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甘肃能化拟收购甘肃能化煤炭储运公司100%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9-25 10:57
公司收购交易 - 甘肃能化拟以1.02亿元收购关联方甘肃能源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持有的甘肃能化煤炭储运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煤炭储运公司将成为甘肃能化全资子公司 [1] 标的公司概况 - 煤炭储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 注册地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新市区经济开发区公铁联运智能物流园 [1] - 主要负责酒泉玉门100万吨储配煤基地建设与运营 [1] - 经营范围涵盖煤炭洗选加工 煤制品制造 煤炭及制品销售 仓储服务及设备租赁等业务 [1] 战略意义 - 收购将提升公司煤炭储运和供应能力 [1] - 有助于贯通煤电化产业链并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1]
2025乳制品行业简析报告
嘉世咨询· 2025-09-23 06: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1][12][13][15][16][18][20][21][22][23][24][26][27][28][29][31][32][34][35][36][38][39][40][41][42][44][45][47][48][49][50][51][52][54][55][56][57][59][60][61][62][64][65][66][67][69][70][71][72][73][75][76][77][78][79][80][82][83]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乳制品行业已形成伊利和蒙牛双寡头竞争格局 两者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 [60][61][62] -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包括供应链成本上升 原奶产能过剩 以及产品主粮属性削弱 [70][71][72][73] - 未来增长机遇在于B端市场扩张 政策支持 冷链物流升级以及生物技术应用 [76][77][78][79] 行业定义与加工流程 - 乳制品是以生鲜乳为主要原料 通过加工工艺生产的产业 连接农牧业与食品加工业 [9] - 主要产品包括液体乳 奶粉 奶酪 黄油及冰淇淋等 [11] - 加工流程涵盖杀菌 发酵 浓缩 干燥及混合等多个环节 [7][8] 行业发展历史 -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从1949年的贫瘠期到2020年后的恢复期 [12] - 关键节点包括改革开放推动技术引进 UHT技术普及 三聚氰胺事件及疫情后复苏 [12][13] - 伊利和蒙牛在1997-2007年引领行业增长 年均增速超60% [12] 行业现状与规模 - 2024年乳制品销售额整体下降3.1% 而整体快消品市场增长3.0% [15][16][18] - 酒类增速6.4% 饮料增速6.3% 为增长最快品类 [16][18] - 2024年乳制品市场零售规模达5217亿元 预计2026年达5967亿元 [21][26] - 奶类产量波动 2024年自产牛奶量4155万吨 [23][35][36] 行业政策环境 - 政策导向从安全重建转向高质量与竞争力提升 [27][29] - 具体政策包括提升质量安全标准 支持奶源基地建设及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28] - 新国标GB25190禁用复原乳 推动生鲜乳使用率提升 [28][29] 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涵盖上游奶源供应 中游加工及下游销售 [31][32] - 上游原奶存在缺口 2024年进口大包粉折原奶488万吨 占原料总供应量10.5% [35][36][38] - 中游乳品制造环节毛利率最高 可达30%以上 为价值创造核心 [39][40][41] - 下游销售以线下渠道为主 2024年占比83% 线上渠道占比17% [42][44][45] 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2022年中国人均消费32.5KG 而澳大利亚达94.2KG [51] -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16.28KG 农村居民仅8.94KG 下沉市场空间巨大 [49][50] - 消费结构以液体乳为主 占比44.0% 奶粉占比32.5% [56][57] - 液体乳中常温白奶占83% 低温鲜奶占17% [56][57][59] 行业竞争格局 - 伊利和蒙牛为行业双龙头 2024年伊利市场份额30.2% 蒙牛25.9% [60][61][62] - 两者在常温白奶 常温酸奶等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62] - 光明和娃哈哈等其他品牌市场份额较小 [61] 企业案例分析 - 伊利集团为全球乳业五强 产品涵盖液体乳 奶粉 酸奶 冷饮及奶酪 [64][65][66] - 2024年液体乳收入占比64.78% 奶粉及奶制品占比25.63% [67][69] - 核心大单品包括伊利纯牛奶 金典和安慕希 合计规模680亿元 占业绩54% [65][69] 未来发展挑战 - 供应链成本风险 豆粕等饲料价格2024年同比上涨18% 占原奶成本62% [70] - 原奶产能过剩 2025年预计仍超110万吨 喷粉储存每吨亏损1.5万-1.9万元 [70] - 产品主粮属性削弱 消费场景被其他品类侵蚀 [71] - 深加工技术瓶颈 70%核心原料依赖进口 深加工产品占比仅7.3% [72] 未来发展趋势 - B端市场机遇 奶酪 黄油等固态乳制品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70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4.3% [76] - 政策支持 学生奶计划目标2025年惠及3500万学生 推动人均消费量提升 [77] - 冷链物流升级 数智化技术使鲜奶损耗率从15%降至5% 支撑低温奶渗透率向40%突破 [78] - 生物技术应用 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发酵等技术推动产业向生物制造新范式转型 [79]
苏州盛泽:从 “一根丝”到 “全球链”,绸都走好纺织开放创新之路
苏州日报· 2025-09-16 09:14
位于盛泽镇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是围绕吴江地区丝绸纺织产业带优势建设打造的楼宇式跨境电商产业 园集群。这里汇集了来自印度、韩国以及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各类平台、配套服务商及外贸企业 86家,其中跨境电商企业37家。 今年上半年,园内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近2.2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近7.9亿元。这样的成绩离不 开阿里巴巴国际站服务处等跨境电商平台、亚东货代等的正式入驻。 阿里巴巴国际站服务处主要为本地企业提供一站式外贸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轻松开拓海外市 场。"我们的主要服务涵盖三大核心板块:平台运营指导、新商孵化服务和人才组织升级。"盛泽镇东 方丝绸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陆子平介绍,目前,阿里巴巴国际站服务处已服务吴江企业400余家,其中 盛泽企业超过200家。入驻至今,年均孵化新外贸企业40余家,企业平均年出口额增长25%,部分头部 客户实现业绩翻倍,丝绸纺织品类产品热销欧美、东南亚。 位于跨境电商产业园12楼的盛泽镇跨境电商选品中心,集"产品展示、选品服务、对接交流"等于一 体,深入挖掘盛泽及周边地区以丝绸纺织品为主的各类终端产品。 立足雄厚的丝绸纺织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吴江盛泽镇打造了"从一滴油到一匹 ...
研判2025!中国甲壳素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医药环保双轮驱动,天然高分子材料应用拓展新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4 01:23
内容概况:甲壳素作为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抗菌性等多种优良特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 医药、食品、纺织、环保等多个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2024年,中国甲壳素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3亿元, 同比增长10.71%。特别是在医药领域,医用级甲壳素在伤口敷料、药物载体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此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甲壳素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如用于水处理和重金属吸附等,这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 相关上市企业:诚意药业(603811) 相关企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珀莱雅化妆品 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 限公司、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亿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甲壳素、甲壳素市场规模、甲壳素行业现状、甲壳素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甲壳素(Chitosan)又称甲壳质、几丁质,化学式为(C8H13O5N)n,是一种从海洋甲壳类动物的壳中提 取出来的多糖物质。甲壳素主要存在于节肢动物(如虾、蟹、 ...
津膜科技(300334) - 300334津膜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
2025-09-12 07:59
业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实现良好增长 [3][5][9] - 在手订单充足 [3] - 海外新增订单及跟进项目较上年同期增长 [13] - 8月中标甘肃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 [4] 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 推出炫流脉冲曝气技术 可节省运行成本 [8] - 开发新型中空纤维膜产品及延展其他膜技术 [3] - 研发投入聚焦改性膜材料/新型工艺/中空纤维纳滤膜等 [8] - 新型脉冲曝气MBR膜装备和压力式中空纤维膜过滤集成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 [11] - 利用AI及图像识别技术建设柱式膜组件成品干态检测系统 [6] 产品与产能建设 - 帘式膜/柱式膜及膜装备等核心产品性能提升 [7] - 内部重组实现膜生产板块独立运行 [9] - 联合投资设立卷式膜生产技术平台 [9] - 建设高端柱式膜组件及智能一体化水处理装备制造板块 [9] 市场拓展策略 - 聚焦海水淡化/工业水资源化/新能源和工业物料分离 [3][6] - 实行差异化针对性营销策略 [9] - 从市政市场扩展到工业市场及海外市场 [9] - 海外重点布局东南亚/俄罗斯/中亚等地区 [13] 降本增效措施 - 开发新型纺丝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9][12] - 推广高通量低能耗膜技术工艺和装备 [12] - 数字化转型实现可米巴独立核算和MES系统升级 [6] - 核心产品毛利率水平得到提升 [12] 战略发展方向 - 围绕膜技术开展业务布局 [3] - 实施进口替代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3] - 强化产业和资本结合 [3] - 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和在手订单执行 [10]
携全新品牌亮相服贸会,首程控股如何引领机器人产业走向生活
搜狐网· 2025-09-11 01:47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服贸会永久会址绑定国家级展会平台 获得稳定流量和资本支持 并依托会展经济和机器人产业双重布局 打造资本-场景-生态闭环 推动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应用[1][2][4][6][11] 会展经济布局 - 首钢园成为服贸会永久会址 每年为园区带来数百万人参观流量[2] - 公司作为园区核心服务商 通过首程融石和驿停车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运转效率[2] - 深度参与服贸会获得可持续资本和资源输入 形成长期流量入口[2] 机器人产业消费化 - 通过陶朱新造局机器人体验店推出沉浸式互动体验 覆盖家庭互动 医疗康养 运动娱乐等场景[4] - 体验店网络扩展加速机器人产业消费化进程 降低高科技产品与大众距离感[4] - 直接市场反馈优化产品 推动在教育 医疗等更多领域应用[4] 产业链整合战略 - 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宇树科技 银河通用 松延动力 加速进化等企业 覆盖机器人本体 控制系统及配套技术全产业链[6] - 体验店建设提供下游应用场景 验证技术可行性和商业价值[6] - 资本 技术和场景形成良性循环 获得产业估值溢价和竞争优势[6] 未来增长前景 - 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应用场景从教育 医疗扩展到家居 城市服务等领域[9] - 体验店网络扩展有助于获取消费者数据 推动产品服务优化[9] - 公司有望成为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 占据重要市场份额[9][11]
晶升股份半年亏745万毛利率仅3.87% 拟重组为准智能突围
长江商报· 2025-09-10 07:41
公司重组交易 - 晶升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为准智能全部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现金对价等交易费用 [1][3][5] - 购买资产发行价格确定为28.93元/股 标的资产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 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工作尚未完成 [4] - 本尚科技持有为准智能45.33%股份为控股股东 葛思静直接持股5.37%并通过本尚科技及宁波源准间接控制 小米智造基金持股6.85%为第二大股东 [7] - 为准智能正在进行减资 注册资本由1588.2353万元减至1288.7506万元 尚未完成工商变更 [7] 战略协同效应 - 两家公司同属半导体产业链 晶升股份主营晶体生长设备 为准智能专注无线通信测试设备 交易可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 [1][6] - 通过延伸至终端产品应用领域 可加强市场开拓 巩固原有客户并引入新客户 在研发和管理方面相互赋能 [6] - 部分客户存在重合 交易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 实现互利共赢 [6] 财务表现分析 - 晶升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20.29% 净利润亏损745.0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扣非净利润亏损1973.75万元同比下降213.81% [1][9] - 毛利率从2022年35.22%持续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3.87% 主要因行业周期性波动 产品结构变动及光伏产品毛利率下降 [1][9][10][11] - 为准智能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73.16万元 1.15亿元 7392.71万元 净利润111.14万元 2752.9万元 2809.41万元呈现快速增长 [12] - 截至2025年6月末 晶升股份资产总额17.35亿元 为准智能资产总额4.28亿元 资产净额3.8亿元 并表后主要财务指标预计提升 [13] 历史业绩回顾 - 2023年上市首年营业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82.7% 净利润7101.75万元同比增长105.63% [9] - 2024年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4.78% 但净利润5374.71万元同比下降24.32% 出现增收不增利 [9] 市场反应 - 披露重组预案后 9月9日股价盘中大跌超12% 收盘报37.97元/股跌幅9.14% [2][8]
拓展饮料业务押注新利润点 *ST兰黄能否扭转退市困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6 04:09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拟以0元受让西安淳果持有的义旺果汁50.63%股权 并以自有或自筹资金2691.75万元履行出资义务 其中5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 2191.7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 - 公司拟与重庆橙标农业及盐城丝路安栎股权投资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 注册资本7000万元 公司出资3570万元持股51% [3] - 交易完成后义旺果汁和合资公司均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实现饮料产业链整合并强化上下游协同效应 [2][3] 标的公司财务与经营 - 义旺果汁专注于浓缩苹果汁研发生产销售 已建立成熟采购体系和稳定销售渠道 [2] - 义旺果汁2024年营业收入5266.4万元 净利润369.49万元 但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5.16万元 净利润亏损221.77万元 [2] - 公司认为此次交易可优化业务结构 扩大业务规模并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2] 公司原有业务与财务压力 - 公司为核心品牌"黄河"和"青海湖"的西北啤酒生产企业 长期聚焦甘肃、青海区域市场 产品包括啤酒、麦芽及饮料板块的姜啤、果味啤和汽水 [4] - 2022-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亏损2924.42万元、4672.07万元和9987万元 [4] - 同期营业收入持续下滑 分别为2.66亿元、2.41亿元和2.11亿元 [4] - 2024年因利润总额、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83.57万元同比下降15.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191.32万元 [5] 控制权问题与行业背景 - 公司控制权争夺始于2008年 原实控人杨世江与新实控人谭岳鑫的鑫远集团多次重组失败并引发诉讼拉锯战 [4] - 2024年11月控制权问题解决 鑫远集团成为新控股股东 但公司已错失啤酒行业高端化转型机遇 [4][5] - 若2025年全年营收低于3亿元且净利润为负 公司将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5] 战略动机与行业观点 - 拓展饮料业务是公司通过多元化经营改善财务状况和寻找新增长点的策略 [3] - 饮料业务布局可直接增加营收规模 是短期内规避退市的应对措施 [5] - 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需求预测、产品定位及营销策略等因素 公司还需控制成本、提升现有业务效率并寻求资产重组或战略投资者 [6]
亿华通终止收购旭阳氢能 产业链整合引关注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12:39
公司重大交易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方案 [1] - 交易终止原因是交易双方在方案上未能最终达成一致 [1] - 公司强调终止不会对现有经营和长远发展战略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 [1]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深耕氢燃料电池领域十余年 以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为核心主业 [2] - 承担国家863计划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专项课题 [2] - 燃料电池系统已配套宇通客车 北汽福田等主流商用车企业 [2] - 搭载车辆在北京 张家口 上海 郑州 唐山等多地实现规模化运营 [2] 公司近期业务进展 - 5月30日 搭载公司240kW大功率发动机的质子汽车出口澳大利亚 [2] - 7月30日 新一代30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广西百色正式下线 [2] - 8月8日 与鹏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探索氢能重卡应用模式 [2] 行业观点与战略方向 - 终止收购不意味着放弃产业链整合战略 而是基于交易性价比与发展节奏的理性调整 [3] - 未来将通过自主研发深化和产业链合作探索协同发展路径 [3] - 推动燃料电池技术向更多商用场景延伸 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 [3]
行业聚焦:全球激光三角测距传感器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10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05 09:29
激光三角测距传感器技术原理 - 采用激光发射与线性CCD接收的三角测量原理 通过计算光学路径差异推导物体距离[1] - 发射光轴与接收透镜主光轴呈斜角布置以提高距离分辨率和像素资源利用率[1] - 可在最大1000毫米近距离范围内实现高精度测量 且不受物体颜色 形状 表面粗糙度影响[1] 全球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4.27亿美元 预计2031年将增长至25.72亿美元 2025-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8.65%[5] - 汽车工业是目前最主要的需求来源 亚太地区(尤其中国 日本 韩国)与欧洲为主要需求高地[3][9] - 主要生产商包括KEYENCE Panasonic SICK等国际厂商 国产品牌在性价比与定制化方面快速追赶[3][8] 行业发展趋势 高精度化与亚微米级突破 - 精度向纳米级逼近 泓川科技干涉式激光尺实现1米1微米测量精度 成本仅为传统设备十分之一[12] - 深度学习智能测量方法将非线性误差降低一个数量级 均方根误差达亚微米级[12] - 在半导体晶圆检测中实现0.1μm级重复精度 新能源汽车电池极耳焊接环节0.5μm分辨率将良率提升至99.95%[12] 成本下降与国产替代加速 - 国产企业通过自主研发高功率激光器等核心部件打破国际垄断 美芯晟激光测距芯片已进入扫地机器人头部企业供应链[13] - 禾赛科技车载激光雷达毛利率提升至45% 推动汽车领域成本优化[13] - 政策推动下高端工业传感器国产化率将从不足20%升至2025年45%以上[13] 智能化与AI深度融合 - 深度学习算法用于优化光斑识别和环境补偿 张浩团队提出的无方程激光三角测距方法通过神经网络消除对系统结构参数的依赖[14] - 与工业物联网结合实现预测性维护 西门子MindSphere平台使设备停机时间减少30%[14] - 未来传感器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动态调整测量策略适应极端环境[14] 小型化与集成化设计 - 巨星科技与徕卡测量合作推出笔式激光测距仪 直径仅为传统设备三分之一[15] - 多模态集成趋势明显 三星OLED面板检测中三角激光位移传感器与光谱分析模块结合将良率从92%提升至98%[15] 产业链整合与生态协同 - 美芯晟通过"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系统集成"全链条布局构建产品矩阵[17] - 禾赛科技与车企深度合作形成从研发到量产闭环[17] - 与AR/VR技术结合用于空间计算设备微米级3D扫描 2025年AR/VR设备中光敏传感器单设备搭载量预计从12颗增至35颗[17] 多场景拓展与跨界应用 - 医疗领域用于监测术后关节活动度 误差低于1度[19] - 农业领域引入激光测距无人机将播种精度从厘米级提升至毫米级 种子浪费率降低40%[19] - 太空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SpaceX星舰热防护系统采用该技术实现再入大气层形变监测[19] 应用领域与区域分布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 航空航天与军事 工业制造 电子和光伏 建筑 物流等[20] - 重点关注地区为北美 欧洲 中国 日本 韩国等[20] - 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占全球30%以上 印度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速将超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