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号(688009)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通号:2024年中报业绩点评:盈利水平持续改善,海外业务拓展顺利
中国银河· 2024-09-02 09: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3.32亿元,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15.99亿元,同比下降12.32% [1] - 城轨及工程总承包拖累业绩,铁路和海外业务保持增长 [1] - 盈利能力边际改善,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有所提升 [1] - 铁路行业景气上行,大修周期有望开启,带动铁路装备行业景气上行 [1] - 海外市场快速拓展,新签海外订单大幅增长 [2] 财务数据总结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5.30亿元、37.95亿元、43.33亿元,对应EPS为0.33元、0.36元、0.41元,对应PE为16倍、15倍、13倍 [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9.36%,同比提升4.4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05%,同比提升0.37个百分点 [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签铁路订单98.9亿元,同比增长1.16%;新签海外订单35.49亿元,同比增长156.45% [1][2]
中国通号:半年报业绩点评:收入同比下降14%,加快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
国信证券· 2024-09-01 07: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0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32% [1][4][5] - 公司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加速退出市政房建业务,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收入同比减少较多 [1] - 城市轨道受订单不足影响,地铁项目工程施工业务量减少,收入有所下降 [1]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制造产线建设,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68% [1][8] - 轨道交通新签合同总额保持稳定,其中海外领域新签订单实现较好增长,同比增长156.45% [1] - 公司加快退出市政房建业务,业务结构有所调整,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所提升 [1][10] 分板块总结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 - 收入131.11亿元,同比下降2.52%,毛利率提升2.97个百分点至31.08% [1] - 高毛利率设备制造/设计集成业务收入实现稳健增长,收入分别为29.07/59.78亿元,同比增长17.57%/8.54% [1] - 低毛利业务系统交付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2.73%至42.26亿元,毛利率为17.03% [1] 工程总承包业务 - 收入同比下降64.96%至10.98亿元,毛利率下降15.61个百分点至7.23% [1] - 公司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力争在三年内退出市政房建业务 [1] 海外业务 - 海外新签订单实现较好增长,同比增长156.45% [1] - 相继承揽几内亚马西铁路"三电"信号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采购项目等重大项目 [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6.77/40.81/45.34亿元,对应PE 15/13/12倍 [1][10][11] - 公司ROE预计将在7%-9%之间,毛利率和EBIT利润率也将逐步提升 [9][11] - 公司估值水平合理,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10]
中国通号(0396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3:4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发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计中期业绩公告[1] - A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7] - 报告期指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楼齐良[9]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7年11月变更[9] - 公司办公地址邮政编码为100070[9] - 公司网址为www.crsc.cn[9] - 董事会秘书、联席公司秘书为李连清[10] - 联系电话为+86 010–50809286[10] - 传真为+86 010–50809075[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42.5030928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33%[12]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90638764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32%[12]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602942194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99%[12]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66.0494063046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44%[12]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185.4874019630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37%[12]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11.76%[13]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2%,较上年同期减少0.61个百分点[13]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54%,较上年同期增加1.23个百分点[13]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3876.965698万元[14]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7.5040888534亿元,上年同期数为6.4867328376亿元,变化幅度为15.68%[53] - 资本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3852.100642万元,上年同期数为6831.73197万元,变化幅度为 - 43.61%[53]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7.8892989176亿元,上年同期数为7.1699060346亿元,变化幅度为10.03%[5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5.54%,上年同期为4.31%,增加1.23个百分点[53]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本期为4.88%,上年同期为9.53%,减少4.65个百分点[5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总额210.23亿元,同比下降33.62%[94] - 2024年上半年轨道交通市场新签合同总额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3.71%升至78.11%[94] - 2024年上半年铁路领域新签合同98.9亿元,同比增长1.16%[94] - 2024年上半年城轨领域新签合同29.83亿元,同比下降49.02%[94] - 2024年上半年海外领域新签合同35.49亿元,同比增长156.45%[94] - 2024年上半年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新签合同46.01亿元,同比下降68.62%[94]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在手订单1223.87亿元[94] - 营业收入本期为142.50亿元,上年同期为166.33亿元,减少14.33%,主要因工程收入减少[107] - 营业成本本期为100.67亿元,上年同期为124.82亿元,减少19.35%,因系统交付和工程承包收入下降[107][108] - 销售费用本期为3.61亿元,上年同期为3.43亿元,增加5.27%,因人工费用增加[107][108] - 管理费用本期为9.56亿元,上年同期为9.70亿元,减少1.47%,与上年基本持平[107][109] - 财务费用本期收益为0.79亿元,上年同期为1.43亿元,因利息收入减少[109] - 研发费用本期为7.50亿元,上年同期为6.49亿元,增加15.68%,因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投入[107][10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本期净流入29.73亿元,上年净流出8.71亿元,因新增存入财务公司存款增加[10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本期净流出4.75亿元,上年净流出15.02亿元,因定期存款增加减少[10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本期净流出17.23亿元,上年净流入9.73亿元,因偿还大额银行借款[109] -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毛利率为31.08%,较上年增加2.9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减少2.52% [111] - 铁路业务营业收入90.35亿元,同比增长1.88%,毛利率30.19%,同比减少0.10个百分点[112] - 城市轨道业务营业收入34.70亿元,同比减少13.13%,毛利率32.96%,同比增加7.15个百分点[112] - 海外业务营业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3.24%,毛利率33.60%,同比增加22.92个百分点[112] - 工程总承包业务营业收入10.98亿元,同比减少64.96%,毛利率7.23%,同比减少3.72个百分点[112] - 货币资金期末数237.59亿元,占总资产20.04%,较上年期末增长5.25%[115] - 应收账款期末数228.71亿元,占总资产19.29%,较上年期末减少0.02%[115] - 存货期末数36.37亿元,占总资产3.07%,较上年期末增长13.43%[115] - 短期借款期末数6.35亿元,占总资产0.54%,较上年期末减少74.09%[115] - 应付账款期末数448.47亿元,占总资产37.83%,较上年期末减少9.71%[115]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16.21亿元,较年初增加0.89亿元,增幅为5.81%[119] - H股募集资金约91.04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使用85.36亿元,剩余5.68亿元未使用,预计未来两年用完[123] - 已使用的H股募集资金中,长期研发支出27.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支出18.21亿元,一般性股权收购支出1.08亿元,PPP项目投资支出12.5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6.23亿元[123] - 2020年6月12日公司将原拟用于境内外一般性收购的17.13亿元募集资金改为补充流动资金[123]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总体发展战略调整为以“智能控制”为根技术,聚焦轨道交通和低空经济“双赛道”[16] 行业环境 - “十四五”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18] - “十四五”后两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有望恢复至8000亿元以上[18] - 十年前开通运营的约1.1万公里高铁陆续进入大修改造期[18] - 高铁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生命周期一般在10 - 15年左右[19] 公司核心技术 - 公司在中国拥有授权专利483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647项[20] - 基于空间多物理场耦合的高精度仿真技术建立了误差在0.5%以内的高精度仿真分析平台,完成了覆盖我国铁路约万种典型配置轨道电路传输特性的精准分析[24] - 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广泛应用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中心、车站、车载各类安全控制产品,通过了国际功能安全标准规定的最高等级功能安全认证[23] - 移频键控信号安全调制解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普速铁路,实现轨道区段占用空闲检查等安全核心功能[23] - 道岔转换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普速、重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创建了国际领先的高速道岔转换系统技术体系[23] - 轨道交通仿真测试技术可对列控系统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测试验证过程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了被测系统缺陷纠正率和质量可信度[24] - 轨道交通安全产品制造技术从全制造过程进行针对性管控,为产品安全性及可靠性提供系统性质量保障基础[25] - 宽带无线通信行业应用技术基于LTE - M/R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多种业务的数据传输和融合[25] - 轨道交通综合视频监控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引领轨道交通综合视频监控发展[25] - 轻型轨道交通智能运输与控制技术设置统一的轨道交通云平台,实现多种功能,适用于多种轻型轨道交通系统[26] - 列车自主运行技术通过三大关键创新,实现列车自主资源管理和主动间隔防护,提高了轨旁资源利用率和列车运行效率[27] - 全电子联锁系统及电子模块安全完整性等级达SIL4级[28]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可实现3分钟内站后自动折返和20秒内原地自动换端[28] - 面向更高速度的列控系统技术突破支持450km/h高速运行的安全控制和设备可靠性瓶颈[30] - 高速磁浮列控系统技术支撑时速600km及以上超高速磁浮线路列车运行控制[31] - 基于安全型铁路智能信号显示技术开发的智能LED信号机功能安全达SIL4级[31]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技术采用安全输出、安全切断等多项技术[28]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攻克列车首尾安全通信等技术难题[28] - 视频智能分析技术采用智能分析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29] - 列车全自动灵活编组技术可根据客流特征自动调整列车编组[30] - 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采用车-地无线通信和车-车通信进行信息传输[30] - 公司拥有视联网融合算法仓库技术,可集中管理AI算法模型并提供分析服务[33] - 多制式信号系统融合技术攻克多项融合技术,实现一套车载、两种制式、无感贯通[33] - 高安全弹性可靠的全自动运行控制技术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开发多项特色全自动功能[33] - 智轨全轴转向控制技术研发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全轴转向控制系统[34] - 控制平台在线自动化部署技术开发具有自动化部署功能的工具,提升现场软件更新效率和准确率[34] - 行车作业行为集中高效管理技术建立作业行为场景识别模型,实现行车作业行为集中管理[34] - 区间钢轨断轨检查技术组建钢轨健康状况模型,实现断轨检查功能[35] - 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及电磁安全技术攻克多项难题,保障在轨产品高效安全稳定运行[35] - 轨道交通多模态全域感知灾害监测技术解决沿线复杂环境干扰问题,实现多业务方向产品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36] -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大修及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形成评估标准体系,助力维修维护数字化转型升级[36] - 公司核心技术全面应用覆盖铁路列控系统等轨道交通核心系统[39] - 报告期内新增高速鐵路信號系統大修及更新改造等7项关键技术[40] - 编组站综合智能化技术使编组站作业效率整体提升[37] - 公司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核心主业开展依赖核心技术,报告期内核心技术未发生重大变化[41] 公司科研成果与荣誉 - 2002年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为中国铁路提速工程成套技术与装备[42] - 2006年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为ZPW - 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42] - 2007年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为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与应用[42] - 2008年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为青藏铁路工程[42] - 2009年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为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42] - 2010年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为遂渝线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42] - 公司多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如2015 - 2023年期间,10项获优秀奖,3项获银奖[43] - 公司多个主体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2020 - 2023年期间,4次获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认定,1次获单项冠军产品认定,5次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44] - 公司建成国内首1:1大型轨道交通安全试验平台,开展时速400公里高铁电磁环境下信号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45] - 高速磁浮/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运控系统在大同阳高线完成常态常压动态悬浮试验及12Kpa低真空舱载设备摸底试验[45] - 公司两个研究中心成为国家铁路局认定的铁路行业科技创新基地[45] - 公司开展SIL4级安全云平台技术研究,已完成联锁产品和城轨轨旁产品需求和技术方案研究[45] - 公司开展海量物联网技术研究,达成十万级设备的连接和数据接入能力[45] - 2024上半年新增申请专利659件,其中发明专利621件;新增授权专利381件,其中发明专利315件[51] - 报告期内,发明、实用、外观、软件著作权等新增申请数合计814个,获得数合计500个,累计申请数11503个,累计获得数7009个[52] 公司项目进展 - 公司提供自主化CTCS - 3级列控系统装备的雅万高铁顺利开通[46] - 中孟合作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首通段、墨西哥城1 - 6号PCC控制中心改造项目等海外项目顺利开通或投入运营试用[46] - 公司针对川藏铁路极端条件,完成既有通信信号系统适应性分析和技术路线选取,形成设备选型建议[47] - 公司完成多项铁路领域技术研究和方案设计,如高铁信号系统大修及更新改造关键技术研究等[48] - 公司发布“羲和”数字城轨解决方案,构建智能运控、智能运维两大平台[49] - 公司多项基础设备器材研制取得成果,如全电子联锁设备软件和系统集成通过CURC认证等[50] - 新一代淘度集中系统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5858.06万元,本期投入2122.21万元,累计投入12522.23万元,武汉局扩大应用将近20站,全路应用的技术作业站超100个[54] - 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完成3站2区间试验、HTCS - 1级功能试验和30多条动车试验序列[55] - 新型列控系统在和若线试用考核,设备运用稳定,基于北斗定位的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在平煤神马集团矿区铁路正式启用[55] -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TACS系统)运营两年运行稳定,完成满足上海3、4号线车辆段和部分正线区域贯通的高速动车测试版本发布[56] - 基础性技术研究完成系统环境下防雷、电磁兼容等测试确认和现场试验,安全型LED信号机机理研究获基尔维亚认证并完成首
中国通号(688009) - 2024 Q2 - 季度财报
2024-08-28 10:14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包括列车运行控制技术[1]、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2]、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技术[3]和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4][1] - 公司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特等奖[39] - 公司获得多项中国专利奖,包括优秀奖和银奖[40][41] - 公司被认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 - 公司核心技术全面应用于铁路列控系统、城际铁路列控系统、城轨列控系统等轨道交通核心系统[38] 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新增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大修及更新改造关键技术,构建高铁信号设备全要素数字化平台[38] - 公司新增编组站综合智能化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智能化功能[38] - 公司新增复杂恶劣环境下城轨信号控制和运输组织技术,提升信号系统安全防护能力[38] - 公司新增轨道交通5G关键技术,建立高效、实时、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支持铁路智能化升级[38] - 公司新增基于三维建模与数字孪生的可视化监控技术,实现精细、准确的现场环境状态全域感知[38] 技术创新能力 - 公司拥有4,800多项注册专利,实现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100%自主化[1] - 公司是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铁路行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通信信号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单位,主导了多项重要技术标准的建立[1] - 公司构建了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4个院士工作站、12个国家级和行业创新平台、13个国家级创新示范、30多个省部级创新平台[1] - 公司4,309名员工从事科技研发工作,占员工总人数的22.74%,其中43.56%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 技术创新应用 - 公司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为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提供核心技术保证[1][2][3][4] - 公司新技术在多个轨道交通项目中得到应用和示范,如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在深圳地铁20号线开通,智能客运分析系统在凤凰磁浮等[163] - 公司承担了16项国家级部委支持及20项行业主管单位支持的研究项目,主编3项国际标准[44] - 公司研发成果常年发表在国铁集团主办的《铁道通信信号》、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铁道学报》等行业内权威期刊[44]
中国通号:2024年上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4-08-28 10:14
募集资金情况 - 2019年7月16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18.0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05.3亿元,净额103.54亿元[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利息(含理财收益)8.95亿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7.62亿元[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存储账户活期余额27.87亿元(含专户利息收入)[3] 项目投入情况 - 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项目累计投入26.30亿元,投入进度57.17%[2][3][16] - 先进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累计投入0.25亿元,投入进度1.01%[2][3][16] - 信息化建设项目本年度投入1960万元,累计投入1.11亿元,投入进度37.09%[3][16] - 补充流动资金累计投入29.96亿元,投入进度100%[2][3][16] 现金管理情况 - 2023年8月4日公司同意使用不超27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8][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管理实际投入27亿元,余额27亿元,利息34545万元[9][10][17] 其他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无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情况[11] - 公司无募集资金使用违规情形[12] - 先进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实施进度滞后,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等项目进度不及预期[17]
中国通号:H股公告
2024-08-06 07:42
股份与股本情况 - 截至2024年7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1,968,801,000股,法定/注册股本1,968,801,000元,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4年7月底,A股法定/注册股份8,621,018,000股,法定/注册股本8,621,018,000元,本月无增减[1] - 2024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589,819,000元[1] - 截至2024年7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1,968,801,000股,库存股份0,本月无增减[2] - 截至2024年7月底,A股已发行股份8,621,018,000股,库存股份0,本月无增减[2] 其他情况 - 股份期权、承诺发行权证、可换股票据等均不适用[4][5][6][7][8]
中国通号-20240801
中国饭店协会酒店&蓝豆云· 2024-08-04 04:20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铁路行业投资情况 - 今年上半年国内铁路投资规模达到33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 [1] - 预计今年全年铁路投资规模将达到8400亿元,较去年增加近1000亿元 [1] - 铁路行业投资景气度较高,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1][2] 公司在铁路通信信号领域的地位 - 公司在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领域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2][10] - 公司在城轨、高铁等领域的通信信号系统供应商地位突出 [2] 公司业务结构优化 - 公司正在逐步剥离利润率较低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聚焦于铁路通信信号等核心业务 [6][7] - 业务结构优化有助于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估值水平 [6][7] 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 - 公司正在向低空领域拓展,包括无人机巡检、低空空域管理等业务 [4][5][12] - 这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5][12] 公司的分红政策 - 公司分红水平较高,A股股息率约2.8%-3%,港股股息率约5%-5.5% [7][13] - 作为央企公司分红政策较为稳定 [13]
中国通号立足轨交,低空经济国家队未来可期-
经济学人· 2024-08-03 05:48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铁路行业投资情况 - 今年上半年国企投资达33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全年预计将达8400亿元 [1][2] - 铁路行业投资处于上升周期,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3] 公司在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的地位 - 公司在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领域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2] - 公司在城轨、高铁等领域的通信信号系统供应商地位稳固 [2] 公司业务结构优化 - 公司正在逐步剥离利润率较低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聚焦于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等核心业务 [7][8] - 业务结构优化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和估值水平 [7][8] 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 - 公司正在向低空经济领域拓展,包括无人机巡检、空域管理等业务 [5][6][13] - 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是基于自身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优势 [5][6][13] 公司的分红政策 - 公司作为央企,重视资本市场表现,分红政策较为稳定 [14] - 公司目前股息率在5%-5.5%左右,在科技公司中属于较高水平 [8][1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在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领域的市场地位如何? 回答: 公司在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领域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在城轨、高铁等领域的通信信号系统供应商地位稳固。[2] 问题2: 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是什么? 回答: 公司正在逐步剥离利润率较低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聚焦于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等核心业务。同时,公司正在向低空经济领域拓展,包括无人机巡检、空域管理等业务,这是基于自身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优势。[5][6][7][8][13] 问题3: 公司的分红政策如何? 回答: 公司作为央企,重视资本市场表现,分红政策较为稳定。公司目前股息率在5%-5.5%左右,在科技公司中属于较高水平。[8][14][15]
中国通号: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
2024-08-01 09:13
募资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18.0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05.3亿元,净额103.5434237323亿元[2] 现金管理 - 公司拟用不超27亿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期限不超12个月[1][4] - 投资产品为保本型,收益补募投项目不足[4][5] - 审计部监督,监事会和保荐机构同意[8][10][11]
中国通号: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
2024-08-01 09:13
募资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18.00亿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总额105.3亿元,净额103.5434237323亿元[1] 现金管理 - 拟用不超27亿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期限不超12个月,可循环使用[5] - 投资产品为保本型,收益补募投项目不足[6][10] - 经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保荐机构无异议[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