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慢牛
icon
搜索文档
成分股增长势头强劲,每经品牌100指数本周涨2.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05:14
市场表现 - 每经品牌100指数本周涨幅达2.1% 以1053.29点报收 实现连续反弹 [1][2] - 中概成分股表现强势 小米集团和拼多多周涨幅分别达13.71%和11.02% 联想集团 阿里巴巴 百度集团周涨幅均超5% [2] - 腾讯控股 小米集团 阿里巴巴本周市值分别增长1859亿元 1490亿元 1318亿元 比亚迪 宁德时代 农业银行市值增长约500亿元 [4] 成分股业绩 - 每经品牌100指数84只成分股中51只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 占比61% 20只净利润同比增幅超20% [5] - 小米集团2024年总收入3659亿元 同比增35% 净利润272亿元 同比增41.3% 单季营收首次破千亿达1090亿元 [5] - 吉利汽车2024年营收2401.94亿元 同比增34% 净利润166.32亿元 同比增213% [6] -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91.55亿元 同比增100.38% 扣非净利润81.72亿元 同比增117.8% [7] 新能源车板块 - 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本周涨幅近4% 追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覆盖锂电池 充电桩 新能源整车等业务 [8] -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权重集中 比亚迪占比14.14% 汇川技术11.1% 宁德时代9.44% [9][10]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包含小米集团(13.45%) 比亚迪股份(7.86%) 小鹏汽车(2.38%) 理想汽车(2.17%)等新能源车企 [12] 政策动态 - 中央政治局会议新增"活跃资本市场"表述 较此前"持续稳定股市"提法更积极 [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科技 消费 基建为市场主要方向 [4]
非银|保险股:开启慢牛之路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7 00: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保险股正开启慢牛之路,保险板块已具备慢牛特征,建议中长期布局 [1][2][10] 分组1:保险股开启慢牛之路的理由 - 供给侧显著出清,寿险业务尤其是银保业务向头部公司集中 [2] - 需求侧面向类固收市场,低利率环境下同业竞品失去相对竞争力,过去三年保险公司通过传统险抢占市场,未来将通过分红险满足市场需求 [2] - 上市头部保险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呈现能力优势 [3] - 政府明确2025年CPI目标为2%左右,长期预期和估值假设应考虑通胀可能 [4] 分组2:供给侧情况 - 财险行业2021年车险综合改革后寡头格局强化,前三大公司保费市场份额接近三分之二,承保利润领先,手续费自律等政策使头部公司业务品质提升 [5] - 寿险行业2018年资管新规打破刚兑,过去三年利率下行等使大量中小保险公司受损,2023年以来银保渠道政策使中小公司保单销售失去渠道基础,头部优秀公司涌入银保市场,中小寿险公司出清,头部公司收获低费用、低负债成本优势 [5] 分组3:需求侧情况 - 固收资产是居民偏好资产,目前存款利率低,债券型基金和银行理财面临挑战,未来分红险和万能险能保本保息且让客户分享超额收益 [6] - 2025年头部保险公司转向分红险销售,新单保费短期下行,但分红险占比提高初见成效,目前分红险保底利率2%,实际分红收益率约3%,是有竞争力产品,预计未来1 - 3年分红险有望恢复性增长 [6] 分组4:上市保险公司情况 - 上市保险公司回归各自本位,差异化属性贡献阿尔法 [7] 分组5:上市寿险公司估值基准 - 最近五年寿险公司从重疾险转向增额终身寿险,估值基准从PEV走向PB,2025年头部保险公司转向分红险,商业模式从自营转向类资管模式,估值基准有望从PB回归PEV [8] - 短中期内CPI维持低位,市场利率低位震荡,保险股难实现估值切换,但头部公司可积累低费用、低负债成本保单,从长周期看保险板块有望慢牛,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应考虑CPI为2%左右的可能 [8] 分组6:投资策略 - 短中期寿险公司供给侧出清,头部公司回归本位,差异化特征贡献阿尔法 [10] - 长期看2025年是寿险公司商业模式从自营转向资管的开始,分红险占比提高初见成效,预计未来1 - 3年估值体系可能从PB回归PEV,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应考虑CPI为2%左右的可能 [10]
私募大佬杨东,扫货多只港股!
证券时报· 2025-03-02 02:32
私募大佬杨东港股投资动态 - 宁泉资产2月14日增持90万股碧桂园服务,每股均价5.13港元,涉及资金461.7万港元,持股比例突破5%至5.02%,首次举牌[1][4] - 截至2月28日,宁泉资产在港股举牌公司达10家,包括中原证券、东方证券、大唐新能源、中国通号、中粮家佳康等[2][14] - 宁泉资产2月密集增持6只重仓股:大唐新能源(持股比例9.03%→10.07%)、信义能源(7%→8.01%)、新特能源(12.05%→14.13%)、万科企业(327万股)、中国通号(10.98%→11.04%)、中粮家佳康(6.02%→7.03%)[7][8][9][10][11][12][13] 碧桂园服务基本面 - 市值从巅峰期2000亿港元缩水90%至不足200亿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10.5亿元(同比+1.5%),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18.40亿元(同比-31.7%)[5] - 2023年下半年清空珠海万达股权获37.91亿元交易款,实现4.61亿元收益[5] - 2023年11月发布回购计划(不超过3.34亿股)和股权激励计划(不超过1.09亿股),但尚未落实回购[5] 宁泉资产投资策略 - 资产管理规模稳定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近三年逆势扩张[16] - 2025年投资月报明确看好权益类资产,认为结构性机会显著,慢牛轮廓将在涨跌中显现[2][16] - 前五大持仓行业:房地产(持平)、基础化工(减仓)、通信(持平)、电力设备(增仓)、公用事业(增仓)[16] - 当前股票仓位约50%,配置48%其他资产以适应结构性市场特点[17] 历史操作回顾 - 2020-2021年大举买入券商股(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2023年"9·24"行情后高位减持[14] - 国泰君安持股比例从6.87%降至3.38%,中信建投从6.93%降至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