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09月23日早间新闻精选
搜狐财经· 2025-09-23 00:21
09月23日早间新闻精选1. 安踏体育:"炸山"事件致市值缩水77.2亿港元2. 吉林省银发产业:2035年规模 破万亿,2030年建10个园区3. 奶茶品牌:"蹿稀营销"模糊边界或引食品安全风险4. PVC:开工率降 3.96%库存达51.19万吨创新高5. 美联储降息25BP:商品走势分化,后市交易逻辑待切换6. 安踏集团: 始祖鸟活动翻车致股价跌超4%7. 博实股份:上半年核心业务营收占97%,人形机项目2025年四季度展 示样机8. A50与A股科技股:午后拉升,央行净投放2605亿9. 古井贡酒:举办秋酿文化周,位列制造企 业500强第413位10. 博众精工:6400万转让灵猴18.29%股权,溢价239.09%11. 9月LPR、钢铁行业、外汇 储备:LPR4个月未变,钢增目标4%12. 智能材料:2030年市场规模1700-2500亿美元13. 汾酒:溯源梨树 县高粱,十余年布局150万亩原粮基地14. 瑞尔集团:成立专科应对老年口腔需求,2030市场将破2700亿 15. 贵研铂业:拟募资12.91亿投多项目,上半年营收295.54亿16. 智元机器人:获首张人形机器人数据集 CR认证001 ...
智能材料加速驶入新能源汽车核心系统 光羿科技助力蔚来ES8智能座舱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2:15
产品创新与升级 - 蔚来全新ES8在后排侧窗搭载光羿科技EC电致变色智能调光隐私车窗 透光率低至0.35% 实现动态光线调节和高隐私性 [1] - 电致变色技术首次规模化落地汽车侧窗 覆盖天幕与侧窗双场景 成为唯一实现双场景量产应用的技术路线 [1] - 技术支持多场景适配 包括商务接待时营造移动会议空间 家庭出行时阻隔红外线紫外线并提供防晒隔热功能 [2]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电致变色技术具备低功耗 高透过率范围和高度集成优势 正成为智能车窗主流方案 [2] - 光羿科技实现从材料研发到整车适配的全产业链闭环 产品应用于超20款量产车型 覆盖多家头部主机厂 [2] - 累计装车量超10万套 居行业领先地位 2021年首量产至2024年用户突破10万人 [2][3] 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 - 消费者对隐私保护 防晒隔热和光线可控的需求正重构高端出行体验标准 成为新能源汽车用户刚需 [2] - 智能座舱竞争从屏幕堆叠转向感知体验 材料科技成为破局关键 [2] - 电致变色技术有望随新能源汽车普及周期成为智能汽车差异化竞争新支点 [3]
冷劲松院士讲解智能材料:在具身智能领域有很大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07:11
智能材料市场前景 - 全球智能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1700亿至2500亿美元 [1][2] - 智能材料在具身智能领域可替代传统电机结构 成本降低60%以上 [1] - 中国在形状记忆聚合物和柔性航天材料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全球第一 但产品化仍需追赶日本和德国 [2] 智能材料技术应用 - 智能材料作为执行载体应用于柔性机器人灵巧手 通过形变实现抓握功能 已适用于助老和食品搬运场景 [1] - AI算法用于优化智能材料组分 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30%以上 [1] - 4D打印血管支架可在植入体内后发生主动变形 并在1-2年内实现可控降解 [3] - 智能材料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安全保护 在温度异常时实现快速主动断电 [3] 具身智能发展方向 - 智能材料可赋予机器人自主变形和自我修复能力 替代传统机械指令执行模式 [2] - 柔性皮肤需兼顾压力触觉感知与自修复功能 未来将赋能元宇宙触觉交互 [1] - 人形机器人将呈现细腻的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 实现人机共融的智能社会 [2] 重大工程应用案例 - 智能材料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实现五星红旗在极端条件下的动态可控展开 [3]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2.31% 市盈率20.74倍 份额增加1.3亿份至84.6亿份 [5]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3.64% 市盈率46.87倍 份额增加5500万份至56.2亿份 [5]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7.82% 份额增加6400万份至6.9亿份 [5]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下跌0.37% 市盈率122.42倍 份额增加100万份至3.6亿份 [6]
科创院士谈|冷劲松:材料科学必将从智能材料走向智慧材料
第一财经· 2025-09-20 15:21
智能材料定义与特性 - 智能材料是一类能够感知环境变化、作出判断并执行指令的新型材料 其关键特性在于能够随外界刺激主动改变形状、软硬、颜色或功能[2] - 智能材料具备感知、驱动与信息处理一体化特征 可通过电、磁、光、热或溶液pH值等外界条件触发响应 无需传统机械或电机结构[2] - 主要类型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电致活性聚合物、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及电/磁流变材料等 具有主动可控变形、变性能和变功能特点[2] 智能材料应用领域 - 压电材料应用于振动控制与精密驱动 形状记忆合金用于心血管支架 磁致伸缩材料用于超声换能器[3] - 电流变/磁流变材料应用于汽车自适应减震器 介电弹性体用于软体机器人 光致变色材料用于波音787舷窗[3] - 自修复材料如自愈合汽车保险杠 形状记忆聚合物可响应温度/光/溶液刺激 4D打印结构可随时间环境改变形态[3] - 传感型纤维用于汗孔自适应调温服装 变刚度结构用于可展开帐篷 液态透镜可通过折射率调节实现光学变焦[4] - 脑机接口执行材料通过生物电信号控制假肢 食品级变形材料可制作遇水自成型意面[4] - 在航天航空、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能源电力和建筑家居等领域展现广阔应用前景[5] 智慧材料概念与发展 - 中国首次提出"智慧材料"概念 通过对智能材料进行人工智能训练 实现类生命自主决策与响应[6] - 智慧材料具备强生存、强适应、强自主和自生长特性 能够感知环境并提取信息 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主决策[6] - 应用包括肌电信号控制假肢抓握 眼球运动电信号驱动变焦透镜 脑机接口实现意念操控材料执行复杂任务[6] - 智慧材料系统将赋予高端装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任务三位一体能力[7] 市场规模与产业影响 - 全球智能材料市场规模到2030年最高有望达到2500亿美元[7] - 在医疗领域推动可降解个性化支架、靶向药物输送系统和组织再生支架发展[7] - 在能源领域应用柔性光伏发电装置、海浪发电材料和智能电网监测系统[7] - 在日常生活中催生自适应家居、智能穿戴、个性化玩具和食品加工等新形态产品[7] - 在安全防护方面发展洪水应急屏障、变形救援设备和结构健康监测系统[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在基础研究与航天柔性电池板等尖端领域国际领先 但在消费品转化和产业生态建设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8] - 材料发展需与终端应用紧密结合 需要更多跨学科合作并联动企业加快产品化步伐[8]
中科院院士冷劲松:人形机器人的“身体”革命
经济观察网· 2025-09-20 07:58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优必选研发的百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Thinker在三大国际机器人权威基准测试中获得四项全球第一 [2] - 智平方与惠科子公司达成合作 未来三年将部署超1000台VLA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半导体显示生产基地 [2][13] - 优必选获得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合同 Walker系列累计获近4亿元合同 [14] 智能材料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团队研发的智能材料可实现主动形状、软硬及功能变化 其柔性太阳能帆板已作为主电源在商业卫星成功在轨展开 系国际首次 [3][7] - 该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储氢气瓶制造 使异形芯模可变形抽取 解决传统破碎取出方式难题 [8] - 在生物医疗领域 可降解智能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心血管支架 两年后自行降解吸收 降低再血栓风险 [9] 技术应用拓展 - 智能材料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获得验证 驱动五星红旗展开及自拍杆运作 [7] - 开发能根据湿度变化模拟汗孔开闭的智能服装 根据车速改变外形的汽车 自动升起的应急防洪坝及可擦写盲文纸等创新应用 [9] - 帕西尼公司开发高精度阵列式触觉传感器 其全模态数据集"OmniSharing DB"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架 成为可流通数据资产 [14][15] 产业发展路径 - 产业界聚焦AI大模型技术提升机器人"大脑"能力 通过VLA模型实现端到端数据驱动 解决柔性作业任务 [13] - 科研层面致力于智能材料研发 构建能替代传统电机的新型"肌肉"系统 解决成本高、重量大问题 [10] - 中国在变形智能材料基础研究论文数量全球领先 但产品化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被日本和德国公司抢占先机 [16]
冷劲松:智能材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搜狐财经· 2025-08-03 06:12
智能材料与新质生产力 - 智能材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1][3] - 智能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区别在于被注入"生命力" 作为可以"动"的材料 使材料与结构更智能 更高效 [3] - 智能材料将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 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竞相涌现 [3] 智能材料的应用领域 - 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 生物医疗 机器人等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 [3] - 智能材料及系统将广泛应用于航天 航空 海洋 智能制造 汽车 柔性电子 可穿戴医疗 日用生活等关键领域 [3] - 智能材料可以赋能多种行业 推动未来智能装备 智能生活和智能社会的发展 [3] 技术创新体系 - 构建智能材料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 可以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内核 [3] - 开展智能材料技术攻关 对构建高水平技术供给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
研判2025!中国特种化学品行业PEST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2 01:40
概述 - 特种化学品属于高端精细化工产品,技术含量高、产量小,包含特种聚合物、电子化学品、表面活性剂、香精香料、特种涂料、各类添加剂等主要类型 [1] - 特种化学品更靠近消费终端,具有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 [1] 发展背景 - 我国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如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 [3] - 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促使企业加大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技术投入,推动绿色特种化学品的研发和应用 [3] -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水平提升 [3] 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等行业,提供各类基础化学原料 [5] - 下游应用市场涵盖农业、医药、电子、汽车、日化等领域 [5] - 电子行业对高纯度、低杂质的电子化学品有大量需求,如半导体制造中的特种气体 [5] - 汽车行业需要特种聚合物、高性能涂料等 [5] 发展现状 - 我国半导体、电子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7] - 电动汽车的发展为特种化学品创造新的机会,如特种聚合物、电池材料和发动机罩下的零部件产品等需求持续增加 [7] - 我国已成为全球特种化学品最大的消费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达9130.5亿元,同比增长12.25% [7] 竞争格局 - 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包括国际巨头(如巴斯夫、陶氏、拜耳)、国内大型企业(如中石化、万华化学)以及众多中小型企业 [9] - 国际巨头凭借研发实力、生产技术和全球销售网络在高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9] - 国内大型企业在部分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具备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9] 行业内代表企业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业务涵盖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销售等 [1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完成3.08万亿元,毛利润0.62万亿元,毛利率为20.33% [11]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四大产业集群 [1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1821亿元,聚氨酯系列占41.66%,石化系列占39.83%,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占15.53% [13] 发展趋势 - 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应新兴市场需求的新材料、新配方和新技术,如生物基化学品、智能材料等 [15] -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将加快特种化学品技术创新,以满足微处理器、半导体芯片、电路板等制造需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