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杰科技(300373)

搜索文档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扬杰科技: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内生与外延增长并进
剑道电子· 2025-09-20 14:00
交易方案与核心条款 - 扬杰科技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交易分三期支付 首期支付30%即6.65亿元 二期向非业绩承诺方支付剩余70%即5.50亿元 [4][9] - 业绩承诺方需保证贝特电子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55亿元 并以7.16亿元通过持股平台购买扬杰科技股票质押担保 锁定至2028年6月30日实现核心团队绑定 [4][9] 标的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贝特电子2024年营收8.37亿元(同比增长33%) 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40%) 2025年Q1营收2.18亿元 净利润0.41亿元 [4][11] - 2020-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8%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2% 毛利率从2020年34.6%提升至2023年42.05% [11][14] - 产品以过流保护元件为主(占比87%) 受益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长 过温保护元件(占比3.5%)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 [14]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贝特电子2022年全球熔断器市占率4.3% 拥有161项专利及UL/VDE等国际认证 产品覆盖汽车电子、光伏等9000余种规格 [10] - 客户认证周期6-24个月 黏性强 下游涵盖家电、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 [10] 协同效应与战略意义 - 贝特电子产品线与扬杰科技保护器件业务形成互补 收购后将提升保护器件产品矩阵完整度并增厚EPS [6] - 双方客户重叠度高 有助于扬杰科技在头部客户中扩大份额 海外业务协同显著:扬杰科技1H25海外收入8.34亿元(占比24% 毛利率49.1%) 贝特电子2023年外销占比26.9% [6][19] 收购方经营概况 - 扬杰科技2Q25单季度营收18.76亿元(同比增长22.02% 环比增长18.79%) 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34.4% 环比增长20.3%) 毛利率33.1% [16] - 公司通过2015年收购"MCC"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拥有6个研发中心和15个晶圆与封测工厂 越南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19]
功率半导体加速“走出去”|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4:56
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 - 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总额约为4万亿人民币 其中功率分立器件占比约5% 每年复合增长率约5% [1] - 202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攀升至755亿美元 中国市场以291亿美元规模占据38.6%份额 [1] 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格局 - 中国占据全球功率半导体近半壁江山 江苏是重要产业聚集地 聚集扬杰科技、华润微、新洁能、苏州固锝、宏微科技、捷捷微电等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 [1] - 功率半导体国产化进展较快 截至2024年整体国产化率提升至15%-20% 其中IGBT和碳化硅功率器件国产化率约35% MOSFET国产化率约15% [2] - 中国功率半导体上市公司达数十家 在全球细分领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有望率先成为完全自主可控的半导体细分领域 [3] 功率半导体应用与增长动力 - 功率半导体作为电能转换与控制核心元件 凡是用电的地方均需使用 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显著降低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2] - 市场增长来自传统增量(手机、家电更换)和新兴应用(按摩仪、可穿戴设备、辅助动力设施) 主要增量板块先后为新能源汽车、服务器 接下来人形机器人将带来爆发点 [2] 企业竞争与国际化战略 - 国内企业竞争海外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随着实现中高端产品全面国产化 3到5年后国内将进入超级内卷时代 [3] - 扬杰科技2024年内销营业收入45.27亿元毛利率28.33% 外销营业收入13.64亿元毛利率45.43% 实行"国内做规模 海外做利润"策略 [3] - 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如2015年出资2000万美元收购美国MCC等三家企业)和布局海外产业链(研发中心5个、工厂15座、拉晶厂3座)加速国际化 [3][4][5] - 2025年上半年扬杰科技越南封装基地一期量产满产 二期顺利通线 实现海外产业链闭环 [5] 海外市场拓展机遇 - 全球下游企业因激烈竞争迫切需要降本方案 开始从全部选用国际品牌转为引入中国品牌供应商 为中国企业提升海外市占率提供契机 [5] -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助力拓展国际市场 例如英诺赛科作为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合作商中唯一中国企业 提供氮化镓功率解决方案 [5] - 海外市场认品牌特征明显 消费类和工业类应用企业均重视品牌 扬杰科技通过YG品牌主攻亚太市场 MCC品牌主打欧美市场 2024年MCC销售额超2.1亿美元 [3][4]
功率半导体加速“走出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4:52
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与结构 - 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总额约为4万亿人民币 其中功率分立器件占比约5% 每年复合增长率约5% [1] - 202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755亿美元 中国市场以291亿美元规模占据38.6%份额 [1] 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格局 - 江苏是重要产业聚集地 聚集扬杰科技 华润微 新洁能 苏州固锝 宏微科技 捷捷微电等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 [1] - 中国占据全球功率半导体近半壁江山 在新能源革命推动下国产产品质量 性能和技术标准持续提升 [1] 功率半导体技术特性与应用领域 - 作为电能转换与控制核心元件 应用于高铁 电网 手机 耳机等所有用电领域 [2] - 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显著降低电流电压转换损耗 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2] - 市场增量来自传统消费电子更换和新兴应用包括按摩仪 可穿戴设备 辅助动力设施 [2] - 新能源汽车 服务器和人形机器人是主要增长驱动板块 [2] 国产化进展与竞争态势 - 2024年中国功率半导体整体国产化率提升至15%-20% 其中IGBT和碳化硅器件国产化率约35% MOSFET国产化率约15% [2]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 光伏 储能 5G等下游领域具有领先性 功率半导体有望成为完全自主可控的细分领域 [3] - 国内企业竞争海外企业在华市场份额 预计3到5年后将进入超级内卷时代 [3] 企业国际化战略与业绩表现 - 扬杰科技2024年内销营收45.27亿元毛利率28.33% 外销营收13.64亿元毛利率达45.43% 实行"国内做规模 海外做利润"策略 [3] - 通过YG品牌主攻亚太市场 MCC品牌主打欧美市场 2024年MCC品牌国内外销售额超2.1亿美元 [3] - 2015年出资2000万美元收购美国MCC 台湾美微科和深圳美微科三家企业 [3] 海外布局与产业链建设 - 截至2024年末在全球设立5个研发中心 15座晶圆与封测工厂 3座拉晶与外延厂 [5] - 2025年上半年MCC越南工厂一期实现量产满产 二期项目顺利通线 完成海外产业链闭环 [5] - 闻泰科技2019年收购车规级功率器件企业安世半导体 建立全球业务布局 [5] 国际市场拓展机遇 - 全球下游企业因激烈竞争迫切需要降本方案 开始从国际品牌转向引入中国品牌供应商 [5] -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助力国际市场拓展 如英诺赛科作为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唯一中国合作商提供氮化镓解决方案 [5]
藏在三星、博世、沃尔沃里的“中国芯”!
金融时报· 2025-09-19 12:3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知名品牌(博世、三星、沃尔沃等)的核心半导体元器件供应商 [1] - 功率二极管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整流桥市占率全球第一 光伏旁路二极管全球市占率达42.5% [1] - 产品覆盖从手机可穿戴设备到高铁动车的全功率范围应用场景 [1] 行业格局与发展趋势 - 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达4万亿元 其中85%为集成电路板块 [3] -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 国内与海外市场各占一半 [3] - 国内仍有300亿元高端功率半导体依赖进口 预计3至5年内实现全面进口替代 [3] 研发与技术投入 - 每年将营收的7%投入研发 2024年研发费用超过4亿元 [3] - 研发团队分布于上海、无锡、日本大阪、美国洛杉矶等地 [3] -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 承担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 [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采用"双品牌+双循环"业务模式:YJ品牌主攻国内和亚洲市场 MCC品牌主打欧美市场 [4] - 2024年海外销售占比约25% [4] - 在越南建设海外工厂 当地采购30%原材料获得原产地认证 [6] 资本运作与财务表现 - 完成半导体行业首家海外GDR发行 募集2.2亿美元纯外资资金 [6] - 资金用于越南工厂扩建、日本研发中心建设和美国市场网络搭建 已投入9000万美元 [6] - 2024年营业收入超60亿元 净利润超10亿元 年纳税超2亿元 [6] - 自2014年上市以来营收、利润、市值均实现超10倍增长 [6] 区域产业生态 - 扬州市邗江区机电汽车类产品出口占比从2021年40%提升至2024年70% [7] - 62家重点外贸企业贡献全区60%以上进出口额 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格局 [7]
活力中国调研行|扬州营商环境获赞 好“水土”养出“参天大树”
中国青年报· 2025-09-19 11:44
公司业务与产能 - 公司拥有18条智能化生产线及1500多台机器 每日产出近1.5亿个功率半导体器件 产品尺寸从针尖大小至手机大小不等 [1] -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 清洁能源 工业控制 电子消费等领域 客户包括华为 小米 比亚迪 三星 西门子 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 [1] - 功率半导体被类比为"人体的心脏" 核心要求是极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这也是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 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营业收入从5亿元增长至60亿元 净利润从1亿元增长至10亿元 市值从20多亿元攀升至300多亿元 实现三个十倍增长 [2] - 今年营收预计超过70亿元 净利润有望达到10亿元至12亿元 [2] 发展历程与产能建设 - 公司2000年创业 从贸易转型至传统制造再到先进制造 2014年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 - 2020年4月奠基 仅用14个月完成建设 2021年6月投产 第二年实现满产并盈利 建设5万平方米车间及100多亩厂区 [2]
扬州这家冠军企业,目标2030年海外营收占比达50%
扬子晚报网· 2025-09-19 07:3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超60亿元 净利润超10亿元 纳税超2亿元 [1] - 上市十年营收 利润 市值均增长超10倍 [1]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深度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IDM)企业 集器件芯片设计制造 封装测试 终端销售与服务为一体 [1] - 已成为国内半导体整流芯片和器件的龙头企业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 清洁能源 5G通讯 工业控制 消费类电子等领域 [1] - 是华为 比亚迪 宁德时代 隆基绿能 飞利浦等国内外客户的优质供应商 [1] 战略目标与规划 - 目标2027年实现100亿销售 2030年实现150亿销售 进入全球前十 [1] - 计划海外营收占比达到50% [1] - 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2023年12月在越南启动建设首个海外封装制造基地 [2] - 2024年12月越南工厂正式通线量产 用时一年完成5.8万平方米厂房建设与设备调试 [2] - 2025年启动越南工厂二期建设 并考察在越南 马来西亚等地投资建设晶圆产线 [2] - 持续推动全球化战略布局 加大海外研发中心投入 整合海外人才 [2] 区域经济环境 - 1-8月扬州市实际使用外资7.8亿美元 同比增长23% [2] - 1-8月扬州市实现进出口864.2亿元 同比增长7.4% 增幅列江苏省第4 [3]
扬杰科技跌2.02%,成交额8.5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955.4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6:2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下跌2.02%至66.12元/股 成交额8.54亿元 换手率2.33% 总市值359.2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955.44万元 特大单买入5423万元(占比6.35%)/卖出7267.71万元(占比8.51%) 大单买入2.32亿元(占比27.18%)/卖出2.53亿元(占比29.6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54.84%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1.74%/+8.27%/+30.03% [1] 股东结构与基本面 - 股东户数5.50万户 较上期减少11.29% 人均流通股9857股 较上期增加12.73%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 同比增长20.58% 归母净利润6.01亿元 同比增长41.5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1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1.80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98.83万股至792.15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63.51万股至484.58万股 国联安半导体ETF增持35.82万股至345.74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减持18.16万股至720.09万股 国泰智能汽车股票A减持45.78万股至379.00万股 华安创业板50ETF减持23.38万股至272.70万股 [3] -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3]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硅片/芯片及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 半导体器件收入占比88.05% 半导体芯片占比7.34% 半导体硅片占比2.59%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概念板块涵盖中芯国际概念/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概念/汽车芯片 [1]
扬杰科技_更好的熔断器收购助力增长;给予增持评级
2025-09-18 13:0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覆盖为"大中华区科技半导体" 公司为扬杰科技(Yangjie Technology 300373 SZ)[7][98] * 扬杰科技专注于功率半导体业务 客户基础与Better Fuse高度重叠[3] **收购交易核心细节** * 扬杰科技以现金14.32亿元人民币收购Better Fuse 55.8%股权 以现金7.86亿元收购剩余44.2%股权 总对价22.18亿元[2] * 交易对手方东莞贝炬(Dongguan Beiju)将所获现金的一半(7.16亿元)通过大宗交易购买扬杰科技现有股份 并锁定3年 实现管理团队利益绑定[2] * Better Fuse管理层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达5.55亿元人民币[2] **收购的战略理由与协同效应** * **客户与市场协同**:Better Fuse拥有约20%的汽车业务收入占比(高于扬杰科技) 收购有助于扬杰科技实现2030年汽车收入占比30%的目标 并通过交叉销售扩大海外客户基础(双方海外收入占比均约20%)[3][15] * **盈利能力提升**:保险丝和过流保护IC市场竞争格局优于功率分立器件 全球TAM规模为52亿美元(功率分立器件为310亿美元) 认证周期长(6-24个月)且客户转换成本高 因此Better Fuse可维持约40%的毛利率(扬杰科技为33-35%) 收购具有增厚利润率效应[4][16][17][18] * **运营效率提升**:扬杰科技计划投资约3亿元升级Better Fuse的自动化设备 并利用其ERP和OA系统提升后者运营效率[19] **财务影响与预测调整** * 预计Better Fuse到2027年实现收入11.5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约2亿元 为扬杰科技新增约10亿元收入[4][9] * 因此 将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测分别上调6%/11%/21% 至2.37/3.28/4.06元人民币[5][20][21] * 中期增长率假设从12.8%上调至15.0% 因增加了保险丝和过流保护IC的市场空间[5][22] **估值与投资观点** * 目标价从58.00元人民币大幅上调至80.00元人民币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成本权益8.4% 中期增长率15.0% 终值增长率5.5%)[1][5][22] * 当前股价67.71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9月12日) 对应2026年预期市盈率(P/E)为21倍 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26倍 估值具吸引力[5][7] * 牛市目标价102.3元人民币(31倍2026年P/E) 熊市目标价31.3元人民币(10倍2026年P/E)[23][34][35] * 维持"增持"(Overweight)评级[1][5][7] **其他重要信息** * 扬杰科技在功率半导体同行中运营效率领先 这将使Better Fuse受益[19] * 公司位于越南的晶圆厂预计将在2025年贡献增长 并减轻美国关税上调的影响[30] * 机构投资者中活跃账户占比为34.4%[38]
扬杰科技:公司生产线不存在“老旧”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9:49
公司生产线状况 - 公司生产线不存在老旧问题 生产线性能稳定且产能充足 [1] - 公司五吋线为IDM协同提供充足支持 并为长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 产能与行业对比 - 公司未提及新产能扩产计划 但强调现有生产线具备竞争力 [1] - 同行业存在新产能扩产趋势 但公司认为现有产线可应对行业需求 [1]
江苏女富豪斥资22.18亿元,溢价超270%纯现金买下这家IPO失败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53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且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5] - 交易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5] 标的公司估值与业绩承诺 - 标的公司评估价值22.2亿元 较母公司账面价值增值16.21亿元 增值率270.46% [5] - 较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增值16.40亿元 增值率282.89% [5] - 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 [5] - 若实际净利润不足承诺值90% 业绩承诺方需支付最高11.08亿元补偿 [5] - 设立不超过4000万元的业绩超额奖励条款 [5] 标的公司业务背景 - 贝特电子专注于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领域 [8] - 客户包括美的/格力/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8] - 曾于2023年6月申报创业板IPO 2024年8月主动撤回申请 [8] - 深交所曾问询其收购东莞博钺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业绩增长合理性等问题 [8] 战略协同效应 - 标的公司与公司现有过压保护产品同属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大类 [8] - 业务与公司功率器件产品形成功能互补 可共同提供电流电压处理服务 [8] - 收购符合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具有终端应用场景协同效应 [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 同比增长20.58% [1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1亿元 同比增长41.55% [11][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5.59亿元 同比增长32.33% [11][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7亿元 同比增长43.43% [11][12] - 截至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45.66亿元 短期借款15.89亿元 [1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2006年由贸易转型为生产制造企业 [9] - 已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销售服务的IDM厂商 [9] - 2014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 2022年营收54.04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