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中伟股份:公司不涉及稀土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8:46
核心业务澄清 - 公司明确表示不涉及稀土业务 [2] - 公司镍冶炼采用富氧侧吹工艺可产出部分稀贵金属 [2] - 稀贵金属产品存在出售及二次回收利用业务 [2] 技术创新优势 - 业内首创离心萃取技术应用于稀贵金属回收领域 [2] - 技术具备高效环保特性可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2]
晋景新能飙升逾60% 获调入港股通 今日起生效
智通财经· 2025-09-23 01:59
股价表现 - 晋景新能股价单日飙升58.21%至6.17港元 [1] - 成交额达1.06亿港元 [1] 资本市场动作 - 公司被纳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自2025年9月23日起生效 [1] 业务进展 - 公司旗下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于2024年6月正式动工 [1] - 项目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 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 [1] 行业政策环境 - 香港政府正推动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 [1]
港股异动 | 晋景新能(02945)飙升逾60% 获调入港股通 今日起生效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01:53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飙升58.21%至6.17港元 成交额达1.06亿港元 [1] 港股通调整 - 公司获调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自2025年9月23日起生效 [1] 业务发展 - 公司旗下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于2024年6月正式动工 现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 [1] - 动力电池处理设施预计于2026年投入运营 [1] 行业背景 - 香港政府正推动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 [1]
香港施政报告明确推动全港首间电池回收设施,晋景新能发展有望再度提速
智通财经· 2025-09-22 08:29
香港新能源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强调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香港致力于2050年前达致碳中和 新能源产业将发挥关键作用[1] - 政府正推动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 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环保园启用 届时本地退役电池将转化为再生黑粉供应内地和周边地区[1] - 该设施是晋景新能正在建设的动力电池处理工厂 位于香港屯门环保园 于2024年6月正式动工 目前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1] 晋景新能电池处理工厂项目 - 动力电池处理工厂是集智能处理、梯次利用、资源再生于一体的高智能锂电池产品处理基地 设计产能可满足香港2035年规划的电动车电池处理需求[2] - 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试运营 2026年正式投产[2] - 公司已与"T"字开头的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及其他头部新能源汽车厂商在香港市场确定战略合作 通过锁定领先车企方式获取退役电池来源[2] 香港电动车市场发展 - 香港交通领域碳排放占比约20% 为实现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香港于2021年3月公布《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 计划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2] - 截至2025年7月底 香港电动车总数约12.86万辆 占车辆总数约14.3% 目前每10辆新登记的私家车中就有7辆是电动车[2] - 若按照路线图目标 2035年之前私家车将全部转为电动车 私家电动车保有量有望达60万辆 加上乘用车总电动车保有量有望达约80万辆[3] 市场规模与战略意义 - 香港电动车市场将创造超百亿规模的电池回收处置市场[3] - 晋景新能业务布局对于以香港市场为"桥头堡"组建战略性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链具有特殊战略意义 香港是串联大湾区与国外资源、国内制造通路的关键载体[3] - 该项目将成为香港政府组建战略性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抓手" 是政企协同推动绿色转型的经典案例[5] 公司全球化布局 - 晋景新能致力于搭建横跨亚、美、欧三大洲的全球电芯循环服务体系 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超过70个服务网点及本地业务[4] - 欧洲总部已在德国波鸿正式成立 美国首条电池处置产线于8月在罗得岛州正式启动[4] - 香港动力电池处置设施成为公司区域协同与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枢纽[5] 战略合作与客户资源 - 公司全资子公司晋扬国际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绿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中资环国际开发晋景有限公司 明确了"国家队"身份[5] - 包括国轩高科、晶科能源、华友循环、中天储能等一系列头部企业已成为公司客户 仅国轩高科和晶科能源两家带来的退役电池处置价值或已超300亿元[6] - 2024年5月与中资环国际、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形成"国家队+产业龙头+全球化服务商"的强强组合[7]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市场将在2025-2027年迎来动力电池的自然退役时间窗口 是首个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8] - 至2030年时 仅国内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300GWh 5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45%[8] - 国外欧美储能和早期电动车电池将在2027至2030年迎来退役 2030年将成为全球锂电池集中退役的爆发性高峰期[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财年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相关服务的收入暴增710.41%至2.29亿元[8] - 2025财年该业务收入达6.96亿元 同比暴增204.21% 占公司总收入比例从2023财年的7.03%提升至2024财年的50.58% 并在2025财年达到约80%[8]
香港施政报告明确推动全港首间电池回收设施,晋景新能(01783)发展有望再度提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2:37
香港新能源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中强调新能源产业对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作用 并支持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建设 预计2026年上半年启用[1] - 香港政府推动电动车普及化 计划2035年前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 电动车保有量快速提升 截至2025年7月底达12.86万辆 占车辆总数14.3% 且新登记私家车中电动车占比70%[2] - 根据《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 2035年私家电动车保有量有望达60万辆 总电动车保有量约80万辆 形成超百亿规模的电池回收处置市场[3] 晋景新能电池回收项目 - 公司正在香港屯门环保园建设动力电池处理工厂 于2024年6月动工 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 预计2025年底试运营 2026年正式投产[1][2] - 该项目设计产能可满足香港2035年规划的电动车电池处理需求 是集智能处理、梯次利用、资源再生于一体的高智能锂电池处理基地[2][3] - 公司已与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T"字开头)及其他头部厂商在香港市场达成战略合作 锁定退役电池来源 形成卡位优势[2]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公司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超过70个服务网点及本地业务 欧洲总部在德国波鸿成立 美国首条电池处置产线于8月在罗得岛州启动[4] - 香港设施成为公司区域协同与全球化战略核心枢纽 并作为香港组建战略性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抓手[4][5] - 公司与中资环绿色投资联合成立的中资环国际开发晋景有限公司完成更名 标志"国家队"身份确认 加速全球市场网络与政策资源平台整合[5][6] 合作伙伴与客户基础 - 客户包括国轩高科、晶科能源、华友循环、中天储能等头部企业 其中国轩高科和晶科能源带来的退役电池处置价值或超300亿元[6] - 2024年5月与中资环国际、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覆盖政策研判、技术协同及海外网点建设领域[7] - 2024年6月联合亿纬锂能、格林美、华友钴业等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计划2030年实现12万吨/年回收产能[7] 财务表现与行业前景 - 2024财年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收入暴增710.41%至2.29亿元 2025财年该业务收入达6.96亿元 同比增长204.21%[8] - 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3财年7.03%提升至2024财年50.58% 2025财年达约80%[8] - 全球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来临 国内2025-2027年迎首个退役高峰期 2030年国内退役动力电池达300GWh 5年复合增速45% 欧美市场2027-2030年迎退役高峰[8]
港股异动|晋景新能涨超5%,“1拆2”明日生效+香港施政报告明确推动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
格隆汇· 2025-09-22 02:02
公司股价与资本运作 - 晋景新能股价涨超5%最高触及7.9港元 [1]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3日进行1股拆2股的除权除息操作 [1] 电池回收业务发展 - 公司旗下承接香港环保园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项目 [1] - 该项目为香港首个大型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中心预计2026年上半年启用 [1] - 项目将本地退役电池转化为再生黑粉供应内地及周边地区 [1] 行业政策支持 - 香港特首施政报告明确推动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建设 [1] - 政策助力香港建立完整电动汽车产业链闭环并促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 [1]
中国锂电回收“抢滩”欧洲
高工锂电· 2025-09-20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美企业格林美与Ascend Elements合作开拓欧洲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 回应欧盟新电池法规创造的高价值可持续市场机遇[2] - 欧盟新电池法通过强制性回收目标 再生材料含量要求和数字电池护照等措施 强力重塑欧洲电池循环经济蓝图 目标2030年实现89-90%电池自主供应[3][4][5][6][7][8] - 中国企业集体涌入欧洲回收市场 包括华友钴业 宁德时代 中伟股份等 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应对原料争夺和供应链挑战[16][17][18][19] 欧盟电池法规框架 - 便携式电池回收率目标:2030年达到73% 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回收率:2031年达到61% 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承担100%回收责任[5] - 材料回收效率底线:2027年钴 镍 铜回收率不低于90% 锂回收率不低于50% 2031年钴 镍回收率提升至95%[5] - 再生材料含量要求:2028年新电动汽车电池必须含16%再生钴 6%再生锂 6%再生镍 2036年门槛大幅提升[6] - 数字电池护照:2027年容量大于2千瓦时电池需记录全生命周期信息[7] - 欧盟锂需求:2030年达55万吨/年 目前仅生产1%关键原材料 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至少15%战略原材料来自回收[7][8] 格林美-Ascend Elements合作战略 - 技术互补:格林美提供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经验 Ascend Elements提供Hydro-to-Cathode®专利技术 成本降低50% 碳排放降低49% 电池循环寿命延长50% 功率性能提升88%[10][11] - 跨国循环模式:探索"欧洲-印尼-欧洲"模式 利用格林美印尼年产15万金属吨镍资源基地对冲欧洲原料短缺[12][13] - 战略定位:以"敏捷技术联盟"切入欧洲市场 应对专业技术商和电池厂竞争[14] 中国企业欧洲布局 - 华友钴业:投资15亿欧元在匈牙利建设正极材料工厂 与德国Tozero 法国苏伊士合作 利用香港GEM Sky31个回收服务中心[17] - 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邦普循环在匈牙利超级工厂附近设回收设施 处理生产废料并为宝马 奔驰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18] - 中伟股份:与德国revomet成立合资企业 收购比特费尔德工厂25%股份 年处理能力2.8万吨 锁定镍 钴 锂原料来源[18] - 其他企业:亿纬锂能在匈牙利为宝马配套建厂 国轩高科与斯洛伐克InoBat在德国 斯洛伐克建厂[18] 市场挑战与前景 - 原料争夺:欧洲超级工厂建设初期高纯度生产废料成为2030年前回收企业争夺焦点[19] - 技术经济性挑战: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缺乏高价值钴和镍 经济性成为世界性难题[19] - 人才短缺:欧洲面临从操作自动化设备技工到湿法冶金化学工程师的严重技术人才短缺[19] - 未来市场:2033年全球第二生命电池市场规模达190亿美元 直接回收技术可能颠覆现有格局[20]
硅业分会:本周多晶硅价格环比上涨;海亮股份:固态电池用新型铜箔已有出货能力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3:17
格林美与Ascend Elements合作 - 格林美与美国Ascend Elements签署谅解备忘录 共同构建欧洲领先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 包括合作建设回收体系 拆解与黑粉制造体系 锂镍钴资源化与电池材料再制造产业体系 [1] - 该备忘录为框架性约定 具体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1] 海亮股份铜箔技术进展 - 公司适配固态电池的镀镍铜箔等新型铜箔产品已具备量产出货能力 [2] - 极高抗铜箔 极薄铜箔等锂电箔前瞻性产品技术指标实现行业领先 目前送样客户中一线电池企业已有正向反馈 [2] 多晶硅市场行情 - 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5.32万元/吨 环比上涨8.57% 价格区间为5.1-5.5万元/吨 [3] - 涨价主因包括部分一线企业对外销量达阶段上限 二线企业开始签单 市场呈现阶段性供应偏紧局面 [3] - 国家产业政策提振市场预期 业内对后市持乐观预期 市场情绪面对硅料价格形成支撑 [3]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2:56
战略合作框架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新能源场地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 - 双方将联合实现对场地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后市场维保、材料循环再生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 打造闭环产业链[1] - 合作范围包括电动观光车、高尔夫球车、清扫车等场地车辆及锂电池项目[2] 业务合作内容 - 绿通科技在其生产的场地车辆中优先采购动力再生提供的锂电池系统 动力再生为绿通科技提供定制化锂电池系统解决方案[2] - 动力再生与其母公司后续使用场地车辆时优先采购绿通科技产品 双方确保产品性价比及售后服务优势[2] - 双方同意联合出资成立资产持有公司 专注于景区观光车运营租赁业务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市场拓展[2] 回收合作机制 - 绿通科技有义务将自有或售后回流的车辆与电池交售给动力再生合规处置[2] - 动力再生利用既有回收网络体系对车辆及锂电池系统提供残值兜底回收服务[2] - 动力再生承诺整车带电池回收价格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2] 公司业务概况 - 绿通科技主要从事场地电动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涵盖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电动巡逻车、电动货车、清洁设备等[1] - 公司以出口业务为主 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 同比下降12.30% 归母净利润为4620万元 同比下降46.50%[1] 合作方背景 - 动力再生成立于2020年11月20日 注册资本10亿元 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 - 公司获得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案例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等资质认定[1] - 动力再生与绿通科技不存在关联关系[1] 合作预期影响 - 本次合作有利于公司与合作方强强联合 推动公司市场拓展[2] - 框架协议的签署对公司业务和经营的独立性不产生影响[2] - 合作顺利履行预计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
格林美:与美国AE签署共探欧洲电池回收与材料合作谅解备忘录
格隆汇· 2025-09-17 11:58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欧美动力锂电池综合回收企业ASCENDELEMENTS INC签署谅解备忘录 共同开拓欧洲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及镍钴锂资源回收和电池材料市场[1] - 双方将合作建设欧洲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 拆解与黑粉制造体系 锂镍钴资源化与电池材料再制造产业体系[1] - 将积极探索在美国合作推进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工程电池材料生产的可能性[1] 市场布局 - 构建欧洲领先的动力锂电循环产业体系 服务欧洲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发展[1] - 合作结合地缘关系 资源 资本 技术与运行管理等方面优势[1] - 推动全球电池护照实施与新能源的绿色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