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00024)

搜索文档
机器人板块早盘走强,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半日净申购近6000万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5:19
指数表现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午间收盘上涨2.2%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午间收盘上涨1.9% [1]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午间收盘上涨1.0% [1][4] - 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午间收盘上涨0.5% [1][4] 资金流向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半日净申购近6000万份 [1] - 该产品上周连续5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合计约9亿元 [1] 指数估值特征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滚动市盈率为65.4倍 [4] - 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滚动市盈率为33.5倍 [4]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自2015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达99.6% [4] - 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自2015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达52.2% [4] 指数成分构成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由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公司股票组成 [4] - 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聚焦智能终端万物互联基础 由信息采集、信息传输、物联网应用领域公司股票组成 [4]
灵猴机器人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9-29 05:15
融资情况 - 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成功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1] - 本轮融资由金鼎资本、博原资本、TCL创投共同领投 [1] - 引入苏创投、东运创投、财通资本、银杏谷资本多家投资机构 [1] 资金用途 - 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及通用机器人等领域核心零部件的研发 [1] - 资金将用于实验室建设以及产能的扩充 [1]
万 科A:公司自身暂无涉足人形机器人开发的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4:54
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子公司万纬物流与深铁集团合作探索物流仓储领域的机器人配送场景 [1] - 合作聚焦轨道交通与无人配送机器人结合 解决地铁商户物流配送效率低等痛点 [1] - 采用AI调度算法与机器人技术实现地铁换乘及站点配送全流程自主操作 [1] 技术应用 - 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地铁无人配送的商业化案例 [1] - 开创智慧物流与城市轨道交通融合的新模式 [1]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暂无涉足人形机器人开发的计划 [1] 信息披露 - 详细项目情况可参考《万科2025年半年度报告》 [1]
特斯拉技术员被故障机器人打成重伤 索赔5100万美元
第一财经· 2025-09-29 04:49
公司事件 - 特斯拉技术员在加州佛利蒙工厂被故障机器人击打导致重伤 医疗费用已达100万美元 后续治疗还需600万美元 提出5100万美元赔偿诉讼 [2] - 事故原因为机器人放置在非指定区域 不符合设备设计要求 拆卸时机器人臂突然释放约8000磅配重力量击中受害者 [2] - 特斯拉被指控未能确保机械装置安全 存在严重过失 机器人制造商发那科美国公司被指控设计疏忽 [3] 历史案例 - 2021年特斯拉得州工厂发生类似事件 工程师被工业机器人臂爪子抓住背部和手臂留下血迹 [3] - 美国企业截至2025年已有至少41起机器人相关死亡案例 工厂自动化率上升使此类事故风险增加 [3] 行业影响 - 工业机器人机械故障事件被媒体描述为"机器人袭击" 可能加剧公众对机器人安全的担忧 [3] - 事件虽与AI驱动自主机器人无关 但对自动化和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可能促进监管部门介入 [3]
汽车反内卷+人形机器人双轮驱动,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持续拉升,成交额同类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4:3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电池相关概念表现强势 汽车零部件开盘后持续拉升[1] -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涨幅2.81% 成交额达6102万元 位居同类第一[1] - 持仓股万向钱潮再度涨停 长盈精密 儒竞科技涨超10% 拓普集团 新泉股份 三花智控 科博达等股跟涨[1] 政策动态 - 商务部等四部门决定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1]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具备较多共通点 汽车零部件公司加大机器人布局[1] - 持仓股汇川技术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 双环传动 长盈精密等均属于机器人概念股[1] - 人形机器人成为汽车零部件"第二曲线" 有望打开行业天花板[1] - 智能化零部件如智能座舱 HUD 线控制动等渗透率快速提升[1]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 电驱动系统等零部件需求增长[1] - 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有望在国产替代和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份额提升[1] 产品特征 -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跟踪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931230.CSI)[2] - 覆盖汽车系统部件 汽车内饰与外饰 汽车电子 轮胎等领域[2] - 在国内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大趋势下 国内零部件行业发展空间广阔[2]
优必选再签3000万人形机器人大单!“全市场唯一两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规模突破220亿元再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4:28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机器人ETF(562500)平盘交易 盘初冲高回落 当前在零轴上下小幅震荡[1] - 成分股涨跌互现 信邦智能领涨9.11% 天智航上涨6.06% 海目星上涨4.20% 东杰智能领跌7.53%[1] - 上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8.68亿元 远超市场其他机器人主题ETF达5.5亿元[1] 资金流动与规模 - 近10个交易日有8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29.74亿元[1] - 最新份额达206.05亿份 最新规模达220.15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1] - 全市场唯一规模超两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2] 行业订单动态 - 优必选子公司UQI优奇与天奇股份签订3000万元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1] - 订单将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交付[1]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累计获得近4.3亿元合同[1] 行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前夕 国内外景气度共振[2] - 海外与国内龙头企业均提出量产展望[2] - 行业多次出现亿元级别大订单[2] - 2025年量产阶段或将出现国内外产业共振[2] 产品投资价值 - 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2] - 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2] - 提供场外联接基金(A类018344 C类018345)[2]
“人形态”机器人遭遇梦醒时分? iRobot创始人预言:最终的机器人赢家或许“不像人类”
智通财经· 2025-09-29 04:21
核心观点 - iRobot联合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质疑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可行性 认为当前技术无法复刻人类灵巧操作和高效行走能力 大量投资可能面临损失 未来成功机器人形态将采用轮子、多臂和专用传感器而非人形设计 [1][2][4][5] 技术挑战 - 人类手部拥有约17,000个触觉感受器 空间细节敏感度精细至单条指纹脊线尺度 当前人形机器人无法匹配这种灵巧度 [1][4] - 现有人形机器人依赖高增益控制维持直立 需持续注入能量 耗能高且易失稳跌倒 对人类近身工作场景构成安全风险 [2][4] - 人类行走利用弹性弹簧系统和被动动力学回收能量 而机器人难以复制这种高效运动方式 [2][4] 投资风险 - 数十亿美元资金正投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但该形态大概率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 可能造成投入产出的严重错配 [2][4][5] - 大量资本耗费在尝试提升现有人形机器人性能 但这些投资可能最终被市场快速遗忘 [3][4] 未来发展方向 - 成功机器人将配备车轮、多个手臂和专业传感器 通过专用形态匹配任务需求与安全成本 而非强行复刻人类外形 [2][4][5] - 行业需聚焦特定任务导向的非人形设计 重点发展高端传感、触觉材料、力控与规划软件等底层能力 [4][6] - 机器人发展将从"炫技视频"转向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 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跌倒安全性和场景覆盖能力 [6] 行业前景 - 机器人仍是全球高景气赛道 英伟达CEO黄仁勋认为机器人技术和具身AI是数万亿美元规模的最大增长市场 [7][8] - 英伟达聚焦具身AI算力平台供应 通过云端训练、边缘推理和物理仿真工具三线协同 为全行业提供AI GPU集群和开发平台 [8] - 公司预测未来将出现数十亿台机器人和数亿辆全自动驾驶汽车 其软硬件生态技术将驱动超级机器人工厂发展 [8]
人形态”机器人遭遇梦醒时分? iRobot创始人预言:最终的机器人赢家或许“不像人类
智通财经· 2025-09-29 04:20
人形机器人技术挑战 - 人形机器人难以在数年内实现人类高效率工作能力 是纯粹幻想[1] - 人类手部拥有约17,000个专业触觉感受器 当前机器人技术无法匹配这种精细触觉灵敏度[1][4] - 现有机器人缺乏高保真触觉训练数据和触觉与分层任务规划耦合的算法路径[4] 运动控制系统缺陷 - 现有人形机器人依赖高增益控制和持续能量输入维持直立 耗能高且易失稳重摔[2] - 人类行走利用弹性弹簧系统和被动动力学回收能量 而机器人难以复制这种非线性优势[2][4]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保持直立需注入巨大能量 跌倒时对近身工作场景构成安全风险[2][4] 未来机器人形态演进 - 成功机器人将配备车轮/多臂/专业传感器 形态不再酷似人类[1][2][5] - 15年后规模落地机器人将采用轮式底盘 多臂结构和非人类频段主动光传感[5] - 行业更可能发展特定任务导向的非人形形态 配备高端传感/触觉材料/力控软件[6] 投资与产业化错配 - 数十亿美元资金正投入难以量产的人形机器人形态[2][4] - 当前对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押注可能导致投入产出大规模错配[5] - 大量投资资金将消失 现有人形机器人可能被市场快速遗忘[1][3] 产业生态与发展前景 - 机器人产业仍是全球高景气赛道 长期前景被结构性看好[7] - 英伟达将机器人技术视为最大规模增长市场 总体规模达数万亿美元[7] - 英伟达聚焦具身AI算力平台供应 通过GPU集群/边缘计算/仿真工具链服务全行业[8] - Isaac/Omniverse平台有望成为机器人工业标配 带来高粘性经常性营收[8]
著名机器人专家布鲁克斯警告:人形机器人泡沫注定会破裂
36氪· 2025-09-29 03:59
核心技术瓶颈 - 触觉感知存在巨大差距 人手有约1.7万个触觉感受器 现有机器人技术无法实现同等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2][3] - 双足人形机器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尺寸增加两倍会导致跌倒时破坏性能量增加八倍 [6] - 电池续航和现实环境适应性等基础难题尚未解决 距离可靠且成本可控的规模化应用仍需较长时间 [6] 市场投资现状 - Figure公司最新融资获得超过100亿美元资本承诺 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 [7]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0.3亿美元激增至2029年132.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45.2% [7] - 投资机构给出乐观预测 摩根士丹利预计2050年市场规模达5万亿美元 美国银行预测2030年单台成本降至1.7万美元 [7] 人工智能应用局限 - 生成式AI实际能力被高估 METR研究显示使用AI工具的软件开发任务完成时间延长19% 但主观效率感知提升20% [8] - 未成熟AI技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会放大问题 动态环境中的力量控制与物理交互仍是未解难题 [8] - 具身智能面临"接触操控"根本性挑战 机器人难以实现可靠的物理交互 [8] 行业生态格局 - 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深度绑定科技巨头 Apptronik接受谷歌投资并与DeepMind合作 Figure获得微软与OpenAI创业基金支持 [10] - 机器人行业失败率极高 超过99%的项目最终夭折 产品需要达到99.999%的极致可靠性 [10] - Robust.AI选择务实路线 开发非人形智能搬运车 支持自主导航与人工介入的双重操控模式 [10] 行业发展方向 - 成功机器人将采用轮组、多手臂与专用传感器设计 彻底告别人类形态 [11] - 技术价值取决于投资回报率 客户关注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果而非技术本身 [11] - 行业需要根本性技术突破 否则将面临重大调整 人形机器人几十年内难以取代人类岗位 [11]
机器人ETF鹏华(159278)涨超1.7%,节后即将迎来密集催化
新浪财经· 2025-09-29 03:54
行业催化事件 - 机器人板块即将迎来密集催化 包括10月宇树递交上市材料 10月24日小鹏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11月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 11-12月特斯拉发布Optimis 3代 11月英伟达展示和富士康合作的人形机器人 12月小米人形机器人潜在超预期可能性 2026年乐聚启动上市 [1] - 东方证券认为在国内外人形机器人龙头公司共同推动下 行业有望在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 [1] - 具备优秀制造和管理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在量产阶段更加受益 [1]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9日11:30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上涨1.90% [1] - 成分股拓普集团上涨8.36% 天智航上涨7.23% 南网科技上涨6.75% 富临精工和固高科技等个股跟涨 [1] - 机器人ETF鹏华(159278)上涨1.73% 最新价报1.18元 [1] 指数构成 - 机器人ETF鹏华紧密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 该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机器人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 [1]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1.12%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石头科技 科沃斯 机器人 双环传动 绿的谐波 埃斯顿 拓普集团 拓斯达 鸣志电器 汇川技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