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田(TM)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已经被逼上不归路!美日关税谈判后:日本或将矛头对向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28 01:06
产业链磁吸效应 - 超过3.2万家在华日企中78%明确表示绝不撤离中国市场[1] - 资生堂加速布局中国美妆市场 日清食品在长三角新建智能工厂 丰田氢能研发中心落地北京[1] 日本汽车产业困境 - 中国电动车抢占全球市场 比亚迪2023年销量超越丰田[2] - 美国持续施加关税压力 日本对美汽车顺差610亿美元占外贸总顺差70%以上[6] - 特朗普政府威胁征收25%关税 日本被迫以农产品开放和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换取关税从25%降至15%[6] 贸易与产业链失衡 - 日本连续五年贸易逆差 2024年对华逆差达424亿美元[2] - 日本对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20% 但自贸区谈判停滞16轮受美国阻挠[4] - 日本半导体产业投入2万亿日元仍难以撼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势 全球专利申请量中国150万件对日本50万件[6] 技术竞争与战略失误 - 日本在电动车领域押注氢能源的战略失误 错失新能源革命机遇[6] - 家电 造船 光伏产业市场份额几乎被中国蚕食殆尽[6] - 中国制造业2025战略需要日本半导体材料 光学元件等精密技术[12] 区域经济整合机遇 - RCEP全面生效 中日韩三国GDP总量占全球25%[12] - 中日韩推进高于RCEP标准的自贸协定将释放万亿级市场红利[12] - 若能嵌入中国产业链 日本可重获增长动能[12] 国防与地缘战略 - 日本2025年国防预算达551亿美元 连续13年增长 重点投向远程反舰导弹 F-35战机和战斧巡航导弹[9] - 在宫古岛 石垣岛部署12式反舰导弹 实现西南诸岛武装化[9] - 制定台海有事撤离计划 拟6天内转移12万民众 2026年计划大规模军演[9]
三千万辆中国车利润真不如丰田吗
经济日报· 2025-07-25 21:59
中国汽车产业利润与规模失衡问题 - 中国汽车销量3143.6万辆利润4622.6亿元,丰田1027万辆销量净利润2376.21亿元,中国汽车总利润高于丰田[1] - 18家主要上市车企净利润总和不到800亿元,仅为丰田三分之一[1] - 丰田单车利润2.3万元,自主品牌平均单车利润不足其一半[1] 利润失衡原因分析 - 中国200余家整车生产企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通过低价策略挤压优质企业生存空间[2] - 燃油车利润压缩与电动化/智能化投入增加形成"一减一增"压力[2] - 丰田因传统混动技术处于市场回报期且新能源投入保守而维持高利润[2] 市场结构与产品定位问题 - 丰田海外销量占比超70%,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刚起步[3] - 中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中超60%集中在东南亚、中东等中低端市场[3] - 欧美高端市场份额不足5%,显示品牌需向中高端价值链攀升[3]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 除比亚迪、理想等少数企业外,多数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仍处投入期[3] - 新能源汽车早期亏损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如特斯拉18年后盈利)[3] - 新能源车规模扩大将加速利润拐点到来[3] 行业发展趋势 - 丰田、大众、奔驰等跨国车企利润出现大幅下滑[4] - 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是跨国车企业绩拖累主因[4] - 中国汽车产业正实现从燃油车主导到新能源引领的历史性跨越[4] - 利润结构将从"依赖外资/油车"向"自主创造/智电创造"转变[4]
Why Toyota Motor Rallied This Week
The Motley Fool· 2025-07-25 21:12
贸易协议影响 - 特朗普政府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 对日本进口商品(包括丰田汽车)征收的关税低于预期 [1][2] - 汽车关税税率从24%降至15% 由于汽车属于高价商品 新关税可能导致终端消费者价格差异达数千美元 [2] - 协议内容包括取消美国对日本出口的部分限制 但美国汽车制造商不认为能在日本获得新的市场份额 [4] 丰田汽车市场表现 - 丰田汽车(TM)股价本周上涨11.8% 尽管没有公司特定消息 [1] - 公司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商 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6] - 投资者需关注8月7日丰田Q2财报 以全面评估贸易协议影响 [7] 美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汽车制造商抱怨降低后的关税使其处于竞争劣势 [3] - 美国车企进口的钢铁和铝将面临50%关税 部分汽车零部件即使在美国生产仍需缴纳进口关税 [3] - 贸易协议最终关税水平可能对美国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6] 全球供应链复杂性 - 丰田在全球多地生产汽车 零部件和组件来源多样化 [7] - 贸易协议对不同地区生产和供应链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7]
丰田该对特朗普说谢谢
36氪· 2025-07-25 11:12
日本汽车关税谈判结果 - 美国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包含2.5%基础关税[1][2] - 消息公布后日本车企股价集体飙升:本田、日产涨超8%,丰田涨近12%,三菱涨13%,马自达飙17%[1] - 韩国现代汽车股价跟涨6%,起亚微涨0.2%[1] 关税调整对日本汽车业影响 - 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580亿美元,占贸易顺差62%[4] - 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同比暴跌26.7%,5月降幅24.7%[1] - 丰田预计2026财年营业利润3.8万亿日元,较分析师预期低19%,净利润同比下滑34.9%[4] - 丰田北美市场营业利润率预计从12%暴跌至0.6%[5] 日本汽车业战略调整 - 丰田计划将RAV4北美产能集中度从40%提升至80%,零部件本地化率从40%提至60%[7] - 丰田提出帮助美系车进入日本市场,但美系车因不符合日本需求效果有限[8] - 日本同意向美投资5500亿美元并扩大汽车、农产品市场开放[2] 新能源技术路线竞争 - 丰田2025财年销量中混动车型占电动化车型90%,纯电占比极少[15] -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2020年23.1%降至2024年13.7%,中国品牌市占率达60.5%[13] - 中国品牌占据东南亚电动车市场75%份额[13] - 丰田在美国混动市场份额接近60%[13] 汇率与财务表现 - 日元兑美元每贬值1日元,丰田营业利润增加500亿日元[15] - 2025财年日元平均汇率153日元/美元,推动丰田营业利润达4.79万亿日元[15] - 丰田2025财年营业利润同比仍下降10.4%,净利润降3.6%[15] 行业格局变化 - 汽车产业占日本GDP12%,提供500万就业岗位[4] - 2024年日本车企在美销售590万辆,美国是其最大单一市场[4] - 丰田RAV4以118.7万辆全球销量超越特斯拉Model Y[3]
日美达成关税协议,日本车企高兴得起来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7-25 05:41
关税调整影响 - 美国将对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从27.5%下调至15%,日本7家大型车企合计关税负担减少约1.6万亿日元 [1][3] - 与今年春季2.5%的关税相比,15%仍属高关税且可能趋于固定 [1][3] - 高盛报告显示,7家车企合计关税影响从3.47万亿日元缩小至1.8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降幅从47%收窄至25% [3] - 丰田关税影响从1.6万亿日元降至8720亿日元,本田从5600亿日元减至3052亿日元,日产从4700亿日元减至2561亿日元 [3] - 斯巴鲁和马自达等依赖美国进口比例高的企业避免经营危机,斯巴鲁此前预计关税可能造成3600亿日元负担 [3] 供应链调整 - 本田将美国市场思域混动车型生产从日本转移至当地 [4] - 三菱汽车决定由日产提供OEM生产 [4] - 分析师认为15%关税下从日本出口仍可盈利,向美国转移生产可能性降低 [4][6] 美国市场反应 - 美国制造商反对关税下调,AAPC主席称这是对美国产业和工人的糟糕协议 [5][6] - 美国制造商担忧日本进口车比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北美生产车承受更低关税 [6] - 丰田7月起在美国平均提价270美元,斯巴鲁也已提价,预计各车企将分阶段涨价 [6] 行业挑战 - 通胀导致美国汽车销售可能下滑,日本经济型汽车销量易受消费心理影响 [7] - 分析师预计15%关税可能永久化,建议车企建立最适合的当地体制 [7] - 丰田和斯巴鲁表示需考虑应对高关税常态,提高生产效率 [7] - 汽车零部件关税也降至15%,但日本中小企业难以转嫁成本 [7] 市场环境变化 - 日本车企此前在2.5%低关税下开展美国业务,未来15%将成为新常态 [7] - 中国本土厂商崛起使日本车企难实现大幅增长,需提高美国市场竞争力 [8]
丰田本土300万产量商业模式面临考验
日经中文网· 2025-07-25 05:41
丰田的竞争力来源 - 公司竞争力源于持续降低汽车生产成本的努力,依赖于丰田市周边数万名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产业聚集地的合作关系 [1][4] - 公司坚持在日本国内维持300万辆年产量的体制,以保持相关就业和环境,这一策略从1美元兑80日元的时代延续至今 [4] - 公司与地区的深厚关系体现在地方政府人口动态上,丰田市人口在过去66年增长至原来的近三倍,达到41万人 [4][5] 日本汽车产业特点 - 日本汽车和零部件出口约20万亿日元,基本平衡了每年25万亿日元的能源进口 [2] - 汽车产业的生产诱发效应高达2.74,表示需求额每增加1,相关产业生产增加2.74 [3] - 日本新车销售峰值从1990年的777万辆降至2024年的442万辆 [6] 丰田的财务特点 - 公司在2025年3月底的一年内日本国内生产323万辆汽车,其中近三分之二出口到美国等海外市场 [2] - 日本市场营业利润占整体66%,超过销量更多的北美市场 [2] - 公司每年获得约7000亿日元消费税退税金,相当于2024财年营业利润的15% [3] 国际比较与挑战 - 美国通用汽车将生产基地迁往墨西哥等海外地区,导致底特律市人口下降至原来的近三分之一 [5] - 日本法人税实际税率在2014年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二高,公司海外子公司销售额的6%作为技术费返回日本,约4000亿日元 [5] - 丰田在美国新车平均价格约4万美元,高于其他车企且折扣较少 [6] 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需要考虑提升产品价值,增强对关税和汇率的承受能力,实现盈利方法多样化如通过软件和服务盈利 [6] - 日本需要培育能够在全球获利的新产业,应对可能到来的丰田200万辆时代 [6] - 将关税问题视为改变日本商业模式的契机具有建设性意义 [6]
破防咯,美日达成贸易协议,日本接受15%税率,开放汽车大米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25 05:23
美日贸易协议核心条款 - 美国将对日本输美商品的关税从威胁中的25%下调至15%,其中日本汽车关税由2.5%的基础税加上新增的12.5%达到15%,钢铁和铝产品仍维持50%高关税 [4] - 日本被迫开放水稻市场,提高美国大米进口配额,美国汽车将长驱直入日本市场 [4] - 协议包含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投资领域明确指向半导体、能源和汽车制造等美国"制造业回流"核心领域 [4] 日本汽车行业影响 - 协议公布后日本汽车股暴涨,本田单日飙升8.4%,丰田盘中暴涨10%,马自达创下十年来最高的16%涨幅 [5] - 15%的关税将导致丰田每年利润蒸发8%,美国给予欧盟汽车的关税仅为5%,使日本车企难以竞争 [5] - 日产高管表示除非将生产线搬迁至墨西哥,否则无法与美国车企竞争 [5] 日本农业领域冲击 - 美国大米价格仅为日本本土的六分之一,市场开放后预计将迅速占据10%的日本市场 [5] - 日本农协将面临巨大冲击,福岛稻农愤怒表示"这根本不是开放市场,而是给农民送葬" [5] 宏观经济影响 - 日元汇率暴跌至148.5,输入性通胀加剧,东京超市物价飞涨 [9] - 5500亿美元的资本外流加上大规模市场开放,预示着日本产业空心化危机的逼近 [7] - 协议被经济学家称为"新版广场协议",与1985年《广场协议》相提并论 [7]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日本妥协撕开了发达经济体的防线,预示着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将更加猖狂 [9] - 全球贸易规则正在被改写,WTO体系正被撕裂 [11] - 欧盟和韩国的谈判代表对协议表示担忧,认为发达经济体的防线已被突破 [9]
乘用车专题:复盘丰田高端化,对比亚迪有何启示
天风证券· 2025-07-25 04: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丰田通过精准定位、技术投入和差异化营销实现高端化转型,若比亚迪能复制其路径,出海有望凭技术创新抢占欧洲二线豪华市场,国内以设计与性价比突围BBA和新势力品牌,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3][4] 丰田高端化历程复盘 布局 - 日本本土品牌形象固化,高端化受阻,丰田抓住石油危机机遇,利用低贸易壁垒和经济型豪华车需求缺口,设立雷克萨斯品牌进入北美市场 [2] - 面对贸易限制,丰田以高端化、高附加值产品定位避开限制,后期从整车出口转向对外投资,降低成本巩固海外市场地位 [2][9] 研发 - 组建国际化团队,投入10亿美元研发LS 400,生产450辆原型车,近千次发动机设计,超170万英里测试,实现快速与静谧性能融合,严格控制重量避免“油老虎税” [2][16][17] 营销 - 高脚杯广告树立雷克萨斯高端品牌形象,快速提升影响力,成为快速舒适高性价比汽车标杆 [2] 销量 - 上市两年赶超宝马、奔驰成为当时北美进口豪车销量冠军 [2] 售后 - 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刹车故障等问题,持续提升驾驶体验,不断改进产品 [2][33] 对于比亚迪高端化的启示 国外策略 - 高端化车型亮相海外,腾势在米兰首发后计划两年内覆盖数十国,构建超1000家服务网点,展示技术实力和品牌魅力 [3][40] - 多样化布局,腾势Z9GT切入轿跑市场,解决欧洲市场痛点;腾势B5瞄准SUV市场;腾势D9顺应MPV电动化趋势 [3][41] 欧洲市场 - 消费者偏好中小型SUV,大型SUV销售困难,MPV电动化趋势明显,复杂路况应对与安全保障技术亟待提升 [47] 腾势Z9GT - 动力性能强劲,续航能力优越,外观与内饰设计符合豪华定位,安全性能突出,价格有优势 [48][50] 腾势D9 - 智驾配置优越,科技感领先,是豪华MPV性价比之选,提供舒适商务驾驶体验 [51] 腾势B5 - 续航能力优,油电混动能耗低,智驾系统领先,价格优势明显 [53] 国内市场 - 顺应“去技术化+颜值+空间”消费趋势,主推方程豹钛7、仰望U8L、腾势N8L,开启国内品牌高端化进程 [3] 方程豹钛7 - 硬派外观搭配高性能智驾,城市通勤与越野兼顾,性价比高,高配版预计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 [61] 仰望U8L - 全尺寸行政级豪华,通过性与实用性兼具,智驾功能领先竞品 [63] 腾势N8L - 采用腾势家族最新设计语言,空间表现优秀,动力性能突出 [65]
异动盘点0724| 造纸板块、券商股,博彩走强;美股核电大涨,文远知行涨超5%,德州仪器跌超13%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24 04:24
港股造纸板块 - 玖龙纸业领涨板块,单日涨幅逾9%,连续第四轮提价,自8月1日起上调瓦楞纸及再生牛卡纸报价30元/吨 [1] 港股券商板块 - 中资券商股集体走强,东方证券涨超6%,中原证券涨5%,国联证券涨逾4%,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均涨3.5%,十余家机构涨幅超2% [1] 港股零售与消费 - 都市丽人大涨13%,2024年线上GMV达15.7亿元,同比增幅100% [1] - 中国中免飙升17%,营收同比跌幅由2024Q4的19.5%收窄至2025Q1的11%,毛利率同比持稳33%(环比提升4.4pct) [1] 港股博彩板块 - 澳博控股、汇彩控股涨3%,银河娱乐、金沙中国涨超2%,澳门7月日均博彩收入6.83亿澳门元(同比+14%,环比-3%) [2] 港股医疗与科技 - 雍禾医疗盘中涨13%,与美团医药健康达成战略合作 [2] - 美图公司涨近4%,旗下AI影像创作智能体"RoboNeo"登顶App Store分类榜 [2] - 宜搜科技跌超7%,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6578.7万股,配售价5.26港元较前日折让14.7% [2] 港股内房板块 - 碧桂园控股领涨近10%,世茂集团升超8%,雅居乐集团涨逾7%,旭辉控股集团升超5%,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33万亿元,同比增速回升0.6个百分点至0.4% [3] 港股旅游与交通 - 美兰空港拉升涨10%,海南封关有助于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3] 港股黄金板块 - 潼关黄金跌超5%,大唐黄金下挫4.8%,山东黄金跌逾4%,现货黄金跌破3380美元/盎司(日内续跌0.2%,较五周高点累计回落逾50美元) [4] 美股金融与科技 - 富途控股涨2.82%,与华夏基金(香港)达成Web3.0长期战略合作 [5] - Alphabet跌幅为0.58%,盘后涨幅为2.25%,季度利润超出预期,人工智能推动业务 [6] 美股核电与医疗 - 美股核电股集体大涨,Oklo Inc涨幅为9.21%,Talen Energy涨幅为8.18%,Vistra Energy涨幅为5.83% [5] - 燃石医学涨幅为41.42%,总市值为8872万美元,连续298次通过国内外权威组织机构的室间质评 [5] 美股汽车与半导体 - 美股日本汽车股股价飙升,丰田汽车涨幅为13.64%,本田汽车涨幅为13.12%,美国对日本汽车的关税从25%降至15% [6] - 德州仪器跌幅为13.34%,业绩展望未让市场满意 [6] 美股其他行业 - 赛默飞世尔涨幅为9.14%,第二季度营收增长3%,达到108.5亿美元 [6] - 文远知行涨幅为5.38%,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启动沙特首个Robotaxi试运营服务 [6] - 特斯拉涨幅为0.14%,盘后跌幅为4.44%,第二季度业绩低于预期 [7] - IBM公司涨幅为0.02%,盘后跌幅为5.26%,软件部门销售额略低于华尔街预期 [7]
汽车狂飙,军工与地产退潮! 美日贸易协议改写日本股市输赢榜
智通财经网· 2025-07-24 02:31
美日贸易协议对日本股市的影响 - 美日贸易协议将美国对日本商品的关税设定为15%,较此前威胁的25%关税大幅降低 [2] - 美国对自日本进口的汽车加征12.5%关税,加上此前2.5%的关税税率,合计为15% [2] - 日本政府承诺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2][5] 汽车行业 - 美国同意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成为此次贸易谈判的最大惊喜 [4] - 关税下调将把日本七大超级车企本财年的营业利润冲击从此前预计的3.47万亿日元大幅降至1.89万亿日元 [4] - 日本东证指数的汽车板块周三飙升11%,创2024年8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4] - 丰田汽车股价劲升14% [4] - 汽车板块此前遭遇大量做空,短线空头被迫回补 [2] 机械制造行业 - 日本政府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可能带动汽车厂商扩大在美国投资规模,机械企业将受益 [5] - 发那科(Fanuc)股价在东京大涨12% [5] - 安川电机(Yaskawa)股价上涨11% [5] 银行业 - 利率上升以及国债收益率上行对银行业巨头们放贷收益非常有利 [6] - 隔夜指数掉期显示今年年底前日本央行再度加息的概率超过80% [6]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2008年以来新高 [6] 军工防务行业 - 国家防务承包商如IHI Corp出现大规模获利回吐 [7] - 石破茂辞职传闻进一步打击该板块,因其被视为"国家防务军工迷" [7] 零售行业 - 与日本内需市场密切相关的零售巨头Ryohin Keikaku以及寿司连锁Food & Life等面临短期重大抛售压力 [8] - 此前为规避关税风险而买入的避险型内需股可能出现反转 [9] 房地产行业 - 负债较高的房地产板块将大幅承压,因更高利率负担带来基本面恶化压力 [10] - 自民党以外的多数政党提出的减税可能推动日本财政预算大举扩张,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走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