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田(TM)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三大车商4月在华新车销量出炉:丰田销量增20.8%,本田暴跌40.8%【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14 03:28
日本车企在华销量表现 - 丰田汽车4月在华销量同比增长20.8%至142,800辆,连续3个月同比上升,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领域布局[2] - 本田4月在华销量同比下滑40.8%至43,689辆,连续15个月下滑[2] - 日产4月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5.7%至46,295辆,连续13个月下滑,计划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并关闭三家工厂[2] 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5052.67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35.41%[5]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24.4%全球第一,欧洲17.3%紧随其后[7] - 比亚迪董事长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全球3-5年[9] 主要车企新能源布局 - 特斯拉产品线涵盖MODEL S/3/X/Y等车型,同时发展能源存储和太阳能业务[5] - 比亚迪产品包括秦/唐/宋/元/汉等系列及电动巴士,推出全球首个商用电动大巴[5] - 蔚来主打ES8/ES6/EC6等豪华SUV,创新换电技术解决充电时间长问题[5] - 大众推出ID系列纯电动车(ID.3/ID.4/ID.BUZZ)并发展MEB电动平台[5] - 奔驰推出EQ系列电动车(EQC/EQA/EQB/EOS)覆盖多个细分市场[5] 行业发展趋势 - 欧洲传统车企(大众/奔驰/宝马)加速电动化转型[3] - 美国市场由特斯拉主导并推动技术创新[3] - 日韩车企(丰田/现代)积极布局电动化领域[3] - 前瞻产业研究院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提供全产业链服务[9][10]
Toyota reveals new name, upgraded tech for its sole U.S. EV
CNBC· 2025-05-13 11:00
The bZX4 received lackluster reviews, including from Motor Trend, which panned the vehicle as a compliance car. The car also was recalled shortly after its launch for a problem in which its wheels could detach, leading to embarrassing headlines for the company that's known for its reliability. Toyota Motor on Tuesday revealed a redesigned version of its sole all-electric vehicle in the U.S., with a simplified name and notable increases in EV technologies and capabilities. The new name for the EV for the 202 ...
选中国还是美国?石破茂刚直言“非常遗憾”,日本爆出重大丑闻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38
石破茂(资料图) 据海外网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对美国当天开始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非常遗憾,将继 续要求美国重新审视相关关税措施。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石破茂当天与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会 面,听取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详情汇报。赤泽亮正刚刚结束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返日。石破茂在会面后 对媒体表示,日本正与美国就包含汽车、钢铁和铝等产品的关税措施进行谈判。日美两国的立场存在分 歧,尚未找到共识。 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对美出口在日本汽车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征收关税将直接打击 日企,增加经营负担。以丰田汽车为例,因关税产生的负担预计将超过1万亿日元,其他如本田、日产 等日本车企也预计将承受数千亿日元的影响。立场支撑与回应:石破茂在谈判中强调日本不会为了短期 利益而牺牲长期竞争力,同时表示日本将考虑所有选项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他暗示,在必要时日本 不排除做出强硬回应,以维护本国汽车产业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海外持有者,日本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共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 美国国债。一段时间以来,日本会否利用美债问题向美施压备受外界关注。尽管现在一切未知,但日本 财务大臣加藤胜信 ...
关税引发震荡!回暖有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3 09:40
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市值总体表现 - 2025年4月统计范围内130家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中 56家实现市值同比增长 占比43% 63家实现环比增长 占比48% 环比增长企业占比较3月提升14% 整体市值表现以涨为主 [2][3] - 市值前20企业中 9家实现同比增长 14家实现环比增长 环比增长企业数量比3月多一倍 7家企业排位与3月持平 7家上升 6家下降 [3][4] 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市值TOP20 - 特斯拉以65327.50亿元市值稳居榜首 环比增长4.04% 同比增长57.83% [3][15] - 丰田市值22059.52亿元排名第二 环比增长9.90% 但同比下降20.85% [3][15] - 小米集团市值12186.20亿元升至第三位 环比增长9.34% 同比大幅增长203.08% [3][19] - 比亚迪市值10700亿元降至第四 环比下降6.14% 但同比增长68.22% [3][5] - 赛力斯市值2127.95亿元跃升至第20位 环比增长11.96% 同比增长54.63% 成为最大黑马 [3][6] 国内传统整车及经销商市值表现 - 受"关税战"影响 A股市场经历考验 近58%个股市值环比下滑 但整体降幅不大 表现较强抗压能力 [5] - 比亚迪4月累计销量超38万辆 同比增长21.3% 其中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近7.9万辆 同比增长91.9% [6] - 赛力斯4月29日发布一季度业绩 营业收入191.47亿元 净利润7.4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40.6% [6] - 上汽集团4月销售整车37.7万辆 同比增长4.6% 新能源车销售12.8万辆 同比增长71.7% [7][8] - 吉利汽车4月销量达23.41万辆 同比增长53% 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2.5万辆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44% [8] -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亮相上海车展 预售价格100万-150万元 [8] - 千里科技4月市值400.57亿元 环比增长7.39% 同比增长173.43% 为同比涨幅领先者 [9] 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市值表现 - 各板块市值变化呈现分化特征 出现普遍下滑态势 [12] - 动力电池板块中 宁德时代市值10192.95亿元 环比下降8.48% 同比增长14.37% [12][13] - 亿纬锂能市值840.50亿元 环比下降12.80% 国轩高科市值372.50亿元 环比下降5.09% [12] - 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中 禾赛科技市值175.18亿元 环比增长24.64% 同比增长299.77% [12] - 轮胎板块普遍下跌 玲珑轮胎市值208.47亿元 环比下降19.73% 同比下降36.86% [12] 国际主流汽车公司市值表现 - 大多数跨国车企环比实现增长 出现回暖迹象 26家企业中仅8家维持同比增长 [15] - 印度车企表现亮眼 马恒达市值3112.59亿元 环比增长15.97% 同比增长36.73% [15][18] - 德国车企梅赛德斯-奔驰 大众 宝马 保时捷环比均为个位数增长 但同比仍有两位数下滑 [17] - Rivian市值1123.89亿元 环比增长2.97% 同比增长70.15% [15] 汽车新创公司市值表现 - 小米集团市值12186.20亿元持续领跑 环比增长9.34% 同比增长203.08% [19] - 理想汽车市值1807.67亿元 环比增长7.88% [19] - 蔚来汽车市值637.34亿元 环比增长20.32% [19] - 地平线市值810.29亿元 环比增长10.72% [19] - VinFast市值575.89亿元 环比增长19.48% 同比增长32.88% [19] - 法拉第未来市值7.71亿元 环比下降0.15% 但同比增长5555.87% [19]
为什么你以为的改善,其实根本没有降本?
36氪· 2025-05-13 02:52
核心观点 - 丰田生产方式中"省力化"、"省人工"和"减少人力"是不同阶段的改善方向,混淆概念会导致目标模糊和沟通断层 [1] - 常见误区包括将"工作变轻松"等同于"效率提升",将"省人"理解为"裁人",以及认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就是成功 [1] - 文章旨在厘清三个概念的区别,说明如何打造适应需求波动的柔性生产线 [1][3] 概念误区分析 - 企业改善活动中常将"减少人数"与"节省人力"混为一谈,例如将五人工作减至四人或两人线减至一人操作,但未真正节省人力 [3] - 丰田生产方式中术语有明确区分:"省人化"指用更少人完成工作,"省力化"指让工作更轻松但不一定减人 [5] - 省力改善若未减少实际人力(如剩余0.1人工作量仍需原有人数),则无法降低人力成本 [7] 省力与省人的本质区别 - 省力通过工具、设备或流程优化使工作更轻松,但若产出未提高或人数未减少,则不算生产率提升 [7] - 真正的省人需将工序所需人数实际减少(如10人减至9人),使剩余人力转岗创造价值,才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7] - 许多改善活动无效的原因在于停留在省力阶段而未实现省人 [8] 实现少人化的路径 - 丰田准时制(Just-In-Time)理念要求按可销售速度生产,避免过剩 [9] - 少人化的核心是根据订单波动灵活调配人员(如订单多时10人,少时7人),避免人力浪费 [10] - 需求波动会导致固定人员配置下的库存积压、效率下降和无效人力成本 [11] 少人化生产的关键支撑 - 标准化作业确保工序稳定操作 [12] - 多技能员工实现跨岗位协作,提升人力弹性 [12] - 灵活设备布局减少移动、等待和切换损耗 [12] - 持续改善文化适应市场变化,构建以客户节奏为核心的生产方式 [12] - 少人化目标是通过灵活高效的生产摆脱"人等活"浪费,实现"活找人"的高效节奏 [13]
丰田集团可能打算通过丰田工业私有化来解决收购问题。
快讯· 2025-05-13 01:51
丰田集团可能打算通过丰田工业私有化来解决收购问题。 (日本读卖新闻) ...
净利润是中国7大车企总和的3倍,丰田汽车财报发布
金融界· 2025-05-12 03:58
2025财年业绩表现 - 2025财年丰田汽车销量达1011.1万辆,同比下滑0.7%,其中丰田品牌和雷克萨斯品牌销量之和为1002.74万辆 [1] - 营业收入达48.04万亿日元(约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 [1] - 净利润为4.77万亿日元(约23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6% [1] 与中国车企对比 - 丰田2025财年营收相当于中国7大车企(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城、北汽、长安)总和 [3] - 丰田净利润是中国7大车企总和的3倍 [3] - 中国7大车企2024年营收分别为:比亚迪7771亿元、上汽6275.9亿元、广汽1067.98亿元、吉利2402亿元、长城2021.95亿元、北汽1925亿元、长安1597.3亿元 [3] - 中国7大车企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比亚迪402.5亿元、上汽16.7亿元、广汽8.24亿元、吉利166亿元、长城126.92亿元、北汽9.56亿元、长安73.21亿元 [3] 2026财年业绩预期 - 预计2026财年营业利润为3.8万亿日元(约1900亿元人民币),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7万亿日元(约2350亿元人民币) [5] - 预计净利润为3.1万亿日元(约15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4.9% [5] - 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及日元对美元升值影响 [5]
丰田在日本停售汽油版“卡罗拉”
日经中文网· 2025-05-12 03:05
丰田卡罗拉汽油车停售 - 公司将在日本国内停售轿车"卡罗拉"的汽油车 包括"旅行版"和"运动版"共3款车型 5月19日前完成部分改良 [1] - 销售车型将集中于混合动力车(HV) 代表车型卡罗拉统一为混动车 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汽油车少 [1] - 采用"群战略"推出多款车型 3款车型统一为混动后 仅剩SUV"CROSS"和跑车品牌"GR卡罗拉"为汽油车 [1] 丰田车型调整策略 - 公司将于10月底停产卡罗拉系列的轿车"AXIO"和旅行车"Fielder" 正在缩减车型数量 [1] - 近年新车型中不再设置汽油车的情况增多 2022年起推出的高档车"皇冠"系列4款车型均设定H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和燃料电池车(FCV) [1]
聚焦电池回收,丰田汽车与中国五矿携手
观察者网· 2025-05-10 11:02
合资公司成立 - 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于5月9日正式成立 [1] - 由丰田中国、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五矿新能源材料及明和产业共同出资设立 [1] - 注册资本共计1亿元人民币 注册地址为湖南长沙 [2] 股东背景 - 合资方包括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中国五矿旗下长沙矿冶院所属企业 [1] - 股东涵盖日本汽车制造商、中国国有矿产集团及日本贸易公司明和产业 [1][2] - 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等各方高层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 [1] 业务范围 - 主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业务 [2] - 涵盖电池销售 储能技术服务及智能输配电设备销售 [2] - 重点开展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等技术创新服务 [2] 战略意义 - 旨在解决退役电池回收利用难题 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注入新活力 [1] - 构建中日技术合作与标准互认的创新范式 [2] - 利用中国五矿"资源-材料-应用"全产业链优势形成产业闭环 [2] 市场前景 - 中国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被合作方认定为前景广阔且合作空间大 [2] - 合资公司将推动退役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快速发展 [2] - 致力于构建退役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新生态 [2]
丰田(TM.US)拟收购子公司 或重塑日本企业治理结构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5:18
丰田汽车财报预期 - 预计下一财年营业利润将下滑21% 主要归因于美国对汽车进口征收的新关税 [1] - 公司正计划以超过400亿美元价格收购子公司丰田自动织机 可能成为日本企业史上最大规模内部股权重组之一 [1] 交叉持股结构问题 - 丰田汽车持有丰田自动织机近25%股份 后者持有丰田汽车约9%股份 形成复杂交叉持股体系 [1] - 投资者担忧交叉持股模糊企业独立性 锁死资本流动性 并为创始人家族提供对抗外部投资者的防火墙 [1] - 日本市场约30%市值由交叉持股构成 远高于欧美市场 导致iShares MSCI日本ETF市盈率仅16倍 显著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6倍 [2] 潜在交易影响 - 若直接整合丰田自动织机将被视为公司治理进步 但传闻显示可能通过SPV交易保留原有持股结构 被质疑旨在巩固家族控制权 [2] - 分析师指出若交易核心仅为私有化丰田自动织机 投资者可能质疑其正面意义 [2] - 该交易可能带动其他日本企业效仿改革交叉持股体系 [2][3] 日本资本市场动态 - 股票回购速度达去年三倍 显示日本企业开始重视资本效率 [3] - 日元对美元升值8% 叠加通缩接近尾声 可能使面向国内市场的银行和寿险等金融股受益 [3] - 日本制造业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美国关税 全球经济放缓及日元升值削弱出口竞争力 [3] 行业改革趋势 - 丰田交易被视为日本迈向改革的前哨战 类似1982年美国股东冲击家族企业集团的变革 [3] - 分析师认为过度资本化的财阀型企业正被寻求变革的股东包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