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电子雨刮器行业相关概述、产业链、发销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汽车产销量持续上涨,推动电子雨刮器行业需求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6 01:39
电子雨刮器行业概述 - 电子雨刮器是由电动机驱动、能刮刷风窗玻璃外表面上雨水、霜雪和灰尘等物质的装置,一般由刮水刷臂、刮水刷片总成、电动机、减速机构等组成,是现代汽车的重要附件[3] - 电子雨刮器是在传统机械雨刮器基础上的技术升级,通过"传感器+电控"实现"按需调节、智能适配",核心价值在于提升驾驶安全性、优化使用体验、降低能耗[3] - 按感应原理分类可分为光学式传感器雨刮器和电容式传感器雨刮器,按控制方式分类可分为自动控制式电子雨刮器和手动控制式电子雨刮器[4]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电子雨刮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4亿元,同比上涨5.9%[1][7] - 2019年行业销量为2282.52万套,2024年增长至2557.56万套,年复合增长率为2.3%[7] - 随着汽车智能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子雨刮器正从"高端配置"向"标配"转变[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塑料、橡胶、电机、控制系统、传感器、连接器等,其中塑料和橡胶主要用于制造雨刮器的刮片部分,电机是核心部件[6] - 中游是电子雨刮器的生产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飞机、轨道交通等[6] - 电子雨刮器通常直接供应给汽车制造商,作为整车的标准配置或选装配置[6] - 2025年1-8月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6] 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国际知名厂商如Bosch、Valeo等,以及本土企业如胜华波、云意电气等[8] - 国际知名厂商在电子雨刮器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8] - 本土企业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9] 主要企业分析 - 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主营业务为汽车雨刮器总成、座椅电机等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群涵盖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广汽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10] -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2012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车用整流器与调节器行业龙头企业[10] - 2025年上半年云意电气智能雨刮系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上涨26.98%[10]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消费者对行车安全及舒适性的追求,电子雨刮器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11] - 电子雨刮器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现更精准的雨量感应和速度感应[12][13]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与协同,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和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14]
奇瑞IPO市值超越小鹏,“油电混合”是最大底气,高端难题待解
36氪· 2025-09-26 01:30
今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 来了。 9 月 25 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以 30.75 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 91.4 亿港元,为年内港股车企 IPO 划下浓重一笔。 截至当日收盘,奇瑞股价报 31.92 港元/股,涨幅为 3.8%,市值高达1841亿港元,在港股相较于小鹏汽车略高(1648亿港元),略低于吉利汽车(1866亿港 元)、理想汽车(2059亿港元)。 | 球發售項下發售股份數目 : 297,397,000股H股(視乎超額配股權 | | --- | | 行使與合而定) | | 香港發售股份數目 : 29,739,700股H股 | | 國際發售股份數目 : 267,657,300股H股(視乎超額配股權行 | | 使與合而定) | | 最終發售價 : 每股H股30.75港元,另加1.0%經紀佣 | | 金、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 | | 0.00015%會財局交易徵費及 | | 0.0056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 | | (須於申請時以港元繳足, | | 多繳股款可予退還) | | 面值 : 每股H股人民幣1.00元 股份代號 : ...
本川智能: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分层刚挠结合板等新兴产品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0:48
行业技术趋势 - 新能源汽车领域PCB产品要求正向高性能、高可靠性及系统集成化方向快速演进 [1] - 行业对PCB的绝缘性能、耐压等级和载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 公司产品布局 - 公司基于长期技术积累积极布局分层刚挠结合板、高精密预埋元件电路板、埋铜板等新兴产品 [1] - 新产品研发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迭代需求 [1]
千亿汽车巨头奇瑞港交所敲锣
每日商报· 2025-09-25 23:04
市场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奇瑞公司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49.4%,增速位居全球 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中国市场销量及海外销量较2023年均增长超 过25%;公司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于中国销量的增速,在中国前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均排名第一。 新能源车企扎堆赴港上市 港股市场迎来"最强引擎" 随着奇瑞汽车的上市,意味着包括其在内的比亚迪(002594)、长城汽车(601633)、吉利汽车这四大 自主品牌车企正式会师港交所,至此国内头部自主品牌车企均登陆公开市场。 商报讯 (记者 叶晓珺) 21年六度冲刺,奇瑞汽车终于如愿登陆资本市场,并一跃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 模最大的车企IPO。上市首日,该股走势迅猛,开盘价报34.2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22%,盘中股价 涨幅一度冲高至13.76%,总市值超1900亿港元。 在此之前的9月24日暗盘,富途数据显示,奇瑞汽车暗盘一度涨近14%,最终收涨8.55%报33.38港元/ 股。由此可以看出,奇瑞汽车备受资本的青睐。除奇瑞汽车之外,近期还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告将登陆 港股。机构方面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传统整车企业赴港上市, ...
供应持续收紧 钴价上涨撬动板块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8
钴出口禁令及市场影响 - 刚果(金)延长钴出口禁令至10月15日并计划实施出口配额制度[1][2] - 禁令期间预计减少钴供应投放约14.16万吨 相当于2024年全球钴产量的近一半[2] - 刚果(金)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6% 是全球最大钴矿供应国[2] 钴价变动及预期 - MB钴价(合金级)从年初14美元/磅攀升至9月24日19.5美元/磅 涨幅近四成[2] - 机构普遍认为当前钴价仍远低于刚果(金)政府预期 后续仍有较大上涨空间[2][3] - 新能源汽车需求旺季来临 叠加上游惜售和下游补库情绪 钴价或将获得强力支撑[3] 供应与需求分析 - 出口配额政策预计使未来三年全球钴供应缺口超过30万吨[3] - 考虑到2-3个月海运船期 预计明年2月国内钴原料供给将出现明显短缺[3] - 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持续发展 新技术商业化应用推动钴需求上行[4] 相关公司表现及前景 - 洛阳钼业本周累计上涨10.87%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115%[2][4] - 华友钴业本周累计上涨7.85%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92%[2][4] - 格林美本周累计上涨4.41% 年循环再生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的350%[2][5] 公司业务及产能动态 - 华友钴业上半年钴产品营业收入为6.5亿元 钴价上涨直接提升产品盈利能力[4] - 格林美印尼镍资源项目自产钴金属3667吨 同比增长125%[5] - 格林美预计2025年实现净利润16.30亿元 同比增长59.8%[5] 资源替代与中长期展望 - 印度尼西亚MHP生产基地短期内很难提供大量增量替代刚果(金)供应[5][6] - 中长期钴价格中枢有望提升 资源储备丰厚和产能规模领先的企业更具优势[6] - 建议关注供应不受刚果(金)政策影响的标的及拥有印尼优质镍钴资源的标的[6]
供应持续收紧钴价上涨撬动板块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3
钴价上涨驱动因素 - 刚果金延长钴出口禁令至10月15日并实施出口配额制度 导致供应收紧[1] - MB钴价从年初14美元/磅涨至9月24日19.5美元/磅 涨幅近40%[2] - 2025年2-10月禁令期间预计减少钴供应14.16万吨 相当于2024年全球产量近一半[1] 供需格局分析 - 刚果金钴产量占全球76% 其政策对供应端产生重大影响[1] - 出口配额政策可能导致未来三年全球钴供应缺口超30万吨[2] - 新能源汽车需求旺季来临 叠加下游补库情绪 支撑钴价上行[2] 产业链公司表现 - 洛阳钼业本周累计上涨10.87% 年内涨幅超115% 铜钴板块有望量价齐升[1][2] - 华友钴业本周涨7.85% 年内涨92% 上半年钴产品营收6.5亿元[1][3] - 格林美本周涨4.41% 年循环再生钴资源超中国原钴开采量350%[1][3] 公司战略布局 - 华友钴业认为新能源汽车和新技术应用将推动钴市场进入量价齐升周期[3] - 格林美印尼氢氧化镍钴项目上半年产钴金属3667吨 同比增长125%[3] - 格林美2025年预计净利润16.30亿元 同比增长59.8%[3] 行业中长期展望 - 刚果金在全球钴供应中难以被替代 价格中枢有望提升[4] - 出口指标分配存在不确定性 印尼MHP短期难提供大量增量[4] - 资源储备丰厚和产能规模领先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4]
雷军回应小米手机跳过16
新浪财经· 2025-09-25 18:16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芯片研发被视为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 自研手机SoC至少需要坚持十年并投入至少五百亿[1] - 公司坚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以应对行业竞争压力[1] 产品对标与行业定位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苹果iPhone17系列 包括外观、价格、续航和拍摄效果等方面[1] - 汽车业务中YU7研发以理想L9和特斯拉Model Y为参照 购买三辆Model Y进行零部件拆解学习[1] 市场竞争与用户策略 - 建议不选择YU7的顾客考虑特斯拉Model Y或即将发布的理想i6 表达对友商产品的认可[1] - 强调用户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手机生态支持与苹果互联并欢迎苹果用户购买[1] 品牌叙事与高管影响 - 凡客创始人陈年受公司造车经历鼓舞 将企业迁至杭州转型直播电商并重回抖音男装头部[1] - 回应跳过手机型号"16"命名为"17" 解释因产品过强而选择跳过特定型号命名[1] 行业挑战与认知转变 - 2020年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等行业巨头竞争压力 同时遭遇外界对组装厂、缺乏技术等质疑[1] - 高管曾陷入严重内耗 最终通过坚定技术投入实现战略转型[1]
赛力斯IPO“读秒”
北京商报· 2025-09-25 17:02
上市计划与融资安排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 - 此次IPO计划筹集超10亿美元资金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1] - 募资净额70%用于研发投入 20%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及海外市场拓展 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2] 资金运用战略 - 研发投入将用于丰富产品组合和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布局[2] - 通过多元化营销渠道和充电网络服务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2] - 专家认为上市可拓宽融资渠道并吸引更多资源 对海外市场拓展产生助力作用[2] 海外市场扩张策略 - 计划推进高端品牌在海外市场本地化落地 研发符合当地需求的国际化新能源车型[3] - 探索自建 反向合资 战略合作 兼并收购等多元化海外网络建设方式[3] - 目标实现本地化制造及运营 扩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3]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 近五年来首次扭亏为盈[3] - 整车业务板块包括瑞驰 蓝电 AITO(问界)及DFSK 其中问界为核心品牌[3] - 问界品牌已推出四款车型 2023年M9交付超15万辆 新M7交付超20万辆[3] 资产负债与投资活动 - 2023年总负债824.58亿元 同比增长87.22% 负债率达87.38%[4] - 收购问界商标及外观设计专利耗资25亿元[4] - 投资115亿元购买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份 与华为等合作伙伴共同支持该公司发展[4]
广汽华为合作的两款新车将于明年二、三季度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9-25 15:56
合作重启与品牌推出 - 广汽与华为重启合作并联合打造"启境"品牌 旗下两款定位30万元级的高端车型将于2025年分季度上市 其中中大型纯电轿车计划于明年二季度上市 首款SUV于第三季度上市 动力形式涵盖纯电与增程 [2] - 双方以"广汽制造+华为智能"组合为目标 争取抢占30万元新能源市场份额 [2] - 广汽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设立GH项目公司(后注册为华望汽车)作为合作载体 华为各领域团队已驻场与广汽同步办公 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开发及营销全链条 [3][4] 合作模式创新 - 双方合作模式介于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间 拥有接近智选车模式的合作深度 华为介入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但不同于智选车模式的是不进华为终端门店 而是依托独立销售渠道 [5] - 该模式既保证华为对产品的绝对影响力和技术植入 又缓解广汽作为传统汽车巨头的品牌独立性焦虑 [5] 渠道建设与挑战 - 华望汽车启动"40城闪电战"渠道建设 采用"1+N"模式(每个城市设1个用户中心+N个体验中心) 首批覆盖广州、深圳、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武汉等40个核心城市 [6] - 实际建店进度不理想 部分经销商因需单独渠道、高投入(选址装修要求高)及产品信息有限而持观望态度 [7] 市场竞争环境 - 30万元价格带已成为车企战略要地 特斯拉Model Y(售价27.99万元)上半年累计销售12.8万辆 理想L6、问界M7等单车型销量均超5万辆 [8] - 腾势D9、领克09、理想L7构成第二梯队 定位30万-40万元区间 [8] - 2024年二、三季度小米SU7、全新蔚来ES8等新车扎堆上市 配置提升且售价卡进30万级市场 成为华望直接竞争对手 [8] 政策与成本影响 - 2025年国家针对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将变化 购车成本预计增加1万元以上 [8] 产能与资本运作 - 广汽集团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拟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 华望汽车将利用埃安产能生产车辆 [5]
新能源“家轿之王”上新:第二代秦PLUS限时6.98万元起
搜狐财经· 2025-09-25 15:48
公司产品发布 - 比亚迪发布第二代秦PLUS新车型包括秦PLUS DM-i 128KM进取型、秦PLUS EV 420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三个版本 加强紧凑型家轿市场布局 [2] - 全系车型推出国庆限时献礼价 起售价为6.98万元 以紧凑型轿车定位实现小型车价格 在同级别车型中具备显著价格竞争力 [2] - 新推出的DM-i 128KM进取型将纯电续航里程从55KM提升至128KM 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2.69L 并支持通过OTA升级优化油耗表现 [2] - 新车增加怀挡设计和星河米等新配色 所有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PLUS DM-i车型均可通过OTA获得油耗优化升级 [2] - 针对纯电车型加推420KM和510KM两款进取型 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 配备NFC钥匙、车载ETC、智能语音和VTOL移动电站等实用功能 [4] - 第二代秦PLUS上市半年已完成20项OTA推送 涵盖行车辅助、智能泊车和智能座舱等方面 [4] 市场表现与定位 - 秦PLUS长期月销量维持在3万辆水平 2023年和2024年获得家轿销量冠军 累计销量超过150万辆 [4] - 紧凑型家轿市场原由合资车型统治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发展逐渐被自主品牌占领 [4] - 自主品牌凭借相对领先的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 以及快速的产品更新迭代 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4] 行业趋势 - 2025年1-8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占比61.9% 同比增长4% 插电混动占比29.3% 同比下滑3% 增程式占比8.8% 同比下滑1% [3] - 纯电动车型销量增长得益于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和价格竞争力提升 原本对纯电车型有忧虑的消费者开始转向购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