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工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发布鲁西化工研报,短期盈利承压,营收稳增显韧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3:03
核心观点 - 国信证券给予鲁西化工优于大市评级 主要基于三大业务板块的营收增长及盈利分化表现 [2] 化工新材料业务 - 核心业务化工新材料营收同比增长 但毛利率出现下滑 [2] 基础化工业务 - 基础化工板块营收与毛利率均实现同比提升 [2] 化肥业务 - 化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但盈利能力略有下降 [2]
鲁西化工(000830):短期盈利承压,营收稳增显韧性
国信证券· 2025-08-22 01:30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6][25] 核心观点 - 公司产业链丰富且盈利弹性较大 [4][2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7.4亿元(同比+5.0%)但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34.8%) [1][10] - 二季度营收74.5亿元(同比+2.2% 环比+2.2%) 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41.9% 环比-15.1%) [1][10] - 毛利率13.2%(同比-4.4pct) 净利率4.7%(同比-3.6pct) 期间费用率5.8% [1][10] - 盈利承压主因化工新材料板块受原料价格波动及下游需求疲软影响 叠加部分产品竞争加剧 [1][10] 分业务表现 化工新材料业务 - 营收97.4亿元(占比66.1% 同比+2.4%) 毛利率11.4%(同比-9.8pct) [2][13] - 核心子公司净利润:多元醇2.36亿元 六氟丙烯等氟材料0.63亿元 己内酰胺-1.69亿元 聚碳酸酯-1.38亿元 [2][13] - 聚碳酸酯、尼龙6、多元醇、有机硅等产品因需求疲弱及竞争加剧导致价格偏弱、利润压缩 [2][13] - 氟材料表现分化:R32因配额收紧供不应求 二季度均价50269元/吨(同比+49% 环比+14%) 公司拥有产能3万吨及2025年生产配额4143吨 [2][14] 基础化工业务 - 营收29.6亿元(占比20.1% 同比+5.1%) 毛利率22.1%(同比+8.8pct) [3][9][15] - 核心子公司净利润:甲酸1.36亿元 氯甲烷0.96亿元 DMF-0.15亿元 [3][15] - 甲酸二季度均价2764元/吨(同比+5%) [3][15] - 二氯甲烷受益于R32需求旺季及锂电池隔膜行业增长 价格高于去年同期 [3][15] - 烧碱因下游氧化铝需求增长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3][15] 化肥业务 - 营收17.8亿元(占比12.1% 同比+22.4%) 毛利率5.8%(同比-1.6pct) [3][16] - 增长主因新项目副产硫酸铵产销量提升及复肥市场行情带动 [3][16]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4.47/14.60/15.90亿元 [4][25] - 对应每股收益:0.76/0.76/0.83元 [4][25] - 对应PE倍数:17.1X/17.0X/15.6X [4][25] - 2025年营收预测319.17亿元(同比+7.2%) [5] 同业比较 - 当前估值低于部分同业 华鲁恒升2025E PE 12.0X 湖北宜化13.5X 三友化工18.5X [26]
化工新材料“元素周期表”:15大核心门类全景扫描|史上最全工业级终极清单
材料汇· 2025-08-18 16:01
化工新材料全景图谱 核心观点 - 文章构建了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系统性分类框架,涵盖15大核心门类,旨在为行业提供全景式知识体系[2][3] - 强调材料分类的科学性与产业共识,列举数百种具体材料名称,形成可查询的"工业级材料字典"[3][6] - 突出材料在高端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战略价值,揭示技术演进方向与交叉创新潜力[2][54] 分类体系与关键材料 1. 高性能聚合物及复合材料 - **定义**:具有耐高温/高强/耐化学腐蚀特性的合成高分子,包括特种工程塑料(PEEK、PI、PTFE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环氧、BMI)及复合材料(CFRP、MMC、CMC)[5][6][7] - **典型应用**:航空航天结构件(碳纤维增强PEEK)、电子封装(环氧树脂)、耐腐蚀设备(PTFE衬里)[6][7] 2.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 **核心功能**:分离(反渗透膜)、导电(PEDOT:PSS)、光电(OLED材料)、生物医用(PLA、PCL)及智能响应(温敏水凝胶)[11][12] - **技术突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有机电荷传输层材料效率提升至25%以上[12] 3. 有机硅与氟材料 - **有机硅**:硅橡胶(HTV/LSR)占全球有机硅消费量60%,应用于医疗器械与汽车密封[14] - **氟材料**:PTFE在5G基站高频PCB中作为介电材料,介电常数低至2.1[16][17] 4. 新能源关键材料 - **锂电池**:高镍NCM811正极能量密度达220mAh/g,硅碳负极理论容量超4200mAh/g[34] - **氢能**:全氟磺酸膜(Nafion)质子电导率>0.1S/cm,成本占燃料电池堆30%[34] 5. 电子信息材料 - **半导体制造**:EUV光刻胶分辨率达13nm,三氟化氮(NF3)纯度要求≥99.999%[30] - **封装**:高频覆铜板(PTFE基)介电损耗<0.002,满足毫米波通信需求[30] 6. 前沿探索材料 - **纳米材料**:石墨烯导热率5300W/mK,碳纳米管拉伸强度超50GPa[49] - **仿生材料**:贝壳结构仿生复合材料断裂韧性提升10倍[50] - **动态共价聚合物**:基于DA键的自修复材料修复效率>90%[51] 产业价值与动态更新 - 图谱定位为产业创新的底层支撑工具,将持续追踪新材料产业化进展(如钙钛矿材料、固态电解质)[58] - 强调材料体系交叉融合趋势,如生物基聚酰胺(Bio-PA)与可降解材料的环保属性升级[38][51]
智研咨询发布:硅胶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13 03:54
行业定义与分类 - 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 属非晶态物质 具有无毒无味 不溶于水及溶剂 化学性质稳定 热稳定性好 机械强度高 吸附性强等特性 [4] - 硅胶按性质及组分分为有机硅胶和无机硅胶两大类 有机硅胶主要分为硅橡胶 硅树脂 硅油 硅烷偶联剂 无机硅胶根据孔径大小分为大孔硅胶 粗孔硅胶 B型硅胶 细孔硅胶 [4]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硅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08亿元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增多 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2] - 建筑 电子电器 纺织 个人护理等领域是硅胶主要应用领域 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建设 3D打印 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是未来市场增长点和突破点 [2]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硅胶行业历经起步期 快速发展期和高速发展期三大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掌握搅拌床工艺 1971年成功开发第一台直径400mm合成甲基氯硅烷流化床 [8] - 1995年建成国内首台万吨级合成甲基氯硅烷流化床 2000年建成直径1700mm流化床 产能2万吨/年生产装置 目前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聚焦产品质量提升和基础技术工艺发展 [8] 行业政策环境 -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提出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 严控炼油 电石 磷铵 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 [6][7] - 2024年7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提出到2027年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 攻克一批关键产品 培育5家以上世界一流企业和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7]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生产设备 原材料包括二氧化硅 有机硅单体 金属硅 氯甲烷 有机硅中间体等 生产设备包括炼胶机 裁料机 喷砂机 油压机 空压机等 [14] - 产业链中游为硅胶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建筑工程 纺织 电子电器 石油化工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新能源 医疗 机械 造纸 日化和个人护理品等 [14] 行业进入壁垒 - 技术壁垒: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和能耗控制水平是重要壁垒 原料选择及还原剂配方决定产品纯度及杂质组分 影响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 [10] - 客户壁垒:下游企业希望与产品质量稳定 供应数量有保障的供应商开展合作 业务合作关系通常较稳定 新供应商面临较高壁垒 [11] - 安全环保壁垒:生产工艺涉及高温 高压及危险化学品使用 需严格安全管理 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多副产品及污染物 需技术处理才能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 [12] - 资金壁垒:需要较大前期固定资产投入 持续科研投入满足定制化需求 定期技术改造升级提升环保处理能力 对中小投资者存在资金壁垒 [1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有利因素包括下游市场需求增长 利好政策频出 科技进步等 [3] - 不利因素包括技术开发投入和研发能力不足 企业营运成本上升 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等监管要求不断提高 [3]
天原股份股价下跌3.49% 磷矿项目通过验收进入试生产阶段
金融界· 2025-08-12 18:34
股价表现 - 天原股份股价报5 2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19元 [1] - 开盘价为5 42元 最高触及5 43元 最低下探至5 22元 [1] - 成交量为320536手 成交金额达1 7亿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属于化学原料行业 主营业务涵盖氯碱化工、钛白粉、磷酸铁锂等领域 [1] - 通过"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向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 [1] - 构建"氯-钛-磷-铁"一体化产业链 [1]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产量达2 48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5 43亿元 [1] 项目进展 - 子公司马边无穷矿业90万吨/年磷矿项目已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进入试生产阶段 [1] - 该项目总投资1 79亿元 预计年净利润3060 95万元 [1]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已完成1 54亿元的增持计划 [1] - 公告了1432 66万股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事项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05 3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381 05万元 [1]
天原股份下属子公司磷矿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正在进行试生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0:55
磷矿项目进展 - 子公司马边无穷矿业90万吨/年丁家磷矿(二期)项目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并进入试生产阶段 [1] - 项目总投资1.79亿元 建设周期30个月 预计年净利润3060.95万元 [1] - 项目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提供资源保障 [1] 产能与产量数据 - 2024年烧碱产量44.71万吨(同比增长3.88%) 钛白粉8.87万吨(增长35.83%) 高钛渣6.47万吨(增长272%) 聚苯乙烯11.07万吨(增长15.54%) [2] - 磷酸铁锂产量2.48万吨实现零突破 销售收入5.43亿元占总营收4.06% [2] - 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一车间5万吨于2024年8月投产 二车间5万吨预计2025年6月建成 [2] 战略布局 - 公司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向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 [1] - 打造"氯-钛-磷-铁(锂)"一体化循环产业链 [1] - 磷酸铁锂产品已成功导入宁德时代供应链并实现稳定供货 [2]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收31.41亿元(同比增长4.42%) 净利润1136.83万元(增长73.46%) [2] - 控股股东宜发展完成1.54亿元增持 累计增持3266.75万股占总股本2.51% [3] 产能规划 - 子公司天程锂电启动1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 正在建设一期5万吨产能 [2] - 未来将继续扩建磷酸铁锂产能 总规划产能达年产30万吨 [2]
万华化学: 万华化学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1 10:2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9.01亿元,同比下降6.3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3亿元,同比下降25.10% [2] - 基本每股收益1.95元/股,同比下降25.00%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5.28亿元,同比增长2.30% [2] - 总资产3159.5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71% [2] 业务板块表现 - 聚氨酯业务受益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复合材料用量提升 [3] - 石化业务因烯烃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供需失衡,利润空间压缩 [3] - 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业务在新能源产业带动下稳定发展 [3] - ADI业务深化全球化布局,MS树脂装置填补国内高端光学级生产空白 [3] 产能与技术进展 - 120万吨/年第二套乙烯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 [3] - 第一套乙烯装置进行乙烷进料改造,预计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3] - 维生素A全产业链贯通,进入动物营养和人类营养健康领域 [3] - 电池材料业务合格率跨越式提升,单月产能达行业领先水平 [4]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通过波谷电价供电节省成本,副产盐酸进一步下降 [3] - 5套装置实现无人巡检,减少90%巡检量 [4] - 22个公用工程系统实现无人调度,效率提升21% [4] - 供应链实现灵活调整,采购和物流成本持续降低 [3] 投资与资产变动 - 货币资金341.94亿元,较年初增长39.38% [5] - 在建工程396.79亿元,较年初下降37.17% [5] - 短期借款563.79亿元,较年初增长58.56% [5] - 应付债券75亿元,较年初增长120.59% [5] 研发与创新投入 - 研发费用22.91亿元,同比增长10.10% [4] - 第四代磷酸铁锂完成量产供应,五代产品完成定型首发 [4] - 生物基1,3-丁二醇成功导入化妆品客户 [4] - AI赋能研发项目有序推进,高性能实验室持续聚焦战略需求 [4] 子公司经营情况 - 万华化学(宁波)净利润23.44亿元,营收144.49亿元 [6] - 万华化学(福建)净利润7.70亿元,营收60.31亿元 [6] - BorsodChem Zrt亏损0.89亿元,营收93.77亿元 [6] - 电池科技公司亏损1.03亿元,营收30.51亿元 [6] 行业环境与风险应对 - 化工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3] - 海外建筑节能需求弱于预期,贸易保护措施频出 [7] - 公司通过全球生产基地保障供应,深化新兴市场布局 [7] - 乙烷进料改造完成后将从根本上提高石化业务盈利能力 [7]
晶华新材: 晶华新材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0 08:16
主要产品经营数据 - 电子胶粘材料产量1,252.97吨,销量1,863.01吨,收入13,706.18万元 [1] - 工业胶粘材料产量13,148.53吨,销量13,361.76吨,收入25,571.70万元 [1] - 光学胶膜材料产量273.04吨,销量310.65吨,收入3,452.40万元 [1] - 化工新材料产量5,728.59吨,销量728.32吨,收入657.93万元 [1] - 特种纸产量19,624.35万平方米,销量9,091.58万平方米,收入6,588.51万元 [1] 产品价格变动 - 电子胶粘材料销售单价同比下降12.28%,环比上升7.36% [1] - 工业胶粘材料销售单价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1.04% [1] - 光学胶膜材料销售单价同比上升8.28%,环比上升8.71% [1] - 特种纸销售单价同比下降13.25%,环比下降2.70% [1] - 化工新材料销售单价同比下降30.38%,环比下降6.81% [1] 原材料价格变动 - 纸基材料进货均价同比下降4.60%,环比下降0.45% [1] - 树脂材料进货均价同比上升1.64%,环比上升2.85% [1] - 橡胶材料进货均价同比上升17.07%,环比上升3.21% [1] - 含浸液进货均价同比上升6.17%,环比上升7.21% [1] - PET膜进货均价同比上升8.71%,环比下降7.10% [1] - 纸浆进货均价同比上升7.40% [1] - 丙烯酸酯进货均价同比下降10.99%,环比下降6.88% [1] 其他经营情况 - 报告期内无其他对公司生产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1]
石油ETF(561360)涨超1.0%,机构看好石油板块景气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06:02
公司业务发展 - 中国石油着力打造五大新材料基地 推进蓝海高端聚烯烃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1] - 公司化工新材料产量2024年同比增长49.3% 形成ABS和乙丙橡胶等一批"巨人"产品[1] - 石蜡和低硫石油焦产品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1] - 通过成立新材料研究院 在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和尼龙66合成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1] 行业前景展望 - 中长期原油供需格局仍具备景气基础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背景下持续看好板块[1] - 宏观经济恢复提振化工需求 长期化工品产能出清利好龙头企业[1] - 看好大炼化 煤化工和乙烯盈利向好[1] 产品信息 - 石油ETF(561360)跟踪油气产业指数(H30198) 选取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制及销售等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1] - 该指数聚焦能源产业链核心环节 具有典型周期性特征 能有效体现中国油气行业整体发展趋势[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油气产业ETF发起联接A(020405)和C(020406)[2]
广东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2% 实现“半年稳”力争“全年好”
上海证券报· 2025-07-18 18:23
广东经济半年报核心数据 - 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亿元 同比增长4.2%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 [3]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 外贸进出口增长4% 三项指标均呈现持续回升态势 [3] - 经济增速高于去年同期(3.9%)和去年全年(3.5%) 向好趋势明显 [3] 外贸表现 -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4.55万亿元 创同期历史新高 增速4% 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4] - 机电产品出口1.96万亿元 占出口总值67.8% 其中电子元件增长17.3%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15.9% [5] - 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 增长13.3% 机床/无人机/"新三样"分别增长18.7%/29.2%/28.8% [5] - 对东盟贸易额7571.3亿元 占进出口16.6% 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3.8% 其中中亚五国增长23.1% [5] 工业与制造业 -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 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4%/33% [6]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 [6] - 工业投资占比38.1% 汽车制造业/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长14.6%/57.9% 技改投资占比提升2.8个百分点至34.1% [6][7] 产业升级方向 - 重点发展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 推动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 [7] - 计划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 将低空经济列为重点产业 [7] - 计算机通信设备技改投资增长12.8% 显示电子产业升级加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