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BYDDY)

搜索文档
完善品牌细分市场布局 比亚迪“大五座天花板”方程豹钛7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9-09 14:41
产品发布与定价 - 方程豹钛7正式上市 推出4个配置版本 售价区间17.98万元至21.98万元[1] - 135KM两驱Pro版售价17.98万元 200KM两驱Max版售价18.98万元 190KM四驱Max版售价20.68万元 190KM四驱Ultra版售价21.98万元[1] - 提供最高价值超3.6万元上市权益[1] 产品配置与性能 - 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豪华底盘 全车真皮舒芙蕾座椅及座椅通风加热功能[1] - 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及TSC高速爆胎辅助稳定控制系统[1][3] - 顶配版配备DiPilot 300辅助驾驶激光版 20寸轮毂 四活塞定钳及20个扬声器[1] - 可选装灵鸢比亚迪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1] - 采用七横九纵高刚性车身结构 全车配备9个安全气囊[3] 空间设计与创新功能 - 车身尺寸近5米长 近2米宽 后舱容积近千升[2] - 二排座椅放倒后可形成1880L储物空间 容纳18个20寸加5个22寸行李箱[2] - 配备47处储物空间 首发搭载专为车载设计的BYD Pad智能平板[2] - BYD Pad支持45项车控功能 兼容主流平板设备[2] - 全球首发搭载自研电动滑板 游戏手柄及智能互联宠物安全座[2] 智能化与安全系统 - 标配天神之眼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提供智能主动安全保护[1][3] - 通过车载无人机系统 车顶摄像头及Insta360 X5相机实现三机全视角拍摄[2] - 宠物安全座支持实时查看爱宠状态 一键拍摄vlog及分享功能[2] 市场推广与渠道 - 全国方程豹门店已全面开启试驾体验服务[4]
比亚迪方程豹:累计交付已经突破15万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14:14
公司业绩与产品交付 - 方程豹品牌累计交付量突破15万台 [2] - 品牌成交均价达20.6万元 [2] 新产品发布与配置 - 方程豹钛7四驱顶配版搭载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激光版 [2] - 其他车型搭载天神之眼C-辅助驾驶三目版 [2] - 新车售价区间为17.98万至21.98万元 [2]
比亚迪方程豹钛7上市:17.98万元起,标配激光雷达与DM混动


凤凰网· 2025-09-09 13:42
产品发布与定位 - 比亚迪方程豹品牌旗下新车钛7正式上市 定位为科技大空间SUV 共推出四款配置 官方指导价17.98万元至21.98万元 [1] - 车身长度接近5米 轴距2920mm 得房率达70.9% 后备箱标准容积1000升 第二排座椅放倒后可扩展至1880升 [1] 动力性能表现 - 基于新一代DM混动技术打造 四驱版零百加速时间4.5秒 两驱版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4.9升 [1] - 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300公里 纯电续航最高达200公里(200KM两驱Max版) [1] 智能化配置 - 全系标配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系统 包含激光雷达 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和自动泊车功能 [1] - 行业首搭防晕车模式 通过底盘、动力、空调、香氛及屏幕显示协同控制提升乘坐舒适性 [1] - 语音交互系统内置DeepSeek AI大模型 深度接入瑞幸咖啡点单服务 支持语音下单和刷脸支付 [1] 智能生态构建 - 配备可拆卸多功能车载平板BYD Pad 支持与大疆无人机、影石相机深度联动 形成1车3机智慧生态 [2] - 顶配Ultra版可选装车载无人机系统 满足年轻群体和户外爱好者多元化需求 [2] 安全与舒适配置 - 配备9个安全气囊和高刚性车身结构 搭载TSC高速爆胎辅助系统 可在140km/h时速下介入 [2] - 车内配置十点按摩舒芙蕾结构座椅、副驾专属腿托、20扬声器迪声音响及奇华顿香氛系统 [2] 市场竞争定位 - 凭借空间、性能、智能化和定价综合优势 直接与理想L7、问界M7等车型在20万级家用SUV市场展开差异化竞争 [2]
比亚迪(002594):预计公司将筑底向上


浦银国际· 2025-09-09 11:15
投资评级 - 重申比亚迪股份(1211 HK)"买入"评级,目标价121.0港元,潜在升幅15% [2][4][8] - 重申比亚迪A股(002594 CH)"买入"评级,目标价124.5元人民币,潜在升幅16% [2][5][8] 核心观点 - 公司已度过最艰难时刻,基本面和估值均处于底部上行态势 [8] - 战略调整后三四季度趋势趋于平稳,海外汽车销量强劲且有望贡献显著利润增长,费用控制见效 [8] - 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分别给予新能源汽车、手机等电子业务和其他业务2025年32.0x、21.3x和10.0x市盈率 [8][12] 财务预测与业绩回顾 - 2025年二季度收入2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8%;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14% [8][10] - 二季度毛利率16.3%,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8个百分点;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55.97亿元和63.56亿元,同比环比均下降 [8][10] - 调整后2025年营收预测8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8%),净利润359亿元人民币(同比降11%);2026年营收96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6%),净利润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8%) [3][8][11] - 2025-2027年毛利率预测分别为17.4%、16.9%、17.0%;净利润率分别为4.3%、4.0%、4.2% [3][11] 估值与市场对比 - 当前港股和A股市盈率分别为16.6x和17.5x,目标估值对应2025年27.4x(港股)和30.9x(A股)市盈率 [8] - 市场预期港股目标价区间80.0-233.0港元,A股目标价区间92.0-214.0元人民币 [4][5][6] - 乐观情景目标价:港股185.5港元(概率15%),A股190.9元人民币(概率15%);悲观情景目标价:港股64.4港元,A股66.3元人民币 [24][25][32][33] 业务分部表现 - 二季度汽车/储能业务收入15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毛利率18.7%(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10] - 手机相关业务收入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毛利率7.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10] - 新能源车销量114.5万辆(二季度),平均单价14.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4%),单车利润4805元人民币(同比降43%) [10]
中国车市将洗牌、100家被淘汰?比亚迪副总李柯:剩20家都太多


凤凰网· 2025-09-09 06:59
行业整合预测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大洗牌 约100家车企被淘汰出局[1] - 目前约130家制造商在市场竞争 2030年仅15家能保持财务可持续性[1] - 未来十年全球汽车行业可能仅剩10家企业[1] 比亚迪竞争策略 - 价格竞争减弱将使比亚迪受益 消费者转向技术及驾驶体验等标准[2] - 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和营收低于预期 受国内政策压力影响[2] - 花旗大幅下调比亚迪销量预期 从原预计2024年580万辆降至460万辆[2] 海外市场扩张 - 中国车企积极寻求海外增长机会 比亚迪通过匈牙利工厂进入欧洲生产[2] - 比亚迪与长安等品牌快速扩大英国及欧洲市场销售[2] - 海外产能扩张需要较长时间 公司维持利润强劲的预期[2]
兴证国际:维持比亚迪电子“增持”评级25H1盈利能力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09 04:3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895亿元、2058亿元、2233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9亿元、63.65亿元、73.84亿元人民币 [1] 消费电子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业务收入609.4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7% [1] - 消费电子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75.6% [1] - 零部件业务收入137.5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9.8% [1] - 持续推动收购零部件产线盈利能力优化 [1]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新兴智能产品收入72.0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1% [1] - 新兴智能产品占总收入比重为8.94% [1] - 多款服务器产品通过客户验证 [1] - 内部大规模应用智能物流机器人 [1] 新能源汽车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124.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0.5% [1] - 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为15.45% [1] - 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15万辆 同比增长33.04% [1] - 新品推出和份额提升推动业务高速增长 [1]
比亚迪欧洲在售车型两年翻倍,本土化战略加速推进


经济观察报· 2025-09-09 03:46
产品阵容与销售网络 - 欧洲市场销售车型从两年前6款增至13款 产品阵容大幅扩充 [2] - 欧洲门店网络从最初3家发展至超过400家 覆盖伦敦巴黎米兰等核心城市 [2] - 计划年底前在欧洲32个国家设立超过1000家门店 [3] 市场表现与增长 - 2025年7月欧洲新车注册量达13,503辆 同比增长225% 市场份额升至1.2% [2] - 2025年4月欧洲月度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2] - 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汽车强国实现部分国家单月销量突破3000辆 规模增长达数十倍 [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全球化战略在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市场取得成效 [2] - 欧洲总部于2025年5月正式落户匈牙利 成为欧洲市场发展新支点 [3] - 正与数百家当地供应商洽谈合作以加强欧洲供应链体系 [3] 本土化生产规划 - 加速推进欧洲本土化生产布局 [3] - 匈牙利塞格德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 2026年起年产15万辆紧凑型全电动轿车 [3] - 计划到2030年匈牙利工厂年产量增至30万辆 [3]
兴证国际:维持比亚迪电子(00285)“增持”评级 25H1盈利能力改善


智通财经网· 2025-09-09 03:4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895亿元、2,058亿元、2,233亿元人民币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9亿元、63.65亿元、73.84亿元人民币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06.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8% 毛利55.4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5% 归母净利润17.3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97% [1] 消费电子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业务收入609.4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7% 占总收入75.6% 其中零部件业务收入137.52亿元 同比下降9.8% 组装收入471.95亿元 同比下降1.8% [1] - 受全球宏观经济不明朗和消费信心疲弱影响 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承压 但公司通过提升整机组装份额、优化收购零部件产线自动化转型及聚焦高端安卓产品实现盈利改善 [1] - 管理层预计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业务将受益于高端产品创新升级和大客户产品形态迭代机会 [1]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新兴智能产品收入72.0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1% 占总收入8.94% [2] - 公司积极布局AI服务器和机器人增量市场 多款液冷和电源服务器产品通过客户认证 智能物流机器人已大规模应用于集团内部制造场景 提升仓储和配送效率 [2] 新能源汽车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124.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0.5% 占总收入15.45% [3] - 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15万辆 同比增长33.04% [3] - 智能座舱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 辅助驾驶和热管理产品市场份额提升 智能悬架系统开始在主流车型批量配套 单台车型价值量有望持续提高 [3]
比亚迪起诉长城坦克CEO常尧侵权,后者失联两月


财经网· 2025-09-09 03:18
法律诉讼事件 - 比亚迪就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对常尧提起诉讼 法院已启动公告送达程序并将于9月下旬开庭 [1] - 被告常尧为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CEO 自今年7月起处于失联状态 朋友圈动态停留在6月24日 [1] - 常尧职业履历显示2022年担任长城汽车用户运营高级总监 2024年4月升任坦克品牌副总经理 2025年5月晋升为坦克品牌CEO [1] 公司运营状况 - 坦克品牌为长城汽车旗下品牌 在售车型包括坦克300、坦克400、坦克500和坦克700 [1] - 坦克品牌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为14.37万辆 同比下滑4.88% [1] - 目前尚不清楚常尧的长城坦克CEO职务是否已经解除 [1]
比亚迪:c- 关键要点:聚焦技术、营销、设计改进


2025-09-09 02:40
**会议纪要核心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002594 SZ)[1] * 行业为新能源汽车(NEV)制造行业[6] **国内运营策略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5年在国内市场采取相对保守的定价策略 以响应政府关于“反内卷”的指导以缓解竞争[4] * 竞争对手通过推出对标公司车型但价格更低的新产品 年内从公司手中夺取了市场份额[4] * 公司2025年的重点是提升技术、营销活动和车型设计 为2026年新车型/新技术的发布做准备[1][4] * 2025年下半年产品管线包括:海狮06(Sea Lion 06)于2025年7月开始交付 并在2025年8月实现总销量3万辆以上;即将推出的方程豹TAI7(Fangchengbao TAI7)将以合理且有吸引力的价格发布[4] * 对现有车型将推出更新版本 例如为秦L EV增加此前仅在汉等大型车型上配备的悬架系统DiSus C[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300亿元人民币 并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保持相似水平[5] **海外运营与扩张** * 管理层在年初指引2025年海外销量为80万辆 目前正努力实现90万至100万辆的目标[4] * 海外产能建设按计划进行 预计2026年在匈牙利、泰国、巴西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产能将分别达到15万辆以上、15万辆、15万辆和5万辆[4] * 2025年7-8月海外销量达16.2万辆 占其下半年目标(90万+辆)的37% 进度超前且利润可能高于国内市场[8] **财务目标与长期展望** * 公司未对2025年销量目标发表评论[1] * 分析师认为其此前国内销量目标(从总销量510万-530万辆中扣除90万+海外销量 隐含国内目标约215万辆)面临挑战 因7-8月国内销量55.6万辆仅占下半年目标的26%[8] * 长期目标为总销量约1000万辆 其中包括:国内500万-600万辆(基于80%-90%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25%-30%的市场份额);海外400万-500万辆(欧洲100万辆 占外国品牌20%-30%份额 总市场容量TAM约1400万-1500万辆的30%;南美150万辆 对标菲亚特 占TAM 500万辆的30%;东盟150万辆 对标菲亚特 占TAM 500万辆的30%)[8] **投资观点与风险提示** * 公司是中国及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均处于有利地位[6] * 预计公司总销量将从2024年的430万辆增长至2030年的890万辆 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需求的三分之一[6] * 给予A/H股买入评级 基于DCF的目标价分别为A股133元人民币/H股130港元(对H股应用10%折价)[7] * 下行风险包括:电动汽车竞争加剧、海外扩张进度慢于预期、外部电池销售低于预期[6][7] **其他重要信息** * 为降低自动驾驶版本车型物料清单(BOM)成本上升的影响 公司正致力于持续的成本削减努力并可能提高内部供应比例[4][5] * 高盛与公司存在投资银行业务关系 并在过去12个月内从公司获得相关报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