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透视上海经济“半年报”: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6%
第一财经· 2025-07-26 01:35
上海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长5.1%,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目标 [1]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 [2] -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8%,合计对GDP增长贡献率超六成 [5] 工业领域亮点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1.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18.1%,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13.3%,汽车制造业增长10.2% [2] - 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6.0%,其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分别增长11.7%、12.3%、4.4% [2] - 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5%,储能用锂电池产量增长37.6倍,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量增长3.5倍 [3] 科技创新与外资集聚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37万件,同比增长12.2% [4] - 上半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外资研发中心19家,累计分别达1046家和610家 [4][9]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3.6%,拉动进出口增长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企工业总产值增长8.8% [8] 服务业与消费市场 - 1-5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1%,人工智能算力相关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业收入增长1.3倍 [5]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2.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7.8%,能效1-2级家电零售额增长63.9% [7]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1.3倍 [7] 投资与外贸表现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工业投资增长19.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增长43.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9% [7] - 进出口累计增长2.4%,出口增长11.1%,中间品出口增长20.5%,占出口比重达55.3% [8] - 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1%,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7.5%,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超410万人次,增长37.6% [9]
四川德阳这一企业实现储能产业飞跃式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7-24 13:34
公司发展 - 德阳欣旺达2025年上半年产值达12 9亿元 同比增长221% [1] - 公司以"百亿项目 百日完工"的建设速度奠定发展基础 [1] - 正在推进一条核心生产线 量产后将产出行业容量最大的储能产品 主要应用于储能集装箱等场景 [3] - 生产线预计年内完成验证 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 [3] 行业机遇 - 新能源产业正处于发展风口 储能需求持续攀升 [3] - 四川作为国家战略腹地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势显著 [3] - 德阳作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具备完善产业链和丰富人力资源 [3] 区域优势 - 什邡经开区提供能源 人力等资源的高效供给 [3] - 德阳 什邡两级政府提供从项目落地到生产运营的全周期支持 [3]
威力传动总裁常晓薇辞职 公司上市以来业绩连降,去年扣非净利大跌1700%
深圳商报· 2025-07-17 01:58
人事变动 - 公司总裁常晓薇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总裁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工作已平稳交接,由董事长李想代行总裁职责[1] - 常晓薇未直接持有公司股票,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间接持有14,300股(占总股本0.0198%)[1] - 公司选举陈永宁为职工董事,陈永宁现任总裁助理兼总裁办公室主任,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间接持有18,450股(占总股本0.0255%)[1][2]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为风电专用减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偏航减速器、风电变桨减速器[2] - 公司于2023年8月9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191亿元、5.532亿元、3.452亿元,期间降幅分别为10.65%、37.60%[3]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826万元、4120万元、-2955万元,期间降幅为39.64%、171.72%[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大降1704.76%,由2023年的725.5万元下滑至-1.164亿元[3] - 2024年风电齿轮箱营收同比降近四成[3] - 2024年减速器销售量同比下降41.54%,生产量同比下降38.47%,库存量增加47.56%[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亿(同比+284.46%),净利润-1,754.55万元(同比-125.71%)[3] 经营策略 - 公司将深耕新能源领域和传动装备制造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4] - 建设完整、高效、精益的供应链体系,推进成本控制及数字化转型[4] - 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确保产能满足市场需求[4]
260名硕博人才扎根荆门掇刀 亿纬动力引智赋能新能源产业高地
中国发展网· 2025-07-16 14:47
人才引进与培养 - 亿纬动力近期引进260名大学生,其中215名为硕博人才,显著提升公司人才结构 [1] - 硕博人才将直接投入新能源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和经营管理核心岗位 [3] - 公司现有硕士735人、博士17人,此次大规模引进旨在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并为未来5-10年技术储备布局 [3] 公司发展现状 - 亿纬动力厂区从1个扩展至12个,产值突破400亿元 [3] - 投资105亿元的超级储能工厂一期已投产,二期加速建设中 [3] - 公司储能电池、动力电池销量稳居行业前列 [3] 行业机遇与人才吸引力 - 锂电行业正值爆发期,亿纬锂能作为头部企业吸引人才与其研究领域高度契合 [3] -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催生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3] - 人才集聚将为企业在新能源赛道持续领跑筑牢根基 [3] 人才政策支持 - 博士入职可享10万元住房补贴和15万元人才津贴,硕士可享6万元住房补贴和6万元人才津贴 [2] - 政企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住房补贴申请、档案转接、职称申报、子女入学等 [2]
道氏技术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翻倍 铜钴业务释放业绩弹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02:5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月—6月净利润为2 20亿元—2 38亿元,同比增长98 77%—115 0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 00亿元—2 18亿元,同比增长108 56%—127 33% [1]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海外业务拓展、阴极铜产能提升、钴产品毛利率上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加速 [1] 业务运营 - 海外业务板块持续拓展,阴极铜产能同比提升,带动产销量增长 [1] - 钴金属市场价格上涨推动钴产品毛利率提升 [1] - 公司在刚果(金)布局铜钴资源开发与冶炼,阴极铜在当地直接销售,钴中间品自用 [1] - 钴原料储备充足,铜钴业务在涨价周期中具备较强业绩弹性 [1] 战略投资 - 公司拟以香港佳纳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在刚果(金)设立Dowstone Copper Mining,投资建设年产30kt阴极铜湿法冶炼厂项目 [2] - 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不超过1 65亿美元(约11 83亿元人民币) [2] - 项目选址刚果(金),利用其铜钴资源富集区优势,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项目效益 - 年产30kt阴极铜湿法冶炼厂项目将扩张公司生产规模,增强战略资源板块生产能力 [2] - 借助湿法冶炼工艺和当地资源禀赋,实现原材料采购及加工成本有效控制 [2] - 项目投产后可快速释放产能,匹配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在全球铜钴市场的竞争力与份额 [2]
追随电价市场化改革之路 探寻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期货日报网· 2025-07-14 00:53
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 - 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136号文",宣布新能源产业进入全量入市、市场定价阶段,6月1日为存量与增量项目分水岭,存量项目保留保障性电价,增量项目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 [1][2][3] - 改革前新能源电价经历三个阶段:政策补贴时代(固定电价)、"保量保价"时代(85%电量按燃煤基准价收购)、全量入市时代(100%市场化交易)[2]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4.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40%以上,首次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2] 行业影响与挑战 - 市场化改革导致新能源企业收益模式改变,从固定电价转向波动电价,增加收益不确定性 [3] - 建立场外差价结算机制应对电价波动,当市场价低于机制电价时电网补差价,高于时扣除差价,稳定企业收益预期 [3] - 短期阵痛将淘汰技术落后产能,长期倒逼企业转向技术创新和度电成本控制,推动行业从政策依赖型向市场竞争型转变 [5] 储能行业变革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要求(原需配置装机规模10%-20%的储能),结束行政推动模式 [6] - 政策转变促使储能行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寻求市场化配置,以经济价值为核心驱动力 [6] - 过去强制配储导致低效设备闲置,取消后有望优化储能资源配置效率 [6] 新能源角色转变 - 新能源需逐步摆脱对火电调节的依赖,通过储能设施、虚拟电厂等技术提升出力可控性 [7] - 要求新能源提升发电预测精度和运营管理水平,承担主力电源责任 [7] - 风电光伏度电成本较2010年下降超60%,已具备与煤电平价竞争能力 [2] 市场基础条件 - 全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突破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62% [2] - 绿电交易和现货市场规则完善为全量入市创造先决条件 [2]
「最年轻」的985大学,出了两个中国首富
36氪· 2025-07-13 07:42
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行业 -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超2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4] - 中国锂电池行业70%研发人员来自中南大学,被称为行业"黄埔军校" [10][11] -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1995年创立公司,早期镍镉电池占全球40%份额,2003年转型造车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 [14][16] - 中南大学校友创办的锂电相关上市公司超30家,包括比亚迪(6588亿)、容百科技(306亿)、格林美(382亿)等 [19][39] 中南大学学科优势 - 冶金工程全球排名第2、矿业工程全球第1,材料科学ESI全球前1‰ [35] - 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为国内最大新能源材料研究平台之一 [36] - 校友控股上市公司超110家,新能源相关占30家,数量媲美清华北大 [38] - 培养两位中国首富:比亚迪王传福(2009年)、三一集团梁稳根(2011年) [39][40][41] 校友回湘投资效应 - 湘商回归工程累计引资近2万亿元,2024年新注册企业1670家,到位资金超6000亿 [50][51] - 比亚迪在湖南布局四大基地总投资超400亿,带动产业链集聚,2024年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98.7万辆全国第5 [59][64][66] - 钠能时代等校友企业回湘投资,如30亿元产业化基地项目 [68][69] - 湖南省GDP十年实现2万亿到5万亿"四连跳",新能源产业贡献显著 [71]
碳酸锂市场周报:供给偏多库存高位,锂价仍需谨慎交易-20250711
瑞达期货· 2025-07-11 09: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酸锂主力合约周线震荡偏强,周线涨跌幅+1.58%,振幅3.76%,主力合约报价64280元/吨 [5] - 宏观上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保持沟通;基本面原料端,碳酸锂现货价走高带动锂矿价格上移,期货盘面套保机会提升锂盐厂对原料需求,锂矿市场交易活跃度转好;供给端国内供给量偏多,行业库存高位运行;需求端新能源产业排产预期转好,下游材料厂刚性需求保障现货市场成交热情,但行业基本面供给端有压力,产业库存高企,下游备库意愿谨慎,当前锂价交易需谨慎 [5] - 策略建议轻仓震荡交易,注意交易节奏控制风险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现市场情况 - 期价震荡走强,截至2025年7月11日,碳酸锂近远月跨期价差为 -1360元/吨,周环比减少1880元/吨;主力合约收盘价64280元/吨,周环比增加1000元/吨 [11] - 现货价格走强,截至2025年7月1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63750元/吨,周环比增加1450元/吨;主力合约基差 -530元/吨,较上周环比增长450元/吨 [17] 上游市场情况 - 锂辉石价格略增,截至2025年7月11日,锂辉石精矿(6%-6.5%)均价为696美元/吨,周环比增加2美元/吨;本周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为7.1776,周环比增幅0.23% [21] - 锂云母报价略增,截至2025年7月11日,磷锂铝石均价为5400元/吨,周环比增加200元/吨;锂云母(Li₂O:2.0%-3%)均价为1736元/吨,周环比增加81元/吨 [26] 产业情况 供应端 - 进口环比减少,截至2025年5月,碳酸锂当月进口量为21145.78吨,较4月减少7190.11吨,降幅25.37%,同比降幅13.92%;出口量为286.735吨,较4月减少447.55吨,降幅60.95%,同比增幅34.96% [32] - 产量减少,截至2025年5月,碳酸锂当月产量为42100吨,较4月减少5800吨,降幅12.11%,同比增幅0.24%;当月开工率为43%,环比降幅5%,同比降幅32% [32] 需求端 - 六氟磷酸锂报价减少,电解液产量环比减少,截至2025年7月11日,六氟磷酸锂均价为4.975万元/吨,周环比减少0.08万元/吨;截至2025年5月,电解液当月产量为158500吨,较4月减少1200吨,降幅0.75%,同比增幅29.76% [35] - 磷酸铁锂价格持平,月度产量增加,本周磷酸铁锂(动力型)均价为3.045万元/吨,周环比持平;截至2025年5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当月产量为210100吨,较4月增加13500吨,增幅6.87%,同比增幅32.97%;当月开工率为49%,环比2%,同比 -4% [39] - 三元材料价格部分持平,产量增加,截至2025年5月,三元材料当月产量为65200吨,较4月增加2700吨,增幅4.32%,同比增幅25.38%;当月开工率为55%,环比2%,同比0%;本周三元材料811型、622型、523型维持平稳 [44] - 锰酸锂价格增加,月度产量增加,截至2025年5月锰酸锂当月产量为11100吨,较4月增加600吨,增幅5.71%,同比增幅46.05%;本周锰酸锂均价为28500元/吨,周环比增加500元/吨 [49] - 钴酸锂报价增加,月度产量增加,本周钴酸锂均价为220000元/吨,周环比增加2000元/吨;截至2025年5月钴酸锂当月产量为13100吨,较4月增加1300吨,增幅11.02%,同比增幅77.03% [52] 应用端 -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截至2025年6月,新能源汽车累销/汽车累销(渗透率)为44.32%,环比0.33%,同比9.12%;当月产量为1268000辆,环比 -0.16%;销量为1329000辆,环比1.68% [54] -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截至2025年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为106万辆,同比增幅75.21% [60] 期权市场 - 根据期权平价理论,合成标的升贴水为 -0.03,存在逆向套利机会;根据期权平值合约表现,叠加基本面情况,建议构建买入跨式期权做多波动率 [65]
纳科诺尔付博昂:用中国制造的精密度帮助全球新能源产业突破极限
新京报· 2025-07-11 08:55
行业趋势 - 新能源行业正在快速进入TWh时代(1TWh=1000GWh)[2] - 电池性能突破的关键在于极片制造的精度[2] 公司概况 - 纳科诺尔成立于2000年,专注研发制造高精度电池极片辊压设备[2] - 2023年在北交所上市后,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2] - 公司在河北邢台的智能制造基地占地11.3万平方米,拥有200多项专利技术[2] - 产品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2] 技术优势 - 温控系统精准,千米长的极片轧制全程温差不超过±1℃,厚度波动小于头发丝的1/20[2] - 1.6米超宽幅设备每分钟140米的速度24小时不停机,产能大幅提升且更节能[2] 战略布局 - 公司已布局干法电极和固态电池专用设备等前沿领域[2] - 公司不仅提供设备,还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3] - 在储能行业爆发期,公司为行业量身定制装备[3] 市场定位 - 公司以中国制造的精密度帮助全球新能源产业突破极限[2] - 公司致力于用技术解决难题,用方案创造价值,改写全球新能源装备格局[3]
特朗普杀死新能源
虎嗅APP· 2025-07-11 00:23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终止对太阳能和风能的联邦支持,转而拥护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以满足能源需求 [1][3] - 法案取消2027年后新建太阳能和风电场的税收抵免,并终止电动汽车7500美元新车购置及4000美元二手车的税收抵免 [3] - 法案对"海外禁止实体"(FEOC)实施严格限制,包括技术许可、原材料采购和付款等合作禁令 [4][5] 新能源产业影响 - 美国清洁能源投资将显著下滑,已规划的3210亿美元投资及未来5220亿美元投资可能受冲击 [3] - 电动车渗透率预计下降,日韩车企因成本劣势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4] - 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可能减少300吉瓦装机容量,导致未来10年45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受威胁 [9][10] 供应链与本土化限制 - FEOC条款涵盖中、俄、伊、朝等国企业,要求外国政府持股或控制权低于25% [5] - 使用中国组件的项目需确保60%以上非中国采购(2030年升至85%),否则丧失税收抵免资格 [5] - 技术许可协议金额超100万美元将导致两年后失去税收抵免资格 [5] 能源市场与成本变化 - 美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可能减少57%-72%,电价预计上涨(家庭7.3%、企业10.6%) [10] - 燃气涡轮发动机供应短缺导致5-7年交付延迟,加剧能源缺口 [10] 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 美国退出气候治理可能阻碍全球减排目标,中欧合作或加强 [11] - 法案被批评将削弱美国在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