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硬件
icon
搜索文档
天风证券:看好AI硬件带动芯片需求及国产替代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23:53
消费电子行业趋势 - Apple将于2025年9月15日发布Apple Intelligence新功能及多款硬件产品包括iPhone 17系列、AirPods和AppleWatch 推动果链创新周期及估值修复 [2] - Meta于9月18日召开MetaConnect大会 目前拥有4款AI眼镜产品 价格覆盖379-799美元 形成涵盖日常使用与专业运动的全面产品矩阵 [2] - GPU及ASIC共同驱动算力市场扩容 GB300服务器出货启动叠加GB200放量驱动全球AI基建升级 AI服务器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2] 半导体行业机遇 - 端侧AI SoC芯片公司受益于端侧AI硬件渗透率释放 2025年上半年业绩已体现高增长 叠加AI新品密集发布 后续展望乐观 [3] - 存储涨价及AI服务器、PC、手机带动存储容量快速升级 HBM、eSSD、RDIMM等高价值量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 国内存储市场加速成长 [3] - 中美AI算力芯片贸易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国内大模型开发企业与互联网平台预计逐步提高国产芯片采购规模 国产芯片供应商及配套产业链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1][3] 技术发展导向 - 半导体、国产算力及自主可控领域将成为长期趋势 国产替代机会持续显现 [1][3] - AI硬件持续带动芯片需求增长 涵盖端侧设备与服务器基础设施等多维度应用场景 [2][3]
OpenAI从云端走向终端
北京商报· 2025-09-24 15:26
在AI大模型竞争趋于白热化、自研AI芯片的较量正如火如荼之时,OpenAI又在AI硬件市场点燃了战 火。而在供应链层面,消息称OpenAI已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果链"公司建立或洽谈合作,相关传 闻也带动"果链"公司股价集体大涨。业内人士分析称,OpenAI正从云端走向终端,试图以"模型+硬 件"的闭环,重塑AI时代的硬件入口。 进军硬件 早在2023年,Open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便投资了由苹果前团队打造的AI可穿戴设备公司 Humane,且为其提供模型支持。2023年11月,Humane发布了首款AI硬件产品AI Pin,这款可穿戴的AI 产品小得如同一枚胸针,没有传统屏幕,完全依赖AI与人交互。用户将AI Pin佩戴在身上后,只需要通 过点击激活设备,便可以用语音和手势的方式与之对话,下达任务指令,实现信息查询、日程管理等功 能。 然而,这款号称要彻底变革人机互动模式的产品,发布后便遭遇市场"滑铁卢"。由于续航能力差、发热 严重、功能鸡肋、售价高达699美元且需每月支付24美元订阅费。Humane最终以1.16亿美元被惠普收 购,估值大幅缩水,成为"AI硬件泡沫"的代表案例。 投资折戟后 ...
OpenAI做硬件,为何找上“果链双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6:48
OpenAI AI硬件战略合作 - OpenAI与立讯精密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面向消费级AI设备 目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 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首批产品[3] - OpenAI计划开发智能眼镜 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徽章等"伴侣型"设备 深度整合AI模型实现环境感知和新型人机交互[3] - OpenAI与歌尔股份接触 歌尔股份为其供应扬声器等零组件 设计方案大概率采用歌尔股份的MEMS硅麦器件[4] 供应链企业市场表现 - 立讯精密股价创历史新高 9月23日盘中报65.12元 近一个月累计涨幅达51.6%[3] - 歌尔股份9月22日股价收涨7.73% 但9月23日下跌2.82%回吐部分涨幅[4] - 花旗分析师指出OpenAI开发边缘设备举措将推动苹果供应链中的中国硬件企业发展 除立讯精密 歌尔股份外 蓝思科技 瑞声科技等企业也将受益[4] OpenAI硬件布局历程 - OpenAI从苹果招募20多名消费硬件方向员工 包括多位在苹果效力超10年的核心人才[6] - 2024年5月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苹果前设计总监Jony Ive创立的io Products公司[6] - 2023年OpenAI CEO投资前苹果团队创立的Humane并提供模型支持 Humane于2023年11月发布无屏可穿戴设备AI Pin[7] 硬件产品开发进展 - OpenAI与Jony Ive合作开发的新形态AI硬件将在越南组装出货 预计2027年量产 现阶段样品外观近似iPod shuffle 配备相机与麦克风但不具备显示功能[6] - Humane的AI Pin上市后因续航与发热表现不佳 功能场景有限及高售价导致退货率居高 最终以1.16亿美元被惠普收购[9] - 华泰证券认为硬件是OpenAI"核心AI订阅+开源端侧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 中国供应商在全球生产资源上的布局有望持续受益[10] 智能硬件市场前景 - Omdia预测2025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将突破2亿台 智能音频设备出货量预计超过5亿台[15] - 2025年被视为智能眼镜的关键起点 该品类有望在2030年实现千万级出货[15] - IDC认为智能眼镜和机器人是两类最有潜力 最具颠覆性价值的AI硬件产品类型[15] 产业链企业技术布局 - 立讯精密与美国边缘AI芯片企业PIMIC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基于先进AI芯片技术的新一代可穿戴产品 重点优化超低功耗性能和紧凑机械设计[16] - 歌尔股份的声学 微电子 光学等精密零组件被应用于AI相关的语音交互 传感 光学显示等智能终端功能中[17] - 歌尔股份在智能眼镜和高端TWS耳机方案领域技术成熟 是智能硬件领域重要供应商[17] 市场竞争格局 - 智能眼镜市场竞争涵盖互联网厂商 大型智能硬件厂商 科技创新厂商和传统眼镜厂商四大类[16] - Meta凭借AI技术和硬件设计能力抢占智能眼镜市场头部位置 9月发布与Ray-Ban联名的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12] - 深圳Plaud AI硬件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台 年营收超1.8亿美元 仅次于Ray-Ban Meta位居全球第二[14]
创业板跌0.5%,芯片半导体拉升,中芯国际再创新高,恒科指涨0.4%,科网股回升,国债跌,商品涨
华尔街见闻· 2025-09-24 02:01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23%至3830.55点[1] - 深证成指下跌0.16%至13099.28点[1] - 创业板指下跌0.41%至3101.66点[1] - 科创50指数表现突出上涨0.77%至1418.17点[1] - 北证50指数领涨主要指数涨幅达1.08%[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31%至26239.23点[2][3]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30%至6185.40点[2][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49%至9336.03点[3] 债券市场表现 -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26%[3] - 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02%[3] - 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01%[3] - 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持平[3] 商品期货表现 - 集运指数大涨5.16%领涨商品市场[4] - 燃油期货上涨3.99%[4] - 玻璃期货上涨1.35%[4] - 焦煤期货上涨1.12%[4] - 豆粕期货下跌0.95%[5] - 烧碱期货下跌0.94%[5] 半导体设备行业 - 长川科技大涨9.89%[6] - 京仪装备上涨8.49%[6] - 芯源微上涨5.39%[6] - 北方华创上涨4.52%[6] - 半导体设备股集体活跃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5] AI硬件行业 - 天孚通信下跌6.48%[8] - 光库科技下跌9.28%[8] - 中际旭创下跌4.23%[8] - 新易盛下跌3.41%[8] - AI硬件股集体调整CPO概念板块领跌[7][10] 存储芯片行业 - 通富微电涨停[9] - 京仪装备涨超7%创新高[9] - 存储芯片概念股持续活跃[9] 开盘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0.45%[12][13] - 创业板指低开0.79%[12][13] - 恒指低开0.33%[14][15] - 恒生科技指数低开0.54%[14][15]
「潮汕女首富」接住Open AI大单
36氪· 2025-09-23 11:05
OpenAI合作与市场反应 - OpenAI与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消费级AI设备 预计2026年底至2027年初量产 这是OpenAI首次涉足AI硬件且公司是其首个中国合作商[5] - 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涨停 报收60.95元/股 上涨10% 市值达4420亿元 同时歌尔股份因可能供应扬声器股价大涨7.73% 消费电子板块整体受提振[7] - OpenAI为布局硬件斥资65亿美元收购苹果前首席设计官创立的AI硬件公司Humane 并从苹果挖走超20名资深员工[11] 港股IPO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宣布赴港IPO计划募资约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 旨在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并拓宽融资渠道 已于8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7] - 外销收入占总营收84.92% 达1057.26亿元 制造基地遍布中国、越南等全球多地 港股上市有助于海外业务拓展及吸引国际人才[18][19] - 公司客户涵盖三星、华为等国际品牌及奇瑞、理想等国内车企 但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78.5% 最大客户占比70.74%[17]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从2140.28亿元升至2687.95亿元 净利润从91.63亿元增至133.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长20.18% 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16] - 消费电子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 2022-2024年贡献收入1796.67亿元至2240.94亿元 占比稳定在83%-85%[16] - 公司通过并购扩展业务 上市以来累计募资1164.15亿元 其中直接融资380.92亿元 并购耗资超252亿元[21][31] 战略转型与多元化布局 - 公司从苹果代工厂转型为多领域供应商 业务覆盖消费电子、通信、汽车、医疗 并与美国芯片企业PIMIC合作开发智能可穿戴产品[16] - 2021年提出"三个五年计划" 重点发展汽车、通信等多板块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汽车Tier1供应商[25][26] - 通过收购奇瑞股权、莱尼公司及闻泰科技资产包进入汽车线束和ODM领域 2022年与奇瑞组建合资公司开展整车组装[27][29]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 - 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基层员工成长为管理者 1998年创业时获郭台铭支持 成立香港立讯并承接富士康订单[38] - 公司2010年上市后业绩高速增长 营收10年增长逾60倍 利润增40倍 王来春以620亿元财富位列2024胡润百富榜第59位[38][39] - 王来春2024年税前报酬733.33万元 涨幅266.67% 2025年连续三年位居《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榜首[40][41]
Open AI为何牵手立讯精密
36氪· 2025-09-23 04:17
公司重大合作 - 立讯精密与Open AI签署协议共同打造消费级AI设备 包括无显示屏智能音箱、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产品 首批设备计划于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1] - 合作消息推动公司股价在9月22日出现罕见一字涨停 最大封单超46亿元 最新总市值达4420亿元[1]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对苹果公司存在高度依赖 2021-2023年苹果业务收入占比总收入约75% 2024年降至70%左右[6] - 汽车电子业务呈现增长但占比仍低 营收从2021年41亿元增长至2024年138亿元 但2024年营收占比仅5.1% 2025年一季度升至6.6%[8] - 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 2022-2024年分别为16%、15.7%、15.8% 但2025年一季度从去年同期17.2%下滑至13.1%[8] 财务表现 - 公司整体毛利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2020-2024年分别为18.09%、12.28%、12.19%、11.58%、10.41%[6] - 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 2022-2024年分别为11.7%、10.4%、9.1%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9.4%[7] -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 从2022年10.9%上升至2025年一季度17.5%[7] 战略转型 - 公司2021年启动"三个五年计划" 寻求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领域全面发展[6] - 通过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系统集成业务提升整机设计制造能力 收购金额达43.89亿元[13] - 苹果要求立讯精密将iPhone 17标准版日产量提高约40% 反映公司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巩固[13] 制造能力优势 - 公司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5个生产基地和28个研发中心 具备全球交付能力[14] - 采用"本土创新+全球交付"产能配置模式 通过墨西哥和越南基地形成双枢纽 规避北美《通胀削减法案》要求[14] - 无锡工厂AR眼镜产能达50万台 整机组装良率达98.7% 配套模组供样周期缩短至7天[11] 行业背景 - 全球AI产业正经历从软件到硬件的关键跃迁[3] - 2024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721亿美元 预计2034年将增长至4317亿美元 2024-203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9.59%[17] - AI硬件赛道竞争激烈 2024年前8个月市场已出现25款AI眼镜新品 价格区间从999元到8999元[17] 技术合作基础 - 公司切入Meta新一代消费级AR眼镜Celeste供应链 负责传感器集成与部分光学组件组装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批量供货[11] - 前苹果首席设计总监Jony Ive担任Open AI"创意与设计"核心负责人 Open AI从苹果挖走二十多位硬件工程师[16] - 公司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领域经验丰富 具备机光声电全方位布局和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11]
Open AI为何牵手立讯精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3 04:00
9月22日,消费电子龙头企业立讯精密早盘罕见一字涨停,最大封单超46亿元,最新总市值为4420亿元。而在消息面上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 AI已与苹果公 司的设备组装商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一款消费级设备,预计能与Open AI的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另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 AI计划的产品包括类似无 显示屏智能音箱,还考虑开发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产品,该公司将首批设备的发布时间定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截至3月31日止三個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 | | 2023年 | | 2024年 | | 2024年 | | 2025年 | | | | 卖机 | 毛利率 | 운세 | 毛利率 | 못된 | 毛利率 | 폰체 | 毛利率 | 毛利 | 毛利率 | | | (人民幣 | | (人居梦 | | (人民警 | | (人民营 | | (人居营 | | | | 于元) ...
创业板涨超1%,立讯精密大涨,工业富联创新高,恒科指跌近1%,百度跌超4%,国债、商品齐跌
搜狐财经· 2025-09-23 02:07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19%至3821.28点,深证成指上涨0.47%至13219.29点,创业板指上涨1.31%至3148.54点 [1] - 沪深300指数上涨0.22%至4532.39点,科创50指数上涨0.38%至1414.03点 [1] - 万得微盘股指数下跌1.50%至484324.56点,中证2000指数下跌0.91%至3098.22点 [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34%至26255.23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73%至6212.05点 [2][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0.47%至9326.32点 [3] - 百度股价下跌超过4%,科技股多数下跌 [1] 债券市场表现 -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43%,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19% [3] - 5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12%,2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03% [3] - XD国债ETF下跌0.13%至139.864点 [4] 商品期货表现 - 多晶硅期货下跌2.51%至50380元,集运指数下跌2.41%至1075.4点 [5] - 豆粕期货下跌2.94%至2941元,玻璃期货下跌2.56%至1181元 [5] - 沪金期货上涨1.92%至854.82元,沪银期货上涨1.55%至10326元 [5] 行业板块表现 - 贵金属板块走强,晓程科技上涨5.79%,山东黄金上涨4.31% [6] - 旅游概念股集体下跌,云南旅游跌停,曲江文旅下跌9.89% [7] - 消费电子板块活跃,立讯精密涨停,工业富联创历史新高 [9][11] 个股表现 - 立讯精密涨停至67.05元,涨幅10.01% [12] - 工业富联上涨5.99%至74.72元,中际旭创上涨6.94%至447.01元 [12] - 英伟达产业链个股表现强势,胜宏科技上涨5.59%至333元 [12] 外汇市场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57,调升49点 [15] - 前一交易日中间价为7.1106,在岸人民币收盘价为7.1148 [15]
主线资金永不眠!一个指数创下本轮收盘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0:04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今天,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 业的发展情况,主要是从中长期的视角回顾和总结"十四五",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以 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做进一步沟通。 这印证了达哥昨天的观点,即本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重在介绍发展成就,带有回顾总结的性质。 以下是本次发布会的主要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使用占比升至近30%,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增强。 共同打好"组合拳"应对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加强政策对冲、资金对冲和预期对冲,有效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和系统性风险。 上市公司发"红包"更"大方",5年增长超8成。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 当前相当一部分省份已经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多项房贷政策每年可为超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另外,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回应美联储降息时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往 后看,我们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应用多种货币 ...
浪人早报 | 雷军年度演讲定档、巴菲特清仓比亚迪、刘强东年薪1元十年之约到期…
新浪科技· 2025-09-22 11:56
小米公司动态 - 雷军将于9月25日举办第六次年度演讲 主题为《改变》 涉及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相关内容 [2] 比亚迪股权变动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已清仓比亚迪股份 截至3月31日该投资价值为零 [2] 京东集团薪酬调整 - 刘强东十年1元年薪计划到期 原方案包含2600万股期权 未来可重新参与薪酬设计 [3] 微信技术问题 - 微信聊天记录导入新iPhone时出现空间不足提示 Bug导致显示异常 实际需85.16GB空间而设备剩余1.29TB [3] 特斯拉法律纠纷 - 7名中国车主起诉特斯拉FSD功能欺诈 案件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批量立案 系国内首例相关诉讼 [4] 中国移动业务进展 - 中国移动eSIM业务预约界面已上线 包含详细功能说明 [4] 蔚来高管动态 - 蔚来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卿兼任中国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4] 苹果产品动态 - iPhone 17标准款需求超预期 公司通知供应商增加产量 [4] - 折叠屏iPhone起售价至少2000美元(约14200元) 采用钛金属中框 为史上最贵苹果机型 [5] OpenAI硬件布局 - OpenAI与立讯精密达成至少一款设备组装合同 与歌尔股份接洽扬声器模块合作 年内从苹果招募超20名硬件员工 [5] 旅游业数据 - 国庆期间出游人数同比增长130% 机票预订进入高峰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