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田(TM)
icon
搜索文档
外媒:多家车企涉“零公里二手车”,理想、长安、吉利等在列
凤凰网财经· 2025-07-29 15:32
车企虚增销量现象 - 路透社调查发现97起消费者投诉显示部分中国车企通过"提前投保"方式虚增销量 涉及比亚迪 大众 丰田 别克等中外车企 [1] - 经销商以他人名义为未售车辆投保以冲刺月度销售指标 导致消费者购车后发现车辆已被提前投保 [1] - 该现象在业内被称为"零公里二手车" 车辆在正式销售前即被计入"已售"状态 [1] 涉事企业回应 - 大众中国表示将调查投诉并强调不会通过保险方式提升销量 [1] - 上汽通用声明公司销售数据以实际交付为准 [1] - 比亚迪 吉利等车企未对采访请求作出回应 [1] 法律纠纷与行业影响 - 2023年以来已有消费者因经销商隐瞒"预投保"行为提起诉讼 部分案件判决消费者胜诉并获得赔偿 [1] - 业内人士指出该做法可能误导行业对实际市场需求的判断 并在产能调配上带来风险 [1]
车企“交锋”《财富》世界500强:大众再超丰田、比亚迪首入百强榜
北京商报· 2025-07-29 14:09
全球汽车行业排名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汽车与零部件"榜单共有35家企业上榜 [2] - 大众汽车以3510 93百万美元营收排名首位 丰田汽车以3151 10百万美元排名第二位 [1][2] - 大众汽车已连续四年保持行业第一 2021年丰田曾短暂超越大众 [2] - 通用汽车(1874 42百万美元)和福特汽车(1849 92百万美元)反超Stellantis集团(1696 52百万美元) [1][2] - 梅赛德斯-奔驰(总榜第48位)反超宝马(总榜第49位) [2] - 特斯拉以976 9亿美元营收排名总榜第106位 车企榜单第11位 较去年上升4位 [2] 中国车企表现 - 10家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 [3] - 比亚迪排名第91位(上升52位) 首次进入总榜前100位 去年营收7771亿元(+29%) 净利润402 5亿元(+34%) [3] - 奇瑞汽车首次跻身500强(第233位) 排名跃升152位 近三年销量从123 3万辆增至260万辆 营收年均增长1000亿元 [3] - 奇瑞连续22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 [3] - 吉利集团排名第155位(上升30位) 去年营收首次突破2400亿元(+34%) 净利润166亿元(+213%) [4] - 吉利汽车去年总销量217 7万辆(+32%) 其中新能源车88 8万辆(+92%) [4] 行业趋势 - 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电动化 智能化转型期 [1] -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3] - 电动化转型为中国汽车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中国品牌正逐渐壮大 [4]
美日车企为何反应大不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9 02:11
关税协议核心内容 - 美日达成关税协议 美国对日本商品征收15%对等关税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大米、汽车市场 [2] - 汽车关税从原计划25%降至12.5% 加上基础关税2.5%后合计15% 汽车零部件同样调整为15% 钢铁铝关税维持50% [2] - 日本七大车企关税负担从3.47万亿日元降至1.89万亿日元 减少约1.6万亿日元 [6] 汽车行业影响 - 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份额达40% 2024年出口量137万辆占总量30%以上 [3] - 日本本土市场外国品牌仅占6%份额 美国品牌销量极低 2024年进口量仅1.67万辆 [4][9] - 日本车企股价大涨 丰田单日涨幅超15% 日经225指数暴涨近1400点 [6] - 五十铃将在南卡罗来纳州建厂 丰田追加8800万美元投资生产混动部件 [7] 美国车企反应 - 底特律三大车企批评协议 认为对北美制造汽车征收更高关税不公平 [7] - AAPC指出日本进口车美国零部件含量低却享受更低关税 损害美国产业利益 [8] - 美国车企在日本市场面临左舵车、高油耗等产品适应性挑战 [9] 投资与市场开放 - 日本承诺在半导体、钢铁、造船、能源、汽车等领域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4] - 协议要求日本增加美国大米进口比例 并开放汽车市场准入 [4] - 白宫称将废除阻碍美国汽车在日本销售的法规 但市场实际开放效果存疑 [8] 行业连锁反应 - 协议为欧盟、韩国提供谈判模板 加剧其达成类似协议压力 [9] - 现代、大众等非日本外资车企股价也随协议公布上涨 [9] - 分析师认为日元贬值20%可部分抵消关税影响 [6]
丰田董事长称愿意将美国制造的汽车进口到日本
快讯· 2025-07-29 00:34
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Akio Toyoda)表示,他愿意向日本进口该公司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丰田章 男近日表示:"有很多车型在日本没有销售。"尽管丰田章男没有透露将进口到日本的具体车型,但据 信,他正在考虑推出凯美瑞(Camry)轿车,以及皮卡等车型。凯美瑞已不再在日本生产和销售。根据协 议,在日本标准下安全得到保障的美国产乘用车无需进行额外的安全测试就可以进口。丰田章男的言论 是基于这笔交易的这一方面。如果丰田将在美国生产的产品进口到日本,美国的贸易逆差就有可能减 少。丰田章男说,由于关税协议使进口美国制造的汽车变得更容易,选择的范围将增加,"这对消费者 有利"。(新浪财经) ...
炮轰电动化、年薪19亿!公司利润暴跌,董事长凭啥涨薪20%?
电动车公社· 2025-07-28 15:14
丰田汽车2024财年业绩与高管薪酬 - 2024财年综合营业利润下滑10%至4 8万亿日元(约2320亿元人民币)[1] - 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暴跌34 9%至3 1万亿日元[2] - 董事长丰田章男逆势涨薪20%至19 49亿日元(约9425万元人民币)[3] - 2023财年因造假丑闻仍创下16 22亿日元年薪纪录(涨幅62%)[5] 丰田章男的权力构建路径 - 通过交叉持股模式使个人持股不足1%,实际控制权绑定三井等财阀[10][11] - 基层历练路线:27岁隐姓入职,历经销售/工人/课长等岗位,40岁进入管理层[13][14] - 2009年借"刹车门"危机接任社长,初期受副社长集体制衡[19][22] - 通过研发跑车/豪华车(86/Supra/世纪)和打造Gazoo Racing子品牌重塑形象[28] - 建立亲民IP:参与赛车/校园活动,早于马斯克运用网红策略[30][31] - 2017年后清洗管理层,七大决策席位中掌控五席[39][40] 电动化战略与技术路线 - 2010年与特斯拉合作被副社长团队叫停,出售2 4%股份[23][50] - 电气化三步走:HEV混合动力→PHEV插混→氢燃料/固态电池[54][55][57] - HEV车型累计销量超2000万辆,与燃油车平分秋色[59] - 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试产,2027-2028年商业化[57] - 主张多技术路线并行,强调"真正的敌人是二氧化碳"[65][66] 组织变革与战略布局 - 2019年废除终身雇佣制,推行绩效薪酬改革[72][73][74] - 收购母公司丰田织机,形成1800亿日元+7000亿日元的控股架构[83][84] - 雷克萨斯2026年中国国产化,规划10万辆新能源车年产能[85] - 参照通用CEO 2950万美元年薪,推动职业经理人薪酬对标[79] 行业竞争与跨界合作 - 2017年后连续投资Uber/Grab/滴滴,与比亚迪深度合作[42]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智能化/电动化挑战传统优势[69] - 高管薪酬改革意图吸引全球化人才应对行业变革[77][78]
加氢站关停潮下,氢燃料电池车难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8 09:26
全球氢燃料电池车行业现状 - 氢燃料电池车凭借零排放、长续驶里程等优势成为车企重要布局方向 丰田、现代、本田已推出量产车型(Mirai、Nexo、Clarity) 宝马推出ix5 Hydrogen概念车 [2] - 行业面临"鸡生蛋蛋生鸡"困境:高车价和运营成本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低 加氢站因利用率不足难以盈利 制氢/储运/加氢环节成本高效率低 [2] 美国市场动态 - 加州Mirai车主集体诉讼丰田 指控其夸大加氢网络便利性 实际加氢困难(需长途驾驶/设备故障频发) [3] - 2025年7月美国仅存51座公共加氢站(加州占50座) 较2024年底减少3座 特朗普政策导致清洁能源补贴取消 [4] - 氢价从2022年13美元/公斤暴涨至2024年36美元/公斤 现代Nexo车主同步发起集体诉讼 [4][5] - 产业挫折:尼古拉汽车破产 通用终止5500万美元氢燃料电池合作项目 [5] 欧洲市场困境 - Stellantis终止氢燃料研发 搁置Pro One商用车量产计划 因基础设施不足/缺乏消费激励 [8] - 连锁反应:合资公司Symbio 80%产能需求蒸发 法国Hyvia破产清算(零量产车交付) [9] - 加氢站加速关闭:壳牌关停英国3座 H2 Mobility关闭德国22座 欧盟仅250座加氢站(德国128座) [10][11] - 建设成本达数百万欧元/站 各国政策不统一制约网络建设 [11] 日本市场特点 - 政府2017年推出"氢能社会"战略 但加氢站从2024年161座降至2025年151座(爱知县33座最多) [12] - 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仅8000+辆(2025年目标20万辆) 2023财年销量仅572辆 [13] - 车价高昂:Mirai售价741-861万日元(补贴后仍高于纯电车型) [13] - 丰田展示第三代氢燃料系统(2026年商用) 政府延续补贴政策 选定6个商用车重点推广区域 [14] 韩国市场表现 - 现代推出新一代Nexo(补贴后约20万元人民币) 全国保有量近4万辆但销量从2022年10336辆骤降至2024年不足3000辆 [17] - 加氢站218座(京畿道38座) 但安全事故频发:2024年12月连发加氢站爆炸/火灾事件 [18][19] - 政府计划2025年补贴1.1万辆乘用车+2000辆公交车 氢燃料公交补贴提升至5000韩元/公斤 [20]
日本已经被逼上不归路!美日关税谈判后:日本或将矛头对向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28 01:06
产业链磁吸效应 - 超过3.2万家在华日企中78%明确表示绝不撤离中国市场[1] - 资生堂加速布局中国美妆市场 日清食品在长三角新建智能工厂 丰田氢能研发中心落地北京[1] 日本汽车产业困境 - 中国电动车抢占全球市场 比亚迪2023年销量超越丰田[2] - 美国持续施加关税压力 日本对美汽车顺差610亿美元占外贸总顺差70%以上[6] - 特朗普政府威胁征收25%关税 日本被迫以农产品开放和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换取关税从25%降至15%[6] 贸易与产业链失衡 - 日本连续五年贸易逆差 2024年对华逆差达424亿美元[2] - 日本对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20% 但自贸区谈判停滞16轮受美国阻挠[4] - 日本半导体产业投入2万亿日元仍难以撼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势 全球专利申请量中国150万件对日本50万件[6] 技术竞争与战略失误 - 日本在电动车领域押注氢能源的战略失误 错失新能源革命机遇[6] - 家电 造船 光伏产业市场份额几乎被中国蚕食殆尽[6] - 中国制造业2025战略需要日本半导体材料 光学元件等精密技术[12] 区域经济整合机遇 - RCEP全面生效 中日韩三国GDP总量占全球25%[12] - 中日韩推进高于RCEP标准的自贸协定将释放万亿级市场红利[12] - 若能嵌入中国产业链 日本可重获增长动能[12] 国防与地缘战略 - 日本2025年国防预算达551亿美元 连续13年增长 重点投向远程反舰导弹 F-35战机和战斧巡航导弹[9] - 在宫古岛 石垣岛部署12式反舰导弹 实现西南诸岛武装化[9] - 制定台海有事撤离计划 拟6天内转移12万民众 2026年计划大规模军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