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十四五回望”之资负结构与息差变迁
招商证券· 2025-09-28 15:09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维持)[3] 核心观点 - 上市银行在"十四五"期间呈现出"资产端强对公,负债端强零售"的显著特征[6][12] - 资产端对公贷款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至63.22%,负债端个人存款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49%[6][14] -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1.11个百分点至3.32%,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44个基点至1.85%,息差收窄70个基点至1.53%[6][14] - 城商行在资产端对公贷款占比提升幅度最大(8.15个百分点),负债成本下降幅度最大(56个基点),息差收窄幅度最小(60个基点)[6][18] - 未来银行息差企稳回升的高度取决于负债端下行空间,速度取决于3-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节奏[6][13] 资负结构变化 - 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提升2.31个百分点至56.49%,其中对公贷款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至63.22%[14] - 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小幅提升85个基点至73.21%,存款呈现定期化和零售化趋势[14] - 活期存款占比下降11.96个百分点至30%,个人存款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49%[6][14] - 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下降1.63个百分点至5.28%,个人贷款占比下降6.13个百分点至30.37%[14] - 国有行存款脱媒现象明显,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下降4.18个百分点[18] 收益率与息差变化 - 生息资产收益率从4.43%下降至3.32%,其中贷款收益率下降1.53个百分点[14] - 计息负债成本率从2.29%下降至1.85%,其中存款成本率下降38个基点[14] - 净息差从2.23%下降70个基点至1.53%,存贷利差收窄115个基点至2.04%[14]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下降70、75、60、81个基点[6] - 城商行负债成本下降56个基点,降幅最大,主要因前期高息揽储后利率下调[6][18] 各银行板块表现 - 城商行对公贷款占比提升8.15个百分点至69.26%,幅度最大[6][18] - 农商行存款占比提升5.06个百分点至84.23%,增幅最大[18] - 股份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117个基点至3.34%,降幅最大[18] - 国有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仅下降13个基点至1.65%,降幅最小[18] - 城商行净息差下降60个基点至1.53%,收窄幅度最小[6][18]
ASI宣言引领前瞻方向,AI应用场景全面提速
中航证券· 2025-09-28 15:00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评级 [3] 核心观点 - ASI宣言提出AGI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超级人工智能(ASI),从AI工具化的"自主行动"阶段迈向"自我迭代"的超级智能 [2] - 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将有无数AI智能体(Agent)提供24小时服务,ASI将指数级放大人类智力杠杆 [2] - 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覆盖数据合成处理、模型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习及模型验证测试等环节 [2] - 人工智能产业处于政策、技术、应用多重共振阶段,短期政策落地与标准化测评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中长期大模型升级加速教育、影视等场景渗透 [6][21] - 投资主线包括大模型开发与AI Agent能力提供商(昆仑万维、科大讯飞)及AI落地场景应用(焦点科技、奥飞娱乐、值得买、上海电影、恺英网络、中文在线、万兴科技) [6][21] 市场行情回顾 - 社会服务(申万)板块周涨跌幅-5.92%,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31/31 [5] - 子行业表现:教育(-0.79%)、专业服务(-2.84%)、体育(-3.22%)、酒店餐饮(-9.18%)、旅游及景区(-9.46%) [5] - 个股涨幅前五:凯文教育(+12.54%)、西高院(+2.13%)、实朴检测(+1.24%)、苏试试验(+0.63%)、科德教育(+0.62%) [5] - 个股跌幅前五:西藏旅游(-22.93%)、西域旅游(-22.79%)、华天酒店(-18.87%)、云南旅游(-18.37%)、西安饮食(-17.86%) [5][16] 行业动态 - 政企协同加速AI应用落地:中国与东盟启动"气象AI模型应用联合创新行动",东博会提出中国-东盟AI合作机遇 [18] - 产业应用深化:京东物流发布"超脑大模型2.0"和"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系统",腾讯推出"场景化AI能力",百度文心X1.1落地助老与科技馆场景 [18] - 算力基础设施强化:阿里云发布全栈AI技术,AI算力同比增长超5倍、存力增长4倍,通义千间开源生态扩容 [20] - 智能体能力进化:MuleSoft Agent Fabric提供跨系统编排能力,华为发布"城市智能体-超级应用",Exa Code优化Coding Agent执行正确率,Kimi推出"OK Computer"支持自然语言驱动任务 [20] - 教育政策: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数字教育和AI应用,目标2030年实现县中布局合理与教师素质提升 [22] - 建筑电气化:27家单位倡议推进建筑用能电气化,目标2030年建筑用电占比超65% [22] - 文旅活动:河北承德推出五大精品线路和15项特色活动,上线"全承游"一卡通优惠 [23] - 航线扩展:柬埔寨开通西哈努克市至深圳直飞航班,计划采购20架C909客机,目标2025年吸引超百万中国游客 [23] - 国际合作:第五届中印尼文化与翻译出版论坛举办,探讨翻译出版合作与人才培养 [23]
美银证券股票客户流向趋势:小盘与大盘、价值与成长、股票收益类资金流入情况-BofA Securities Equity Client Flow Trends_ Small_Large, Value_Growth, equity income inflows
美银· 2025-09-28 14:57
好的,我已经仔细研读了这份美银证券的客户资金流向趋势报告。以下是我的专业分析总结: 报告投资评级 - 报告未对特定行业或股票给出明确的“买入”、“持有”或“卖出”评级,而是通过详尽的资金流向数据分析,揭示了市场风格和板块的轮动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1][9] 核心观点 - 客户整体净卖出美国股票,转向买入ETF,呈现“卖个股、买ETF”的态势,单周个股净流出达52亿美元,为2024年10月以来最大规模,而ETF则录得14亿美元净流入 [9] - 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市场风格出现明显切换,资金从小盘股流向大盘股,从成长股流向价值股,高股息策略受到青睐 [1][9] - 所有类型客户(对冲基金、机构客户、私人客户)三年来首次同步成为净卖家,私人客户更是连续第三周净卖出 [9] - 房地产板块股票连续第四周获得最大资金流入,而科技板块则出现最大资金流出 [9][16] 客户资金流向分析 - 对冲基金净卖出20.36亿美元,主要减持个股(19.75亿美元)[13][23] - 机构客户净卖出14.06亿美元,但通过ETF渠道净买入7.4亿美元 [13][23] - 私人客户净卖出3.19亿美元,连续第三周净卖出,但通过ETF净买入7.59亿美元 [9][23] - 机构客户中的非经纪交易商子类别实际上为净买家(17.38亿美元),而经纪交易商则为净卖家(31.44亿美元)[152] 市值风格流向 - 大盘股遭遇两年来最大规模资金流出,净卖出58.1亿美元,为两个月来首次净流出 [1][2][9] - 中盘股净卖出1.23亿美元 [24][26] - 小盘股和微盘股获得14.72亿美元净流入,为四周内第三次获得资金流入 [9][24][26] - 价值型ETF连续第四周获得资金流入,而成长型ETF五周来首次遭遇资金流出 [9] 行业板块流向 - 11个行业中有8个遭遇资金净流出,科技板块(净流出16.82亿美元)和通信服务板块(净流出8.6亿美元)领跌 [9][16] - 房地产板块表现突出,获得2.75亿美元净流入,连续第四周资金流入 [9][16] - 必需消费品板块获得9500万美元净流入,连续第三周资金流入 [9] - 科技ETF尽管个股遭遇流出,但仍获得1.48亿美元净流入,显示投资者通过ETF渠道配置该板块 [9][18] 企业回购活动 - 企业客户回购活动加速,过去三周符合典型的季节性趋势 [9] - 过去12个月企业客户回购占市值的比例自2025年3月见顶后持续放缓 [9] - 科技板块企业回购最高,达95亿美元,金融板块以44亿美元位居第二 [33] - 企业客户4周平均回购规模在2024年中达到近60亿美元的纪录高位,但此后普遍减速,特别是2025年3月以来 [30][31][32] ETF资金流向详情 - 股票/商品/固定收益ETF均获得资金流入 [40] - 按投资风格,除成长型和多因子/质量型ETF外,其他风格ETF均获资金流入 [45][49] - 按地区分类,美国ETF获得最大资金流入(11.14亿美元),而全球除美国ETF遭遇最大资金流出(4400万美元)[43][49] - 按市值分类,大盘/小盘/宽基ETF获得资金流入,而中盘ETF遭遇资金流出 [47][49]
中金公司:Rubin或推动微通道液冷技术应用,液冷通胀逻辑再强化
中金· 2025-09-28 14:5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生成式AI快速发展推动算力需求持续提高 带动芯片功耗进一步通胀 英伟达下一代芯片Rubin/Rubin ultra功耗或从GB300的1400W提升至2000W以上 [6] - 当前单相冷板方案散热能力上限约1500W 较难支撑下一代芯片散热需求 液冷技术方案或向两相式冷板或微通道水冷板(MLCP)迭代 [6] - 微通道冷板技术通过微米级流道和集成化散热设计实现低热阻、高换热面积和高流速 散热效率显著优于传统方案 可支持超过2000W的散热需求 [17][19][20][21] - 微通道冷板制造工艺复杂 成本较现有冷板方案或抬升3-5倍 但对数据中心节能效果显著 可将PUE指标降低至1.1以下 [20][36] 技术方案对比 - 风冷最大支持TDP低于500W 传统管式水冷板支持500W-1500W 3D VC支持超过500W 微通道水冷板(MLCP)支持超过2000W [21] - 微通道水冷板典型热阻普遍低于0.05℃·cm²/W 显著低于风冷(>0.20)和传统水冷板(0.10-0.20) [21] - 微通道冷板通过微米级流道(50-500微米)和集成化设计缩短传热路径 减少热阻累积 冷却液直接输送至热源区域 [17][19][22] 市场参与者分类 - 深耕微通道技术的初创公司:Mikros Technologies(Jabil子公司)拥有Normal Flow微通道技术 散热效率达1000W/cm² 热阻低至0.02°C·cm²/W;JetCool与伟创力合作 拥有微对流冷却技术 热传递系数达传统方案10倍 [26][27] - 传统散热方案厂商:如AVC、Cooler master、Auras等 与英伟达绑定较深 具备研发能力和量产优势 已开始微通道散热研发部署 [28] - 专注盖板的企业:如健策(Jentech) 在微通道盖板研发与客户需求沟通中具备优势 [28] 国产供应链机会 - 微通道制造壁垒提升带来国产液冷链配套机会:传统VC散热厂商(如中石科技、苏州天脉、捷邦科技)因工艺技术可迁移;液冷散热模组厂商(如思泉新材、远东股份)具备微通道工艺基础;换热器厂商(如康盛股份、银轮股份)因微通道技术Know-how可迁移 [30][32] - 3D打印工艺配套产业链机会:包括南风股份、江顺科技等 [32] 技术挑战 - 微通道冷板加工需采用蚀刻、微铣削、3D打印等精密工艺 良率控制和制造难度高于传统冷板 [23] - 系统纯净度要求高:微米级流道易因杂质堵塞 需更高冷却液过滤和维护标准 [23] - 泵送能力要求提升:流道狭小导致流体阻力增大 系统压降明显 需更高泵送功率和可靠性 [23]
美银:The Flow Show-Buckle Up
美银· 2025-09-28 14:5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黄金保持看多立场,认为黄金虽然战术上"超买"但结构上"低配" [4] - 对股票、加密货币等风险资产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当前是健康调整而非趋势逆转 [2][18] 核心观点 - 2020年代是更高通胀和利率的时代,推动黄金、加密货币等另类资产表现突出 [3][4] - 全球央行过去12个月累计降息168次,创造了巨大的流动性环境,推动风险资产上涨 [2][22][32] - 25/25/25/25投资组合(股票/债券/现金/黄金各25%)年初至今回报16%,显著超越传统60/40组合的10%表现 [3][23] - 白银年初至今上涨56%,黄金上涨41.3%,比特币上涨17.7%,而美元下跌9.2% [1][4][71] 资产表现分析 - 年初至今表现最佳资产:黄金41.3%、国际股票24.7%、比特币17.7%、美国股票12.3% [1] - 高收益债券回报9.7%,投资级债券回报9.6%,政府债券回报7.0% [1] - 大宗商品整体回报6.1%,现金回报3.2%,石油下跌9.8% [1] - 按主题分类表现:金矿股ETF(GDX)上涨116%、铀ETF(URA)上涨83%、全球防务科技ETF(SHLD)上涨81% [34] 资金流向 - 最近一周资金流入:债券247亿美元、现金213亿美元、股票196亿美元、黄金56亿美元、加密货币6亿美元 [14] - 全球股票ETF过去两周流入1220亿美元,为有记录以来第二大规模 [21] - 债券连续22周资金流入,投资级债券单周流入112亿美元 [21][40] - 黄金连续7周资金流入,最近4周流入176亿美元创纪录 [21] 投资组合配置 - 美银私人客户资产配置:股票64.8%(2022年3月以来最高)、债券17.9%(2022年5月以来最低)、现金10.4%(2018年9月以来最低) [17] - 私人客户持仓集中度:科技七巨头占资产管理规模16.3%,国际股票仅占3.9%,黄金占0.4% [17] - 过去4周私人客户买入新兴市场债务、市政债券、黄金ETF,卖出医疗保健、能源、必需消费品ETF [17][47] 市场技术指标 - 美银牛熊指标从6.0升至6.2,处于中性区间,尚未达到极端看涨水平 [9][18][63] - MSCI ACWI指数中69%的国家股指交易在50日和200日移动平均线上方,从一周前的87%极端超买水平回落 [18] - 新兴市场货币需要守住1700点的关键突破位,高收益CCC级债券利差从800基点升至1000基点可能引发风险资产调整 [22][28][31] 结构性趋势 - 自2010年以来全球股票ETF累计流入6.1万亿美元,而传统共同基金累计流出3.1万亿美元 [16][35] - 债券ETF同期流入2.4万亿美元,传统债券基金流入1.4万亿美元 [16][38] - 科技信贷利差处于18年低点,显示投资者仍愿意为AI数据中心繁荣提供资金 [22][29][33]
高盛:周末宏观电话
高盛· 2025-09-28 14:57
行业投资评级 - 长期持有美国股票 受益于联储降息和经济增长 [10] - 标普500指数年底前上涨约3% 12个月内上涨约9% [10] - 中国股市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策略团队看好表现 [3][17] 核心观点 - 美联储10月降息几乎不可避免 12月也可能继续降息 但若未来三份就业报告表现良好可能跳过12月降息 [2] - 50个基点降息需要劳动力市场风险失控并快速恶化 目前不是基本预期 [2] - 第三季度GDP增长预计2.2% 主要来自生产率提高而非劳动力增长 [1][4] - 2025年因关税拖累达到高峰 财政刺激尚未大规模发挥作用 是经济最具挑战性时期 [4] - 2026年经济预计反弹回到正常水平 关税拖累逐渐消退 财政政策补偿作用发挥效力 [4] - 非农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从上一周期1.5%反弹至本周期2% 主要归因科技及相关高技能密集型行业 [4] - 人工智能将在未来五年内将整体经济生产率从1.6%提高到1.7% 2030年代初达到1.9% [4][5] - 未来五年潜在GDP增速将达到2.1% 到2030年代初进一步提高至2.3% [5] - 5%名义收益率对劳动力扩张的经济体构成结构性阻力 [1][8] - 在没有通胀上升情况下 经济仍可保持增长 过去75年历史中这种情况发生次数多于不发生次数 [9] 利率环境与债券市场 - 前端定价合理 但远端利率定价偏低 如Z6或Z7期限利率过低 [6] - 长期收益率在美联储降息后将更具吸引力 目前收益率已低于5%约30个基点 可能已见顶 [1][7]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9月初高点下降约20个基点 市场趋于稳定 [21] - 日本财务省从10月开始将15-40年期债券发行量减少100亿日元 同时增加1-5年期债券发行 [22] 股票市场表现与预测 - 收益将继续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标普500指数年底达到约6800点 12个月后达到约7200点 [10] - 利率敏感型股票超额收益可能缓和 包括小盘指数、生物科技、无利润科技股和房地产建筑商 [11] - 首选投资高浮动利率债务公司及对经济增长敏感的中小型股 [3][12] - 人工智能交易主题仍将受青睐 市场隐含长期增长预期高于平均水平但仍低于2021年和科技泡沫时期水平 [13] 人工智能与科技行业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板块股票有超额收益 但软件公司或生产效率提升潜力公司缺乏超额收益 [13] - 超大型科技公司连续两年实现50%以上资本支出增长 且没有明显放缓迹象 [14] - 2025年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已经增加100亿美元 [15] - 第四季度财报季当公司传达2026年资本支出计划时将是一个关键观察点 [15] 中国经济与市场 - 中国实际GDP增长仍在5%左右 主要通过生产端衡量 [3][16] - 实际出口每年仍然增长5-10% 库存积累在第三季度显现 [16] - 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 大量储蓄无处可去 使股票市场更具吸引力 [17] - 政策制定者希望推高股市 基本面与股市表现可能继续脱钩 [3][17] - 第15个五年计划将从2026年至2030年实施 创新和安全仍将是重中之重 [18] - 可能设定4.5%甚至5%的高发展目标 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业将继续加强重点 [19] 日本政治与市场 - 小泉纯一郎儿子小泉很可能成为下一任日本首相 民调显示可能会获胜 [20] - 如果小泉上台 可能会推动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 日本央行将在最后一个季度宣布日元计划 [22] 英国财政状况 - 英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赤字 总体财政恶化约200亿英镑 [23] - 财政空间从春季声明时约100亿英镑转为负10亿英镑 [23] - 最可能延长个人税收门槛冻结至2030年 可带来约100亿英镑收入 [25] - 调整养老金相关税收政策可带来50-300亿收入 [25] - 200亿整合对需求产生0.2%影响 相当于降息125个基点效果 [25]
高盛:AI情绪分析深入解读市场脉搏
高盛· 2025-09-28 14:57
行业投资评级 - 对亚洲市场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特别关注中国特许经营业务的需求和机会 [7] - 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行业被视为重要投资主题 但需关注中长期发展趋势 [1][11] 核心观点 - 市场共识转向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 预期2025年上半年经济再加速 [6] - 标普指数突破时现货价格和隐含波动率同步上涨 类似2021年模式但前瞻性波动率不佳 [1][3][5] - 单只股票看涨期权需求旺盛 成交量几乎每天创下新高 [1][3][4] - 英伟达与OpenAI合作引发市场对AI见顶的质疑 短期需求超产能推高资本支出预估 [8] - 中国科技行业估值仅为美国科技行业的一小部分 存在重要投资机会 [7] - 量子计算被定位为3-10年投资主题 物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在未来0-5年展现潜力 [11] 市场表现分析 - 标普指数今年涨幅约13%-14% 投资者对年底前景乐观 [9] - PB账户过去两周资金流入积极且建设性 尽管GS指标仍为负 [1][3] - 纳斯达克当前市盈率约为30倍 低于90年代末的40倍水平 [9] - 私募市场估值远高于公开市场 IPO数量不及1999年水平 [9] 行业资本支出展望 - Meta和微软已给出到2026年的资本支出指引 短期内下降可能性较小 [2][9] - 短期资本支出预估被推高 因企业面临需求与产能之间的差距 [8] - 2026年后需关注大公司是否宣布减少投资速度 这可能成为负面触发因素 [9] - 云计算领域竞争加剧 传统玩家向上游发展提供定制化硅芯片解决方案 [10] 投资机会与风险关注 - 甲骨文宣布大量新订单 引发对现有云计算格局的质疑 [10] - 亚马逊作为唯一估值倍数压缩的大盘股 处于上升修正周期存在投资机会 [10] - 需警惕公司过度膨胀风险 资本分配需考虑更长远时间线而非仅未来几个季度 [1][8] - 微观层面担忧集中在AI支出方式问题 云计算中心可能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12]
银金比修复重视白银弹性,铜供给扰动助涨铜价
长江证券· 2025-09-28 14:55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行业研报的关键要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7] 核心观点 - 第二轮降息启幕,当前类比2020年4-6月,应重视银金比修复下白银弹性 [2][4] - Grasberg铜矿事故停产影响2025Q4销量近20万吨,2026年铜产量27万吨,供需提前逆转助涨铜价 [2][4] - 降息周期初期金价延续震荡上行格局不变,10月降息概率已达90%,12月再降息概率近65% [4] - 周期反转初期,铜铝权益先行,基于铜成长属性、铝红利属性,铜铝板块估值并不高 [5] - 刚果金政府宣布钴出口禁令延长至2025年10月15日,2025年剩余时间最多授权1.8125万吨钴出口,2026-2027年最多出口9.66万吨 [5] 贵金属板块 - 应重视银金比修复下白银弹性,当前白银位置类比于2020年5月,同样第二轮降息周期启幕 [4] - 降息初期经济数据进一步趋弱将引发衰退预期催生金价再创新高 [4] - 周内Comex黄金上涨1.9%,Comex白银上涨6.9%,SHFE黄金上涨3.1%,SHFE白银上涨6.6% [22][25] - 贵金属板块周上涨6.49%,本月以来上涨15.85%,年初至今上涨73.37% [16] - 建议关注:招金矿业/赤峰黄金/山东黄金/山金国际/盛达资源 [4] 工业金属板块 - 降息周期启方向,供给扰动定节奏,铜供给在大矿停运下弹性微弱,催生铜价提前反转 [4][5] - 本周LME 3月期铜上涨2.1%至10205美元/吨,SHFE主力合约期铜上涨3.2%至8.25万元/吨 [22][24] - LME 3月期铝下跌1.0%至2649美元/吨,SHFE期铝下跌0.2%至2.07万元/吨 [22][24] - 本周库存铜周环比-1.28%、年同比+12.28%,铝周环比-1.9%、年同比-27.92% [4] - 山东吨电解铝税前利润周环比+91元至4450元,吨氧化铝税前利润周环比-27元至-213元 [4] - 基本有色金属板块周上涨3.48%,本月以来上涨7.12%,年初至今上涨50.80% [16] - 铜标的关注:【优选资源量增】洛阳钼业/紫金矿业/金诚信/藏格矿业等;【关注冶炼补涨】铜陵有色等 [5] - 铝标的关注:【优选高股息】A股中孚实业/宏创控股,天山铝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成长华通线缆,港股中国宏桥等 [5] 能源金属与小金属板块 - 能源金属板块周上涨6.24%,本月以来上涨14.11%,年初至今上涨73.17% [16] - 刚果金钴配额制落地,看好钴价长牛,2025-2027年全球钴市场将面临短缺 [5] - 周内钴精矿上涨7.8%至15.2美元/磅,硫酸钴均价上涨9.8%至64.5元/公斤,金属钴均价上涨14.2%至317元/公斤 [23][25][27] - 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上涨0.7%至73.5元/公斤,电池级氢氧化锂均价维持76.75元/公斤 [23][27] - 稀土磁材板块周下跌1.54%,本月以来下跌15.91%,年初至今上涨81.28% [16] - 战略金属迎价值重估:稀土、钨,稀土磁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15.4% [5] - 建议关注:稀土-中国稀土/广晟有色/北方稀土,磁材-金力永磁等,钨-厦门钨业/中钨高新 [5] - 锂建议关注:雅化集团/中矿资源/永兴材料/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天华新能/藏格矿业/盐湖股份 [5] - 钴镍建议关注:华友钴业/伟明环保 [5] 市场表现 - 周内上证综指上涨0.21%,金属材料及矿业上涨2.60%,跑赢上证综指2.39个百分点,在32个行业中排名第3位 [13][16][17] - 周内涨幅居前个股:精艺股份(+36.74%)、唯特偶(+35.67%)、哈焊华通(+24.22%) [20] - 国际矿业巨头表现:嘉能可上涨7.29%,五矿资源上涨7.93% [13][15]
AI产业跟踪:云栖大会首日,关注阿里开源与全球战略、全栈产品与生态协作的全面升级
长江证券· 2025-09-28 14:52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维持[8]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CEO提出AI发展三阶段演进路径:从通用人工智能(AGI)迈向超级人工智能(ASI)[2][5] - 宣布三年3800亿元AI基础设施投入计划 目标打造"超级AI云"[2][5] - 通义千问坚持开源开放路线 致力打造"AI时代的Android"[11] - 全球布局加速:在巴西、法国、荷兰首次设立地域节点 扩建墨西哥、日本等5地数据中心 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11] - 发布旗舰模型Qwen3-Max引领"参数革命" 展示模型实力前沿突破[11] - 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共同加速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开发[11] - 国内AI Infra厂商受益于模型能力迭代与AI应用货币化 Agent投资逻辑持续强化[2][11] 技术演进路径 - AI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智能涌现(学习人)→自主行动(辅助人)→自我迭代(超越人)→ASI[11] - 从学习人到辅助人的关键:大模型具备Tool Use能力连接数字化工具 大模型Coding能力提升解决复杂问题[11] - 从辅助人到超越人的关键:AI连接真实世界全量原始数据 实现Self-learning自主学习[11] 战略布局 - 两大核心判断: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Token就是未来的电") 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全球可能仅存5-6个平台)[11] - 三大战略:通义千问开源开放 构建超级AI云提供全球智能算力网络 加速全球数据中心布局[11] 投资机会 - AI Infra厂商核心受益[11] - AI Agent相关商业化机遇[2][11] - 中国推理算力产业链[11] - CSP厂商推理需求推动[11] - 与头部大厂合作的IDC[11]
建筑材料行业跟踪周报:建材稳增长政策落地,反内卷力度有望强化-20250928
东吴证券· 2025-09-28 14:46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建材稳增长政策落地推动反内卷力度强化,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提升[1][4] - 8月工业企业利润反弹及PPI环比改善显示行业基本面回暖[4] - 推荐关注水泥龙头(华新水泥、海螺水泥等)、消费建材(欧派家居、箭牌卫浴等)及洁净室工程板块(圣晖集成、亚翔集成等)[4] 大宗建材基本面与高频数据 水泥 - 全国高标水泥价格351.0元/吨,周环比上涨5.3元/吨,但较2024年同期下降35.0元/吨[4][18] - 长三角地区价格涨幅显著(+15.0元/吨),西南地区上涨12.0元/吨[4][18] - 平均库容比65.7%,周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平均出货率46.5%,周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4][25] - 需求受天气影响阶段性减弱,但四季度企业推涨价格意愿强烈[4][17] 玻璃 - 全国浮法白玻原片均价1224.7元/吨,周环比上涨16.8元/吨,较2024年同期上涨47.6元/吨[4][50] - 样本企业库存5329万重箱,周环比减少142万重箱,较2024年同期下降1052万重箱[4][53] - 短期供需僵持,但中期供给侧出清有望加速[4][5] 玻纤 - 无碱粗纱价格稳定,2400tex直接纱主流成交价3250-3700元/吨,周环比持平[4][61] - 电子纱G75报价8300-9200元/吨,电子布报价3.6-4.2元/米,均与上周持平[4][61] - 行业库存逐步消化,粗纱价格企稳,电子布价格有望回升[4][5][12] 板块观点 水泥 - 行业供给自律强化,全年盈利中枢有望超2024年[4][11] - 政策推动产能置换和低效产能退出,利好中长期盈利提升[4][11] - 推荐华新水泥、海螺水泥、上峰水泥等龙头企业[4][11] 玻纤 - 粗纱盈利中期改善趋势明确,资本开支大幅收缩[4][12] - AI应用推动高端电子玻纤布渗透率提升,Low-Dk等特种产品需求潜力大[4][12] - 推荐中国巨石,关注中材科技、长海股份等[4][12] 玻璃 - 2026年价格弹性有望提升,高窑龄产线冷修加速[4][13] - 龙头成本优势显著,推荐旗滨集团[4][13] 装修建材 - 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拉动需求,二手房成交增长提振景气度[4][14] - 龙头公司渠道融合与效率提升,推荐北新建材、欧派家居、箭牌家居等[4][14] 行业动态与政策 - 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要求2025年底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77] - 2025年1-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7万个,完成全年计划87%[78] - 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利好区域水泥需求[81] 市场表现 - 建筑材料板块周涨跌幅-2.11%,跑输沪深300指数3.18个百分点[4][82] - 个股涨幅前五:上峰水泥(+8.11%)、中国巨石(+7.49%)、蒙娜丽莎(+6.02%)[85] - 个股跌幅前五:中材科技(-7.96%)、北京利尔(-9.29%)、天山股份(-11.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