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A股,大利好!高盛,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8-21 23:33
外资机构观点 - 高盛研报指出中国股市尤其是中小盘股仍具备显著上涨空间 潜在资金流入规模超过10万亿元 仅有22%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基金和股票上[2] - 高盛交易数据显示A股连续成为净买入最多市场 买入倍数达1.1倍 约90%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成份股交易价格高于50日移动平均线[3] - 瑞银指出A股融资余额占大市比例仍较低 银行存款余额持续强劲增长 估值较其他地区具有优势[3] - 野村研报显示新兴市场基金正减持印度并增配中国AH股 因A股与H股估值更具吸引力[4] 市场表现数据 - 4月8日以来主要指数涨幅:沪指超21% 深证成指超27% 创业板指超43% 沪深300指数超19% 中证500涨26.8% 中证1000涨31.96%[2] - Wind板块指数表现:CPO指数涨幅超123% 光芯片指数近100% CRO/液冷服务器/稀土指数均超70% 创新药/脑机接口/军工信息化超60%[2] - 8月18日市场交易额超2.8万亿元 自由流通市值换手率超5% 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4万亿元[6][7] 资金流动迹象 -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5月以来出现存款向股票市场"搬家"迹象 M1同比增长从5月2.3%升至7月5.6% 存款定期化趋势出现拐点[5] - 权益类公募产品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增速回升 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增长明显放缓[6] - 7月上交所开户数量较5月增长26% A股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6] - 居民存款潜在入市资金规模约5-7万亿元 可能高于2016-2017及2020-2021年水平[6] 市场结构特征 - 中小盘指数受益于更高散户持股比例 更均衡的行业配置 以及对高科技制造业的更大敞口[2] - A股总市值/居民存款与流通市值/居民存款均处于历史低位 表明居民存款"搬家"处于早期阶段[7] - 住户存款向上偏离2011-2019年间趋势线约50万亿元 意味着股市潜在增量资金庞大[7]
谁在入市?A股“慢牛”众生相 险资股票投资创新高
北京商报· 2025-08-21 07:47
市场表现与指数新高 - 上证指数8月20日续创近十年新高 最高触及3767.43点 收盘报3766.21点 单日涨幅1.04% [1][2] - 深证成指报11926.65点 涨0.89% 创业板指报2607.65点 涨0.23% [2] - A股连续6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 总市值首次突破百万亿元 [1][2] 资金流入结构 - 险资二季度末权益投资比例显著提升:财产险公司股票余额1955亿元(占比8.33% 同比+1.64pct) 证券投资基金1837亿元(占比7.83% 同比+5.38pct)[3] - 人身险公司股票账面余额28731亿元(占比8.81% 同比+4.65pct) 证券投资基金14767亿元(占比4.53% 同比+1.5pct)[3] - 外资上半年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趋势 其中5-6月净增持达188亿美元 [3] - 私募存续规模达20.86万亿元(较2024年末+4.77%) 新备案规模1074.27亿元(较2024年末+53.14%)[4] -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 截至8月19日两融余额达2.13万亿元(沪市1.08万亿/深市1.04万亿)[4] 投资者行为分化 - 1-7月A股新开户1456.13万户 基金开户166.59万户 其中7月股票新开户195.4万户(环比+19.29%)但较2024年10月超680万户的高点仍有差距 [5][6] - 8月新基金成立82只 发行份额588.24亿份 为年内单月最低水平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出现赎回 被动指数产品规模与份额明显增长 [6][7] - 居民存款潜在入市资金规模约5-7万亿元 高于2016-2017及2020-2021年水平 [8] 行情趋势判断 - 业内人士普遍认定慢牛、长牛行情趋势确立 对比2015年行情更具持续性 [2][9] - 技术指标显示均线呈多头排列 日均成交额维持2万亿元以上 牛市特征明显 [9] - 行业板块轮动预期加强 滞涨价值股或补涨 科技题材股可能出现分化 [9] 踏空群体分析 - 踏空群体包括前期传统周期股投资者、海外中小机构及清仓的机构投资者 [9] - 重仓红利、地产等板块的投资者错过算力链主升浪行情 [9]
3日超15亿资金涌入,“双两万亿”打开券商想象空间,与上轮牛市相比,本轮行情有何不同?
新浪基金· 2025-08-21 03:14
A股市场热度与资金流向 - 沪指接连创新高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6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1] - 两融余额八连升达2.15万亿元 站稳2万亿关口[1] - 增量资金呈现多元化特征 从机构抱团转向多元共生格局[1] 居民存款与股市资金关联性 - 7月末居民存款余额160.91万亿元 较上月减少1.11万亿元[1]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比值1.7 处于历史区间1.1-2.0的高位[1] - 存款与A股市值存在显著负相关 存款搬家成为行情持续性重要驱动[1] 券商板块表现与ETF资金流入 - 券商ETF(512000)标的8月以来累计上涨8.62% 多次刷新年内新高[1] - 券商ETF连续3日净流入15.28亿元 最新规模超283亿元[2] - 年内日均成交额8.7亿元 规模与流动性居行业前列[2] 券商板块估值与配置状况 - 证券公司指数年内上涨10.65%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4] - 偏股主动基金对券商板块低配2.67% 存在配置提升空间[5] - 当前估值未现明显高估 相对其他板块估值分位数偏低[5] 券商ETF产品特性 - 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 覆盖49只上市券商股[5] - 近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 聚焦大资管与大投行业务[6] - 4成仓位配置中小券商 兼顾高弹性与爆发特性[6]
增量资金买买买!是谁在做多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8-21 00:48
散户入市情况 - 券商营业部客户数量较前两个月增加约20% 业务咨询量增加约30% 但新入市客户增长相对温和 未出现集中涌入迹象 [1] - 营业部开户呈现温和放量趋势 以80后及90后为主 支付宝等线上渠道未见明显开户放量 当前参与热度评分约120分 远低于去年10月的200-300分极端热度 [2] - 7月上交所A股新增开户196万 与4月持平但低于2-3月 场内中小投资者上周净流入1134亿元 较一季度周均1312亿元仍有较大差距 6月保证金余额增速19.4%处于历史分位水平 [3] - 主动偏股基金发行规模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被动指数基金面临资金流出 当前个人投资者参与度不及去年9·24行情 更远低于2015和2020年水平 [4] - 2025年前七个月月均开户208万户 峰值307万户 显著低于2015年月均334万及单月720万的峰值 反映行情主要由存量投资者资金回流驱动 [4] 机构资金动向 - 机构开户扩张幅度明显高于个人 私募入市尤为活跃 游资和两融客等敏锐资金是市场突破的重要驱动力 [1] - 6月以来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 基本恢复2021年高位水平 机构开户数与权益基金新发规模呈正相关 [5] - 私募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显著增加 7月以来杠杆资金日均流入55亿元 龙虎榜游资席位净流入额仅次于2015年 [6] - 8月上半月龙虎榜营业部日均成交金额达308亿元 创年内新高 上半年量化产品备案2448只占市场总量45% 平均收益16.3% [6] - 6月私募股票多头平均仓位61.1% 较去年末提升5.3个百分点 二季度私募资金净流入接近2000亿元 [6] 外资参与状况 - 全球对冲基金以6月底以来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 多头驱动与做空回补比例约9:1 中国成为8月Prime业务净买入最多市场 [7] - 韩国投资者截至7月底累计交易中国股票55.14亿美元 超去年全年 7月净流入中国股票型基金约4021亿韩元(20.8亿元人民币) [7] - 5-6月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88亿美元 扭转此前净减持态势 弱美元趋势下全球流动性外溢有望推动外资持续流入 [8] - 美国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关注度大幅提升 但投资多元化尚未充分体现在投资组合持仓和资金流动上 [7][8]
增量资金买买买!是谁在做多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8-21 00:12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近期主要增量资金来自机构投资者而非散户 包括私募基金 杠杆资金和游资 外资也呈现净流入态势但存在分歧 [1][6][7][8] 散户入市情况 - 券商营业部客户数量较前两个月增加约20% 业务咨询量增加约30% 但新开户增长相对温和 [1] - 线上导流渠道未见明显开户放量 主要新增开户群体为80后及90后 [2] - 7月上交所A股新增开户196万户 与4月持平但低于2月及3月水平 [3] - 当前个人投资者参与热度评分约120分(基准:去年9月初0分/2020年6月100分) 远低于去年10月的200-300分极端热度 [2] - 2025年前七个月月均开户208万户 峰值307万户 显著低于2015年月均334万户及单月720万户的峰值水平 [4] 机构资金动向 - 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 基本恢复至2021年高位水平 [6] - 私募备案规模显著增加 上半年量化产品备案总数2448只 占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量45% 平均收益16.3% [7] - 6月私募股票多头平均仓位61.1% 较去年末提升5.3个百分点 二季度私募资金净流入近2000亿元 [7] - 杠杆资金7月以来日均流入55亿元 游资龙虎榜净流入额仅次于2015年水平 [6] - 8月上半月龙虎榜营业部日均成交金额308亿元 创年内月度新高 [7] 外资参与情况 - 全球对冲基金以6月底以来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 多头与空头回补比例约9:1 [8] - 韩国投资者截至7月底累计交易中国股票55.14亿美元 超去年全年水平 7月净流入中国股票型基金约4021亿韩元(约20.8亿元人民币) [8] - 5-6月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88亿美元 扭转此前净减持态势 [9] 资金结构特征 - 本轮行情主要体现为存量投资者资金回流与活跃度提升 而非依赖新投资者入场驱动 [4] - 中小投资者存在"畏高"情绪 6月保证金余额增速19.4% 处于2015年以来64%分位及2019年以来58%分位水平 [3] - 主动偏股基金新发规模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被动指数基金面临资金流出 [4]
本轮股市行情新高有何不同?多元资金“共生” 驱动指数稳健上涨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00:06
市场表现与成交量 - 沪指盘中最高触及3746.67点,刷新近十年来新高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5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1] - 当前市场呈现"结构性稳健上涨"格局,与2021年3700点时的估值结构、资金性质和市场生态有本质差异 [1] 资金流向与市场结构 - 本轮A股上涨行情由中央汇金公司托底,散户资金、量化策略等多路资金共同主导,资金性质从"机构抱团"转向"多元共生" [2] - 2021年行情由公募资金集中抱团少数赛道龙头驱动,当前市场风口转向科技和周期 [2] - 公募机构行为谨慎,保险资金持续入市,一季度新增持有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360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92倍 [2] - 监管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2] 增量资金来源 - 7月以来散户和外资成为主要边际增量,中小投资者开户数量回升,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大关 [3] - 7月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2024亿元,较6月大增36.3%,是自去年"924"行情以来首度出现日均成交额与成交占比同时上升 [3] - 当前A股杠杆结构更加健康,融资余额占比较十年前的高点20%仍有差距 [3] 行情特征与驱动因素 - 当前行情三大特征:指数稳步向上而波动率持续下行、结构性热点较多且交替轮动、机构逐步成为增量资金主力 [4] - 居民储蓄转向A股趋势方兴未艾,上市公司盈利改善提供更扎实支撑 [4] - 监管层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改革红利仍在释放 [4] 外资机构观点 - 摩根士丹利认为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中国股市获利修正幅度趋势在全球主要市场排名较前 [5] - 中国股市估值较其他市场更低,大概率会继续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5] 行业配置建议 - 券商板块是上涨行情的直接载体,有望成为市场博弈超额收益的重要方向 [6] - 建议关注券商、AI产业链、"反内卷"等题材 [6] - 可关注三个方向:科技AI+、消费板块估值修复、低估红利板块 [6]
本轮股市行情新高有何不同? 多元资金“共生” 驱动指数稳健上涨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19:25
"与2021年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相比,当前市场在估值结构、资金性质和市场生态上呈现出本质差异, 这些变化共同塑造了更具韧性的'结构性稳健上涨'格局。"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在接受上海证券 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展望后市,券商首席们的共识是,随着市场持续回暖,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叠加机构优势逐步 显现,本轮上涨行情有望形成正循环。 资金由"机构抱团"转向"多元共生" 增量资金是塑造一轮行情中市场风格的最重要因素。 ■首席观点 ◎卢伊 记者 汪友若 本周以来,A股主要指数延续强势,成交量能稳步提升。8月19日,沪指盘中最高触及3746.67点,再度 刷新近十年来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5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在汪毅看来,本轮A股上涨行情由中央汇金公司托底,散户资金、量化策略等多路资金共同主导,资金 性质从"机构抱团"转向"多元共生",市场生态趋向成熟。 "2021年沪指站上3700点是由公募资金集中抱团少数赛道龙头驱动的,当时的市场行情集中于消费、医 药等核心资产。而当前市场风口转向科技和周期,市场估值结构的核心转变在于行业重心与盈利支撑的 迁移。"汪毅表示。 "总体而言,本轮行情中,公募机构行为谨慎, ...
A股市场情绪提升 更多增量资金可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20:14
资金流入A股市场 - 居民存款向理财、基金、股票等资产转移趋势明显 7月新增非银机构存款达2 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 39万亿元 [1] - 公募基金配置比例大幅提高 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余额为1 38万亿元 占总投资资产的4 2% 较一季度末增加0 45万亿元 [2] - 私募基金备案规模保持上行趋势 成为重要增量资金渠道 [2] - 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2]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占比提升 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2 87万亿元 占比8 81% 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1955亿元 占比8 33% [2] - 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增加 1240家公司实施回购 合计金额963亿元 463家公司获回购增持贷款支持 金额上限超900亿元 [2] 增量资金推动因素 - 政策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保险、社保、养老金等加大入市力度 [3]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 [3] - 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 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资产评级至"超配"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 [3] - 投资者情绪回暖 7月A股新开户数196 36万户 同比增70% 环比增19% 单月新开户数维持在150万户以上 [4] 未来资金流入预期 - 居民资金入市仍有较大潜力 可能通过理财产品、"固收+基金"等渠道进入权益市场 [4][5] - 机构预计全年主要机构带来3万亿元增量资金入市 银行理财和公募将接力险资成为重要边际力量 [5] - 海外配置型资金增配中国资产趋势可期 A股对外资与长期资金吸引力上升 [5]
策略|牛市的再思考?
2025-08-18 15:10
行业与公司分析 **行业** * 行业为证券及资本市场分析 聚焦于私人部门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与权益市场风格演变[1] * 研究涉及宏观经济指标(PPI 房价扩散指数)与金融市场(债券 股票)的互动关系[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非银存款占比是反映私人部门金融资产配置倾向的关键指标 当前占比约为13% 历史高点曾达14% 表明仍有上升空间[1][4] * 当实体经济和地产回报率走弱(表现为PPI和房价扩散指数下行)时 私人部门资金更倾向于增加金融资产(债券或权益)配置 此趋势在2011-2015年等周期中得到验证[1][3][5] * 2024年非银存款占比上行始于债券市场牛市(债券利率跌破2020年4月低点) 随后因9月份后权益市场表现良好而延续[4] * 增量资金入市对股市有显著支撑作用 参考2014年历史 银证转账和新增开户数在下半年显著增加 推动上证指数突破多年高点[1][7][8] * 市场风格可能随增量资金入市而发生切换 当前亏损股和小盘股占优 若增量资金(如通过新发基金或直接入市)以陡峭斜率入市 可能重现2014年四季度风格 即绩优股 大盘股 低市盈率股票将占优[1][9] * 过去两个月市场已开始演绎风格切换趋势[2][9] **其他重要内容** * 政策环境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2024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强调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 对地产描述偏淡[1][6] * 需要密切关注场外散户及私人部门配置倾向于权益类资产的时点 若此倾向加强 则风格偏移(即原有有效因子失效)的可能性将上升[9][10]
兴业证券:支撑此前市场上涨的三个核心逻辑均未出现任何变化
新浪财经· 2025-08-18 07:05
市场趋势判断 - 市场短期波动和指数回落引发部分投资者做多情绪动摇但不必因此改变对本轮大行情趋势的基本判断 [1] - 市场调整源于连续上涨后需要阶段性休整窗口近期国内外政策落地仅为调整契机 [1] 上涨核心逻辑 - 本轮市场上涨不在于宏观经济预期上修而在于政策托底下新动能持续显现带动市场信心活化和增量资金入市形成合力 [1] - 支撑市场上涨的三个核心逻辑政策底线思维新动能亮点涌现增量资金入市均未出现任何变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