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川科技(300604)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牛熊股丨7股周涨超40%,最牛股周涨超60%
第一财经· 2025-09-28 13:57
个股涨幅表现 - 本周21只个股涨幅超过30% 其中7只涨幅超过40% [2] - 蓝丰生化以61.16%周涨幅位列榜首 向日葵(57.86%)、聚辰股份(51.90%)、长川科技(49.40%)涨幅居前 [2][3] - 复洁环保(44.87%)、上纬新材(44.81%)、品茗科技(44.01%)、晶合集成(39.58%)等个股涨幅显著 [3] 个股跌幅表现 - 本周16只个股跌幅超过20% [2] - 博瑞医药周跌幅达38.36% 位列跌幅榜首 香江控股(-30.77%)和好太太(-30.24%)跌幅居前 [2][3] - 泰嘉士(-27.82%)、ST创意(-26.21%)、吉视传媒(-25.73%)等个股跌幅较大 [3]
强势霸屏!连续两天“20cm封板”,长川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利润同比翻倍
华夏时报· 2025-09-28 02:04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半导体板块强势崛起 资金密集涌入推动板块内掀起涨停热潮 多只个股出现10cm和20cm涨停 [1][2] -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处于周期复苏阶段 需求端逐步回暖 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1] - 华泰证券预计202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至153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规模490亿美元 AI相关先进逻辑和存储是资本支出主要驱动力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预期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2] 公司股价与市值表现 - 长川科技9月23日至24日连续两日收获20cm涨停 股价从66.89元/股飙升至96.32元/股 市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创上市以来最高纪录 [1][4] - 此后两个交易日该股小幅震荡 26日收涨约1%至95.6元/股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8.27亿至8.77亿元 同比增长131.39%至145.38% 主要因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客户需求旺盛 产品订单充裕 [4]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77亿元、17.75亿元和36.42亿元 其中2023年营收同比大幅下滑31.11% 2024年显著回升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1亿元、0.45亿元和4.58亿元 2023年净利润同比骤降90.21% 2024年恢复至接近2022年水平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7亿元 同比增长41.80% 归母净利润4.27亿元 同比增长98.73% [6]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4亿元、-7.44亿元和6.26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0.8亿元 [6] - 应收账款持续增长 截至2022年至2024年末及2025年6月末分别为9.52亿元、10.21亿元、15.16亿元和16.50亿元 [6] 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 - 公司以1.19亿元收购科为升视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部分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持有科为升100%股权 [4] - 通过收购有利于提升公司对AOI设备的研发水平 为业务拓展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5]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分别为6.45亿元、7.15亿元和9.67亿元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授权专利数量超1000项 [7]
强势霸屏!连续两天“20cm封板”,长川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利润同比翻倍|掘金百分百
华夏时报· 2025-09-27 10:16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9月23日至24日连续两日收获20cm涨停 从66.89元/股飙升至96.32元/股 [2] - 此后两个交易日小幅震荡 26日收涨约1%至95.6元/股 [3] - 市值突破600亿元大关 创上市以来最高纪录 [6] 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预计达8.27亿至8.77亿元 同比增长131.39%至145.38% [3][6] - 业绩增长主要因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客户需求旺盛 产品订单充裕 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6]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77亿元 17.75亿元和36.42亿元 其中2023年同比下滑31.11% 2024年显著回升 [9]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1亿元 0.45亿元和4.58亿元 2023年同比骤降90.21% 2024年恢复至接近2022年水平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7亿元 同比增长41.80% 归母净利润4.27亿元 同比增长98.73% [9]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4亿元 -7.44亿元和6.26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8亿元 [9] - 应收账款持续增长 2022年末至2025年6月末分别为9.52亿元 10.21亿元 15.16亿元和16.50亿元 [9] 战略布局 - 公司以1.19亿元收购科为升视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部分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100%股权 [6] - 通过收购可获得核心视觉软件平台和视觉算法 提升对AOI设备的研发水平 [7] - 科为升的视觉研发和应用团队可为公司AOI设备的开发应用和业务拓展提供技术支撑 [7] 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分别为6.45亿元 7.15亿元和9.67亿元 [10]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已授权专利数量超1000项 [10] 行业背景 - 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周期复苏阶段 需求端逐步回暖 [3] - 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提升国内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3] -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如先进制程工艺突破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进展 [3] - 半导体板块成为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主角 资金密集涌入 [4] - 政策红利 需求复苏和估值修复三重逻辑共振驱动行情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预期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4] - 华泰证券预计202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至153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规模490亿美元 [5] - AI相关先进逻辑和存储仍是资本支出主要驱动力 看好中国先进逻辑和存储投资持续及设备国产进展 [5]
“锁定”这一即将大涨的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9-27 07:49
市场板块轮动 - A股市场出现"高切低"现象 前期领涨的AI算力和AI应用板块熄火 石油石化 房地产等低位板块开始领涨[1][4] - 石油石化板块单日上涨1.46% 成交额69亿元 但年内累计仍下跌2.47%[4][5] - 农林牧渔板块单日上涨1.08% 成交额106亿元 有色金属板块5日涨幅达4.31%[4][5] 算力板块业绩表现 - 13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预告 算力相关个股业绩普遍大幅增长[7] - 兄弟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最高1.15亿元 同比增长253.42% 产品已进入PEEK材料领域[7] - 长川科技净利润最高8.77亿元 同比增长145.38% 因半导体行业需求增长带动订单充裕[7] - 立讯精密预告净利润113.44亿元 同比增长25% 涉及人工智能和高速铜连接领域[7][8] 提前锁定业绩增长的公司 - 15家公司通过上半年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前三季度业绩 提前锁定业绩大增[9][10] - 新易盛上半年净利润39.42亿元 同比增长355.68% 远超去年前三季度的16.46亿元[10][12] - 寒武纪-U上半年净利润10.38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去年前三季度亏损7.24亿元[10][12] - 胜宏科技上半年净利润21.43亿元 同比增长366.89% 远高于去年前三季度的7.65亿元[10][12]
主力资金丨尾盘抢筹股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1:13
市场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701.87亿元,其中创业板净流出326.76亿元,沪深300成份股净流出197.33亿元 [1] - 申万一级行业中5个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汽车行业净流入11.96亿元居首,农林牧渔、美容护理和食品饮料行业净流入均超千万元,石油石化行业净流入近800万元 [1] - 26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电子行业净流出241.47亿元,计算机行业净流出112.27亿元,机械设备、电力设备、通信和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均超37亿元 [1] 行业表现 - 10个行业上涨,石油石化行业涨幅1.17%居首,环保、公用事业、农林牧渔和房地产行业微涨 [1] - 21个行业下跌,计算机行业跌3.26%居首,电子、传媒、通信和机械设备行业均跌超2% [1] 个股资金动向 - 54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其中19只净流入超2亿元 [2] - 汽车零部件概念股万向钱潮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5.7亿元创2025年5月16日以来新高 [2] - 军工股成飞集成主力资金净流入5.13亿元,湘电股份、成飞集成涨停,航宇科技、航发动力、中航成飞跟涨 [2] - 化工股天际股份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4.81亿元,龙虎榜显示机构席位合计净买入5775.1万元 [2] 主力资金流出个股 - 逾200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亿元,其中7只净流出超11亿元 [3] - 立讯精密主力资金净流出超21亿元,股东总户数37.97万户较上期增加6万户,增幅18.76%创2025年5月9日以来新高 [3] - 浪潮信息、东山精密、宁德时代、领益智造等热门股主力资金净流出均超13亿元 [4] 尾盘资金流向 - 尾盘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113.03亿元,创业板尾盘净流出58.32亿元,沪深300成份股尾盘净流出32.26亿元 [5] - 16只个股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入超4000万元,其中4只净流入超1.2亿元 [6] - 半导体设备股长川科技尾盘净流入2.3亿元居首,2025年上半年营收21.67亿元同比增长41.8% [6] - 电商概念股遥望科技涨停,尾盘净流入1.73亿元,横店东磁、多氟多、紫金矿业、英维克尾盘净流入金额居前 [7] - 29只个股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亿元,其中7只净流出超2亿元 [8] - PCB龙头股胜宏科技尾盘净流出6亿元居首,宁德时代、浪潮信息、亿纬锂能、立讯精密、东方财富尾盘净流出金额居前 [9] ETF资金情况 - 食品饮料ETF(515170)最新份额86.8亿份增加45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985.4万元,近五日下跌2.53%,市盈率20.2倍 [11] - 游戏ETF(159869)最新份额59.3亿份增加55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2亿元,近五日上涨3.58%,市盈率48.72倍 [11]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最新份额11.4亿份增加1.7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6亿元,近五日上涨13.97% [11] - 云计算50ETF(516630)最新份额3.7亿份增加12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435.5万元,近五日上涨2.27%,市盈率129.31倍 [12]
半导体设备半年报:长川科技加码高端新产品成果显著,建议后续关注SoC、存储、AI测试机的放量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9-26 07:30
行业景气度与增长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4%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2% [1] - AI芯片对计算性能和功耗的高要求提高芯片设计和制造复杂性 带动高性能SoC测试机和存储测试机需求显著增长 [1] - HBM技术成为AI计算标配 COWOS封装技术支撑GPU与HBM高速互联 先进封装设备需求高速增长 [1] - 海外半导体设备市场受AI相关投资驱动同比增长40% 测试机和封装设备等后道设备增长显著 [1] 中国市场表现与国产化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微降1% 主要受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1] - 同期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至21% [1] 企业业绩分化 - 九家前道设备企业2025年上半年均实现营收增长 但精测电子 芯源微 拓荆科技出现增收不增利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2] - 微导纳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8.95% 长川科技增长98.73% 华峰测控增长74.04% 中科飞测增长73.01% [3] - 北方华创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97% 中微公司增长36.62% [3] 长川科技业绩驱动因素 - 产品品类不断拓宽 重点开拓覆盖SoC 逻辑等高端应用场景的数字测试设备 三温探针台 三温分选机等产品 [3] - 实现从中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换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41.80%至21.67亿元 测试机收入12.50亿元(增长34.30%) 分选机收入7.09亿元(增长50.36%) [3] - 存货30.02亿元(增长35%) 合同负债0.63亿元(增长144%) 显示在手订单充足 [3] 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 - 长川科技毛利率自2020年低点爬升 近年维持在54%-56% 2025年上半年为54.93% [4] - 费用率同比下降3.42个百分点至37.93% 主要因规模效应显现和营运水平提升 [4] - 研发投入5.77亿元(增长35.38%) 占营收比例达26.65% 拥有海内外专利超1150项(发明专利超370项) 91项软件著作权 [4] 行业发展前景 - AI及HBM拉动行业需求 封测环节景气度持续提升 行业向上拐点明显 [4] - 国内测试设备厂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 建议关注存货与订单状况 高端设备快速突破 以及用于AI芯片 GPU的测试机放量情况 [4]
创业板公司融资余额四连增 其间累计增加94.5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3:27
创业板融资余额整体变动 - 截至9月25日创业板两融余额5147.54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6.17亿元融资余额5130.85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6.32亿元[1] - 融资余额连续四个交易日累计增加94.53亿元[1] - 期间融资余额增加个股443只增幅超20%个股50只融资余额下降个股502只降幅超10%个股62只[2] 融资余额增幅居前个股 - 绿岛风融资余额1.18亿元期间增幅127.26%[2][3] - 长川科技融资余额26.28亿元期间增幅109.62%[2][3] - 鸿富瀚融资余额2.13亿元期间增幅69.68%[2][3] - 宁波色母融资余额1.08亿元期间增幅64.00%[3] - 英诺激光融资余额2.41亿元期间增幅63.77%[3] 融资余额降幅居前个股 - 普蕊斯融资余额6311.57万元期间降幅46.74%[2][3] - 凯龙高科融资余额6033.62万元期间降幅33.04%[2][3] - 福赛科技融资余额1.93亿元期间降幅30.32%[2][3] - 华宝新能融资余额9781.53万元期间降幅26.17%[3] - 恒达新材融资余额2844.49万元期间降幅25.73%[3] 融资余额变动金额居前个股 - 宁德时代融资余额162.77亿元期间增加23.32亿元[5] - 新易盛融资余额160.93亿元期间增加18.29亿元[5] - 中际旭创融资余额159.46亿元期间增加15.88亿元[5] - 长川科技融资余额26.28亿元期间增加13.74亿元[5] - 胜宏科技融资余额153.70亿元期间减少14.62亿元[5] - 东方财富融资余额269.21亿元期间减少8.63亿元[5] - 同花顺融资余额57.55亿元期间减少4.74亿元[5] 行业分布与市场表现 - 融资余额增幅超20%个股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19只机械设备行业7只电力设备行业5只[4] - 融资余额增幅超20%个股期间平均上涨8.41%表现强于创业板指[4] - 长川科技期间股价上涨47.82%唯特偶上涨34.05%果麦文化上涨31.26%[4] - 玉马科技期间股价下跌9.58%腾远钴业下跌7.25%瑞丰新材下跌6.77%[4]
半导体测试机深度:AI芯片快速发展,看好测试&先进封装设备机遇
2025-09-26 02:29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聚焦于半导体设备行业 特别是测试机和先进封装设备领域[1] * 公司提及华峰测控 长川科技 迈维股份 拓荆 中微公司 北方华创 华海清科 晶盛机电等国内企业 以及泰瑞达 爱德万 DISCO 东京精密 Lam Research Applied Materials等国际龙头[2][27][30][32] 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芯片发展推动先进封装技术需求 如HBM和CoWoS 为国产设备带来机遇[1] * AI算力提升对存储器件提出更高要求 DDR5逐步取代DDR4 HBM显存替代GDDR SSD取代HDD 以满足更高带宽 容量和性能需求[1][6] * 国产算力发展两大投资逻辑 一是SoC和存储复杂性提升带动测试机需求增长 二是HBM和CoWoS封装成主流 增加先进封装设备需求[1][8] * 2022年SOC测试设备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至60% 存储类设备降至20% SOC与存储类设备合计占据80%市场份额 与AI芯片发展密切相关[1][13] * HBM测试流程复杂 晶圆级测试需对DRAM和逻辑芯片进行检测 KGS D测试增加晶圆老化等步骤 对设备电流承载能力 精度和并行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19][20] * 先进封装中 Die Bond机 键合机和划片机是关键设备 分别占工序的30% 23%和30% 对最终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1][25] 其他重要内容 * 存储测试机价格约100万至300万美元 市场龙头企业是爱德万 国产化率相对较低[10] * 射频测试机价格约30至40万美元 主要进行信号分析 技术难度较低[11] * 模拟混合测试机价格在5至15万美元之间 国内厂商如华峰测控 长川等能够生产此类设备 国产化率较高[12] * 全球SOC与存储测试机市场 爱德万占据约60%份额 泰瑞达占约30% 国内市场格局类似[23] * 晶圆减薄机在先进封装中重要性增加 普通减薄机处理150微米以上厚度 先进封装要求芯片厚度在100微米以下 有时低于30微米[26] * 键合设备主流技术是TCB和hybrid bonding 2025年全球键合市场空间预计达到20亿人民币[29] * 电镀设备在先进封装中需求增加 Lam Research占据约8%市场份额 每年市场规模约30亿人民币[30] * 先进封装增量设备涉及前道图形化工艺 包括钻孔 刻蚀及薄膜沉积 关键供应商包括华创 中微 拓荆以及微导等公司[31]
半导体设备行业观点汇报
2025-09-26 02:29
半导体设备行业研究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行业 公司包括拓荆科技 华创 中微公司 中科飞测 精测电子 长川科技 金海通 华峰测控 北方华创 维导纳米等[1][2][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地缘政治紧张和许可证限制加速中国半导体设备 材料和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进程 半导体设备板块估值合理 值得重点关注[1][3] * 光刻机是半导体设备中最关键的子领域 国内正处于从0到1的突破阶段 但高端DUV和EUV光刻机进口受阻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1][5] * 国内薄膜沉积和刻蚀技术发展较好 拓荆科技在CVD领域表现突出 华创在PVD领域领先 中微公司和华创在刻蚀领域实现了较成功的国产替代 自主可控水平较高[1][6][7] * 检量测设备国产化率较低 不超过15% 中科飞测 精测电子等公司虽有突破 但大规模放量仍需时日[1][8] * 后道测试与分选设备如长川科技 金海通 华峰测控已取得突破 并且盈利能力强[1][9] * 半导体设备行业关注点在于光刻机国产突破和下游先进逻辑与存储扩产[1][10] * 国内晶圆代工厂成熟制程投资稳定 先进制程(AI算力芯片)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 受限于核心光刻机设备被禁[11][12] * 存储领域NAND和DRAM扩产动力强劲 长鑫存储三期扩产预计将带来数百亿人民币的国产设备需求 长川产能约13万片 占全球8% 预计明年全球占比提升至15% 即24万片 需要约9万片扩产 对应700-900亿人民币设备投资空间 DRAM尤其是HBM需求迫切 推动相关封装生产[1][13] *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产化相对滞后 国产化率仍然偏低 但其分散性高 对美国依赖度较低 市场具有小批量 多品种 定制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中美关系变化 国产化需求显现[2][14][16][17] * 建议关注平台型公司(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和特色公司(中科飞测 精测电子) 以及光刻机相关企业 具体零部件类型建议关注管道 阀门 陶瓷件 机械加工件以及喷淋头等[2][15][18] 其他重要内容 * 半导体设备是一个全球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大行业 细分领域包括光刻机 薄膜沉积 刻蚀 检量测 清洗和去胶等 其中光刻机 薄膜沉积和刻蚀设备是前道三大主设备 价值量排名前三[4] * 全球光刻机领军者是ASML 其DUV使用193纳米或248纳米光源 可实现7纳米制程 EUV使用13.5纳米光源 适用于3纳米及以下制程 尼康和佳能市占率较低[5] * 维导纳米专注于ALD 并逐渐涉足CVD[6] * 刻蚀技术包括CCP和ICP 中微公司最初专注于CCP现在也涉足ICP 华创则从ICP扩展至CCP[7] * 美国撤销了一些中国境内晶圆厂的许可证 加大了国外企业在中国生产芯片的难度[3] * 国内企业如寒武纪 海光信息 华为升腾等订单充足 英伟达产品在国内拓展受阻[12]
AI需求驱动,半导体设备板块半个月涨超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3:16
半导体设备板块近期表现 - 半导体设备指数3日累计上涨16.85% 9月22日至24日分别上涨1.95%、5.49%、8.65% [1] - 9月10日至24日板块大涨逾33% 近3个月上涨51.57% 年内涨幅达58.73% [2][5] - 9月24日多只主题ETF涨幅超9% 其中国泰半导体设备ETF涨9.55% 易方达涨9.44% 万家涨9.4% [1] 股价表现突出的个股 - 长川科技、北方华创、盛美上海等个股单日涨幅均超10% [1] - 中芯国际和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股价创历史新高 [1] 上涨驱动因素 - 长江存储三期公司注册成立 标志扩产启动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2] - 存储芯片价格涨幅超预期 推动全球存储芯片产能扩张 [2] - 工博会光刻机展示对市场情绪产生催化作用 [2] - 板块存在补涨需求 8月算力行情中芯片设计公司上涨后 设备材料环节迎来补涨 [3] 估值水平与资金动向 - 半导体设备ETF标的指数PETTM为89.45x 处于上市以来73.04%分位 [4] - 板块被机构视为第四季度胜负手 在AI大趋势中估值相对偏低 [4] 短期回调分析 - 9月25日半导体设备指数回调1.22% 因短期涨幅过大积累获利盘 [4][6] - 回调属于技术性修正 板块进入严重超买区间后存在调整压力 [6] 长期成长逻辑 - 2025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连续四年保持300亿美元高位 [6] - 国产化率持续提升+资本开支扩张构成核心驱动 [6]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提高 在国产算力及自主可控驱动下发展趋势明确 [6] 细分领域机会 - AI芯片发展带来封测设备新需求 包括高性能SoC测试机和存储测试机 [8] - 2.5D/3D HBM封装技术需要先进封装设备和键合设备支撑 [8] - 刻蚀设备用量和重要性因光刻多重图案化等技术趋势显著提升 [8] - SoC、HBM、电源管理芯片测试设备及服务器主板级测试设备需求将快速增长 [8] 产业进展与政策支持 - 国产设备交付取得重大突破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 [7] - 大基金三期首投锁定设备领域 为设备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7] - 半导体设备环节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