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树叶

搜索文档
农夫山泉20250927
2025-09-28 14:57
农夫山泉自 2020 年上市以来,最初在流动性牛市和公司良好商业模式的背景 下,资本市场给予其"水中茅台"的高估值溢价,最高时达到 100 倍市盈率。 然而,随着整体消费市场和大盘的回调,公司在 2022 至 2023 年期间主要通 过业绩消化估值,市盈率稳定在 40 至 50 倍之间。每年公司通常会在年初给出 双位数增长指引,到中报时超预期上修。尽管如此,公司从 2019 年以来,包 括水和东方树叶等产品,每年都有翻倍增长,为市场带来许多惊喜。 农夫山泉 20250927 摘要 Q&A 2022-2023 年,农夫山泉通过业绩消化估值,市盈率稳定在 40-50 倍。 公司每年初给出双位数增长指引,中报超预期上修,水和东方树叶等产 品持续翻倍增长,带来市场惊喜。 2024 年 3 月舆情事件影响农夫山泉线上线下销售,全渠道大幅下降, 虽未实质打击产品或经营壁垒,但影响市场和消费情绪。公司推出绿水 应对,虽占小包装水份额,但售价较低,影响整体利润率。 为应对 2024 年挑战,钟睒睒通过访谈阐述理念,坚持产业升级,提高 果子收购价支持农户。年底公司对 2025 年定调积极目标,加大洪水推 广,限制绿水规格,预计 ...
【最全】2025年中国轻食行业上市企业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9-28 07:40
行业上市公司汇总 - 轻食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 多为品牌跨界企业 包括奈雪的茶 三只松鼠 良品铺子 康比特 百合股份和KEEP等[1] 产业链环节及公司业务 - 上游包装耗材环节包括富岭股份和南王科技 富岭股份主营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 2024年营收22.7亿元 南王科技主营环保纸袋 2024年营收14.0亿元[2][4] - 上游设备供应环节包括海容冷链和银都股份 海容冷链主营冷鲜存储设备 2024年营收28.3亿元 银都股份主营冷鲜与烹饪设备 2024年营收27.5亿元[2][4] - 上游食品原材料环节包括宏辉果蔬 圣农发展和福成股份 宏辉果蔬经营果蔬及水产品 2024年营收10.8亿元 圣农发展主营白羽肉鸡生产 2024年营收185.9亿元 福成股份主营肉牛饲养 2024年营收10.2亿元[2][4] - 中游主食类轻食以奈雪的茶为代表 主营植物基饮品和能量碗系列 2024年营收49.2亿元[2][4] - 中游零食类轻食包括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 三只松鼠主营代餐轻食和每日坚果 2024年营收106.2亿元 良品铺子主营五减零食和全麦面包 2024年营收71.6亿元[2][4] - 中游代餐类轻食包括康比特 百合股份和KEEP 康比特主营蛋白棒和黑咖等 2024年营收10.4亿元 百合股份主营代餐奶昔 2024年营收8.0亿元 KEEP主营鸡胸肉和蛋白棒等 2024年营收20.7亿元[2][4] - 中游烘焙类轻食包括西麦食品和桃李面包 西麦食品主营混合谷物燕麦片 2024年营收19.0亿元 桃李面包主营全麦吐司 2024年营收60.9亿元[3][4] - 中游饮品类轻食以农夫山泉为代表 主营东方树叶和NFC果汁 2024年营收429.0亿元[3][4] - 下游电商环节包括阿里巴巴和京东 阿里巴巴融合C2C/B2C模式构建即时零售网络 京东依托自营物流实现全渠道配送[3] - 下游外卖平台以美团为代表 通过700万骑手实时调度系统提供即时服务[3] - 下游自有门店包括奈雪的茶 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 奈雪的茶推出奈雪green专营轻饮轻食 三只松鼠开设生活馆零售空间 良品铺子拥有2704家门店[3] - 下游超市环节以联华超市为代表 全国网点数超3300家[3] 企业区域分布 - 轻食产业链企业多集中于经济较发达 消费市场活跃及产业链配套完善的地区 涵盖境内外多地资本市场上市主体[6] 企业基本信息对比 - 成立时间最早为农夫山泉(1996年) 最晚为奈雪的茶(2014年)[8] - 注册资本最高为桃李面包(159971.9155万元) 最低为KEEP(248万元)[8] - 2024年营收最高为农夫山泉(428.96亿元) 最低为百合股份(8.01亿元)[8] 业务布局对比 - 奈雪的茶聚焦20-35岁年轻白领 通过奈雪green提供能量碗套餐 覆盖全时段轻食需求[10] - 三只松鼠通过蜻蜓教练子品牌推出0脂养麦面等产品 瞄准大众健康饮食市场[10] - 良品铺子以良品飞扬品牌推出野山笋系列等五减零食 适合户外露营等场景[10] - 康比特针对轻运动女性提供CPTfit蛋白棒Pro 每支97kcal 添加37亿益生菌[10] - 百合股份针对运动人群提供左旋肉碱牛磺酸多维饮等产品 满足运动后能量替代需求[10] - KEEP通过KeepLite轻食品牌提供金汤肥牛魔芋面(179大卡/份)等产品 覆盖减脂餐需求[10] - 西麦食品即食燕麦系列被推荐为减脂餐 2024年电商渠道GMV突破4.68亿元[10] - 桃李面包碱水结和恰巴塔面包低糖油高饱腹 通过脱氢工艺满足清洁标签需求[10] - 农夫山泉冷藏NFC果汁被健身人群用于调配运动饮料 保留93%凤梨蛋白酶活性[10] 销售渠道对比 - 奈雪的茶 良品铺子 康比特和西麦食品实现线上线下均衡布局[11] - 桃李面包和农夫山泉以线下渠道为主[11] - 三只松鼠 百合股份和KEEP以线上渠道为核心[11] 销售业绩对比 - 奈雪的茶能量碗套餐2024年日均销量超8万份 全年累计销量超2920万份 有氧小绿瓶年销量超1500万瓶 客单价23.8-28.8元[13] - 三只松鼠蜻蜓教练抖音爆款单品月销超百万件 2024全年累计销量超1200万件 低脂鸡胸肉全网销量55.2万件[13] - 康比特健身房智能售卖机覆盖1.2万家 单台日均销售额超200元 运动补给套餐年销量超1000万份 复购率45%[13] - 西麦食品抖音冲饮燕麦类目市占率第一 2024年GMV达4.68亿元[13] - 农夫山泉17.5°NFC橙汁2024年春节期间单月销量超68万件 全年累计销量超816万件 东方树叶2024年茶饮料营收达167.45亿元 同比增长32.3% 年销量超30亿瓶[13] 业务规划 - 上市企业围绕轻食业务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规划 涵盖店型拓展 产品创新 渠道优化 场景融合及生态构建等方向[15]
在健康化趋势下,有糖茶为啥依旧能打?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11:2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老板,除了水,没有其他无糖饮料吗?"近日,在济南历下区一家米线店,看着冷饮柜里清一色的有糖 饮品,85后女顾客孙女士问道。"没有,无糖的饮料卖不太动,我就不进了。"老板回答。孙女士最后选 了一瓶青梅绿茶。 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记者走访多个社区小吃店发现,冰柜里最显眼的位置永远摆放着冰红茶、奶茶、 绿茶等有糖饮料,鲜少能见到无糖选项。一位社区杂货铺老板直言:"有糖饮料口感就是好一些,比较 受欢迎。"在健康化转型成为饮品赛道重要趋势的当下,这一场景折射出中国饮料市场的深刻矛盾:无 糖饮料在社交媒体和一线城市风头正劲,而有糖饮料在多个细分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即饮茶领 域表现突出。 六四开的现实差距 尽管无糖茶市场近年增速惊人,但在整体规模上仍与有糖茶存在显著差距。马上赢数据显示,2025年第 二季度,有糖茶在即饮茶类目中的份额达68%-70%,无糖茶占比约30%,而这一格局,自2022年以来持 续稳定。 这种分化在区域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中,无糖茶已占据冷藏柜的半壁江山,东 方树叶、三得利等品牌的产品琳琅满目;而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康师傅冰红茶、统一绿茶等 ...
果然财经|在健康化趋势下,有糖茶为啥依旧能打?
齐鲁晚报· 2025-09-23 09:40
中国饮料市场格局分析 - 有糖饮料在即饮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达68%-70% 无糖茶占比约30% 这一格局自2022年以来保持稳定[4] - 区域市场分化明显 一二线城市便利店无糖茶占据半壁江山 三四线及乡镇市场有糖茶仍是绝对主角 乡镇市场康师傅冰红茶单店月销量是东方树叶的5-8倍[6] - 有糖茶与无糖茶市场份额保持6:4格局 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有糖茶销量始终高于无糖茶近一倍[6] 主要企业市场表现 - 康师傅饮品业务2024年营收516.21亿元 茶饮料板块贡献217亿元收入 同比增长8.2% 冰红茶单品年销售额突破127亿元 成为国内首个百亿级冰红茶单品[6] - 统一2024年茶饮料收入85.75亿元 同比增长13.13% 绿茶红茶等经典有糖品类贡献近80%收入[6] - 农夫山泉推出有糖茶新品"冰茶" 采用"100%真茶萃取+碳酸气泡"配方 终端售价5元/600ml 瞄准年轻群体和社交场景[11] 有糖茶市场竞争力分析 - 渠道下沉能力突出 康师傅拥有超过300万个零售终端 下沉市场铺货率超90% 单店月销量达30-40件[7] - 成本与定价优势显著 有糖茶终端售价约3元 无糖茶普遍在5元以上 价格敏感的下沉市场更倾向有糖产品[7] - 消费惯性支撑需求 下沉市场消费者更注重"价格适中"(45%)和"口感好"(38%) "健康概念"权重仅12%[8] 无糖茶发展趋势 - 健康化转型加速 外卖平台2023年"少糖"搜索量激增901% 京东2025年低糖零添加即溶茶销售占比达71.6% 较2020年增长2.3倍[9] - 上海市调查显示78.7%消费者关注饮料含糖量 53.4%优先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 茶饮料是最受欢迎品类[9] - 康师傅推出无糖冰红茶系列 2025年推出"低糖高纤"版本糖分降50% 每瓶添加≥15g膳食纤维[10] 企业产品创新策略 - 康师傅采用双线作战策略 有糖茶推出长岛冰茶风味等创新口味 无糖茶获国际美味奖二星奖章[10] - 农夫山泉东方树叶推出陈皮白茶等季节性新品 包装规格从335ml到1.5L全覆盖 通过场景化布局扩大市场[11] - 高端化尝试取得成效 东方美人茶单价9.9元限量5万瓶 83分钟售罄[10]
娃哈哈改名,宗馥莉太想进步了
新浪财经· 2025-09-23 06:20
文 | 略大参考 付饶 8月底,宗馥莉接受了财经独家专访,坦言2025年娃哈哈业绩承压,上半年销量增速回落。 多项关键的数据也出现了下滑。尼尔森数据显示,AD钙奶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下降37%,纯净水市占率从18%跌至12%。 这是一份惨淡的数据。对于任何一家饮料公司来说,二季度作为主要的销售旺季,通常都该是全年表现最好的一个季 度,业绩下滑本身就是消极信号。 尤其对于娃哈哈来说,AD钙奶和纯净水是娃哈哈的两大重要收入构成,华东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饮料消费市场(占全国 总销售额的24.8%),也是娃哈哈起家、渠道铺设率最高的地区。 表面上,关键业务和关键销售市场的失利,娃哈哈看似突然卖不动了。 实际上,娃哈哈已经原地踏步很久了。 01 原地踏步 在软饮料市场,中国没有任何一家饮料公司会否认自己对可口可乐的执念。 但曾经打服可口可乐的,只有娃哈哈。 1998年,7家本土可乐挑战外来【两乐】,均受到惨遭失败后,宗庆后推出了一款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销 量一度接近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对此,可口可乐前总裁杜达夫曾给予了高度评价:"将来,可口可乐在中国唯一的对 手可能是来自娃哈哈的挑战。" 好景不长,这句话在不到20年 ...
宗馥莉强推“娃小宗”,娃哈哈经销商直摇头
36氪· 2025-09-19 09:05
从父亲手中接班后,娃哈哈集团现任董事长宗馥莉,却准备抛弃父亲一手打造的"娃哈哈"品牌。 日前,《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在网上流传。文件提到,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 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该文件由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签署,后者属于宗馥莉掌控的宏胜系。 抛弃娃哈哈品牌,看似出于无奈。据前述文件透露,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需要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 均无权使用。 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娃哈哈集团由三方持股: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股46%(TOP1股东)、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图源:天眼查 其实,启动新品牌,并非宗馥莉的首选项。 今年2025年1月,娃哈哈集团曾申请将"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到由宗馥莉100%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一旦转让成功,宗馥莉就可以牢牢掌控 娃哈哈品牌的使用权。但这一转让,最终被叫停未能成功。 转让失败之后,备选方案"娃小宗"来到台前。 图源:天眼查 据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2025年,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陆续申请了45个" ...
9月港股消费观察:聚焦港股消费龙头
招商证券· 2025-09-19 09:02
行业规模与指数表现 - 港股消费行业包含1214只股票 占市场总数23.7% 总市值18636.7十亿元 流通市值17056.8十亿元[1] - 行业指数12个月绝对表现达55.8% 相对表现超越基准12.6个百分点 6个月绝对表现19.6% 1个月绝对表现4.2%[3] 宏观消费趋势 - 8月社零同比增速3.4% 较7月放缓0.3个百分点 环比结束负增长转为正增长0.17%[6] - 商品零售增速降至3.6% 为年内最低 家电零售额增速从7月28.7%骤降至14.3% 通讯器材零售增速从14.9%降至7.3%[6] - 服务零售额1-8月增速5.1% 全口径消费增速4.9% 均较前期下降0.1个百分点[7] - 预计Q4在国庆长假、电商促销及政策支持下消费将边际企稳[7] 食品饮料行业 - 农夫山泉8月动销增长超30% 包装水表现优异 东方树叶无糖茶维持高增长[8] - 卫龙美味8月动销增长20-25% 魔芋单品延续高增长 海外市场聚焦印尼、泰国布局[8] - H&H国际控股ANC业务稳健增长 奶粉业务复苏 PNC业务为新增引擎[8] - 海天味业要求未来2年利润CAGR达11% 重视数字化运营与海外拓展[9] - 珍酒李渡推出联盟商权益计划 涉及不超过5%股份 大股东以资源全面支援[9] 轻纺与黄金珠宝 - 伦敦金价突破3600美元/盎司 周大福等港资品牌受益于金价上行及高端化优势[11] - 化妆品板块双十一提前启动 毛戈平、可复美等品牌8月线上保持良好增长[11] - 雅迪控股、爱玛科技估值处于12-13倍低位 中高端升级及出海进展顺利[12] - 思摩尔国际雾化业务H1收入47.39亿元 同比增19.5% 欧洲市场增38% 美国市场增1.5%[12] - 英美烟草HNB新品Glo Hilo在日本推广 即将进入意大利和波兰市场[12] - 中烟香港依托专卖制度稳健增长 承载中烟全球化战略使命[12] 家电与工具行业 - 泉峰控股估值低位 OPE业务2020-2024年CAGR约20% 技术实力比肩创科[14] - 奥克斯空调凭借供应链效率及质价比优势 盈利能力领先[15] 电商与科技创新 - 阿里巴巴电商与云业务稳健增长 AI主线持续催化[17] - 国内创新药研发能力提升 与一二级投融资形成正循环[18] - 创新药领域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 CXO领域关注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19] 农业与养殖 - 能繁母猪存栏7月起环比转负 政策调控或抬升25-26年猪价中枢[21] - 推荐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利润兑现能力强猪企 小猪关注神农集团等[21] - 水产价格中枢回升提振饲料需求 龙头饲企海外市场高速增长[21]
无糖新时代的心智攻防战:成分、价格、情绪,三得利也要补课?
36氪· 2025-09-18 02:47
无糖饮品的消费浪潮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小众趣味,而是全民的选择。 01 从「要健康」到「懂健康」 《通往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东方树叶的 「 0添加 」「 0防腐剂 」 能迅速建立优势,也解释了元气森林早期在代糖标签上的风波为何能引发那么大的关注。 如果说十年前消费者选择无糖饮品,是因为他们模糊地意识到 「 糖不好 」 ,那么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则明显走向了另一端——他们不仅要「健康」,还要 「懂健康」。 根据尼尔森IQ的最新研究,超过七成的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会仔细研究成分和营养功效。这意味着, 「 无糖 」 已经不再足够。人们想知道这瓶茶到底 用了什么茶叶、是否含有代糖、有没有额外的健康功能。这种消费观念的升级,把「标签消费」推向了「知识消费」。 走进任何一家便利店, 「 0糖、0脂、0卡 」 的标签几乎铺满了整个冷柜。人们不再把它视为猎奇的新鲜事物,而是日常饮食中最自然的一部分。 无糖茶也不再是当年让人困惑的 「 寡淡之物 」 ,而是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饮品,毕竟这是一个奶茶都开始要讲求 「 健康 」 的时代。 然而,正是在这种 「 健康饮品 」 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三得利——那个最 ...
一升装的「工地饮料」,成了打工人的营养液
36氪· 2025-09-18 00:19
消费趋势转变 - 白领群体从偏好高端饮品转向1L装平价瓶装饮料 原被称为"工地饮料" 现成为工位标配[4][17][30] - 驱动因素包括价格优势(3-4元/L) 较500ml装单价低30%以上 且容量越大越便宜 部分团购价低至2.9元[8][11][42] - 替代效应显著 以4元成本平替20元咖啡奶茶 满足提神需求同时降低消费支出[31][33][49] 产品特性分析 - 成分简单化受青睐 部分产品配料表仅含白砂糖 相比人工代糖饮品被视为更"干净"选择[18][23] - 功能性需求凸显 1L装满足日饮水量要求 兑水饮用方式增强实用性 利尿效果被认可[14][22][55] - 包装设计适配场景 大容量装减少购买频次 瓶身适合工位摆放 提升使用便利性[14][16][35] 细分市场差异 - 行业专属偏好形成 医护人员倾向脉动补充体能 教师群体偏好绿茶类产品[25][29] - 品类分层明显 东方树叶900ml装位居高端 冰红茶因温度差异产生两极评价 金桔柠檬等中端产品主打"养生概念"[20][23] - 品牌竞争加剧 康师傅 今麦郎 达利园等传统品牌与农夫山泉 元气森林等新品牌共同争夺市场[41] 消费心理变化 - 实用主义导向取代身份消费 消费者拒绝为包装和营销支付溢价 关注核心功效与成本[31][35][52] - 社交属性转变 拼单饮料消除人情压力 成为新型职场社交媒介 兼顾边界感与互动需求[37][38] - 情感联结强化 产品关联学生时代记忆 产生安全感与亲切感 形成稳定消费习惯[52][53] 价格敏感度分析 - 3-4元为心理锚定价格带 超过4.5元即引发抵触情绪 消费者转向自制替代品[42][46][47] - 成本比较优势突出 鲜柠檬+红茶饼自制成本超过瓶装饮料 维持其性价比优势[46] - 微涨价容忍度存在 5元价位仍显著低于奶茶价格 保留低成本自我奖励功能[49]
农夫山泉20250912
2025-09-15 01:49
**农夫山泉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公司及行业背景 - 公司为农夫山泉 中国饮料行业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包括包装水 茶饮料 功能饮料和果汁[4] - 包装水行业2024年整体增速放缓至2%左右 但长期人均饮用量仍有提升空间 家庭消费和餐饮等新场景驱动增长[10] 核心业务与市场表现 - 包装水业务2023年市占率达23.6% 位居全国第一[2] 2024年因舆论冲击市占率从34%降至27.5% 年底恢复至30%[17] - 茶饮料收入2024年首次超过包装水 成为第一大盈利板块 东方树叶零售规模超百亿[6][11] - 2017-2023年收入复合增长率约16% 归母净利润从34亿元增至121亿元[8] 2025年上半年利润增长超20% 全年利润预计达150亿元[17] 产品与营销策略 - 通过差异化定位推出天然水概念 营销强调"天然水优于纯净水" 广告语如"有点甜"形成品牌记忆点[2][11][14] - 坚持高端定价策略(如5元东方树叶) 拒绝低价竞争 提升渠道盈利能力和消费者品质认知[9][14] - 无糖茶东方树叶经10年培育后爆发 成为细分赛道市占率第一[11] 供应链与产业链布局 - 上游扶持茶厂 果汁厂(如云南茶叶工业化) 绑定农户利益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12][13] - 全国布局15个优质水源地 降低仓储物流成本 规模化采购PET材料降低成本[11] 渠道管理演进 - 渠道管理三阶段:连营体模式(2008年前)→通路精耕(2008年)→经销商专属化改革(2014年)[16] - 2016年改革赋予经销商灵活费用支配权 同时通过NCP系统及300人审计团队强化终端管控[16][18] - 高利润茶饮料提升经销商忠诚度 定期汰换机制保持渠道活力[18] 创始人与管理层影响 - 钟睒睒持股84% 拥有绝对决策权 其营销背景推动差异化产品策略(如大包装水+体育赛事营销)[5][8] - 主导天然水转型 通过公关活动教育市场 应对危机时亲自回应舆论(如2024年央视节目)[5][15] 风险与应对 - 2024年舆论危机导致市占率短期下滑 公司通过推出绿瓶纯净水价格战抢夺份额[17] - 历史危机应对(如2013年标准门)采用积极回应策略维护品牌形象[15] 未来战略 - 双引擎发展战略(包装水+饮料) 2025年进入香港市场 计划拓展海外[17] - 避开红海竞争 长期培育细分品类(如无糖茶 NFC果汁) 强化健康化产品方向[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