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共生
icon
搜索文档
智联招聘发布《报告》:“数字同事”正深度融入职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3:57
AI工具在职场中的普及程度 - 高达78.2%的职场人每周使用AI工具开展工作 较二季度大幅提升[1] - 通用型AI工具占据主流地位 占比达47.4%[1] - 垂直领域AI应用加速渗透 职场专用AI助手占比28.1% 智能语音助手占比27.5% 图像/视频/音频生成工具占比24%[1] AI工具对工作效能的提升 - 71.7%的职场人认可AI工具带来的工作效能提升[2] - AI自动化处理文档校对 数据录入 基础报表生成等重复性工作[2] - AI实时检索和多源信息整合能力解决信息分散和筛选低效痛点[2] 人机协作模式演进 - 33.6%职场人学会与AI协作 包括优化指令和调整输出[2] - 人机协作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主导的高阶共创阶段[2] - 64.9%职场人能在AI辅助下完成原本需要真人同事协助的工作[2] 职场人对AI的信任与验证 - 63.3%职场人在AI意见与人类不一致时选择综合比较后自主判断[3] - 38.2%职场人经常验证AI输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 - 33.7%职场人偶尔存疑但整体信任度较高 仅13.3%对AI信任度很高[3] 企业AI培训区域差异 - 一线城市企业开展AI相关培训比例达31.7%[3] - 二三线城市在AI战略规划 资源投入与组织能力建设方面滞后[3] - 区域差距揭示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3] AI服务市场潜力 - 56.1%职场人愿意为AI服务付费[2] - 23.4%职场人已实现付费转化[2] - AI产品显示出显著的市场潜力[2]
激发文化原创力
经济日报· 2025-09-23 22:15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以"让人工智能激发文化原创力"为题展开演讲。他提出打造具 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文化新高地。他认为,北京正在形成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主导,科 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廊——世界第四大"全球创新圈",不仅正在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技 术研发高地、产业高地,也必将成为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文化新高地。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表示,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时代,科学技术 不仅是工具,更是驱动文化创新的超强引擎,孕育文艺创造的丰沃土壤,深刻影响和重塑文艺创作的格 局和境界。期待通过在数智时代思考如何用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以文艺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并与世 界更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对话,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如何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激发文化原创力,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9月23日, 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举办。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文 化界、科技界嘉宾,聚焦文艺发展新趋势、新现象,深入讨论"文化原创力"内涵以及"科技激发文化原 创力"的路径,为提高" ...
宇树机器人遭“围殴”能迅速起身;百度搜索上线免费学习机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23:24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在受多人攻击倒地后能迅速起身并展示连续空翻能力 体现硬件与软件显著进步 [1] - 该技术突破为未来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1] AI教育产品创新 - 百度搜索上线AI伴学模式 包含AI精准练和AI口语功能 使普通手机变身学习机 [2] - 用户通过移动端搜索关键词即可自由切换该模式 以AI技术驱动并融合优质教育内容 [2] 职场AI工具应用趋势 - 近八成职场人每周使用AI工具 47.4%最常使用通用对话型AI [3] - 七成职场人借助AI提升工作效率 56.1%愿意为AI服务付费 [3] - 24.1%的高管愿为高阶AI服务支付单月超200元费用 反映人机共生职场环境形成 [3]
宇树机器人遭“围殴”能迅速起身;百度搜索上线免费学习机模式|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23:19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在受多人攻击倒地后能迅速起身并展示连续空翻能力 标志着人形机器人硬件和软件显著进步 [1] 教育科技产品创新 - 百度搜索推出AI伴学模式 包含AI精准练和AI口语功能 使普通手机变身学习机 用户可通过移动端搜索自由切换该模式 [2] 职场AI工具应用趋势 - 近八成职场人每周使用AI工具 47.4%最常使用通用对话型AI 七成职场人因AI辅助提升工作效率 [3] - 56.1%职场人愿为AI服务付费 24.1%高管愿支付单月超200元高阶AI服务费用 [3]
AI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9-21 13:31
以下是基于2025年最新研究成果的AI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综合技术演进、产业变革与社会影响三 大维度:一、技术突破方向;原生多模态大模型:端到端统一架构将取代拼接式多模态系统,实现文 本、图像、音频、3D数据的深度融合处理,推理效率提升300%。世界模型(World Models)加速落 地,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的核心技术底座。 AI智能体(Agentic AI)爆发;从"知识增强"转向"执行增强",OpenAI的o1/o3模型已实现复杂任务自 主决策(如商业订单处理)。预计到2028年,AI智能体将自动化15%企业日常决策,重塑SaaS行业生 态。模型训练范式革新;后训练阶段Scaling Law成为重点,强化学习(RL)优化推理效率,降低50% 算力消耗。小数据与优质数据驱动训练,减少对海量低质数据的依赖,提升模型可靠性。 二、产业重构趋势,高度个性化服务普及:AI代理深度分析用户行为,提供超个性化产品定制,客户 满意度提升40%。实时决策系统渗透物流、营销领域,企业应对市场波动速度加快3倍。AI与物理世界 深度融合: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量产化,端到端模型控制精度达毫米级。智能工厂覆盖率超80%,推动 ...
回顾四届外滩大会:AI找到了靠近人类的方向
扬子晚报网· 2025-09-15 01:55
9月13日,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顺利闭幕。这场年度 科技盛会用四天时间描绘了一幅人机共生的未来图景,展现了科技如何从宏大叙事走向日常生活。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亲身参与、经历并采访了过去四届外滩大会,在这届大会圆满收官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翻阅了 过去这几年自己关于外滩大会的报道,感触颇深: 2020年9月,首届外滩大会,绿色和温暖话题成大会压轴议题,大会最小嘉宾,一位7年级学生为破解人 象冲突大开脑洞,提出给大象戴上"耳环"和"帽子",用IOT技术跟踪大象,上海交大一名大学生表示, 可以用虚拟现实与脑科学技术教育大象,实现人与大象沟通,会议同期,一款周长超3米可以精准定位 跟踪的大象智能项圈引发大量参会者围观。当年的大会上,"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还预言,金融 科技的"超能力"还远未用足,未来或许可以成为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破壁机"。 需求,是技术演进的永恒坐标, AI之光,照见的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图景。从燧石取火到量子计算,人 类每一次文明的跃迁,都源于对需求的深刻洞察与回应。今天,当人工智能以颠覆性姿态融入时代洪 流,其核心使命依然未变— ...
2025外滩大会顺利闭幕:6万余人现场参会,50余项科技新成果首发亮相
环球网· 2025-09-14 09:02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及2000多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1] - 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550位嘉宾参与并贡献45场论坛 [1] - 科技智能创新赛吸引近2万名参与者且"00后"占比超50% [2] 科技成果与商业合作 - 大会首发50多项科技新成果并促成32家初创企业与八大投资机构对接 [1] - 206家企业在产业对接会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 [1] - 科技人才招聘会吸引超10000人参与并投出6500份简历 [1] 年轻科创力量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DeepWisdom创始人吴承霖等年轻科技研究者参与 [2] - 通过科技智能创新赛、创新者舞台等形式为年轻科创人提供展示平台 [2] - 年轻科创人参与40余场论坛及三大技术赛事推动前沿研究与应用落地 [2] 金融科技发展共识 - 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与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共同探讨发展路径 [3] - 形成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合规稳健创新、区域协同共赢三大核心共识 [3] - 60多位海外嘉宾认为金融科技需在具体产业场景中落地创造实际价值 [3] 创新技术展示 - 全球首款30自由度高仿生机器人"小诺"及灵波科技R1机器人厨师亮相 [4] - 傅利叶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展示智能康复应用 [4] - 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区与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规模创历史新高 [3] 人工智能发展观点 - 蚂蚁集团CEO强调AI长期内应作为医生助手而非替代角色 [7] - 大会通过"让AI向人类提问"收集全球大模型十大问题引发人类价值思考 [7] - 尤瓦尔·赫拉利指出技术部署需兼顾安全边界而非单纯追求商业优势 [7]
2025外滩大会在沪落幕:50多项科技新成果亮相,人机共生照进现实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13:39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 2000多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1] - 16位院士和图灵奖得主领衔550位全球科技商业嘉宾 举办45场论坛[1] - 科技智能创新赛吸引近2万名参与者 其中00后占比超50%[3] 科技成果与商业合作 - 首发首展50多项科技新成果 展览规模及展品数量创新高[1][5] - 促成32家初创企业与八大投资机构对接 206家企业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1] - 超10000人参加科技人才招聘会 投出6500份简历[1] 年轻科创力量 - 云集宇树科技 DeepWisdom等年轻科技创业者与研究者[3] - 通过创新赛 创投活动等形式为年轻科创人提供展示平台[3] - 年轻科创人参与40余场论坛及三大技术赛事推动前沿研究应用落地[3] 国际协作与行业共识 - 首次实现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与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三地齐聚[4] - 形成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合规稳健创新 区域协同共赢三大核心共识[4] - 15个国家60多位海外嘉宾推动科技与实体产业融合落地[4] 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应用 - 全球首款30自由度高仿生机器人"小诺"实现迎宾接待功能[5] - 灵波科技R1机器人厨师全自动完成取菜烹饪清洁全流程[5] - 傅利叶 复旦光华康复机器人及蚂蚁AI健康应用展示智能医疗进展[5] 技术发展理念 - 首次尝试"让AI向人类提问" 收集全球大模型十大问题引发人类价值思考[7] - 蚂蚁CEO强调AI长期作为医生助手而非替代的角色定位[7] - 学者指出技术发展需兼顾安全边界而非单纯追求商业优势[7]
2025外滩大会顺利闭幕:6万余人现场参会,40多项产业合作达成意向
经济观察网· 2025-09-13 13:17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及2000多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1] - 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550位嘉宾参与贡献45场论坛 [1] - 16位院士和图灵奖得主领衔学术阵容 [1] 科技成果与商业合作 - 首发50多项科技新成果并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区 [1][3] - 32家初创企业与八大投资机构达成对接合作 [1] - 206家企业在产业对接会现场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 [1] 年轻科创力量参与 - 科技智能创新赛吸引近2万名参与者且00后占比超50% [2] - 年轻科创人参与40余场论坛及三大技术赛事 [2] - 云集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等新一代科技创业者 [2] 金融科技发展共识 - 首次实现新加坡、香港、上海三地主办方齐聚 [3] - 形成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等三大核心发展共识 [3] - 60多位海外嘉宾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 [3] 人工智能应用展示 - 全球首款30自由度高仿生机器人"小诺"亮相展示 [4] - 灵波科技R1机器人厨师实现全自动烹饪流程 [4] - 傅利叶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展示智能康复应用 [4] 技术发展理念 - 提出"人类需要被保护的地方是AI前行方向"的技术使命观 [4] - 蚂蚁集团CEO强调AI在医疗场景中应定位为医生助手 [4] - 尤瓦尔·赫拉利指出技术部署需兼顾安全边界 [5]
重磅发布 | 北京数基建发布“知行IntAct”混合智能体产品,以AI定义城市治理新范式
搜狐网· 2025-09-13 09:34
产品发布背景 - 北京数基建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正式发布"知行IntAct"混合智能体产品 [1] - 产品针对传统城市治理存在的被动治理和技术底座薄弱等痛点 [3] - 公司立足人机共生时代背景推出新一代城市治理AI解决方案 [3][4] 核心理念与架构 - 产品核心理念为"人机共生·知行合一" 其中"知"代表AI主导的全域感知与智能分析 "行"代表人类主导的决策优化与价值把控 [6] - 产品体系由两大核心平台构成:"知者"城市治理大模型服务平台和"行者"落地执行平台 [7][9] - "知者"平台通过四大核心应用Agent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行者"平台实现从发现问题到效果评价的管理闭环 [7][9] 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 技术融合多模态感知 RAG NL2SQL等技术 实现数据合一 算法合一与算力合一 [7] - 在城市资产管理场景实现自动化采集和智能化管理 已汇聚全市城市家具数据超过125万个 台账采集成本降低60% 更新周期从年缩短至月 [10] - 在城市空间管理场景通过AI巡检实现7x24小时全天候监控 AI巡检发现事件数约为人工的3.3倍 在北京经开区使用后市民热线相关案件量同比下降85% [10] - 在道路健康监测场景应用三维探地雷达实时AI解译技术 将传统人工解译周期缩短75% [10] - 在滨水空间管理场景通过多智能体协同作业实现水岸协同智慧管理 [12]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产品推动城市治理从传统被动响应模式向主动预防转型升级 [4] - 通过AI赋予城市生命体免疫系统 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和可持续运营体系 [12] - 最终实现从提效降本向韧性繁荣的范式升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