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

搜索文档
ST华通(002602) - ST华通:投资者关系互动记录表
2025-05-13 10:28
项目建设情况 - 上海松江数据中心项目分南北区,北区已建成落地;深圳项目分三栋运营数据中心,第一栋已建成,第二栋土建封顶,公司暂未对最终算力规模设上限,将根据市场规模推进项目建设 [2] 汽配业务发展 - 公司汽车零配件业务从事汽车塑料零部件及相关模具研发、制造和销售,2022 年以来布局新能源领域,斩获比亚迪、问界等车企新能源配套项目 [3] 分红与业绩补偿 - 公司目前暂不满足利润分配条件,后续将努力改善经营回报投资者;公司正积极落实业绩补偿事项,进展详见指定媒体公告 [3][6] 商誉与市值管理 - 作为轻资产公司,因并购带来商誉是游戏行业普遍情况,公司将专注主营业务发展和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以保持业绩;公司将依法合规进行市值管理并及时履行公告义务 [4] 业务发展趋势 - 2025 年公司处于业绩爆发期,将深度挖掘整合老 IP、全面进军海外市场弘扬文化出海、试水 AI 游戏领域,降本增效实现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5][6] 摘帽相关 - 公司完成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将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满十二个月后提交摘帽申请,最终能否撤销风险警示存在不确定性 [7] 监管影响 - 公司相关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本次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完善制度、提高治理水平 [7] 商誉减值 - 公司每年年末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聘请专业机构辅助评估,具体情况参见年度报告 [8] 信息披露 - 公司根据定期报告披露要求,披露确定的报告分部及各分部财务情况,也会披露主要子公司及对净利润影响达 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 [9] “苹果税”影响 - 苹果公司相关举措对公司长期利润有一定利好,但影响不大,短期对业绩无明显提振,公司会综合平衡对待 [9] IP 整合与游戏预期 - 公司传奇 IP 整合工作有序推进,将探索行业发展模式,最大化 IP 价值;公司是 SLG 领域头部公司,包括《KingShot》在内的几款游戏处于成长期,对未来有信心,具体经营数据以官方公告为准 [9][10]
利润暴跌,股价反涨,蒙牛怎么了?丨氪金·大消费
36氪· 2025-05-12 10:07
蒙牛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97.8% [3][4] - 液态奶业务营收730.66亿元,同比下滑10.97%,占总营收比重超80% [6][12] - 每股基本盈利0.027元,较2023年的1.22元大幅缩水 [4] - 经营现金流8.332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 [4] 利润暴跌核心原因 - 商誉减值43.3亿元:对贝拉米和现代牧业计提减值拨备,其中贝拉米因未获中国奶粉配方注册导致营收从2018年16亿元萎缩至2020年10.3亿元 [6][10][11] - 现代牧业净亏损14.17亿元,同比扩大908.84%,反映原奶行业供需失衡 [13] - 奶粉业务营收33.2亿元,仅为5年前水平的一半 [11][12] 战略调整与改革措施 - 新任总裁高飞推行降本措施:裁员、削减广告费、帮助经销商疏导库存 [14] - 聚焦高毛利奶粉业务:瑞哺恩获得专利配方,贝拉米推出新国标产品,成人奶粉被视作未来利润支撑点 [17][18][19] - 借力生育政策红利:为三孩家庭提供18万元现金补贴,响应多地年度超万元的育儿补贴政策 [19][20] 资本市场反应与行业展望 - 财报发布次日股价涨超5%,市场认为商誉减值不影响实质经营 [5][6] - 2025年原奶供需有望趋衡,乳业板块指数因政策利好单日涨幅达7%-10% [20] - 行业竞争加剧:飞鹤、伊利等对手在奶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挤压蒙牛市场空间 [18] 历史扩张遗留问题 - 2016-2020年激进收购:出售君乐宝后以78.6亿港元溢价收购贝拉米,但未能弥补奶粉业务短板 [8][10] - 液态奶依赖度高:特仑苏成少数畅销单品,经销商反映压货、串货问题未解决 [14][12]
核心产品销售崩盘 步长制药困在商誉减值中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12:02
业绩下滑原因 - 核心产品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陆续调出省级医保目录,部分省份仍列入重点监控目录 [2] - 市场竞争激烈且市场开发未达预期 [2] - 2023年谷红注射液收入同比骤降84.89%,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收入分别减少52.84%和55.39%,三者合计收入减少17.46亿元 [4] 商誉减值风险 - 2012-2015年累计斥资63.45亿元高溢价收购吉林天成和通化谷红,形成商誉49.97亿元 [3] - 2022-2024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45.36亿元,截至2024年末剩余商誉账面价值5.35亿元 [4] - 被收购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再降32%,核心产品仍在重点监控目录,未来减值风险高 [4] 核心产品表现 - 2018年三款注射剂合计收入超40亿元,占公司营收近30% [3] - 2024年心脑血管板块营收同比下滑23.36%,毛利率减少6.96个百分点至64.74% [6] - 脑心通胶囊2023年销售额29.37亿元(占营收22.2%),2024年多地要求降价最高19%,36粒和48粒规格销量同比下滑21.69%和25.98% [6] 研发与销售费用 - 2024年研发支出7.17亿元,资本化比例51.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0%,费用化研发支出仅占营收3.13% [7] - 销售费用43.2亿元(同比下降32.12%),市场推广费占比93.28%远高于行业水平 [7] 新业务布局 - 医疗器械等新业务收入贡献不足1%,213个在研项目中仅3款生物药进入上市申报阶段 [7] - 四价流感疫苗2024年集采单价降至78元/支(较2023年降37%),水痘疫苗市场规模仅1.3亿元且面临葛兰素史克50%份额竞争 [8]
ST百利: 百利科技关于未弥补亏损达到公司实收资本三分之一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09 10:38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为-69107598919元实收资本为49029899200元未弥补亏损金额已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1] - 未弥补亏损达到实收资本三分之一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亏损原因 - 受宏观经济下行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大幅下滑 [1] - 子公司百利锂电等产生的商誉于本年度发生减值 [1] - 联营企业业绩不佳公司按持股比例确认相应投资亏损 [1] 应对措施 - 聚焦优势资源夯实主营业务加速产业布局依托石油化工和新能源产业链专业技术沉淀持续锚定"核心制造+综合服务"商业模式加大全球业务拓展 [1] - 加强对子公司管理发挥业务协同效应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提升市场占有率促进业务可持续增长 [2] - 优化人员结构及组织效能通过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调动核心人员积极性加强人才梯队体系建设 [2] - 强化预算管控加强各业务环节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挖掘管理效能提高经营质量 [2]
游戏年报|六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汤姆猫、*ST大晟商誉仍占净资产一半以上
新浪证券· 2025-05-09 10:11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6.74亿人,同比增长0.94%,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1] - 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增长动力来自新品爆款、长青产品及小游戏表现 [1] - 移动游戏占比73.12%,保持市场主导地位 [1] 上市公司财务表现 - A股26家游戏公司合计营收934.34亿元,同比增长7.74%,但归母净利润42.48亿元同比"腰斩",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1] - 资产减值(尤其是商誉减值)是净利润下滑主因之一 [1] 商誉减值分析 - 17家游戏公司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前五名为汤姆猫(8.94亿元)、文投控股(4.03亿元)、昆仑万维(2.29亿元)、盛天网络(2.19亿元)、ST凯文(1.48亿元) [3] - 23家存续商誉的公司中,四成商誉占总资产超30%,汤姆猫(69.03%)和*ST大晟(113.58%)风险突出 [3][5] - 商誉高企源于2013-2017年并购潮的非理性溢价,当时游戏行业并购市净率普遍超30倍 [4] 重点公司案例 - 汤姆猫两年累计商誉减值超18亿元,2024年末账面商誉仍达17.85亿元,占总资产69.03%,主因游戏用户流失及新业务收入不及预期 [5] - *ST大晟商誉主要来自2015年收购淘乐网络,2024年继续计提减值3,052万元,核心产品《桃花源记》IOS收入同比下滑30.77% [6][7] - ST华通账面商誉120.22亿元为行业最高,但2024年仅计提减值0.90亿元 [2] 行业结构性矛盾 - 游戏企业核心资产(IP、研发团队等)多为表外无形资产,会计准则难以准确计量 [4] - 游戏产品生命周期短(3-5年)与并购估值依赖长期收益预测存在根本性矛盾 [4] - 前期资本循环(并购-股价上涨-质押融资-再并购)导致商誉泡沫持续出清 [4]
“出通”叠加业绩变脸,高视医疗(02407)拿什么拯救大幅放缓的流动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09:08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高视医疗股价在4月7日单日跌幅达15 99%,但截至5月7日收盘价6 05港元已修复全部跌幅 [1] - 4月整体股价跌幅为3 53%,跑输恒生医疗保健板块同期1 10%的涨幅 [1] - 被踢出港股通后股价累计下跌25 22%,港股通持股比例从6 85%降至5 94% [3][6] 港股通影响与流动性变化 - 3月10日被剔除港股通当日股价平均下跌14 24%,成交量上升19% [3] - 剔除原因是日均市值24 64亿港元低于40亿港元门槛 [3] - 出通后单月成交量从2月1361 34万股暴跌84 39%至4月212 47万股 [6] 财务业绩与商誉减值 - 2024年收入14 28亿元同比增1 6%,但净利润同比骤降46 75%至9239 4万元 [8] - 商誉减值2325 7万元,主因收购的Roland Consult和宁波高斯医疗经营不佳 [9] - 汇兑损失540-600万元(2023年为收益1560万元),毛利率下降4 1个百分点 [8] 研发投入与业务结构 - 2024年研发开支同比增48 29%至7841 8万元,占收入比重升至5 5% [10][11] - 自有产品收入占比从2023年28%反弹至2024年31 45%,经销产品占比仍达68 55% [11][12] - 当前PS估值仅0 59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2 58倍 [12]
伊利股份: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轻装上阵,调整向好-20250507
光大证券· 2025-05-07 10: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伊利股份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2024年营收和利润下滑25Q1营收微增利润有降有升 低温品类逆势增长奶粉业务增势良好 原奶价格下行提升毛利率但澳优商誉减值影响短期利润 考虑原奶上游去化节奏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 仍维持“买入”评级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全年营收1157.80亿元同比-8.24% 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18.94% 扣非归母净利润60.11亿元同比-40.04% 24Q4单季营收267.40亿元同比-7.07% 归母净亏损24.16亿元 23年同期盈利10.48亿元 扣非归母净亏损24.98亿元 23年同期盈利15.73亿元 25Q1营收330.18亿元同比+1.35% 归母净利润48.74亿元同比-17.71% 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24.19% [1] - 2024年液体乳收入750.03亿元同比-12.32% 25Q1收入196.40亿元同比-3.06% 收入同比降幅环比收窄 奶粉及奶制品24年/25Q1分别实现收入296.75/88.13亿元同比+7.53%/+18.65% 冷饮产品24年/25Q1分别实现收入87.21/41.05亿元同比-18.41% /-5.25% [2] - 2024全年/24Q4/25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4.10%/31.00%/37.82%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1.80/+6.82pcts 2024全年/24Q4/25Q1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99%/18.06%/16.92%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1.52/-1.14pcts 2024全年/24Q4/25Q1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86%/4.07%/3.77%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0.70/-0.30pcts [3] - 2024全年/24Q4/25Q1归母净利率分别为7.30%/-9.03%/14.76%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3.42/+23.80pcts 24Q4利润端净亏损主要系澳优商誉减值影响报表端30.37亿元 25Q1净利率同比下滑主要系24Q1投资收益基数较高 2024全年/24Q4/25Q1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5.19%/-9.34%/14.02%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2.58/+23.36pcts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8.10/116.51亿元(较前次下调6.1%/5.4%)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0.36亿元 对应2025 - 2027年EPS为1.70/1.83/2.05元 当前股价分别对应P/E分别为17/16/15倍 [4] 其他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26,179|115,780|119,738|123,981|130,650| |营业收入增长率|2.44%|-8.24%|3.42%|3.54%|5.3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429|8,453|10,810|11,651|13,03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0.58%|-18.94%|27.88%|7.79%|11.89%| |EPS(元)|1.64|1.33|1.70|1.83|2.05|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19.48%|15.89%|19.03%|19.14%|19.83%| |P/E|18|22|17|16|15| |P/B|3.5|3.6|3.3|3.1|2.9| [5]
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利双降,伊利的困局也是行业寒冬的缩影
搜狐财经· 2025-05-07 09:2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157.8亿元同比下滑8.24%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下降18.94%扣非净利润降幅达40.04%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利润双降 [1] - 第四季度单季度亏损24.2亿元为近二十年首次 [3] - 主要会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从2023年1257.58亿元降至1153.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从104.29亿元降至84.53亿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液态奶业务营收750.03亿元同比下降12.32%占公司核心业务超60%但市占率仍保持31%行业第一 [5] - 冷饮业务营收87.21亿元同比下滑18.4% [7] -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逆势增长营收296.75亿元同比上升7.53%主要受益于龙年新生儿增加52万人的短期效应 [13][14] - 风味奶新品如优酸乳金装果粒牛奶等市场反响平淡未能扭转整体下滑趋势 [16] 财务与战略调整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2.31亿元其中澳优乳业商誉减值30.4亿元内蒙古康益佳生物技术公司减值4000万元商誉总额从50多亿元降至20亿元 [8] - 存货减值12.3亿元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减值3.7亿元信用减值5.6亿元反映原奶周期下行及库存压力 [9] - 国际化业务贡献有限管理层对海外爆发增长持谨慎态度 [16] - 计划跨界纯净水、无糖茶、方便食品等赛道寻求新增长点 [17] 行业环境挑战 - 液态奶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减少3.7%销量与均价分别下跌5.1%和1.8%消费场景收缩与价格战常态化导致高端产品增长乏力 [7] - 31家上市乳企中24家业绩下滑16家出现营收利润双降蒙牛营收下滑10.1%净利润暴跌97.8%光明乳业净利润降25.36% [10] - 原奶供给过剩持续三年牛奶酸奶终端零售价分别下滑5.2%和4.5%行业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 [12][13] - 规模化牧场扩产与需求走弱矛盾突出渠道库存高企动销放缓 [13]
伊利股份(600887):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轻装上阵,调整向好
光大证券· 2025-05-07 0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伊利股份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2024年营收和利润下滑25Q1营收微增利润有降有升 低温品类逆势增长奶粉业务增势良好 原奶价格下行提升毛利率澳优商誉减值影响短期利润 考虑原奶上游去化节奏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 仍维持“买入”评级 [1][2][3][4] 各业务情况总结 - 液体乳2024年收入750.03亿元同比-12.32% 主要因终端需求偏弱及常温奶去库存 低温品类逆势增长 25Q1收入196.40亿元同比-3.06% 降幅环比收窄 渠道库存稳中有降 终端价盘良好 [2] - 奶粉及奶制品2024年/25Q1分别实现收入296.75/88.13亿元 同比+7.53%/+18.65% 金领冠婴配粉24年营收双位数增长 成人奶粉市场份额提升 奶酪品类2B业务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20% [2] - 冷饮产品2024年/25Q1分别实现收入87.21/41.05亿元 同比-18.41% /-5.25% [2] 财务指标总结 毛利率与费用率 - 2024全年/24Q4/25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4.10%/31.00%/37.82%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1.80/+6.82pcts 成本端红利提升毛利率 [3] - 2024全年/24Q4/25Q1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99%/18.06%/16.92%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1.52/-1.14pcts 因终端产品新鲜度好促销费用减少 [3] - 2024全年/24Q4/25Q1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86%/4.07%/3.77%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0.70/-0.30pcts [3] 净利率 - 2024全年/24Q4/25Q1归母净利率分别为7.30%/-9.03%/14.76%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3.42/+23.80pcts 24Q4净亏损因澳优商誉减值 25Q1净利率同比下滑因24Q1投资收益基数高 [3] - 2024全年/24Q4/25Q1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5.19%/-9.34%/14.02% 25Q1同比/环比分别为+2.58/+23.36pcts [3]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8.10/116.51亿元 较前次下调6.1%/5.4%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0.36亿元 对应2025 - 2027年EPS为1.70/1.83/2.05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16/15倍 [4] 其他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26,179|115,780|119,738|123,981|130,650| |营业收入增长率|2.44%|-8.24%|3.42%|3.54%|5.3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429|8,453|10,810|11,651|13,03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0.58%|-18.94%|27.88%|7.79%|11.89%| |EPS(元)|1.64|1.33|1.70|1.83|2.05|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19.48%|15.89%|19.03%|19.14%|19.83%| |P/E|18|22|17|16|15| |P/B|3.5|3.6|3.3|3.1|2.9|[5]
华宏科技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18.96%,净利润亏损3.56亿
搜狐财经· 2025-05-06 23:40
公司业绩概览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5.76亿元,同比下降18.96% [1] - 归属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降123.89% [1] - 扣非净利润-4.51亿元,同比下降65.51% [1] - 四大业务板块包括再生资源装备、电梯零部件、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稀土磁材 [1] 再生资源装备及运营板块 - 核心业务涉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钢加工 [4] - 国内市场紧跟政策导向,海外订单表现良好 [4] - 市场疲软导致营收和利润下滑 [4] - 报废汽车拆解业务受"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发展良好 [4] - 行业竞争加剧严重挑战盈利能力 [4] 电梯零部件高端制造板块 - 全资子公司江苏威尔曼科技表现突出 [4] - 计提3.34亿元商誉减值准备,直接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 [4] - 与迅达、通力等国际电梯巨头建立战略合作 [5] - 海外设厂提升交付效率 [5] - 行业周期调整导致传统业务缺口难以弥补 [5] 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及磁材板块 - 国内稀土产品市场价格止跌企稳,板块扭亏为盈 [6] - 鑫泰科技、万弘高新稀土氧化物二期扩能项目建成投产 [6] - 稀土磁材产品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毛利率提升 [6] - 与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机器人电机企业建立合作 [6] - 市场竞争加剧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不确定性 [6] 公司整体展望 - 部分板块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业绩受市场环境和商誉减值制约 [6] - 需优化业务结构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挑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