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美上海(688082)

搜索文档
盛美上海44.82亿元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巨潮资讯· 2025-06-08 13:03
公司融资进展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符合上交所发行条件和上市条件 已获得交易所审核意见 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准 [1] - 本次定增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4 82亿元 资金用途包括研发测试平台建设(9 22亿元) 高端设备迭代研发(22 55亿元) 及补充流动资金(13 04亿元) [1]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已建立完整的前道半导体设备产品矩阵 通过差异化技术路线在全球市场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1] - 作为少数打入欧美高端市场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商 上市以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1] 经营业绩展望 - 受益于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及中国大陆市场需求放量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订单转化周期为6-8个月 [2]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区间为65亿元至71亿元 平均毛利率维持在42%至48% [2] 市场前景分析 - 此次定增将强化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技术储备 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 - 国内晶圆厂持续扩产背景下 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2]
盛美上海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募资主要投向高端半导体设备迭代研发
证券日报网· 2025-06-07 02:44
公司融资计划 - 盛美上海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1] - 此次定增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4 82亿元 为公司上市后首次再融资[1] - 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和工艺测试平台建设(9 22亿元) 高端半导体设备迭代研发(22 55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13 04亿元)[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产品线覆盖前道半导体工艺设备 包括清洗设备 电镀设备 立式炉管设备等[1] - 湿法清洗设备国产化进程领先 单片清洗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2] - 公司产品已销售至欧美市场 为中国少数实现高端半导体设备出口的企业[1] 公司业绩与战略 - 近三年业绩稳定增长 受益于中国大陆市场需求强劲及技术差异化优势[2]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65-71亿元 毛利率维持在42%-48%[2] - 订单释放周期6-8个月 目前订单充足[2] - 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 以增强综合竞争力并提升市场份额[3] 行业发展趋势 - 半导体设备行业技术升级快 研发投入大 需持续高强度研发[2] - AI 汽车电子等需求驱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加速扩张[3] - 国内厂商需通过平台化发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3]
盛美上海(688082) - 关于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意见通知的公告
2025-06-06 11:18
融资进展 - 公司2025年6月6日收到上交所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意见[1] - 发行申请符合条件和披露要求,上交所将提交证监会注册[1] - 发行需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最终结果及时间不确定[1]
半导体ETF(159813)近9个交易日合计“吸金”1.08亿元,机构:2025年半导体产业将迎来全面复苏
新浪财经· 2025-06-06 03:07
半导体芯片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980017)上涨0 06%,成分股兆易创新上涨4 75%,格科微上涨1 45%,北京君正上涨1 10%,盛美上海上涨0 63%,华海清科上涨0 57% [1] - 半导体ETF(159813)最新报价0 78元,日内涨幅0 26% [1][2] 半导体ETF交易数据 - 半导体ETF(159813)近9个交易日有6日资金净流入,合计流入1 08亿元,日均净流入1205 37万元 [2] - ETF换手率1 65%,量比1 77,外盘62 03万手,内盘42 24万手 [2] - T-1日单位申赎资产775143 26元,T日预估现金差额9245 97元 [2] - 最小申赎单位100万份,现金替代比例上限50% [2] 行业动态与前景 - 第五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ICDIA创芯展)将于2025年7月11日-12日举办,聚焦AI大算力、光子集成电路、RISC-V生态等前沿技术 [3] - 上海证券预计2025年半导体产业将全面复苏,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盈利周期回升,关键材料自主创新成为核心逻辑 [3] - 半导体ETF紧密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覆盖沪深北交易所芯片产业上市公司 [3] 指数权重股信息 - 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 85%,包括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信息、北方华创等 [4] - 半导体ETF(159813)场外联接基金包括A类012969、C类012970、I类022863 [4]
盛美上海(688082) - 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6-03 10:02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4年8月8日[2] - 实施期限为2024年8月6日至2025年8月5日[2] - 预计回购金额5000万元至10000万元[2] - 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2] 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回购股数0万股,占比0%[2] - 已回购金额0万元,价格区间0元/股至0元/股[2] 价格调整 - 原回购股份价格上限90元/股,调整后为99.02元/股[3][4] 未实施原因及展望 - 未实施因股价超上限[5][6] - 将在期限内择机回购并披露信息[7]
盛美上海(688082)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5-29 10:15
业绩总结 - 2024年营业收入56.18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44.48%[56][88][9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3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26.65%[56][88][96][97]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16亿元,较2023年增加16.43亿元[88][102] - 2024年末总资产121.28亿元,较上年末同比增长24.35%[56][88][90][93] - 2024年末所有者权益76.66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8.69%[96] - 2024年营业成本28.73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上升49.84%[97] - 2024年销售费用4.22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上升52.25%[97] - 2024年投资收益3244.69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64.83%[97]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90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190.37%[102][103]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42亿元[102][103] - 2024年母公司实现税后净利润10.06亿元,可供分配利润额为24.81亿元[32]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57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88亿元,占2024年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5%[32]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93%,较2023年减少2个百分点[89] 用户数据 - 2024年度立信为693家上市公司提供年报审计服务,审计收费总额8.54亿元,同行业上市公司审计客户62家[36] 未来展望 - 2025年公司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在65.00亿元至71.00亿元之间[69] - 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增长率为16%-26%,研发投入预计增长率为15%-35%[107] - 2025年董事会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优化全球业务布局[69] - 2025年董事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设备研发和性能提升,布局前沿技术领域[70] - 2025年董事会加速开拓国际市场,突破顶尖半导体制造企业,深化与现有客户合作[70] - 2025年监事会聚焦公司治理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提升治理水平[83] - 2025年监事会加强对重大事项监督,确保公司合规运营,关注募集资金使用[8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4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申请专利311项,较上年增长89.63%,累计申请专利1526项,较上年末增长37.11%[58] - 2024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获得专利权38项,年末拥有已获授予专利权470项,较上年末增长8.05%[5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加快推进临港智能制造基地建设,确保年内全面投入使用[71] - 公司做好第二届董事会换届选举及高管选聘工作[71] - 公司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72] 人员与费用 - 2024年末立信拥有合伙人296名、注册会计师2498名、从业人员总数10021名,签署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743名[36] - 2024年末立信已提取职业风险基金1.66亿元,购买的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为10.50亿元[37] - 2024年公司人数从1578人增长到2002人,净增长424人,增长率为26.87%[59] - 2024年度公司审计费用为335万元,其中财务报告审计费用295万元、内部控制审计费用40万元[43] - 2025年董事长每年税前津贴145.20万元,独立董事津贴18.15万元/年,未兼任岗位非独立董事无薪酬及津贴[48] - 2025年未兼任岗位监事津贴标准为10.89万元/年,兼任岗位监事按岗位薪酬标准领薪无津贴[49][50] 法律责任与监管 - 金亚科技案中,立信承担连带责任,对投资者损失的12.29%部分承担赔偿责任[38] - 保千里案中,立信对保千里在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2月29日期间因虚假陈述行为所负债务的15%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39] - 立信近三年因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5次、监督管理措施43次、自律监管措施4次,涉及从业人员131名[39] 会议相关 - 2024年公司共召开8次董事会会议,各次会议议案均全票通过[63][64][65] - 2024年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履职,战略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66] - 2024年公司召集年度股东大会1次,临时股东大会2次,各项议案均获通过[68] - 2024年公司监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各次会议议案全票通过[76][77][78]
上海国投公司调研盛美半导体
快讯· 2025-05-28 12:13
公司动态 - 上海国投公司总裁戴敏敏一行调研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公司 [1] - 双方探讨在设备研发和产业链协同方面开展深层次产融合作 [1] - 合作目标为推动半导体设备环节自主可控 [1] 行业趋势 - 上海正着力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1] - 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被视为产业发展关键动能 [1]
金融工程市场跟踪周报:静待交易新主线
光大证券· 2025-05-25 10: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2025.05.19 - 2025.05.23)A股缩量震荡,主要宽基指数周度收跌,量能指标维持谨慎观点,主题轮动快,贵金属、汽车周度占优 [1] - 4月以来“红利 + 微盘”显著占优,本周创出年内高点后短线快速调整,短期警惕交易偏好下降,中长期流动性宽松和风险偏好上行将驱动A股震荡上涨,短线调整结束后“红利 + 小盘”杠铃组合是配置优选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核心观点与市场复盘 本周核心观点 - A股缩量震荡,主要宽基指数周度收跌,量能指标维持谨慎观点,主题轮动快,贵金属、汽车周度占优 [1] - “红利 + 微盘”创出年内高点后短线快速调整,短期警惕交易偏好下降,中长期A股震荡上涨,“红利 + 小盘”是配置优选 [1] 主要指数表现与热点复盘 - 上证综指下跌0.57%,上证50下跌0.18%,沪深300下跌0.18%,中证500下跌1.10%,中证1000下跌1.29%,创业板指下跌0.88%,北证50指数下跌3.68% [1][13] - 中信一级行业涨幅较高的前5个为综合、医药、汽车、有色金属、家电,表现较差的为综合金融、计算机、电子、机械、通信,振幅最高的前5大行业为综合金融、汽车、综合、医药、计算机 [15] - 热点概念中表现最好的前5大概念为黄金珠宝指数、CRO指数、新冠特效药指数、仿制药指数、创新药指数,表现最差的5大概念为PEEK材料指数、减速器指数、光模块(CPO)指数、AI算力指数、光通信指数 [15] 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估值 - 截至2025年5月23日,创业板指处于估值分位数“安全”等级,其余宽基指数处于“适中”等级 [19] - 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建材、轻工制造、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国防军工、计算机、综合金融处于“危险”等级;有色金属、电力及公用事业、家电、食品饮料、农林牧渔、非银行金融、交通运输处于“安全”等级 [19] 量化情绪跟踪 - 量能择时:截至2025年5月23日,各大宽基指数量能择时信号均为谨慎观点 [2][22] - 沪深300上涨家数占比情绪指标:该指标可捕捉上涨机会,但判断下跌市场有缺陷,最近一周震荡,上涨家数占比在56%左右 [23][24] - 沪深300上涨家数占比择时跟踪:沪深300指数当前未处于情绪景气区间,动量情绪指标快线和慢线均向下,预计未来维持谨慎态度 [26] - 均线情绪指标:短期内沪深300指数处于情绪景气区间 [34] 市场赚钱效应观察 - 横截面波动率:最近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成分股横截面波动率下降,短期Alpha环境变差;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横截面波动率上升,短期Alpha环境变好。近一季度,沪深300和中证1000指数横截面波动率处于近半年中上分位点,Alpha环境较好;中证500指数处于中等分位点,Alpha环境一般 [35] - 时间序列波动率: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时间序列波动率下降,短期Alpha环境变差。近一季度,三者时间序列波动率处于近半年中上分位点,Alpha环境较好 [38] 资金面跟踪 机构调研跟踪 - 本周机构调研活动累计379场,沪市上市公司累计被调研115次,深市253次,北证11次 [42] - 市值小于等于100亿、100亿 - 200亿、200亿 - 500亿以及大于500亿的上市公司累计被调研230次、77次、42次和30次 [42] - 特定对象调研和其他为本周主要调研类型,占比分别为78.36%和8.71%;投资公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调研次数占比依次为6.0%、24.3%和55.4% [42] - 中信一级行业中,本周机械、基础化工和电子行业被调研次数较多,涨跌幅依次为 - 1.96%、 - 1.16%和 - 2.10% [49] - 本周受机构关注程度最高的前5大个股依次为汇川技术(352家)、富创精密(109家)、博众精工(106家)、博思软件(102家)和盛美上海(101家) [3][51] 股指期货跟踪 - 本周IF当月合约下跌0.01%,IH当月合约下跌0.01%,IC当月合约下跌0.86%,IM当月合约下跌1.29% [56] - 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期货主力合约贴水率环比上一交易周下降。IF、IH当月合约近一季度平均每周基差变化与近半年相比环境不变,IC当月合约环境变差 [58] 南向资金跟踪 - 本周(2025.05.19 - 2025.05.23)南向资金净流入189.59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净流入190.55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出0.97亿港元 [3][68] 融资规模变化跟踪 - 截至2025年5月22日,融资余额为17968.54亿元,较5月16日增加19.98亿元 [69] ETF市场跟踪 - 股票型ETF本周收益中位数为 - 0.40%,资金净流出113.43亿元;港股ETF本周收益中位数为1.13%,资金净流出45.47亿元;跨境ETF本周收益中位数为 - 1.50%,资金净流出12.95亿元;商品型ETF本周收益中位数为3.74%,资金净流出4.70亿元 [3][72] - 宽基ETF中,本周科创板主题ETF资金净流入17.18亿元;行业ETF中,本周军工主题ETF资金净流入27.09亿元 [74] 抱团基金分离度跟踪 - 截至2025年5月23日,基金抱团分离度环比上周下降,最近一周抱团股和抱团基金超额收益上升 [3][78]
盛美上海45亿定增:账面“不差钱”为何再融资?前次募投项目缓慢
新浪证券· 2025-05-22 08:47
定增预案修改 - 盛美上海修改44.8亿元定增预案,这是继2021年科创板IPO募资36.85亿元后的第二次大规模融资 [1] - 募资用途包括研发平台建设(9.2亿)、设备迭代研发(22.55亿)及补充流动资金(13亿) [1] - 公司宣称定增旨在缩小与海外巨头的研发差距,并通过临港百亿产能项目实现平台化转型 [1] 资金状况与市场质疑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28.7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32亿元,合计可动用资金约30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36.06%,有息负债13.96亿元 [1] - 2021年IPO募资36.85亿元中仍有5.23亿元未使用,占比近15% [1] - 公司多次将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理财:2023年使用最高15亿元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2024年额度缩减至2亿元 [1] - 市场质疑公司账面资金充裕、前次募资未用完、高额理财与募资并行存在矛盾 [1] 募投项目延期与股东反对 - 前次募投项目存在多次延期情况,盛美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从2023年两次延期至2025年6月 [2] - 盛美韩国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尚未进行投入 [2] - 2025年2月延长定增决议有效期的议案遭到12%中小股东反对,累计投出36.1万股反对票 [2] 行业竞争态势 - 半导体设备行业竞争已从"资本竞赛"转向"技术耐力赛" [2] - 市场关注45亿定增能否转化为真正的技术壁垒与市场份额 [2]
盛美上海: 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及相关文件修订情况说明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1 12:09
盛美上海定向增发修订要点 发行方案修订 - 更新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上限及募集资金总额[2] - 调整各募投项目具体投入金额分配[2] - 同步更新公司总股本、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测算等控制权相关数据[2] - 新增审议程序说明: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二次修订稿[1][2] 募投项目调整 - 研发和工艺测试平台建设项目更新资金投入金额[2][3] - 高端半导体设备迭代研发项目补充2024年度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数据[4]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同步更新2024年度营收增长率[4] 财务及运营数据更新 - 新增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及学历构成情况[3][5] - 补充汇兑收益、毛利率、资产总额等关键财务指标[4] - 披露公司及部分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风险因素[4] 合规性文件修订 - 论证分析报告更新发行程序合法性说明[4][5] - 可行性报告调整募集资金投向与公司技术/市场储备的匹配性陈述[5][7] - 科技创新领域说明文件同步修订各项目资金分配及必要性分析[7] 股东权益影响 - 更新最近三年现金分红执行情况[4] - 重新测算本次发行对每股收益等即期回报指标的摊薄影响[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