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财富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A股投资启示录(三十):如何衡量居民增量资金入市热度和潜力?
招商证券· 2025-09-16 12:01
核心观点 - 当前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而股票市场赚钱效应持续积累,A股内在回报率持续提升,规模庞大的增量资金极有可能涌入股票和基金市场,推动A股迎来一轮大级别上行行情 [1][2][9] - 基于构建的增量资金入市潜力和热度指标,目前潜力指标尚处于历史均值以下,热度指标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以下,距离历史高位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1][2][9] - 当前融资余额持续增长、私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活跃,成为增量资金入市的主要渠道,偏股公募基金有望继续接力,外资也有望净流入成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1][2][9] - 参考前两轮牛市,估算潜在增量资金仍有5.4万亿元 [1][2][9] 增量资金与股市表现 - A股每一轮牛市行情都离不开增量资金的驱动,净流入资金规模直接决定市场整体涨跌幅度 [10] - 居民储蓄是A股增量资金最根本的来源,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流入市场,转化为各类入市资金 [10] - 居民可投资资金体量庞大,新一轮存款"搬家"迹象已显现,2024年9月以来居民净存款同比增速从21.2%降至2025年8月的19.0% [2][10] - 偏股公私募净值占居民净存款比为19%(历史42%分位),距离2021年历史最高点50%仍有30%潜在增长空间 [12][13][14][15] - 国有大行1年期定存利率降至0.95%,3年期定存平均利率仅1.71%,部分中小银行出现利率倒挂 [16][17] - 沪深300非金融建筑自由现金流收益率4.5%,考虑永续增速后的内在回报率SIRR为6.7% [19][20][21] 增量资金入市潜力衡量 - 住户净存款自2022年起攀升至79万亿元,但2025年7月以来持续下降,2025年8月降至77.5万亿元 [22][23] - 2025年8月A股流通市值/居民净存款比值由7月1.10升至1.21,历史分位数由50.8%升至56.2% [24][25] - M1同比增速处于历史25%分位,M1回升可视为资金迁徙中间环节,反映经济主体可随时动用"活钱"规模 [28][29][30] - 增量资金入市潜力指标通过住户净存款/A股流通市值和M1同比衡量,2025年8月末指标值为-0.02,处在历史均值0.09下方 [2][66][71][72] 增量资金入市热度衡量 - 有融资融券负债投资者数量上升至180万名,人均融资余额130万元 [33][34] - 融资余额/A股流通市值比值2.49%,处于2010年以来90%分位 [35][37][41] - 2025年7月私募证券基金新增备案规模单月793亿元,管理总规模5.88万亿元 [40][43] - 私募规模环比变化MA12/A股流通市值处于历史65.4%分位数 [44][45] - 偏股基金发行份额MA6/A股流通市值处于2004年以来32%分位 [51][52][53] - 2025年8月非银存款变化MA6/A股流通市值比值0.74%,处于历史92%分位数 [61][63][68] - 增量资金入市热度指标2025年8月末值为0.65,超过历史均值0.10,但低于均值+1倍标准差1.0 [2][66][69][70] 历史增量资金入市行情 - 增量资金入市潜力指标多在均值±2倍标准差区间运行,触及均值-2倍标准差时市场多处于相对底部 [2][73][74] - 2013-2015年牛市增量资金入市路径呈现"融资资金→银证转账→公募基金"扩散过程 [2][79] - 2019-2021年牛市增量资金最初通过两融渠道入市,很快由新发公募基金接力 [2][80] - 2013-2015年期间融资和银证转账是主要渠道,增量资金7万亿元;2019-2021年期间公募基金是主要方式,增量资金6.6万亿元 [81][83][106] 本轮增量资金入市特征及展望 - 2025年1-8月上证所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同比增长48%,个人新增账户数同比增速48%超过机构账户增速33% [95][98][99] - 行业类ETF今年累计净流入1824亿元,宽基指数ETF净流出2925亿元 [100][101] - 7月以来融资累计净流入超5000亿元,融资余额稳定在2万亿元以上 [101][104] - 以2024年9月作为牛市起点,假设入市潜力指标提升到1倍标准差1.09,估算潜在增量资金5.4万亿元 [2][106][107] - 当前外资对A股配比处于历史低位,美元指数与美债收益率同步回落,外资有望回流 [110][112] - 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9%,企业盈利改善有望吸引配置型外资持续净流入 [113][115]
债市日报:9月1日
新华财经· 2025-09-01 07:52
债市行情 - 债市偏强整理 期现券整体波动不大 午后期债主力回暖 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多数小幅下行 [1] - 国债期货全线上涨 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0%报116.910 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7%报108.000 5年期主力合约涨0.08%报105.595 2年期主力合约涨0.02%报102.436 [2]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走势小幅分化 午后多数期限收益率回落 超长债仍偏弱 30年期国债"25超长特别国债02"收益率上行0.25BP至2.02% 10年期国开债"25国开15"收益率下行0.1BP至1.874% 10年期国债"25附息国债11"收益率下行0.75BP至1.7725% 7年期国债"25附息国债07"收益率下行1.25BP至1.7025% [2] -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下跌0.72%报472.67点 成交金额824.74亿元 [2] 海外债市 - 美债收益率涨跌不一 2年期跌0.82BP报3.619% 3年期跌0.86BP报3.577% 5年期涨0.7BP报3.694% 10年期涨2.31BP报4.224% 30年期涨4.88BP报4.921% [3] - 日债收益率普遍全线上行 10年期上行1.9BP至1.627% 3年期上行0.9BP至0.976% 5年期上行1.7BP至1.169% [3] - 欧债收益率全线上涨 10年期法债涨3.4BP报3.512% 10年期德债涨2.9BP报2.724% 10年期意债涨4.9BP报3.587% 10年期西债涨5.5BP报3.330% 10年期英债涨2.2BP报4.722% [3] 一级市场 - 农发行91天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1.3785% 全场倍数3.33 边际倍数3.33 [4] - 农发行3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1.6741% 全场倍数3.19 边际倍数1.43 [4] - 农发行5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1.7824% 全场倍数3.89 边际倍数3.67 [4] 资金面 - 央行开展182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当日2884亿元逆回购到期 单日净回笼1057亿元 [5] - Shibor短端品种集体下行 隔夜品种下行1.6BP报1.315% 7天期下行7.2BP报1.438% 14天期下行7.1BP报1.484% 1个月期下行0.6BP报1.521%创2022年9月以来新低 [5] 机构观点 - 债市基本面逻辑仍在 货币政策维持宽松 收益率"上有顶"判断未变 调整空间有限 短期或延续盘整态势 [1] - 纯债基金虽遭遇一定赎回 但"固收+"扩容 大部分仍要配债 理财保险年金部分头寸转向权益资产 对债市有挤出效应但额度不大 [6] - 居民部门尚未看到大规模赎回债基转股基或入市 后续若股市保持震荡慢牛 需谨防对债市资金搬家加速 [6][7] - 居民财富配置将进入新周期 权益资产占比将持续长期提升 拥有巨大上升空间 [7]
A股市场“三大痛点”正在消解?
搜狐财经· 2025-06-19 02:51
A股市场三大痛点消解趋势 - 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加速 存款利率下行至1%以下叠加房产投资属性弱化 推动资金转向A股市场 2024年A股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 回购规模1476亿元 广义股息率接近美股水平的70% [2] - 政策修订《现金分红指引》和《回购规则》 要求企业提升分红比例并建立三年分红规划 推动回报预期从"看天吃饭"转向"稳定可期" [4] - "存银行不如买股票"认知转变 有望推动万亿级居民财富重新配置 [4] 并购重组推动行业整合 - 并购重组新规简化审核程序并允许定向可转债支付 实施后半年内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同比增长114% [5] - 半导体和高端装备领域产业并购占比超70% 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 [5][7] - 集成电路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新能源公司突破技术瓶颈 推动制造业从"大而不强"向"既大又强"升级 [7] 制造业竞争格局优化 - 光伏和锂电池行业通过产能出清 头部企业毛利率从15%回升至25%以上 [8] - 消费领域通过差异化创新摆脱价格战 智能家电企业借助AI功能实现溢价销售 [8] - 环保和能效标准提升倒逼低效产能退出 注册制改革使资源向高研发投入企业倾斜 [8] 核心资产投资工具 - A500ETF(159339)跟踪的A500指数以不足10%成份股覆盖全市场63%总营收和70%总净利润 [9] - A50ETF基金(159592)布局各行业超大市值龙头股 在供给侧改革下受益于市场集中度提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