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MS)

搜索文档
7月18日电,摩根士丹利预计英国央行将在9月份维持利率不变,而此前的预测为降息。
快讯· 2025-07-18 08:37
英国央行利率政策预期调整 - 摩根士丹利预计英国央行将在9月份维持利率不变 [1] - 此前预测为降息,最新预期出现方向性调整 [1]
摩根士丹利预计英国央行将在九月份维持利率不变,之前的预测为降息。
快讯· 2025-07-18 08:33
英国央行利率预测调整 - 摩根士丹利预计英国央行将在九月份维持利率不变 [1] - 之前的预测为降息 [1]
摩根士丹利:美股短期回调风险加剧,标普500或先跌5%-10%
环球网· 2025-07-18 02:52
美股市场展望 - 美股正酝酿新一轮牛市,但短期可能面临5%至10%的回调,回调将是短暂且轻微的,为投资者提供逢低买入机会 [1] - 标普500指数自4月低点以来累计上涨超20%,市值增加约11.5万亿美元,但当前估值已部分透支未来增长预期 [3] 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广泛关税措施已开始冲击企业资产负债表,三季度财报季将首次全面反映关税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3] - 盈利上调的行业数量显著增加,表明企业正逐步消化关税影响 [3] 市场结构与板块表现 - 标普500指数上涨主要由少数科技巨头驱动,周期性板块(如金融、工业)尚未充分参与 [3] - 若贸易风险导致盈利修正范围扩大,资金可能从成长股流向价值股,推动指数成分更均衡的上涨 [3] 历史经验与市场逻辑 - 此前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曾引发市场恐慌,但标普500指数在回调后迅速反弹并创下新高,验证了"危机中的买入机会",此次贸易政策冲击或重演类似逻辑 [3] 企业盈利与市场情绪 - 企业盈利轨迹将是区分暂时性回调与结构性熊市的关键 [3]
Why Morgan Stanley Offers A Compelling Long-Term Investor Story
Benzinga· 2025-07-17 18:13
摩根士丹利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 - 第二季度每股收益(EPS)为2.13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2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2.02美元 [1] - 净利润从30.8亿美元增至35.4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2%至167.9亿美元,超出预期的161.1亿美元 [1] - 信贷损失拨备增至1.96亿美元,主要因公司贷款组合增长、担保贷款业务扩张及宏观经济前景略微疲软 [2] 业务部门表现与市场反应 - 市场和财富管理部门表现强劲,但投行业务表现不及竞争对手摩根大通 [3] - 尽管业绩超预期,股价仍出现负面反应,因前期涨幅已反映较高预期 [3] - 公司对并购持开放态度,但设定"超高"标准,其并购历史记录良好 [6] 同业对比与估值 - 摩根大通调整后EPS为4.96美元,超预期的4.48美元,但净营收同比下降10%至456.8亿美元 [4] - 摩根士丹利2026年预期市盈率15倍,低于财富管理行业典型的15-20倍及嘉信理财的20倍,风险回报比具吸引力 [7] 分析师预期调整 - 美国银行将2025/2026年EPS预期上调至8.82/9.52美元(原8.58/9.25美元),假设2025年投行收入持平 [5] - 高盛调整2025-2027年EPS预期分别为+1%/-1%/-1%,维持2026年14.5倍市盈率目标,股价预测微调至146美元 [9] 行业前景 - 公司对初级投行业务前景乐观,预计2025年下半年企业团队适应经济不确定性后将保持强劲活动 [8] - 当前股价上涨0.74%至140.83美元,反映市场对管理层的积极展望 [9]
Better-Than-Expected Trading Drives Morgan Stanley's Q2 Earnings
ZACKS· 2025-07-17 13:05
摩根士丹利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每股收益为2.13美元,远超Zacks共识预期的1.93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82美元显著增长 [1] - 净收入达1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2%,高于Zacks共识预期的159.2亿美元 [1] 交易业务表现 - 交易收入超预期增长,主要受关税政策引发的市场波动推动,客户活动增加 [2][3] - 股票交易收入同比飙升23%至37.2亿美元,固定收益交易收入增长9%至21.8亿美元,均高于预期(股票30.3亿/固定收益21.2亿) [4] - 机构证券部门净收入76.4亿美元,同比增长9% [5] 同业比较 - 高盛股票交易净收入同比增长36%至43亿美元,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增长9%至35亿美元 [5] - 摩根大通市场总收入飙升15%至89亿美元,其中固定收益收入增长14%至57亿美元,股票交易收入增长15%至32亿美元 [6] 财富与投资管理业务 - 财富管理收入增长14%至77.6亿美元,得益于新增资产和费用增长 [7] - 投资管理收入增长12%至15.5亿美元,客户总资产规模达8.2万亿美元,接近10万亿目标 [8] 投资银行业务表现 - 投行业务疲软,总费用下降5%至15.4亿美元:咨询费下降14%,固定收益承销费下降21%,但股票承销收入增长42% [9][10] - 高盛投行费用增长26%至22亿美元,摩根大通投行费用增长7%至25.1亿美元(咨询费+8%/债务承销费+12%) [11] 其他财务指标 - 净利息收入增长14%至23.4亿美元 [12] - 非利息支出增长10%至119.7亿美元 [12]
7月17日电,摩根士丹利将阿斯麦目标股价从660欧元下调至600欧元。
快讯· 2025-07-17 06:08
摩根士丹利下调阿斯麦目标股价 - 摩根士丹利将阿斯麦目标股价从660欧元下调至600欧元 [1]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夏季驾驶高峰季汽油需求反季节性下降 油价短期弱势震荡
搜狐财经· 2025-07-17 05:22
油价走势 - 国际油价受需求疲软、政策冲击和供应扩张三重压力小幅走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14美元至66.38美元,跌幅0.21%,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9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19美元至68.52美元,跌幅0.28% [1] - 原油追随整体金融市场从低点回升,但未能完全收复美国官方库存数据公布后创下的跌幅 [1] - 摩根士丹利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在第四季度维持在每桶65美元,2026年四个季度均为每桶60美元 [2] 需求端分析 - 夏季驾驶高峰季汽油需求反季节性下降,作为需求指标的汽油产品日供应量减少67万桶至850万桶 [2] - 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馏分油需求下降且重要储油枢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库存增加 [1] -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紧张已实质性削弱全球能源消费预期,欧盟拟对美报复性措施将进一步加剧需求端软实力坍塌 [3] 供应端分析 - 摩根士丹利预警夏季后供应过剩重现,预计未来12个月经合组织的库存将增加不超过1.65亿桶,使库存水平回到2017年的水平 [2] - 欧佩克联盟增产策略与美洲产能扩张叠加,7月超预期日增54.8万桶 [4] - 当前过剩非周期性波动,而是全球能源秩序重构中的结构性过剩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制造多维冲击,既打压需求前景,又通过供应链扰动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3] - 特朗普否认解雇鲍威尔短暂提振市场情绪,但美联储维持利率的决策仍构成长期压制 [4] - 俄乌冲突缓和预期削弱风险溢价,进一步剥离价格支撑 [4] 行业趋势与预测 - 油价短期弱势震荡已不可避免,而中长期修复取决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能否实现软实力范式革新 [3] - 库存积累直接稀释石油稀缺性软实力,使价格向历史成本中枢回归 [4] - 大摩预测2026年油价每桶60美元,本质是对软实力长期贬值趋势的量化 [4]
华尔街权力转移:Citadel证券接管摩根士丹利期权业务及其对加密资产的深远影响
新浪财经· 2025-07-17 04:17
HFT巨头的崛起与市场主导 - 城堡证券收购摩根士丹利美国股票期权电子做市业务,获得数千个专业交易席位和100亿至120亿美元股票期权头寸,标志着传统银行在电子期权做市领域的退出[4] - 收购后城堡证券控制约40%专业做市商覆盖范围和超过35%零售期权流量,成为美国现货与期权市场的"影子央行"[5] - 高频交易公司凭借微秒级交易速度(Delta对冲循环缩短150-200微秒)和FPGA专有网络技术优势主导市场[5] - 做市商通过买卖价差盈利,执行巨大交易量将微小价差累积成可观利润[6] 做市商运作机制与市场影响 - 做市商通过持续报价买卖价格确保市场流动性,填补零售交易者订单缺口[6] - 做市商利用Delta和Gamma等指标管理风险,对冲行为可能显著影响标的资产价格[7] - 正Gamma环境下做市商"低买高卖"导致区间震荡市场,负Gamma环境下"低卖高买"放大波动性[8] 传统银行的撤退原因 - 金融危机后监管趋严增加做市商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9] - 传统银行受制于监管资本要求和风险厌恶文化,无法与高频交易公司的技术投入竞争[9] - 高盛等华尔街大行已陆续退出电子做市业务(如2017年终止美国期权交易)[9] 加密资产市场的战略机遇 - 传统银行撤退为加密期权市场创造发展空间,期权将成为链上资本结构深化关键支点[10][12] - 加密资产具有低相关性、高波动性特点,吸引对冲基金参与套利[13] - 以太坊L2和Solana等链上基础设施降低技术门槛,使更多参与者可成为做市商[13] - DeFi领域发展MEV防御、零知识证明等工具对抗"黑箱流动性"问题[14] 未来市场结构展望 - 高频交易巨头将主导交易基础设施,衍生品(尤其期权)成为核心战场[13] - 加密市场需在技术创新与公平流动性之间找到平衡,实现机构级重构[15] - 中国科创板试点推动做市商制度完善,券商需加强金融科技投入把握机遇[15]
上半年多项数据表现亮眼,国际投行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7-17 02:53
中国上半年GDP增长及国际投行预测 - 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消费、出口、工业生产等多项经济数据表现亮眼 [1] - 瑞士银行将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4%上调至4.7%,认为二季度增长稳健得益于"以旧换新"补贴和出口增长 [1] - 摩根士丹利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从4.5%上调至4.8%,指出出口韧性和财政靠前发力是主要支撑因素 [1] - 野村证券小幅上调2025年GDP增长预测,维持下半年和2026年预测不变 [4] - 高盛和巴克莱银行将中国GDP增速预期调升至接近5%,澳新银行从4.2%大幅上调至5.1% [4] 上半年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出口表现优于预期,受对美"抢出口"、东盟转运及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贬值影响 [2] - 上半年地方政府加快债券发行力度,缓解流动性压力,推动基建投资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 [2] 下半年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 - 国际投行普遍认为出口走弱可能制约经济增长动能,政策支持或将温和加码 [4] - 巴克莱银行预计中国政府将加大力度促进消费,包括扩大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品类 [4] - 瑞银预计政府可能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推出额外刺激,如扩大财政赤字率0.5个百分点以上、降息20-30个基点 [4]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下半年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出口走弱将成为主要拖累因素 [5] - 预计年内推出规模约0.5-1万亿元的刺激政策,出台时点可能在9月或10月 [5]
利好来了!集体宣布:上调!
券商中国· 2025-07-17 01:28
外资机构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 -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2025年实质GDP增长预测从45%上调至48% [1][2] - 高盛将中国2025年GDP增长预测由46%上调至47% [1][3] - 瑞银将中国2025年GDP增长预测由4%上调至47% [1][4] - 澳新银行将中国2025年GDP增速预测从42%大幅上调至51% [5] - 巴克莱等机构将中国今年GDP增速预测上调至近5% [2] 经济数据支撑上调原因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64% 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87% [3] - 消费复苏加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 较第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3] - 出口同比增长59% 对增长贡献17个百分点 零售额增长52% 受益于旅游业反弹 [5] - 化学品、电脑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产量增长提速 带动6月生产显著回升 [3] 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展望 - 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今秋将推出额外财政刺激计划 规模约50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 [3] - 高盛将中国2026年GDP增长预测从38%上调至39% [4] - 澳新银行认为出口和国内消费强于预期 抵消房地产疲软影响 [5] 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观点 - 花旗集团将中国消费板块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 看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增长前景 [5] - 桥水在岸中国基金上半年回报率达14% 对中国股票"适度增持" 因政策支持和低估值 [5] - 马来亚银行看好中国通信服务和消费行业 认为当前估值风险回报具吸引力 [5] 中美芯片贸易进展 - AMD计划恢复向中国出口MI308芯片 此前美国商务部通知其许可申请进入审查程序 [7] - 英伟达H20芯片获准销往中国 已建立"白名单"系统协调采购 目前订单量充足 [7] - MI308芯片出口限制曾导致AMD预计损失8亿美元 [7] - 美媒称芯片出口许可批准预示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