列新定位和利好 [1] - 广州 深圳等地市将出台配套政策 [1] - 演艺政策明确促进粤港澳三地演艺资源互通 演艺活动巡回落地 [2]
科技赋能 IP破圈 文化出海 文博会透露文化产业新动向
上海证券报· 2025-05-22 18:52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启幕,为期5天,共组织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24家 [1] - 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并有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与交易 [1] - 既有华为、腾讯、泡泡玛特等"老朋友"参加,也有数字华夏、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新势力"首次亮相 [1]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 腾讯带来腾讯元宝、ima和腾讯混元大模型等三大产品工具,可进行文本生成、剧本创作、海报绘制等内容生产制作 [2] - 大模型可在1分钟内生成一张由用户和AI共创的"毕加索"风格数字图画 [2] - VR技术结合大空间定位技术能覆盖1000平方米的物理面积,提供"无界"空间体验 [2] IP产业生态发展 - IP产业从单一衍生品销售转向"内容+产业+技术"的生态竞争,情绪价值、内容生态、技术交互是三大核心法则 [3] - 国内每年新增动漫IP超2000个,强化内容基础是打破"短命IP"魔咒的关键 [3] - POP SUNDAY设计"摇钱树"系列IP,精准戳中"打工人"共鸣点 [3] 文化出海新趋势 - 阅文集团26部网文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庆余年》登陆27个国家或地区,《黑神话:悟空》畅销全球 [3][4] - 网文出海从内容出海、模式出海进入"全球共创IP"新阶段,带动有声、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等下游产业 [4] - 三七互娱手游《Puzzles & Survival》针对北美用户偏好"末日"主题定制,上线至今流水已破百亿元 [4]
首个阅文书园将落地深圳“湾区之眼”,探索文化消费新业态
搜狐财经· 2025-05-22 13:10
文博会参展亮点 - 公司在深圳文博会上海展区和腾讯展台双重亮相,展示精品内容、文化出海及IP全链路开发成果 [1] - 首个IP综合体验项目"阅文书园"在文博会重磅首发 [1] IP综合体验空间建设 - 与深圳出版集团、深圳广电集团合作,在深圳"湾区之眼"落地首个"阅文书园",打造"阅读+IP周边+互动体验+社交活动"新业态 [3] - 该项目将作为IP运营创新试验场,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和IP主题活动构建年轻人社交平台 [3] - 连续两年举办深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第二届聚焦科幻题材,挖掘具有深圳特色的版权作品 [5] IP产业链开发成果 - 展出20大代表性IP包括《庆余年》《全职高手》《诡秘之主》等,通过实体书、影视、衍生品等多元形态呈现 [6] - 《庆余年》IP实现全产业链联动:影视剧带动原著阅读量提升38倍、卡牌销量创行业第一、盲盒售出近20万只、推出线下沉浸式剧场 [8] - 2024年衍生品业务交易总额突破5亿元 [8] - 19部网文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24部非遗题材作品入藏上海图书馆、10部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 [8] 文化出海进展 - 26部网文入藏大英图书馆,《诡秘之主》与莎士比亚经典联动举办海外展览 [9] - 截至2024年底海外推出6800部翻译网文、1700部漫画、12部动画,《庆余年第二季》等多部影视作品登顶韩国泰国视频平台 [9] - 海外门户WebNovel培育46万名海外作家,推出70万部原创作品 [10] - 与瑞士/新加坡旅游局合作探索"IP+文旅"模式,新加坡Yuewen Wonderland市集单日客流突破2万人次 [10] - 《全职高手》主角叶修担任瑞士旅游探路员,2025年将开展主题打卡活动 [10]
从重生文学到动漫大片,广东文化IP让老外直呼上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5:07
中国文化产品出海热潮 - 中国文化产品在东南亚国家受到广泛欢迎,包括国产动画《雄狮少年》《熊出没》、游戏《王者荣耀》、网文和短剧等 [1] - 第21届文博会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平台,吸引上万海外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参会 [3] - 广东企业成为文化出海的"头雁",文化产业是广东支柱产业之一 [3] 广东文化产业实力 - 广东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国七分之一 [3] -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连续20年保持全国领先 [5] -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占全国近四成,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文化出口格局 - 形成以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为特色的文化出口格局 [8] - 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影视内容成为文化出海"新四样" [8] - 2024年广东游戏出海营收规模达423.6亿元,逆势增长9.9%,其中99%来自移动游戏 [10] - 游戏主要营收来自日本、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11] 短剧和影视出海表现 - 深圳枫叶互动ReelShort短剧APP在海外一炮而红 [13] - 粤企光盒动力登上"TIKTOK短剧承制服务商榜首",计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短剧好莱坞 [15] - 喜羊羊、熊出没、猪猪侠等广东国漫IP登陆海外主流平台 [16] - 《哪吒之魔童闹海》背后有约十家粤企参与 [16] 产业链和生态出海 - 文化出海从单一产品发展到产业链和生态出海 [18] - 东莞潮玩企业将IP热度转化为订单,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与伊朗共建"方特卡通动漫园" [18] - 酷狗音乐面向印尼、越南等开启数字版权出海业务 [18] 科技赋能文化出海 - 2019-2023年广东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增长2倍 [20] - 文化制造研发人员占比达22%,居全国首位 [20] - AI、AR等技术已应用于文化产品生产和分发运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