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卤味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消费龙头突遭ST
格隆汇· 2025-09-28 10:37
线下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今年,可谓是绝味食品的多事之秋。 今年年初,绝味鸭脖门店员工被发现违法使用伪造健康证明,被立案调查。 最近,绝味又被湖南省证监局发现,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至于虚减的营收到底流向何方,又有何目的,我们不得而知。 9月22日绝味食品停牌,9月23日,绝味食品被实施风险警示,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 此后,绝味食品股价接连大跌,几次跌停。 作为曾经的"鸭脖茅",疫情期间,绝味食品的股价曾在一年内飙涨3倍,市值达到650亿元。 但此后,绝味食品股价连续下跌,累计暴跌近90%,多次创下历史新低。 01 9月19日晚,复旦复华、思科瑞、绝味食品和创意信息4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因财务造假同日戴帽。 在这个卤味贵到越来越吃不起的时代,卤味龙头们,却混不下去了。 而这,也并不只是卤味行业的困境。 其中,绝味食品格外引人注目。 其他公司基本都是因为虚增利润而财务造假,而绝味食品却是虚减营收。 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 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这五年间,绝味食 ...
一个消费龙头突遭ST
格隆汇APP· 2025-09-28 10:21
绝味食品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实施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 [5] - 2017至2021年期间虚减营业收入合计约7.23亿元 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最高达5.48% [14][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暴跌40.71% [19] - 核心业务卤制食品营收占比84.88% 上半年收入23.40亿元同比减少16.67% [21] - 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近1.6万家峰值锐减至10725家 缩减幅度达32.3% [25][2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卤味四巨头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约65亿元同比下滑超10% 归母净利润合计4.65亿元同比下降超20% [30] - 新入局企业持续增加 2023年卤味相关企业注册量约1.5万家 2024年预计达1.9万家 [32][33] - 竞争对手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0% 周黑鸭净利润逆势上涨228%达1.08亿元 [61] - 行业门槛低导致品牌差异化程度低 消费者转向价格更便宜的小品牌门店 [34][44] 线下扩张模式困境 - 依赖资本驱动和线下拓店的规模扩张模式面临边际效益递减 [40][49] - 万店规模不等于万店盈利 门店快速扩张后往往出现业绩下滑 [41][43] - 三只松鼠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降至2.47% 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45] - 量贩零食店代表万辰集团虽然股价翻十倍 但2024年净利率不足2% [54] 资本市场监管影响 - 因公募基金合规要求必须清仓ST股票 导致股价非理性下跌 [58] - 公司表示将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并加强内控整改 满12个月后可申请撤销ST [59]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0次 近12个月股息率达到4.72% [60] - 公司投资廖记棒棒鸡、和府捞面等企业 可能带来可观回报 [60] 消费行业整体趋势 - 疫情后线下消费品牌普遍面临经营压力 三只松鼠股价较2020年高峰下跌超70% 呷哺呷哺几近脚踝斩 [36] - 消费者需求规模仍在增长 但头部企业达到天花板后迅速下滑 [40][41] - 行业利润率微薄 品牌议价能力较弱且受原料成本上涨冲击 [47] - 真正竞争力在于建立护城河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如蜜雪冰城在茶饮行业中表现突出 [52][53]
绝味食品ST,被罚850万元,少计的七亿营收去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19
财务造假事件 - 2017至2021年间公司通过隐瞒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累计少计营收7.24亿元 [1] - 公司被罚款400万元 董事长被罚200万元 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分别被罚150万元和100万元 [1] - 股票因财务造假被ST标识 [1] 少报收入动机推测 - 可能为平滑利润手段 将一次性装修收入隐藏后分期释放以制造业绩稳步增长假象 [2] - 可能用于加盟商管理中的非公开支出 如特殊地段装修补贴或隐性返利以维持加盟体系稳定 [3] - 资金由少数高管掌控且未纳入内控体系 存在个人挪用或违规支出风险 [3] 经营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暴跌15%以上 净利润缩水40%以上 [5] - 市值较高峰期蒸发超过500亿元 [5] - 加盟店持续减少 一年半净减少超5000家 [5] 行业竞争格局 - 卤味赛道竞争激烈 新一代消费者需求转向新意和健康 [6] - 传统高油高盐产品面临升级压力 需兼顾口味与健康营养 [6] - 新兴品牌如王小卤和盛香亭受到年轻消费者关注 [6] 未来挑战 - ST标识导致融资渠道收窄 机构投资者减持和市场形象受损 [5] - 需通过产品价值与信任重建留住消费者 [7]
卤味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虎嗅APP· 2025-09-26 14:56
行业整体表现 - 卤味行业面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绝味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周黑鸭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7][8] - 2025年上半年三大巨头持续承压 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下降2.9% [13][14] - 门店数量大幅缩减 截至2025年8月绝味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峰值15950家减少5112家降幅32%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门店2898家同比减少1154家降幅30% 周黑鸭门店2864家减少600家降幅17% [15] 成本与定价策略 - 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80% 对上游价格波动极其敏感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原材料成本构成主要部分 [19] - 终端产品定价显著上涨 鸭脖约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2023年售价60元/斤较2012年45元/斤上涨33% [17][19] - 毛利率逆势提升 绝味毛利率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 周黑鸭毛利率达56.8%增加4.4个百分点 企业通过维持高价保障利润而非薄利多销 [15] 市场竞争与消费变化 - 同质化竞争严重 商品结构相似度达70%以上 行业平均净利率仅3%-5% 部分门店通过8折促销加剧内卷 [9][26] - 消费渠道多元化分流 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和量贩零食店以更低价格提供同类产品 传统门店客流被严重分流 [22][26] - 消费观念转变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消费者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购买 近60%消费者倾向性价比更高替代产品 [18][24][26] 企业经营案例 - 单店经营压力凸显 北京加盟店案例显示日均营业额从1500元降至800元 月净利润从8000元以上降至3000元 房租从5500元涨至8000元涨幅45% [6][9] - 头部企业采取关店止损 煌上煌通过大规模关店实现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周黑鸭通过原材料成本下降和门店优化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增长228% [13][14] - 新兴渠道与模式冲击 消费者转向大超市购买熟食卤味 线上卤味制作教程普及推动DIY趋势 社交平台"卤味自由"话题讨论增多 [10][26]
紫燕食品上市三周年 多维创新带动卤味消费新潮流 多元布局开拓品牌发展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09-25 21:47
行业背景与公司概况 - 卤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受益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消费观念转变和餐饮消费场景丰富[1] - 紫燕食品是全国性熟食连锁企业 2022年9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1] - 截至2025年6月 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个城市开设数千家连锁门店 建成多座大型标准工厂 旗下设多个休闲餐饮和休闲卤味子品牌[1] 年轻化战略 - 制定"大学城+大厂食堂"年轻客群战略 实现对年轻消费群体精准触达[2] - 在高校领域通过选址学生高频消费区域 推出"校园小碗菜"和"一人食"组合产品 已入驻100余所高校[2] - 在企业端凭借优质产品 数字化运营和定制化服务 成功入驻多家互联网与高新企业食堂[2] 全球化战略 - 聚焦北美等高潜力市场 通过"华人商超+直营门店"双路径拓展[3] - 2025年3月产品进驻美国大华超市 覆盖超百万华人群体 4月在纽约法拉盛和曼哈顿连续开设门店[3] - 采用"标准化生产+本地化运营"策略 保持国内"小锅卤制"工艺 推出中英双语菜单和按份销售模式[3] - 计划年内在美国纽约 新泽西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增设新店[3] - 在尼泊尔投资建设牛肉加工基地 作为国际化产业链关键环节[3] 供应链优化 - 与温氏股份 新希望 中粮集团等头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确保整鸡 牛肉等主要原料品质与供应稳定[4] - 针对特殊需求非大宗商品 通过长期合作协议与价格锁定协议控制产能与成本[4] - 实施"食品安全+生产+储存"三方联合验收机制 每批原料需经严格检验[4] 生产与物流数智化 - 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实现配料 报工等流程自动化 通过数字化监测设备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5] - 在山东济南 湖北武汉 江苏连云港 安徽宁国及重庆建成5个高标准生产基地[5] - 自建冷链物流车队实现"工厂直达门店"配送 引入智慧冷链平台实时监控货物温度 湿度与位置[5] - 五大生产基地以"最优冷链半径"规划选址 实现"前一天下单 当天生产 当日或次日配送到店"[5] - 整合SAP-ERP 销售中台 OA TMS WMS等系统 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订单与库存实时可视化[5] 研发创新 - 以紫燕食品创新研究院为中枢 2025年2月完成"研销一体"战略升级 优化品鉴链路[7] - 2025年6月在连云港研究院举办研发体系首期集训 重点构建"研发设计—食安管控—生产保障"安全体系[7] - 基于市场调研与消费者反馈 紧扣时令 区域特色与消费习惯 每月推出新品覆盖全国销售网络[7] - 构建"佐餐为主 休闲为辅"美食生态圈 2025年推出茶卤系列和熏卤系列新品获得消费者广泛好评[7] 营销创新 - 线上采取"总部赋能+区域联动"直播战略 整合美食主播和生活达人资源开展直播带货[8] - 基于大数据分析实施信息流区域精准投放 提升流量转化效率[8] - 线下通过深化消费券长效机制和打卡送周边等营销模式 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8] - 结合数据中台分析用户画像 实现线下与线上联动 构建消费闭环[8] - 完善经销商赋能体系 通过DIP经销商激励计划大会 食品安全培训和旺季特训等活动提供全周期支持[8] 竞争优势与战略目标 - 通过前瞻性战略布局 数智化体系效率革新以及研发与营销持续创新 构建多维度竞争优势[8] - 以坚定战略定力与旺盛创新活力 向"全球卤味美食引领者"战略目标迈进[8]
「藏富」5年,绝味食品突遭ST
36氪· 2025-09-23 11:12
公司财务违规事件 - 绝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被湖南证监局行政处罚 [1][3] -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少计营业收入约7.24亿元 [4] - 公司被处以400万元罚款 董事长戴文军被罚款200万元 其他高管分别被处以150万元和100万元罚款 [5] 股票交易变更 - 绝味食品股票自2025年9月22日起停牌 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 - 实施后公司A股简称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 证券代码603517保持不变 [1][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滑15.57% 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减少40.71% [7] - 2024年全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 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创上市新低 [7] - 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的15950家减少至2025年9月的10838家 净减少超5000家门店 [8] 行业竞争环境 - 卤味行业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厮杀阶段 头部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导致行业毛利率承压 [10] - 紫燕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同行加速布局 通过降价促销和新品迭代抢占市场份额 [10] - 健康消费理念兴起导致年轻消费者对传统高盐高油卤味偏好度下降 转向健康零食 [10] 监管政策背景 - 2023年修订版《退市新规》将财务造假列为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采取零容忍态度 [13] - ST普利2021-2022年虚假记载营业收入10.3亿元占两年营收总额31.08% 虚假利润总额6.95亿元占比76.72% [12] - ST康美因财务舞弊退市 成为A股财务造假退市第一案 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赔超24亿元 [12]
绝味鸭脖财务造假:卖鸭脖的靠装修赚钱了
核心观点 - 绝味食品因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信息披露违规 被实施ST 监管对财务信息失真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无论虚增或虚减均同等处罚 [4][5][7][8] - 公司加盟体系出现系统性收缩 门店数量减少超5000家 单店盈利恶化 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面临基本面困境 [13][14][16][17]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可能导致超跌机会 但公司商业模式面临结构性挑战 需区分价值陷阱与困境反转 [15][17][19] 财务违规事件 - 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金额达数亿元 [4][10] - 通过员工个人银行账户走账 装修费游离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 时任董事长戴文军和财务总监彭才刚被处以罚款 [5][7][8]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对戴文军罚款200万元 对彭才刚罚款150万元 合计850万元 [8] 监管环境变化 - 四家上市公司同日因财务造假被ST 反映监管对信息披露真实性要求趋严 注册制下"零容忍"成为新常态 [5][6][8] - 无论虚增或虚减收入 只要财务信息失真即实施ST 处罚执行机械化 没有通融空间 [6][7][8] - 东方通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4.32亿元被强制退市 康美药业造假890亿元仍存活的旧标准已改变 [6] 加盟行业装修业务潜规则 - 装修费是特许经营模式中比加盟费更大的利润来源 行业普遍通过指定装修公司获取20%-30%差价 [10] - 许多加盟品牌将装修公司放在体外由实控人运营 利润不进上市公司体系 绝味装修业务在体内但收入未确认 [10] - 装修款由加盟商委员会支付 被视为加盟商互助行为而非上市公司经营业务 绝味招股书未列示该收入类别 [11] 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滑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滑超40% [16] - 在营门店10838家 较2023年底15950家减少超5000家 加盟体系系统性收缩 [13][14]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3万多元下降至2万元左右 大量加盟店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14] - 合同负债1.43亿元 同比下滑9.4% 加盟商管理收入2712万元 同比下滑明显 反映加盟商拿货积极性下降 [14] - 毛利率29.92% 低于周黑鸭58.6%和煌上煌31.96% 全品类收入下滑 禽类制品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 [16] 投资者分歧与战略问题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摘帽后股价有修复空间 当前市值92亿元较高峰期600亿元下跌85% 社保基金持仓1000万股 [15][17] - 公司坚持"万店战略"疯狂扩张 导致供应链与资金链承压 疫情期间未像竞争对手那样关店提质或开发新场景 [18] - 股权投资持续亏损 2022年亏损9421.85万元 2023年亏损1.16亿元 2024年亏损1.6亿元 [18] - 高营销投入未扭转颓势 上半年广告宣传费9231万元同比增加1420万元 销售费用率从8.9%攀升至10% [14]
卤味三巨头 最近“不太香”
深圳商报· 2025-09-22 05:56
行业整体表现 - 卤制品行业市场规模达3569.6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3% [4] - 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新一轮格局重塑的赛点已到来 [4] 传统三巨头业绩表现 - 绝味食品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 [2] - 煌上煌上半年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但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2] -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8% [2] 传统企业面临挑战 - 绝味食品面临市场饱和后增长放缓压力 [2] - 煌上煌门店数量收缩与单店收入下滑构成挑战 [2] - 周黑鸭通过优化关闭低效门店导致总收益下降但提升单店运营效能 [2] 新兴品牌竞争态势 - 王小卤 盛香亭热卤 研卤堂等新兴品牌强势崛起 [3] - 三只松鼠 百草味等零食巨头纷纷入局卤味市场 [3] - 新势力通过创新营销和消费场景延伸抢占存量与增量市场 [3] 新兴商业模式特点 - 热卤品牌以现制新鲜体验与正餐化场景延伸发展迅猛 [3] - 黑哥卤味通过现场现卤和线上团购活动吸引客流 15.8元套餐组合具有价格竞争力 [3] - 社区现制门店客流不输传统品牌 以"现做的才好吃"为卖点扎根社区 [3] 传统企业转型策略 - 绝味食品拓展消费场景与品牌年轻化 通过高频上新策略吸引年轻群体 [4] - 煌上煌跨界布局冻干食品赛道 收购福建立兴食品51%股权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4] - 周黑鸭聚焦精细化运营与全时段服务 深化门店提质和公域流量转化闭环 [4]
知名品牌绝味食品今日停牌公司、董事长被罚
新浪财经· 2025-09-22 01:40
公司财务违规 - 公司因涉嫌2017年至2021年期间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并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告知书》[1] - 违规行为具体表现为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少计营业收入 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同时处以40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被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1] 股票交易变更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1] - 实施起始日为2025年9月23日 停牌日期为2025年9月22日 实施后股票将在风险警示板交易[1] 行业经营状况 - 传统卤味行业2022年以来遭遇增长瓶颈 绝味鸭脖门店开店数量开始减少[1] - 截至目前绝味鸭脖门店数量为10725家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门店数量为10883家[1]
王守诚出任永辉超市CEO;“鸭脖大王”绝味食品拟被ST;海蓝之谜等品牌撤下全智贤代言内容 | 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21 08:46
始祖鸟烟花秀争议事件 - 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合作燃放艺术烟花《升龙》引发巨大争议 次日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3] - 主办方称烟花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 符合国际奥委会及多国环保标准 燃放等级为V级(最低风险等级)噪音与光污染远低于夜间焰火 [3] - 争议焦点包括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受物理干扰 野生动物受影响 以及大气水体潜在污染 网友要求公示详细环保措施 [3] - 始祖鸟官方小红书、微博相关视频均已下架 品牌与蔡国强工作室于9月21日发布致歉信 [3] - 日喀则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 将依法依规处理 [4] 永辉超市高管变动与业绩 - 永辉超市聘任90后王守诚为CEO 其曾任胖东来学习项目调改小组负责人 历任CEO业务助理、省区总经理等职 [5] - 公司决定在杭州市临平区设立子公司杭州永辉超市有限公司 [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9.48亿元 同比下降20.73% 归母净利润亏损2.4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75亿元) [5] - 收入下滑主因2024年下半年开启深度转型 关闭长期亏损门店及门店调改歇业 调改门店收入增长无法弥补关店损失 [6] 品牌代言人争议事件 - 全智贤主演韩剧《暴风圈》因台词"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标注"中国大连"为破烂棚户及反派使用中文等内容引发中国网友抵制 豆瓣评分跌至4.2分 [7] - LV、海蓝之谜、伯爵珠宝等品牌迅速撤下全智贤代言内容 截至9月21日全智贤及剧方未道歉 [7] - 业内人士指出奢侈与美妆品牌需卖价值观 删除代言内容是一种风险管理姿态 [7] 绝味食品财务违规与经营 - 绝味食品因2017-2021年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虚假记载被罚850万元 少计营业收入占比最高达5.48%(2017年) [8] - 公司股票于9月23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 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52.60%) [10] - 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的14969家减少至10725家(净减约4000家) 公司未在财报中披露门店数据 [10] - 截至9月19日收盘股价报15.25元/股 总市值92.4亿元 年初至今下跌5.23% [10] 咖啡与茶饮行业动态 - M Stand上海全新概念店推出创意汉堡、小食及八款限定咖啡豆 引入"日咖夜酒"运营模式 [12] - 幸运咖北京门店达70家 7月新签门店超1200家(单月新高) 8月新签超千家 全国门店超8200家 [18] - 霸王茶姬北美第二店落户洛杉矶德尔阿莫时尚中心 即将在马来西亚开出第200家门店 [19] 零售与美妆市场拓展 - Gap正式进军美妆及个人护理领域 在150家Old Navy门店设专区 销售自有及第三方品牌(单品价格多低于25美元) [14] - 任命Deb Redmond为美容产品总经理 Michele Parsons为配饰产品总经理 [15] - 2026财年第二财季净销售额37亿美元(同比持平) 可比销售额增1% 净利润2.16亿美元(增长4.85%) [15] - Old Navy销售额22亿美元(增1%) GAP品牌销售额7.72亿美元(增1%) 可比销售额连续七季度增长 [16] - 萨莉亚日本计划2027年8月全国推广早餐菜单(价格200-400日元/约9.7-19.4元人民币) 已部分门店试售 [20] - 德基广场新成立两家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各1亿元) 涉足商业综合体管理与奥特莱斯赛道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