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300024)
icon
搜索文档
宇隆光电:与纽禄美卡合资组建机器人公司 开辟智能智造新赛道
中证网· 2025-09-28 08:20
合资公司组建 - 宇隆光电与韩国纽禄美卡机器人公司签署合资公司组建协议 共同聚焦工业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全球市场拓展 [1] - 合资公司将整合双方核心资源 构建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链条体系 [2] - 合资公司以重庆两江新区为总部基地 计划逐步建立辐射全球的研发与生产网络 [3] 合作方技术优势 - 纽禄美卡拥有从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到操作系统的全栈自主研发能力 INDY系列协作机器人已应用于三星、现代等全球知名企业 [2] - 宇隆光电深耕智能显示控制领域十余年 客户覆盖京东方、比亚迪等多行业国内外头部企业 具备成熟的智能智造管理经验与产业链整合能力 [2] 业务发展重点 - 合资公司将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光伏等工业场景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 同时布局商业消费、医疗康养领域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2] - 依托中国制造业生态优势 双方计划同步拓展海外市场 打造全球化机器人解决方案平台 [2] - 通过机器人业务与现有智能控制板、精密功能器件等主业形成互补 构建智能硬件+智能智造双轮驱动模式 [3] 战略意义 - 此次合作标志着宇隆光电从智能显示控制专家向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延展 [3] - 通过引入纽禄美卡核心技术与研发团队加速技术拓展布局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并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3] - 项目落地重庆两江新区 公司将融入当地万亿级智能产业集群建设 获得全周期政策支持 [3]
三年半现金流为负:新松机器人陷“拿地”后遗症
新浪财经· 2025-09-28 07:2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60亿元,同比微降0.07% [2] - 归母净利润-9535.82万元,同比下降54.32%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12.66% [2] - 毛利率14.62%,同比下滑 [2] 行业对比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3.36% [3] - 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93万套,同比增长35.6% [3] - 在中证机器人指数样本企业中,营收排名第20位,净利润排名倒数第6位 [5] - Wind机器人指数118家企业中多项经营指标排名靠后 [5] 业务结构分析 - 工业机器人业务营收2.70亿元,同比下降46.11% [6][7] - 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业务营收7.39亿元,同比增长44.60% [6][7] -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装备营收3.27亿元,同比增长10.83% [6][7] - 交通自动化系统营收5095.69万元,同比增长61.93% [6][7] - 工业机器人毛利率19.89%,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仅10.04% [7]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5.89% [7][12] - 拥有专利737项 [12] -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推出智能类人双臂平台等新产品 [12] - 与美国新能源车企合作电池包合装转运项目 [12] 历史遗留问题 - 2010-2021年在全国多地建设机器人产业园,规划用地超千亩 [10] - 2021年因合作方问题导致多个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10] - 截至2025年9月存在106起司法案件,近半数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 [10][11]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2025年上半年为-2.68亿元 [11] - 负债率连续四年超过60% [11]
公司问答丨ST逸飞: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为公司参股公司
格隆汇APP· 2025-09-28 06:18
公司动态 - 公司参股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 [1] - 公司建议投资者关注荆楚人形机器人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外部公开信息以获取产品技术详情 [1] 产品进展 - 荆楚一号与荆楚二号人形机器人已进入量产阶段 [1] - 荆楚二号相比荆楚一号具备更长续航能力和更强大功能 尤其手部操作灵巧性显著提升 [1] - 荆楚二号团队正与汽车企业合作 已在生产线进行功能测试 即将投入实际生产作业 [1]
独角兽IPO催生“影子股”盛宴 GPU、机器人赛道造富效应显现
新浪财经· 2025-09-28 05:39
摩尔线程IPO引发的市场反应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推进引发至少16家A股上市公司回应持股情况 包括厦门国贸 晶盛电机 万和电器 越秀资本及ST华通等[1] - 宇树科技IPO申报明确后 首开股份录得14天12板 累计涨幅超200%[1] - 多数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基金间接持有拟上市独角兽股权 例如首开股份和金发科技仅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约0.3%股权[1] 上市公司直接持股情况 - 和而泰直接持有摩尔线程约1.02%股权 股价从9月18日起走高 9月24日达60.71元/股高点 但截至9月26日回落至48.18元/股 较高点跌超20%[3] - 中科蓝讯和盈趣科技直接持股摩尔线程约0.34% 联美控股通过全资子公司持股0.34% 这些公司股价近期出现剧烈波动[3][4] - 上述直接持股主体均在2024年12月对摩尔线程进行出资[4] 间接持股模式及案例 - 宏力达通过参投久奕能元基金间接持有摩尔线程约0.3%股权 该基金2022年8月成立 2024年10月完成备案 对外仅投资摩尔线程一个项目[4] - 长飞光纤和初灵信息通过参投中移基金间接持有摩尔线程约0.02%股权 两者在中移基金认缴出资比例均为1.7%[5] - 约70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摩尔线程一级市场融资 华辰装备 ST华通 厦门国贸 中红医疗 万和电气 新华保险 英科医疗 圣元环保及瑞丰新材等通过股权基金间接持股[5] 宇树科技持股结构 - 金发科技和卧龙电气通过参投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有宇树科技 该基金持股宇树科技4.77%[6] - 雪龙集团 中际旭创 吉华集团 金桥信息 朗科智能 深信服 全智科技及中科创达等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对宇树科技实现间接持股[6] 上市公司LP出资趋势 - 2023年以来195家上市公司对175只备案基金出资 认缴总额超216亿元 涉及168家基金管理机构[7] - 2013年10月至今1882家上市公司对3084只备案基金出资 认缴总额达4434.12亿元 2017年 2021年和2022年为活跃年份 2022年认缴规模达646.29亿元涉及411只基金[7] - 2022年后上市公司作为LP出资活跃度持续走低 影响创投市场资金源头[8] 投资模式与业务关联 - 上市公司作为LP出资股权基金多为财务投资 对底层资产运营影响微乎其微[8] - 部分上市公司牵头发起产业基金进行产业链投资 持股比例较高 可能与被投公司存在业务联动[8] 历史影子股行情特征 - A股市场多次出现影子股狂欢 包括券商牛市 蚂蚁金服独角兽期及2019年科创板首批上市热潮[9] - 多数影子股基本面未因参股明星公司明显变化 标的公司上市利好兑现后股价存在高位回落风险[9] - 一级市场投资布局可能成为财务回报来源或战略转型路径 被投独角兽IPO后在二级市场形成股价新故事[9]
闪转腾挪 身手灵活!机器人格斗成第四届数贸会关注焦点
新华社· 2025-09-28 04:59
行业活动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于9月25日至29日在杭州举行 [2] - 数智未来主题展区设置"杭州六小龙专区"展示数字贸易创新成果 [2] 公司产品 - 宇树科技G1机器人格斗赛成为现场观众关注焦点 [2] - 机器人凭借丰富的关节电机设置和算法支撑实现灵活自然的进攻和躲闪动作 [2] - 机器人精彩表演获得现场观众鼓掌叫好 [2]
净利润暴增5倍、股价年内涨134% 双林股份从HDM龙头到机器人新贵
智通财经· 2025-09-28 04:5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营业务为汽车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新能源动力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及低空经济领域相关部件 [2] - 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外整车制造商(如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日产)及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佛瑞亚、安道拓等) [2] - 以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HDM)供货商,全球市场占有率15.1%,中国最大HDM供货商,市场占有率32.8% [2] - 全球第九大轮毂轴承供货商,全球市场占有率2.2%,中国第三大轮毂轴承供货商,中国市场占有率6.9% [2] - 全球最大的小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制造商,全球及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4%和9.5%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41.85亿元、41.39亿元和49.10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比增长18.65% [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25.2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1.03亿元增长20% [3]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0.76亿元攀升至2023年0.82亿元,2024年实现4.98亿元,同比增幅507.32% [4] - 毛利率从2022年15.7%提升至2023年16.5%,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17.3%,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20.2% [4] - 2024年利润暴增核心驱动力为一次性"其他收益"1.57亿元,主要来自出售亏损资产(DSI变速箱资产)产生的收益 [5] - 剔除一次性收益影响,2024年调整后经营利润约3.83亿元,相较于2023年1.53亿元实现约150%大幅增长 [5]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4.43亿元、3.78亿元及7.01亿元,2024年大幅增长85.5% [5] - 2022-2023年"净利润现金比率"远高于100%,2022年达583%,2023年达461%,2024年为141% [6]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从2022年末3.33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5.11亿元 [6] 业务板块与收入结构 - 核心业务划分为四大板块: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新能源动力系统及轮毂轴承 [7] - 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是绝对主力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55%-60%之间,2024年同比增长24.9%,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1.9% [7] - 新能源动力系统收入占比从2021年7.2%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17.4%,2025年上半年实现93.8%高速增长 [7] - 高附加值、高增长性的"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和"新能源动力系统"合计占比从2021年67.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76.3% [9] 战略转型与增长驱动 - 公司通过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申请,试图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并加速新兴技术领域的战略转型 [1] - 战略转型路径包括优化产品结构、抓住新能源风口、"智能化"与"电动化"双轮驱动 [9] - 新能源动力系统业务异军突起,带来巨大收入增量并提升市场估值预期 [9] - 以HDM为代表的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受益于汽车座椅功能复杂化、智能化趋势,新能源动力系统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9] 人形机器人业务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将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HDM)的精密传动技术成功迁移至机器人关节 [10] - 已建成反向行星滚柱丝杠中试生产线,年产能达1.2万套,产品力获客户认可 [10] - 截至2025年6月,机器人业务未产生规模收入,预计2026年才可能实现小批量收入 [10] - 2024年研发费用达1.69亿元,机器人新业务需持续投入,若商业化进度滞后可能侵蚀利润 [10] - 2025年第二季度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净利润同比下滑25.08%,反映转型期财务压力 [10] - 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爆发潜力,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2亿元增至2029年243亿元 [11]
新股前瞻|净利润暴增5倍、股价年内涨134% 双林股份从HDM龙头到机器人新贵
智通财经网· 2025-09-28 04:53
公司市值与资本运作 - 公司是A股人形机器人赛道重要标的 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约134% 截至9月25日总市值达263亿元[1] - 公司于9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由中信证券与广发证券联合保荐 旨在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国际影响力[1] 市场地位与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汽车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新能源动力系统三大领域 客户包括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厂及佛瑞亚等一级供应商[2] - 2024年全球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市场占有率15.1%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市场占有率32.8%排名第一[2] - 全球轮毂轴承市场占有率2.2%排名第九 中国市场占有率6.9%排名第三[2] - 小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全球市场占有率6.4% 中国市场占有率9.5% 均为全球最大制造商[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41.85亿元微降至2023年41.39亿元(-1.11%) 2024年反弹至49.10亿元(+18.65%)[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5.25亿元 较2024年同期21.03亿元增长20%[3] - 归母净利润2022年0.76亿元 2023年0.82亿元 2024年跃升至4.98亿元(同比增幅507.32%)[4]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15.7% 2023年16.5% 2024年17.3% 2025年上半年达20.2%[4] 利润质量与现金流 - 2024年利润暴增主要受1.57亿元出售DSI变速箱资产的一次性收益驱动[5] - 剔除一次性收益后2024年核心经营利润3.83亿元 较2023年1.53亿元仍增长150%[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2年4.43亿元 2023年3.78亿元 2024年大幅增长85.5%至7.01亿元[5] - 净利润现金比率2022年583% 2023年461% 2024年141% 显示优秀现金流转化能力[6]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从2022年末3.33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5.11亿元[6] 业务结构转型 - 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为核心业务 收入占比55%-60% 2024年收入增长24.9% 2025年上半年增长21.9%[7] - 新能源动力系统成为第二大业务 收入占比从2021年7.2%升至2025年上半年17.4% 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93.8%[7] - 高附加值的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与新能源动力系统合计占比从2021年67.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76.3%[9] 人形机器人布局 - 技术优势在于将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HDM)的精密传动技术迁移至机器人关节 已建成年产能1.2万套的反向行星滚柱丝杠中试生产线[10] - 截至2025年6月机器人业务未产生规模收入 预计2026年才可能实现小批量收入[10] - 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1.69亿元 2025年第二季度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25.08%的转型压力[10] -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2亿元增至2029年243亿元[11]
Meta押注“安卓式”机器人平台:数十亿美元打造通用软件
环球网资讯· 2025-09-28 04:24
战略定位 - Meta将人形机器人提升至与增强现实同级的战略优先级 [1] - 未来数年将投入数十亿美元打造可对外授权的通用软件平台 [1] - 目标成为机器人产业的"安卓"系统 [1] 商业模式 - 公司无意大规模生产硬件 采用开放授权路线 [2] - 任何符合技术规范的机器人本体均可搭载Meta操作系统 [2] - 通过快速扩大生态掌握行业标准制定权 [2]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当前人形机器人在灵巧操控环节存在瓶颈 包括捏碎水杯或打翻物品等精细动作失灵 [2] - 无法稳定完成从牛仔裤口袋掏钥匙等日常动作 [2] - 成立超级智能AI实验室 与机器人团队共建模拟真实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 [2] - 通过大规模仿真训练提供空间感知 力控预测与实时决策能力 [2] - 世界模型旨在弥补传统传感器回路缺失 [2]
机器人6S店开业两月后,人工智能6S店也在龙岗落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03:26
全球首家人工智能6S店开业 - 全球首家人工智能6S店于9月28日在深圳龙岗启幕 与两个月前开业的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共同构成龙岗AI产业"双子星" 标志着龙岗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进入系统化集成新阶段[2] 6S店运营模式创新 - 创新性整合展示(Show)、销售(Sale)、培训(School)、社群(Social)、解决方案(Solution)、孵化(Startup)六大服务功能 构建"前店后厂"运营模式[2] - 前端展示区汇集Plaud Note X1、Rokid AI+AR眼镜等全球爆款及昊洋智能会议终端、小智AI语音对话盒子等国产创新产品 通过场景化体验捕捉市场需求[2] - 后端依托龙岗智能制造基础 实现从概念到产品的快速转化 将传统数月的研发周期缩短至几周[2] 战略合作与产业生态 - 依托CSDN平台链接5000万开发者提供技术与社群支持 华秋电子提供从EDA设计到SMT交付的全链路硬件服务[3] - 同步启动湾区智能硬件产业联盟 推动企业技术共研与市场共享[3] - 人工智能6S店与机器人6S店形成互补 前者聚焦技术"大脑"与AI赋能 后者侧重具身智能"肢体"与实体执行 共同搭建完整产业生态闭环[3] 龙岗区AI产业政策支持 - 2025年出台《龙岗区加快创建"AI龙岗"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龙岗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文件[3] - 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署 发布超4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 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3] - 构建包含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场景开放、生态培育的全方位AI产业促进体系[3]
大疆(DJI)关联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带领企业IPO!全球第三!机器人“下地干活”
新浪财经· 2025-09-28 03:09
公司概况 - 丰疆智能是一家专注于农业和建筑机器人技术的公司 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 [1] - 公司由科学家吴迪博士于2017年12月在湖北创立 致力于通过自动化技术解放农业劳动力 [2] - 股东阵容包括腾讯(持股16.5%) 东风汽车(持股11.3%) 新华人寿(持股9.0%)和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基金(持股14.5%)等顶级机构 [8][28][29][30] 业务布局 - 形成三大业务板块:农业与畜牧(收入占比超70%) 建筑(增长引擎)和物业管理(新兴领域) [3][4][5] - 核心产品包括农业自动导航系统(覆盖耕 种 管 收全流程) 3D挖掘机引导系统和智能清扫机器人等 [2][17] - 业务遍及全球超过110个国家 2024年农业自动导向系统出货量全球第三(市场份额8.5%) [5][18][20] - 农业后装自动导向系统全球第二 市场份额达16.9% [5][21][24]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5.04亿元 2023年5.30亿元 2024年5.70亿元人民币 [7][25] - 净亏损显著:2022年3.33亿元 2023年4.71亿元 2024年3.34亿元人民币 [7][25] - 毛利率表现优异:2024年毛利润3.67亿元 毛利率超过64% [7] - 研发投入巨大:2022-2024年研发开支均超2亿元 2023年达2.70亿元 [7][26]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 是全球第三大农业自动导向系统供应商 [5][18] - 农业后装自动导向系统领域全球排名第二 [5][21] - 2020年在中国市场销量登顶并开始出海 [3][14] 管理团队 - 创始人吴迪博士担任董事会主席兼CEO 拥有深厚技术背景和行业经验 [2][31][33] - 首席财务官张琦女士拥有15年资本市场经验 曾任职于摩根士丹利和中银国际 [32][34][35] - 首席运营官秦硕先生负责产品和销售 [33] 发展历程 - 2017年公司成立 2019年推出第一代农业自动导航系统 [12][13] - 2020年中国市场销量第一并开始国际化 [3][14] - 2021年推出3D挖掘机引导系统 2022年推出割草机和塔吊系统 2023年深化建筑解决方案 2024年扩展畜牧产品线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