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二增长曲线
icon
搜索文档
从川发龙蟒看玄学炒股:透支预期的狂欢与“第二增长曲线”盈利困局 | 深度
钛媒体APP· 2025-05-30 02:36
公司股价表现与炒作回顾 - 磷化工指数自4月7日"关税劫"后已收复失地 但川发龙蟒股价持续横盘在11元左右 较去年高点22 88元腰斩[2] - 去年8月28日半年报披露后游资入场炒作 11月5日触顶时散户接盘 9个交易日回调至14 31元 12月3日二次摸高后持续下行[4][6] - 炒作期间叠加磷化工景气回升 30%品位磷矿均价1018元/吨同比增1 09% 工业级磷酸一铵均价5620元/吨同比涨1 67%[6] 新能源材料业务进展 - 2024年新能源材料营收1 01亿元占比1 23% 但营业成本达1 19亿元导致亏损[15] - 德阿项目一期2万吨磷酸铁锂量产 4万吨调试中 10万吨磷酸铁装置即将收尾 攀枝花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已投产[15] - 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鑫椤锂电预计磷酸铁锂亏损可能持续3年以上 当前百吨级企业产能利用率仍在攀升[18] 国资主导的产业链布局 - 控股股东先进材料集团入主后累计投资超200亿元 构建"硫-磷-钛-铁-锂-钙"循环经济产业链[12][20] - 通过收购获得天瑞矿业(磷矿)、重钢矿业(钒钛)、国拓矿业(锂辉石)等资源 磷矿储量达1 3亿吨 未来年产能410万吨[21][22] - 2025Q1资产负债率升至51 45% 有息负债总额67 3亿元 其中长期借款43 46亿元 年利息费用达3592万元[23][24] 游资炒作与估值透支 - 去年炒作逻辑包括磷化工景气回升 新能源材料预期及控股股东资产注入 国拓矿业收购公告后走出7天6板[8][6] - 当前市盈率显著高于同行 即便股价腰斩仍存在估值泡沫 反映此前游资炒作已严重透支基本面[10][25] - 与近期"马字辈"个股60%以上涨幅形成对比 显示市场仍在重复玄学炒作模式[2]
华懋科技多次收购富创优越勇闯光通信赛道 标的公司业绩与估值背离引发困惑
新浪证券· 2025-05-30 02:14
华懋科技收购计划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富创优越19 45%股权、洇锐科技100%股权、富创壹号100%股权 [1] - 交易前公司间接持有富创优越42 16%股权 交易后将直接及间接持有富创优越100%股权 [2] - 洇锐科技和富创壹号分别持有富创优越26 26%和12 13%股权 [2] 公司主营业务与第二增长曲线探索 - 公司以安全气囊、气囊布、安全带等被动安全系统部件起家 2024年该业务仍支撑公司九成营收 [2] - 2014年上市以来业绩稳健 十年中有8年营收增长 6年归母净利润增长 2021-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7 01%、35 75%、25 54%、7 67% 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2 39%、12 68%、21 95%、14 64%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 [3] - 通过多种方式尝试切入半导体、算力制造、新材料等行业 但尚未形成可行业务模式 [2][3] - 2022年成立东阳研究院 布局汽车轻量化、减碳新材料等领域 并依托参股公司切入光刻胶业务 [3] - 2024年首次入股富创优越 布局光通信、海事通信等电子制造服务 [4] - 光刻胶业务因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公司预计不会继续加大投入 [4] 富创优越财务表现与估值变化 - 富创优越主营光模块PCBA业务及海事通信设备研发生产 [6] - 2023年营收6 30亿元 净利润1452万元 2024年前11个月营收11 73亿元 净利润1 24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高增61 32% 主要受益于富创优越盈利水平提升 [6] - 2024年9月估值9 50亿元 2025年1月估值降至8 50亿元 缩水10% 与业绩增长态势背离 [6][7] - 2024年9月以1 9957亿元收购21 01%股权 10月以3793万元收购3 99%股权 2025年1月以6086 1万元收购7 16%股权 后又以8500万元收购10%股权 [6][7]
两日股价巨震,友阿股份跨界并购入局半导体
财经网· 2025-05-29 08:58
股价波动与交易公告 - 友阿股份股价5月28日开盘2分钟涨停封板 29日高开超7%后收跌1.82% 振幅10.02% 换手率20.70% [1]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尚阳通100%股权 交易价格15.8亿元 低于评估值17.57亿元 [1] - 拟配套募资不超过5.5亿元 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并购整合费用 [1] 标的公司基本面 - 尚阳通主营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 2023年曾终止科创板IPO [1] - 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1.27亿/3.92亿/7.36亿/6.73亿/6.06亿元 归母净利润-1311万/4861万/1.39亿/8270万/4567万元 2022年后业绩下滑 [2] - 交易未设置业绩承诺 因交易对方非关联方且未采用收益法评估 [2] 上市公司战略转型 - 友阿股份2020-2024年营收从23.29亿降至12.97亿 归母净利润从1.39亿缩水至2801万元 [2] - 通过收购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 构建"百货零售+半导体"双主业 [3] - 此前已联合长沙国控资本与清华电子院签署战略协议 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生态 [3]
长沙:努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科技日报· 2025-05-29 07:53
行业表现与战略转型 -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2500亿元,连续15年全国第一,被列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样本[1] - 行业通过布局新兴领域(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等)化解周期性影响,新兴业务营收年均增速超50%[2] - 中联重科提出向非周期性企业转型,高空作业机械等新兴业务占比达48%,其中高空机械营收68.33亿元(同比+19.74%)[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中联重科展示全球首台5G远程操控塔机,实现毫米级吊装精度[2] - 三一重工推出全球首台全电无人挖掘机E-MOVE,综合效率提升40%+,覆盖矿山、救援场景[2] - 山河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实现5G遥控+仿真训练,覆盖数十种救援场景[2] 新业态探索 - 山河智能在自贸区长沙片区突破再制造设备出口瓶颈,推动东南亚、非洲等市场拓展[4] - 长沙片区集聚400家再制造企业,出口金额30亿元覆盖21国,颁发全国首张再制造产品认证证书[5] - 湘琼产业园吸引三一、中联等龙头入驻,聚焦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生态[5] 全球化布局 - 2024年长沙工程机械出口额首破300亿元(同比+20.3%),重点企业海外营收777亿元[6] - 中联重科主导30项国际标准制定,三一建成14个海外基地,国际网点超1200个[7] - 38.4%长沙企业从产品输出转向海外建厂/研发,中联并购意大利CIFA等10余家海外企业[7] 电动化与智能化出海 - 三一印尼"灯塔工厂"年产能3000台,星邦波兰工厂电动设备覆盖欧洲,海外产品电动化率超70%[8] - 湖南启动产业倍增计划,推动工程机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第二增长曲线"[8]
名创优品(09896.HK):国内同店边际向好 关注运营提效
格隆汇· 2025-05-28 17:5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44.27亿元 同比增长18.9% [1] - 归母净利润4.16亿元 同比下降28.52% [1] - 经调整净利润5.87亿元 同比下降4.81% [1][3] 分业务收入表现 - MINISO国内业务收入24.94亿元 同比增长9.1% [1] - MINISO海外业务收入15.92亿元 同比增长30.3% [2] - TOP TOY业务收入3.4亿元 同比增长58.9% [3] 门店运营情况 - 国内MINISO门店净减少111家 期末总数4275家 同比增加241家 [1] - 海外门店净增95家 期末总数3213家 同比增加617家 [2] - 海外直营店/合伙人店/代理店分别548/432/2233家 同比增加267/118/232家 [2] - TOP TOY门店达280家 同比增加120家 [2] 区域拓展重点 - 亚洲(除中国外)门店1663家 环比新增52家 [2] - 北美门店375家 环比新增25家 [2] - 拉美门店646家 环比新增9家 [2] - 欧洲门店301家 环比新增6家 [2] 同店与单店表现 - 国内同店销售下降中个位数 但边际降幅收窄 [1] - 海外单店收入同比增长4.6% [2] - TOP TOY单店收入同比下降11.95% [2]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44.2% 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3] - 销售费用率23.07% 同比上升4.37个百分点 [3] - 管理费用率5.47% 同比上升0.33个百分点 [3] - 财务费用率-1.11% 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 [3] 费用结构变化 - 直营店相关费用同比增长71.4% [3] - 授权费用同比增长39.6% [3] - 物流费用同比增长31.3% [3] - 财务成本增加主要来自收购永辉的银行贷款利息及直营店租赁负债利息 [3] 业务发展策略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4.2个百分点至39.0% [3] - TOP TOY开始开拓海外市场 [2] - 收入组合转向高盈利产品 [3] - 通过渠道、商品、IP及会员建设持续优化运营 [4]
粤宏远A(000573) - 000573粤宏远A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8
2025-05-28 09:48
业绩说明会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28日15:00 - 16:00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的“云访谈”栏目以网络远程方式面向全体投资者举行 [1]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周明轩,董事、董秘、财务总监鄢国根,独立董事祝福冬,证券事务部经理、证券事务代表朱玉龙,证券事务主管李艺荣 [1] 分红方案 - 2024年度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现0.50元(含税),经股东大会审批通过 [1] 收购博创智能相关 - 公司拟收购博创智能约60%控股权(具体比例以最终协议为准)切入机器人方向,目前交易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2][3] - 收购进程处于审计、评估、沟通磋商阶段,公司与相关各方正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2][5][8] - 博创智能估值双方未确认,相关方正在进行沟通、磋商和审慎论证 [8] 公司经营与发展 - 寻求和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是公司未来工作重点,会关注行业动向,有新进展会按规定及时公告 [3] - 再生铅业务是公司经营业务重要组成部分,暂时无法完全替代房地产业务 [7] 财务与审计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5,570,395.64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913,644.14元 [5] - 公司按规定积极开展审计评估等工作,如有需披露情形会按规则披露 [4] 资金相关 - 现金分红与收购计划并行不悖,拟收购事项已有相应资金筹划,不会造成资金周转不足 [6]
“凉茶老三”和其正,靠养生水逆袭?
北京商报· 2025-05-27 12:47
和其正进军养生水赛道 - 凉茶品牌和其正推出"宜己水"系列新品,进军养生水赛道,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1] - 新品定位"真熬煮,宜己润人",包含红枣枸杞水、红豆薏米水、甘草陈皮水三种口味,突出"熬、煮、萃"工艺 [3] - 提供500ml便携装和950ml家庭装两种规格,覆盖不同消费场景 [3] 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 - 凉茶市场受新式茶饮冲击增长乏力,和其正年收入曾达20亿元,现受加多宝与王老吉双寡头压制 [5]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元激增至2023年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50%,预计2028年突破百亿元 [7] - 康师傅、统一、北冰洋、承德露露等品牌2024年密集推出养生水新品,行业竞争白热化 [7] 和其正的差异化策略 - 创新甘草陈皮等小众口味,补充市场空白,依托凉茶基因降低消费者教育成本 [5][6] - 母公司达利食品已申请"宜己水"商标,目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4] - 专家认为中式养生水年增速超50%,年轻群体对"药食同源"接受度提升,和其正可借凉茶老字号背书突围 [6] 渠道与行业观点分歧 - 和其正传统零售渠道依托达利食品集团,商超端较强势,专家建议加强线上营销与便利店渗透 [8] - 部分行业分析师认为和其正缺乏品牌效应与规模效应,养生水功效存疑,跟风属性明显 [8]
筹划近半年,这起“蛇吞象”收购告吹!
国际金融报· 2025-05-27 09:20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筹划半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原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星网信通100%股权 [1] - 终止公告次日股价暴跌14 68% 市值蒸发超4亿元 [1] - 终止原因为交易相关方未能达成一致 公司承诺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3] 收购方案细节 - 2024年11月25日首次披露收购意向 12月2日公布收购预案 拟以13 94元/股(较市价折价30%)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 [3] - 交易涉及16名交易对方 包括持股18 25%的第一大股东金证股份 [3] - 2023年公司营收1 81亿元(亏损0 52亿元) 标的公司营收6 32亿元(盈利0 47亿元) 属于"蛇吞象"式收购 [3] 战略布局影响 - 公司近七成收入来自军工领域 收购旨在破解单一行业风险 打造"稳军工 创民品 开新局"战略 [4] - 标的公司聚焦金融 政企客户智慧通信解决方案 拥有比亚迪 华为等民品头部企业客户 [5] - 收购终止导致公司失去成熟民品渠道 "2028年民品超军品"目标实现难度加大 [5] 财务与业务表现 - 标的公司2023年净利润率7 4% 显著高于公司的-10 5% 双方或存在估值溢价争议 [5] - 标的公司对华为供应链依赖度较高 前五大供应商主要为华为代理商 [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78% 亏损持续 短期内仍依赖军工订单 [5]
冲刺港交所!绍兴70后卖铜质文创,获雷军投资
新浪财经· 2025-05-27 09:12
公司概况 - 铜师傅是一家专注于铜质文创产品的公司,自诩为"铜装饰界的小米",并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冲击"中国铜质文创第一股"[1] - 公司创始人俞光通过10年时间将铜师傅从高度依赖手工的小众生意发展为年销超过5亿元的企业[1] - 公司年均上新574款产品,客单价超过750元,被雷军评价为"最像小米的非生态链企业"[1]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俞光毕业于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班,早期从事地产相关行业,包括卖保险和装修[1] - 30岁时创办雅鼎卫浴,一年后实现财富自由,成为当地青年才俊[2] - 2013年因购买一尊120万元的铜关公像未果,决定自制铜关公,耗资300万元并砸掉上百个模具[4] 商业模式 - 公司采用"极致性价比"策略,将艺术品以工业品价格出售,如39元的铜葫芦和39999元的千手观音[5][7] - 公司大部分经费投入研发和人力成本,利润不高[7] - 2016年全渠道营收达1.06亿元,淘宝造点新货项目"大圣之大胜"收官金额1976万元,创设计类目纪录[7] 融资与资本 - 2017年完成由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领投的1.1亿元A轮融资,2018年完成3.1亿元B轮融资[12] - 雷军通过顺为资本和天津金米持有公司22.99%股权,接近创始人俞光的26.27%[12] - 公司与小米合作紧密,曾为小米上市定制"纯铜骑牛米兔"和"纯铜点赞米兔"[12] 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03亿元、5.06亿元和5.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93.8万元、4413.1万元和7898.2万元[14] - 公司原计划在A股上市,后转向港股以接触海外融资机会[14] 行业分析 - 中国金属文创工艺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31亿元增至2024年的2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8%[16] - 铜质工艺品2024年规模仅16亿元,行业前三占据72%份额,铜师傅为第一品牌[16] - 铜价上涨明显,2024年5月达到每吨88600元的历史峰值,影响公司产品成本[15] 业务拓展 - 公司业务主要由铜质、银质、黄金、木质与塑料制品构成,铜质产品占比高达96.6%[18] - 推出"玺匠金铺"、"阅银"等子品牌,尝试拓展其他材料潮玩[18] - 计划进一步扩大黄金文创产品供应和加强塑胶潮玩开发,但效果尚不明确[19]
联手产业资本设CVC基金 企业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上海证券报· 2025-05-25 17:51
产业资本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的角色 - 中国石化作为基石投资人认购宁德时代港股IPO价值5亿美元的股份 表明产业资本已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重要力量[1] - 2025年一季度产业出资方作为LP的出资金额同比提升41% 4月环比增长约2.18%[1] - CVC基金成为企业拓展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途径 也是政府盘活存量资产和优化产业链的抓手[1] 上市公司通过CVC基金拓展业务 - 万凯新材拟出资2.5亿元与澄凯基金合作设立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助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1] - 安联锐视拟与杭州临平区政府国资企业设立合伙企业 投资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重点行业[1] - 传统行业企业通过CVC基金采取体外孵化模式 提供技术支持并培养技术人才 具有试错成本低、财务风险低和投资回报高的优势[2] 地方政府扶持CVC基金发展 - 上海、浙江、山西、湖北等地出台政策扶持CVC基金发展 部分政府投资基金明确重点投资有产业背景的基金[3] - 苏州天使母基金重点投资有行业或产业经验背景投资人所合作的子基金 例如追觅科技设立的追梦翼创创业投资基金[3] - 基于产业链选择投资标的可从技术角度更好验证产品和判断项目前景 降低投资风险并形成创新生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