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一日店长”爆火,情绪经济能否破解线下复苏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7-25 05:37
实体商业创新模式 - "一日店长"模式从明星网红专属特权发展为全民参与的流量狂欢,成为品牌破局利器并反映Z世代消费逻辑从货架交易转向情感共创的变革 [5] - 该模式推动实体店价值从"卖货场"向"造梦空间"转型,通过情感共鸣+场景体验双重驱动实现品牌角色升级 [5][29] - 快时尚品牌WM通过小红书招募粉丝提名店长、多阶段预热及联动潮玩展等策略,完整演绎从流量获取到用户沉淀的闭环 [7][24] 情绪消费驱动逻辑 - 年轻消费者既追求线上便捷又渴望线下情感满足,品牌需从卖货者升级为共鸣者以转化流量为留量 [5][29] - "一日店长"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如专属陪逛、现场改妆)缩短决策链路,实现即看即买的高效转化,彩妆集合店调色师与丝芙兰案例显示该模式直接拉动销售 [30] - 小红书一日店长话题积累1.5亿浏览量及89.5万讨论量,用户全链路参与形成口碑涟漪,兰蔻结合毕业季邀请多位网红店长实现声量与好感度双提升 [33][36][39][42][45][48] 行业挑战与风险 - 头部KOL合作面临高成本困境,其对场景质感、选品逻辑的严苛要求推高流量获取成本,而中小博主难以带来持续复购 [56] - 模式易异化为网红粉丝见面会,低门槛特性加剧塌房风险,负面舆情会连带损害品牌形象 [57] - 中小品牌为快速回本降低互动门槛引发反效果,Subdued活动因设置过高消费门槛遭粉丝吐槽 [58] 长期价值构建 - 模式核心应从流量收割转向信任建立,品牌需通过真诚场景传递价值,KOL需以专业内容输出构建信任 [63] - 成功案例显示需平衡短期爆发与长期用户经营,如WM通过粉丝推荐制增强参与感,兰蔻通过真实体验积累好评 [7][33] - 最终需回归"人"的需求,提供有温度、有价值的互动体验而非设计打卡仪式 [63]
情绪消费:为心情买单
金融时报· 2025-07-24 00:58
Z世代消费特征 - Z世代(95后+00后)占中国总人口约20% 但贡献全国总消费力的40% [1] - 消费核心诉求中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优先 实用性退居其次 [1] - 基础生活支出追求性价比 但对体现个性和增强社交认同的商品愿意支付溢价 [1] 情绪消费市场现状 - 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2万亿元 潮玩/文旅/宠物等关联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 [2] - 泡泡玛特品牌活跃用户中Z世代占比超70% LABUBU潮玩IP成为现象级符号 [1] - 消费逻辑从实物实用价值转向服务文化品质 审美价值和情绪价值权重提升 [2] 行业参与方动态 - 金融机构针对性创新产品 推出潮玩/旅游/电竞装备等情绪消费领域小额信贷 [3] - 传统风险评估模型面临挑战 情绪消费因主观性强导致潜在风险难以量化 [3] - 监管部门需规范金融机构业务行为 防止过度营销诱导非理性借贷 [4] 情绪消费产业表现 - 游戏/演唱会/养宠/潮玩成为情绪经济四大具象化载体 [2] - 泡泡玛特等公司通过IP运营强化情感连接 Z世代为情绪价值付费意愿显著 [1][2]
“情绪消费”蓝海爆发 商家加速掘金万亿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06:29
情绪消费市场增长 - 99.9%的受访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其中56%选择"情感支持"类服务,26~30岁人群最受欢迎[1] - 国内疗愈经济市场规模达10万亿元,全球疗愈经济年增10%[1] - 情绪消费在总支出中占比21%~30%的人群比去年增长8个百分点,正从边缘支出跃升为刚需[3] - 兴趣消费、演出现场和"漂亮饭"等场景在18~25岁群体中活跃,"被看见的情绪"构成决策因素[3] 疗愈经济细分领域 - 疗愈家居成为新增长点,智能灯光系统、可调香薰机、白噪音音响等产品销量年增超40%,自然风、中古风设计为主流[1] - 精油按摩行业预计2030年达346亿美元,中国年复合增长率超20%,Z世代对玄学、自然疗法的兴趣上升[5] - 中国失眠发生率超38%,芳疗市场消费额年均增长20%~30%,"SPA+零售"模式兴起[5] 潮玩与文创行业动态 - 上海已有超350家潮玩及杂货品牌门店开业运营,品牌正探索周边衍生品类[3] - 泡泡玛特部分门店从B1层迁至商场一层,潮玩品牌成为商场流量新引擎[4] - 第七届上海国际礼业博览会有1500家展商带来超10万款新品,覆盖文创IP、网红家电等品类[1][3] - 香港创意创业会展示近30家本土文创设计、盲盒潮玩品牌[3] 品牌战略与案例 - 宋朝香氛计划开辟线下体验中心,打造"宋式书斋香氛体验区",强化治愈感场景[2] - 宋朝香氛吸引国潮消费者、汉服圈层及文创爱好者,注重宋代香道历史底蕴的文化叙事[4] - 公司以"慢生活美学"为核心理念,通过香氛持久陪伴感提升用户忠诚度[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潮玩品牌与购物中心形成双赢,品牌获得曝光率,商场获得人气流量[1] - 行业存在品牌分散、同质化、人才短缺等问题,需通过规范化、技术创新和本土化融合破局[5] - 疗愈经济或成新消费蓝海,预计2025年全球规模达7万亿美元[5]
北京又开近80家典型首店,新老商场火力全开!
36氪· 2025-07-23 02:28
北京商业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首店经济表现 - 2025年Q2北京新开80家典型首店,远超2024年同期的48家和2023年同期的50家 上半年累计129家首店,同比2024年83家和2023年78家显著增长 [2] - 5月单月新开31家首店为季度峰值,4月和6月分别新开24家和25家 [3] - 首店级别分布:全国首店13家、华北首店5家、北京首店62家,品牌兼具独特性与话题性 [4] 业态分布与选址特征 - 餐饮业态首店42家领先零售业态33家,文体娱和生活服务各2家 新兴餐饮品牌扩张积极,零售品牌试水成功后加速开店 [7] - 成熟商圈调改成效显著: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合生汇、西单大悦城等核心项目首店入驻热度高 新开项目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等项目成为区域新地标 [9][11] 消费场景创新趋势 - 复合型场景崛起:英国冷冻食品超市Iceland Lab基地全国首店采用"线上试运营+线下固定开放日"模式 [12] - 肯悦咖啡全球首家"北京礼物"概念店融合咖啡、文化、社交功能,打造文商旅创新场景 [14] - 二手循环经济代表超级转转全国首店面积超3000㎡,涵盖200品类30000SKU,开创多品类循环仓店模式 [16] 餐饮品牌拓展动态 - 云贵风味餐饮集中进京:梅果·云贵川 bistro、山蕉Basjoo等特色餐厅首店客流量大 [17] - 烘焙茶饮持续内卷:宿咕XXSHOKU、Vitor Castro等网红品牌首店入驻,脸红秦田田等区域茶饮品牌进军北京市场 [21][23] 零售业态发展亮点 - 服装赛道创新:三里屯太古里引入KNOTIFY运动主题店等5家国际设计师品牌首店,朝阳合生汇落地TANNIMANY设计师集合店 [24] - 悦己经济推动可穿戴时尚:泡泡玛特饰品品牌POPOP、时尚耳机品牌OF HUNGER等首店亮相 [26] - 运动户外品类拓展:日本高尔夫品牌MARK & LONA全国首店、澳洲YPL功能性运动服北京首店开业 [28]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北京市2025年推出多项消费提振政策,包括最高500万元商圈改造补助 明确打造全球首发中心,支持东城等区建设时尚消费品首发中心 [29] - 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湾里、小站公园STATION PARK等新项目入市,配合传统商圈改造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30]
重奢战火不熄、情绪消费蓬勃,线下商业格局正在被重塑
第一财经· 2025-07-22 03:29
高端商业升级 - 路易威登"路易号"入驻兴业太古汇带动客流和销售额显著增长 7月初周末客流同比激增107%和114% 销售额同比增长104%和91% [3] - 兴业太古汇自2022年起系统性品牌重组 推动项目向重奢定位转型 引入国际头部品牌 "路易号"落地标志商业空间能级跃升 [3][5] - 上海恒隆广场扩建新增3080平方米地面楼面面积 可租赁零售面积增加13% 预计引入25个高端品牌 2026年下半年开幕 [5] 奢侈品市场布局 - 杭州恒隆广场租赁新增4.2万平方米商业空间 年租金1.5亿元 购物商场总面积将扩容约40% 增强品牌谈判筹码 [5][6] - 路易威登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北京三里屯将开设内地下一家旗舰店 路威酩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 [6] - 2024年夏季上海零售市场活跃 大量国内外品牌考察投资 奢侈品及高端生活方式品牌积极开设旗舰店或扩张 [6] 消费趋势分析 - 2024年中国境内奢侈品销售额下降17%至5127亿元 但线上销售占比超40% 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增速超20% [7] - 千禧一代预计2030年贡献超50%奢侈品消费 深度场景体验和手工制作参与感成为购买关键驱动因素 [7] - 亚太地区仍是全球奢侈品增长核心 2025年预计增速3%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 [7] 新兴消费业态 - 上海静安大悦城二次元业态表现强劲 7月"二次元商场"搜索量环比增长940% 上半年IP快闪销售8200万元同比增37% [8] - 静安大悦城54家二次元店铺销售超1.4亿元同比涨85% 从美术陈列转向"装置+商品销售"模式 [8] -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3002亿元同比增7.5% 65%养宠人为宠物搭配食谱 近四成规划带宠出行 [9] 商业空间创新 - 全国宠物友好商场超50家 卓越商业"绒化城市"活动带动客流增35%销售增30%会员消费人数增50% [9] - 蟠龙天地设置800平米免费萌宠乐园 超半数租户提供宠物服务 引入Pet&Fresh等宠物全业态品牌 [10] - 静安大悦城放弃15%黄金区域打造cosplay专属空间 强化二次元沉浸体验 商场向"圈层聚落"转型 [10]
中国“多巴胺产品”席卷全球,淡水泉投资解码服务业出海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7-22 01:57
新消费出海逆势爆发 - 中国短剧平台ReelShort和DramaBox海外收入分别增长31%和29%,包揽全球短剧应用收入冠亚军 [2] - 2025年6月中国33家手游厂商入围全球收入百强,合计收入占TOP100总收入的33% [2] - 某策略游戏在欧美澳市场登顶畅销榜,突破策略游戏单日活跃用户量天花板 [2] 多巴胺经济的底层逻辑 - 短剧、游戏、潮玩通过激活大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制造即时满足感与持续期待感 [3] - 2020-2024年欧美日治愈系玩具销售激增,印证情绪消费的刚性需求 [3] - 中国超10亿网民推动UGC/PUGC生态繁荣,催生"短平快"优质内容 [4] 工业化生产机制 - 短剧单集时长5-15分钟,每1-2分钟设计小反转以触发多巴胺分泌循环 [5] - 采用A/B测试优化内容,如前5秒冲突设计和付费节点设置,精准定位用户偏好 [5] - 竖屏格式+广告变现降低用户门槛,依靠流量和广告高效变现 [6] 中国企业的双重优势 - 中国每年百万艺考生和40万设计毕业生构成全球最大创意人才池 [8] - 完整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全球自营模式+IP创造,形成三位一体商业模式 [8] 从制造到创造的跃迁 - 中国企业通过"多巴胺产品"重构全球内容产业规则 [9] - 短剧爽感、游戏成就感和潮玩治愈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 [9]
浙江上半年新型消费动能加快释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6:14
消费市场表现 - 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下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3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7.6%,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2% [1] - 6月份金饰品、银饰品、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1%、1.2%、10.7% [1] 新型消费模式 - 悦己消费、情绪消费、文娱消费持续增长,品质型消费增速加快 [1] - 网游、网剧、网文等文化"新三样"激发消费新增长点,例如《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观展突破20万人次,越剧《我的大观园》场场爆满 [2] 演艺与体育赛事 - 上半年浙江举办数十场大型演唱会,观众超150万人次,带动票房收入和综合消费 [2] - "浙BA"和"百县大战"预选赛推动"体育+消费"活动 [2] 绿色消费 - 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5.7%,节能家电零售额增长79.5% [2] 假日经济 - "五一"和"端午"假期浙江全域旅游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3.7%和8.3%,带动文体休闲、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 [2]
从感动消费到价值认同,鸿星尔克用公益守住国货的精神内核
搜狐财经· 2025-07-21 15:56
情绪消费趋势 - 情绪消费成为年轻消费者的"生活刚需",消费者更注重价值观共鸣而非功能或LOGO [2] - 国货品牌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属性成为年轻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标准,重要性超越性价比 [2] - 鸿星尔克通过"熊猫家园守护计划"强化国货与国宝的情感联结,契合年轻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需求 [2][16] 鸿星尔克公益战略 - 公司从2023年"守护七仔"升级至2025年"熊猫家园守护计划",形成公益IP的长期战略布局 [16][20][25] - 公益T恤首发售罄,消费者强烈要求加单,义卖所得100%捐赠用于熊猫科研及栖息地维护 [5][22] - 联合全球20多国创作者征集13000件作品,将公益转化为全球参与的创意活动 [20] - 通过熊猫文创周边(闪卡、痛包等)提升公众对濒危物种保护的关注度 [24] 品牌差异化路径 - 以持续公益行动构建品牌精神护城河,区别于行业低价内卷竞争 [28][44] - 创立"感恩成长日"年度IP,联动23家国货品牌打造公益市集,强化用户价值认同 [34][36] - 将公益转化为"参与式体验",如运动课堂、创意大赛等,增强用户获得感 [38][53] 行业范式创新 - 提出"善意经济"模式,通过社会价值创造替代红海竞争,获得品牌成长空间 [42] - 示范商业向善的可持续路径:产品力为根基,文化认同与用户共创为核心竞争力 [44][58] - 响应政策号召,以社会责任实践抵制行业无序内卷,推动质量与创新升级 [49][51] 消费者反馈 - 公益T恤及熊猫周边引发全网热议,消费者主动要求扩大产品供应范围 [8][9][12][14] - 用户评价显示品牌因长期公益投入获得"国民品牌"信任标签 [46] - 代言人于适参与提升活动热度,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支持品牌价值观 [22][46]
1小时800元,韩国爆火的颜值生意,有年轻人“打飞的”氪金
创业邦· 2025-07-21 03:34
色彩诊断行业概述 - 色彩诊断通过分析个人肤色、发色和瞳孔颜色划分四季类型(春季型、夏季型、秋季型、冬季型),帮助用户找到适配的穿搭和妆容色彩 [4][6] - 2023年因韩国女团成员智秀的带动在亚洲爆火,2024年郭敬明跨界开店话题推动国内破圈,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量超2亿次,抖音播放量近4亿次 [7] - 行业已衍生出直播带货、色彩疗愈、素人改造、认证培训等多元化商业模式 [9] 市场需求与消费者画像 - 核心客群为25-35岁年轻女性,包括明星粉丝、网红博主及有出镜需求的人群 [14] - 韩国市场早期依赖旅游业带动,陪同翻译服务价格80-100元/时,但2024年需求较2023年明显下降 [16][17] - 国内价格带集中在299-1399元(杭州超40家门店),799元为主流区间,部分细分场景如新娘诊断溢价更高 [11][13] 商业模式与成本结构 - 设备成本低廉,专业色布套装采购价仅5000-7000元,电商平台基础款低至100-300元 [21] - 培训业务成为重要盈利点,课程售价8000元至数万元,颁发非标准化证书,如N+1系统基础课程1.3万元 [23] - 服务低频属性显著,复购率依赖后续增值服务如职场转型诊断或色彩疗愈 [23][30] 行业趋势与竞争壁垒 - 2023年颜值经济规模达3.07万亿元,预计2024年增至3.21万亿元,色彩诊断作为细分赛道仍有扩容空间 [27] - 头部从业者通过融合心理学、玄学提升情绪价值,色彩疗愈报告结合用户生活场景建议增强粘性 [28][30] - 行业乱象引发信任危机,缺乏统一标准,从业者需持续升级内容与服务专业性 [28]
最牛涨超130%!这类基金火了,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12:42
港股主题基金业绩表现 - 港股主题基金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133.73%,暂居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榜首 [1][3]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05.43%,成为另一只"翻倍基" [3] - 业绩排名前20的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占据八席,其余产品港股仓位在20%~40%之间 [3] 港股市场反弹原因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23%,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3] - 产业层面积极变化推动港股基本面拐点,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出和创新药出海加速 [3] - 港股对海外流动性环境敏感,宽松预期带来估值快速修复 [3] - 港股估值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底恒生指数PE仅为9倍,具备较大上行空间 [3]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 港股科技、消费、医药板块此前处于估值底部,2024年9月起中国资产重新受全球资金追捧 [4] - 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性和资产配置价值被发现,推动港股价值重估主升浪 [4] - 本月已有17只港股主题基金申请材料被接收,等待审批,大部分为指数型基金 [4] 港股市场吸引力增强 - 美元走弱、美股高位促使海外资金回流,内地资金南下,香港市场成为新配置方向 [4] - 香港市场拥有相对稀缺标的和成熟市场制度,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前沿 [4] - 港股市场供需两旺,港股主题基金可满足多元化配置需求 [4] 下半年港股市场展望 - 港股或呈现结构化牛市,科技成长(AI、机器人、自主可控等)和消费细分领域(创新药、新消费等)相对占优 [1][5][6] - 科技、互联网、机器人板块热度回落至2023年以来低位,创新药和新消费领域交易热度较高 [5] - 市场可能出现"跷跷板效应",科技板块和高股息板块交替上升 [5] 重点投资领域 - 港股医疗板块汇聚A股稀缺优质龙头,包括创新药、CXO、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等 [6] - 消费领域受政策刺激释放需求,新消费如"情绪消费"迅速崛起 [6] - 港股央企红利板块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具有保值属性,"红利+港股+央企"组合形成"善守能攻"策略 [6] - 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下,港股上市公司高股息率对资金有较大吸引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