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凝聚行业共识 激活开放动能——人民币债券担保品跨境应用倡议重磅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9-22 07:11
人民币债券担保品跨境应用倡议发布 - 中央结算公司联合16家境内外金融机构共同发布《人民币债券担保品跨境应用倡议》 提出互惠互利、互信互认、互联互通、互学互鉴四项原则 [1] 人民币债券作为担保品的优势 - 人民币债券具有发展潜力大、避险属性强、市场深度好等优势 正逐渐成为全球合格担保品的重要选择 [1] - 人民币债券积极响应全球市场对高质量流动性资产(HQLA)的需求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元选择 [2] 国际金融机构的响应与合作 - 欧清银行认为倡议传递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包容与积极的明确信号 期待通过人民币债券担保品实现与中国市场联通 [2] - 明讯银行指出加强与中央结算公司合作将有助于拓展人民币债券在更多金融场景中的应用 [2] - 东方汇理银行在外币回购业务中已使用人民币债券作为担保品 实现多币种融资 期待推出三方回购等创新产品 [4] 境内商业银行的参与与推动 - 工商银行与中央结算公司在担保品领域已开展深入合作 将继续发挥国际化经营与人民币业务优势探索跨境应用 [2] - 中国银行将依托跨境服务网络在回购、衍生品保证金等领域探索人民币债券担保品的使用 [3] - 汇丰银行表示将发挥连接境内外市场的桥梁作用 提升全球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债券的意愿 [3] - 浦发银行认为倡议有望将成熟的担保品管理服务延伸至境外 符合境内金融机构共同期待 [3] 市场意义与发展前景 - 倡议发布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人民币债券有望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 [4] - 人民币债券为全球金融稳定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4]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9月22日
新华财经· 2025-09-22 00:31
·增量资金持续涌入多只ESG主题基金回报率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在全市场107只ESG主题基金(万得纯ESG主题基金类别)中,今年以来,约 87%的基金收益率为正,其中最高的收益率突破65%,20余只ESG主题基金收益率超30%。新发市场方 面,ESG主题基金持续上新。据券商研报统计,8月ESG基金共发行6只,其中融通中证诚通央企 ESGETF联接基金发行规模9.6亿元,成为我国公募基金史上首发规模最大的场外ESG主题指数基金。 ·软硬件场景多维共振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速 当前,具身智能产业软硬件发展提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民生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基于在跨场景 适配与承载AI落地方面的强大能力,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5至10年重塑产业生态,在工业制造、医疗 康复等多领域实现规模化渗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近期,国内上市公司加速具身智能 产品布局,从机器人"大脑"解决方案到工厂物流场景应用落地,积极弥补行业细分场景短板;国际头部 企业与初创公司也在技术突破与量产规划上动作频频。 上海证券报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一揽子政策显效资本市场向好势头 ...
中金:“十五五”的潜在政策动态
中金点睛· 2025-09-21 23:54
摘要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十四五"是中国金融周期见顶转向、经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由较多依赖房地产和传统基建转向更加依靠新经济的发展模式。房价下行和 信贷增速放缓,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结构得以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提高。"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理念全方位推进,"十四 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良好。技术进步提速,尤其是非传统行业内部。区域、城乡更加协调,绿色成效突出,"十四五"规划的"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 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出口展现韧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 缩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 中国经济迈入新模式,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房地产调整带来的债务和需求不足问题还待解决。"十五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巩固供给,但提振需求的紧 迫性上升,这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抓手。要将GDP增速保持在一定区间,就需要实现供需再平衡,尤其是提振需求。在扩内需方面,化解债务、促 进消费、财税改革等方向值得关注。在供给方面,科技创新将坚定推进。当然,这些政策的作用并非互相割裂,提振需 ...
一场AI与离岸人民币的“双向奔赴” 科技巨头扎堆发行点心债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18:07
科技企业融资趋势转变 - 中国科技企业美元债发行规模2025年以来为零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9亿至115亿美元 而点心债 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快速崛起成为境外募资重要工具[2] - 腾讯发行8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 百度融资100亿元点心债 美团酝酿首次发行 阿里巴巴选择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2] - 融资方式转变受AI竞争加剧和云基础设施扩建驱动 主要互联网企业2025到2026年资本开支年总额预计提升至至少340亿美元[4] 点心债市场发展动因 - 人民币利率处于低位 百度5年期点心债券票面利率仅2.7% 10年期为3% 较美元债具有明显成本优势[2][4] - 债券通"南向通"机制覆盖范围扩大至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 银行理财子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 增强投资主体并提升市场需求[5][6] - 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下行 发行成本降低 吸引大量通过"南向通"参与的国际及境内优质投资者[5][6] 可转债融资结构设计 - 阿里巴巴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 票面利率为零 到期按原价赎回 初始转股价定在193美元 较现价需上涨30%才具备转股价值[3] - 为减轻股权稀释 公司同时购买限价看涨期权将转股价格抬高至235美元 实现融资成本低 投资者有预期收益 发行方稀释压力可控的多方平衡[3] - 募集资金80%用于云基础设施扩建和技术升级 20%投向国际业务拓展[2] 企业财务状况与融资需求 - 百度二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逾八成至38亿美元 主要用于大模型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4] - 虽然账面现金超过320亿美元 但短期债务压力陡增至33亿美元 令融资需求更为紧迫[4] - 发行债券的科技企业大多具备负债率较低 净现金充裕等财务特征 为债券偿付提供较为坚实的保障[8]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科技企业发行点心债丰富了离岸人民币产品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人民币资产配置选择[7] - 腾讯发行的30年期品种是市场中资企业首单 显示该渠道正不断拓宽和成熟[7] - 点心债风险敞口相对较低 静态票息水平高于境内债券 以人民币计价使汇率风险相对可控[7]
信用卡外币交易结算调整 人民币直接入账时代来临
搜狐财经· 2025-09-21 16:42
[ 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总量为7.15亿 张,较上一季度减少600万张。 ] 信用卡外币交易结算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近期,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相继宣布对信用卡外币交易结算方式进行调整。过去,持卡人在境外消费 时,若交易币种并非美元,往往需要经历"当地货币→美元→人民币"的两次兑换。如今,招商银行将直 接支持人民币入账,省去中间环节。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被视为国际卡组织顺应中国监管导向、深化本土运营的关键一步,亦折射出在信用 卡市场持续收缩、手续费收入承压的背景下,银行与卡组织试图通过优化支付体验寻找新增长点的共同 诉求。 信用卡结算币种调整落地 日前,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自10月28日起,其部分万事达信用卡跨境交易结算币种将由美元切换为人 民币。变更后,跨境交易由万事达卡组织直接转换成人民币金额提交至招行,持卡人账单入账币种依旧 保持人民币不变。该调整覆盖的产品类型包括万事达标准信用卡芯片版、白金信用卡及世界信用卡等。 一个月前,平安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自9月25日起,平安银行信用卡支持外币交易以人民币入账,客户 可自行选择人民币或美元入账。若未开通该功 ...
外资机构频繁调研加速入市
证券日报· 2025-09-21 15:41
外资机构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9日公布的2025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 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显示,8月份跨境资金净流入32亿美元。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 言人李斌介绍,8月份外资总体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 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投入近450亿 美元,为近一年来的最高规模,其中流入中国市场投资组合的资金占据主要部分。 同时,外资机构也在持续加快调研步伐,密切关注A股公司。进入9月份以来,高盛、瑞银等多家国际 知名机构更是接连发表观点,看好中国资产。外资机构普遍认为,受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企业盈利回暖 等多重利好共振,全球资金对A股市场的信心正在快速提升。 外资机构调研频次增加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21日,已有729家外资机构合计调研A股公司6923次。9月份以 来,外资机构的调研总次数已超过400次。 多家国际知名投行、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对冲基金现身调研名单。其中,Point72AssetManagement, L.P.、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年内调研总次数居前,分别达到195次、172次,堪称 ...
信用卡外币交易结算调整,人民币直接入账时代来临
第一财经· 2025-09-21 13:10
卡组织与银行的共同转身。 信用卡外币交易结算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近期,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相继宣布对信用卡外币交易结算方式进行调整。过去,持卡人在境外消费 时,若交易币种并非美元,往往需要经历"当地货币→美元→人民币"的两次兑换。如今,招商银行将直 接支持人民币入账,省去中间环节。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被视为国际卡组织顺应中国监管导向、深化本土运营的关键一步,亦折射出在信用 卡市场持续收缩、手续费收入承压的背景下,银行与卡组织试图通过优化支付体验寻找新增长点的共同 诉求。 信用卡结算币种调整落地 一个月前,平安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自9月25日起,平安银行信用卡支持外币交易以人民币入账,客户 可自行选择人民币或美元入账。若未开通该功能,交易仍以美元入账;若开通,则所有外币交易均转换 为人民币入账,汇率参照平安银行官网牌价。与招行不同的是,平安银行此次调整的范围更广,涵盖了 万事达(Mastercard)、维萨(Visa)及JCB三大国际卡组织。 从流程上看,这一优化显著缩短了交易路径:原本需要"当地币种—美元—人民币"两次转换,现在简化 为"当地币种—人民币"一步完成。理论上,这种安排有助于降低因多次汇兑而产生的汇率 ...
美国债市崩塌,中国A股崛起,减持1829亿美债正悄悄流入这些板块?
新浪财经· 2025-09-21 09:07
(来源:财报翻译官) 当全世界还在关注美联储的降息决策时,中国已经悄然完成了一笔大操作。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一个月内抛售美债超257亿美元(约1829亿元人民币),持仓量降至 2009年以来新低。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目前黄金储备已达7402万盎司。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又将对A股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美债减持背后的深层逻辑 中国减持美债并非一时冲动。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稳步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 这一方面是对美国财政状况的理性回应,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国际金融环境的深刻研判。 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达123%,远超国际公认的60%警戒线。 巨额债务带来的利息支出压力与日俱增,2025年联邦利息支出预计将达到9280亿美元。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此前下调美国主权评级,更凸显了市场对美债信用风险的担忧。中国减持美债,可以 说是对潜在风险的提前应对。 黄金增持的战略意义 与减持美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央行对黄金的持续增持。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具有独特的避险 属性,能够有效对冲单一货币风险。 目前中国黄金储备占比仅为7.64%,明显 ...
这一次美国失算了,沉寂六天的蒙古终于签字,中蒙结合美再没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21 07:47
美国国债与债务上限问题 - 美国国债规模在2023年年初触及31.4万亿美元上限 财政部依赖临时措施维持运转[2] - 国会两党在支出问题上存在分歧 共和党主张削减福利开支 民主党坚持基础设施投资 导致政策推进受阻[2][4] - 财政部长耶伦多次警告国会需立即行动以避免违约风险 2023年利息支出达6590亿美元创纪录[2][4] - 债务上限危机源于疫情后刺激计划和对乌克兰军事援助支出 国会通过临时法案推迟上限调整 最终于5月底通过法案将上限暂停至2025年1月1日[2][13] - 自1917年设立债务上限以来已调整近80次 债务增长主要源于政党斗争[5] - 2023年5月耶伦警告6月1日可能违约引发市场恐慌 两党谈判达成《财政责任法案》拜登签字避免即时违约[4][13] - 美国债务问题根深蒂固 共和党控制众议院后以债务上限为武器逼迫民主党让步[13][15] - 长期财政动态失衡 预计2050年债务达GDP的180% 利息支出占预算6.7%[15] 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全球影响 - 美联储自2022年3月起进行11次加息 2023年7月26日加息2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达5.25%-5.5%区间[4][11] - 加息主要目标为抑制通胀 基于就业数据和物价指数决策 美元指数走强导致全球资金回流美国[4] - 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 亚洲经济体2023年增长放缓0.6个百分点至4.5%[4][7] - 全球贸易受加息影响 美国出口竞争力减弱 耶伦与国际同行讨论汇率波动问题[4] - 2023年下半年美联储暂停加息 通胀降至3%左右 但债务利息压力持续[4][11][15] 地缘政治与国际金融合作 - 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支出加剧债务负担 内部空虚导致民众信任度下降游行抗议增多[7] - 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与蒙古签署150亿元人民币/7.25万亿图格里克本币互换协议[9][11] - 协议减少蒙古对美元依赖 降低美联储政策影响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9][11] - 蒙古作为内陆国80%物资进口自中俄 本币协议帮助其稳定金融并扩大对华能源出口 2024年贸易额增长15%[7][11][15] - 日本作为美国盟友大幅抛售美国国债 引发120多国加入减债浪潮 耶伦出面反对谴责[9] - 美国试图通过蒙古稀土打破对华依赖 但蒙古优先考虑金融稳定 中蒙经济合作深度远超美蒙[11][13][15] 社会经济影响与民众反应 - 债务上限危机引发街头抗议 民众对物价上涨不满要求调薪 美联储大楼外出现示威活动[4][7] - 美国企业投资者信心下滑股市波动加大 国家贡献率低企业怀疑政府公信力[4][7] - 耶伦声称30万亿美元债务只需偿还利息 但民众因物价上涨工资跟不上而不买账[13] - 两党内部斗争激烈程度超预期 政策执行困难援助支出高企[5][13]
中国抛售257亿美债,美财长对人民币夸上了:兑换美元更强了
搜狐财经· 2025-09-20 17:02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规模与趋势 - 2025年7月单月抛售257亿美元美国国债 持仓量降至7307亿美元 创2009年以来新低 较1.3万亿美元峰值减少超40% [2] - 减持进程自2022年4月跌破万亿美元后持续加速 2022年减持1732亿美元 2023年减持508亿美元 2024年减持573亿美元 [2] - 采用渐进式减持策略 避免短期大量抛售引发美债价格暴跌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8][13] 全球主要国家美债持仓分化 - 日本在2025年7月增持38亿美元美国国债 [2] - 英国同期大幅增持413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与中国减持形成鲜明对比 [2] - 2025年7月海外官方机构对美国长短期证券和银行资金净流出205亿美元 主权国家开始撤离美元资产 [12] 减持美债的战略动因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 利息支出飙升 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6] - 特朗普政府"大美丽法案"预计未来十年增加2万亿美元负债 削弱美债吸引力 [3] - 美元指数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下跌超10% 国际社会对美元信用信心动摇 [3] 黄金储备结构性增长 -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2025年8月末储备量达7402万盎司 [3] - 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 有效对冲美元单一货币风险和单边制裁影响 [3] - 2025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 处于历史高位 2022-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三年超1000吨 [9]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 - 2025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3% 从7.3回落至7.1 [5] - 同期人民币兑欧元贬值约10% 从7.5跌破8.4创历史新低 [5] - 汇率变化助推中国对欧出口增长 2025年中欧贸易额增长6.9% 中美贸易额下降14% [5] 外汇储备结构优化进程 -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7.3% 较全球平均水平15%仍有提升空间 [11]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逐步摆脱对美元生态的过度依赖 [9] - 减持美债是涵盖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涉及对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应对 [11] 美国政策态度转变 - 特朗普政府从威胁对稀土加征200%关税 转变为释放"希望延长关税暂停期"信号 [6] - 美财政部长耶伦承认人民币汇率"并未针对美国" 但强调人民币兑欧元处于历史低点 [5][11] - 美国国债市场信心日益依赖海外资金注入 主要债权国持续减持将动摇市场基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