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号(688009)

搜索文档
中国通号: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4%
新京报· 2025-08-27 11: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65亿元,同比增长2.91%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增长1.34% [1]
中国通号(688009)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变更的核查意见

2025-08-27 11:15
募资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18.0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05.3亿元,净额为103.54亿元[1] 项目投入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29.96亿元,含初始承诺29.54亿元及利息4159万元[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项目累计投入26.93亿元,已使用占比58.55%[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先进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累计投入2535万元,已使用占比1.01%[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信息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49亿元,已使用占比49.60%[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补充流动资金累计投入29.96亿元,已使用占比101.41%[6] 项目延期 - 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项目原计划2023年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延期至2026年12月[4] - 信息化建设项目原计划2022年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延期至2026年6月[4] 项目变更 - 拟终止先进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剩余资金2.47亿元及利息约3512万元部分变更投向[14] - 变更投向的募集资金金额占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的比例为23.90%[15] - 变更后三个新募投项目计划总投资98,611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61,552万元[16] 新募投项目 - 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项目总投资54,055万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17,000万元,建设期36个月[20][24] - 轨道交通用系列电缆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1,804万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21,800万元,总周期18个月,建设期11个月[28][32] - 西安工业集团传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计划总投资22,752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2,752万元,建设期为3年[16][41] 审议情况 - 2025年8月27日,公司相关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科创板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变更的议案》,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48][49] 风险提示 - 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激烈,新型电力电缆需求增加,信号电缆用量可能下降,存在新市场开拓不足风险[33] - 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会给项目带来政策风险[34] - 环保政策严格,项目可能需增加环保投入,否则面临停工整改、罚款等风险[42]
中国通号: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65亿元,同比增长2.9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增长1.34%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05亿元,主要受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变动影响 [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79%,同比提升0.25个百分点 [2] - 截至2025年6月末在手订单总额1175.63亿元 [5] 业务板块表现 - 铁路领域收入83.24亿元,同比下降7.87% [5] - 城轨领域收入39.16亿元,同比增长12.85% [5] - 海外领域收入9.44亿元,同比增长55.92% [5] - 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长29.93% [5] - 低空经济领域新签合同额0.3亿元 [5] 市场拓展情况 - 铁路市场新签合同额111.4亿元,同比增长12.64% [5] - 城轨市场新签合同额37.74亿元,同比增长26.51% [5] - 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8.75亿元,同比下降47.16% [5] - 高铁改造项目合同额14.80亿元,同比增长74.86% [6] - 市政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压降至2.12亿元,占比1.21% [7] 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 拥有5500多项注册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405项 [10][16] -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市场份额约40% [10] - 新增11项核心技术包括铁路5G-R接口监测、电务智能运维平台等技术 [29] - 构建"1+4"低空经济联合创新体系,突破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等三项技术 [3] - 获得低空空域智能管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 [3] 低空经济布局进展 - 在全国34个城市开展49处场景服务,累计飞行1.7万小时 [8] - 飞行架次3.6万次,飞行里程超50万公里 [8] - 在青岛、雄安等地完成15个低空管控平台部署 [8] - 感知与反制系统识别7500余架"黑飞"无人机 [8] - 与中信集团、中国邮政合作开展矿区巡检和岛际物流试点 [8] 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2025年末达1.3万公里左右 [3] - 过万公里高速铁路进入大修改造期 [3] - 普速铁路新建里程增多,重点推进既有线改扩建 [3] - 高速铁路隧道内视频分析等特殊环境技术取得突破 [29] - 面向450km/h更高速度的列控系统(CR450)技术持续研发 [29]
中国通号: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29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1% [6] - 利润总额为22.84亿元,同比增长0.9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20亿元,同比下降0.35%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05亿元,上年同期为正值29.73亿元 [1] - 总资产1155.1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02%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0%,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 [1] 业务板块分析 - 铁路领域收入83.24亿元,同比下降7.87% [6] - 城轨领域收入39.16亿元,同比增长12.85% [6] - 海外领域收入9.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92% [6] - 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长29.93% [6] 战略布局进展 - 低空经济领域新签合同额0.3亿元 [6] - 公司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构建空域管控、无人机制造、服务运营的产业格局 [7]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预计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7] 股东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65,030户 [4] - 第一大股东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648,518,000股 [5] - 前十大股东中包含多家指数基金,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等 [3] 偿债能力指标 - 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为56.28%,较上年末57.22%有所改善 [6]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70.94,低于上年同期的109.04 [6] 债券发行情况 - 公司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品种一规模15亿元利率2.2%,品种二规模10亿元利率2.4% [5]
中国通号: 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29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以现场结合通讯形式召开 [1] - 会议通知及材料已于2025年8月20日通过邮件送达全体监事 [1] - 会议由孔宁主持 应到监事3人 实际出席2人 其中李铁南委托杨扬代为出席表决 [1] - 会议召集及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半年度报告审议结果 - 监事会全票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2] - 确认半年度报告编制程序合法合规 符合监管机构及公司章程要求 [1][2] - 认为报告公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2] - 未发现报告编制及审议人员存在违反保密规定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2] 募投项目调整议案 - 全票通过科创板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及变更议案 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2] - 全票通过变更H股募集资金用途议案 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2] - 全票通过2025年上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3] 关联交易风险评估 - 全票通过对通号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出具风险持续评估报告的议案 [3] - 具体评估报告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相关公告 [3]
中国通号: 关于调整专门委员会成员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29
公司治理调整 - 四届董事会第30次会议以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表决通过增补委员会成员议案 [1] - 增补独立非执行董事姚桂清为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 职工董事罗静为提名委员会委员 [1] -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新组成为傅俊元(主任)姚祖辉姚桂清 提名委员会新组成为姚桂清(主任)姚祖辉罗静 [1]
中国通号: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21亿元 同比增长1.34%
格隆汇· 2025-08-27 10:2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6.65亿元 同比增长2.9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1亿元 同比增长1.34% [1]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 [1]
中国通号: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变更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29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05.3亿元,净额103.54亿元,资金于2019年7月16日全部到位 [1] 募集资金使用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累计投入58.63亿元,占承诺投资总额的56.63%,其中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际投入29.96亿元(含活期利息4,159万元) [2] 募投项目延期情况 - 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延期,前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调整为2026年12月,后者调整为2026年6月 [2][3] - 延期原因为外部环境影响导致进度不及预期,但项目实施条件及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 [2][3] 项目重新论证 - 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项目聚焦智能轨交业务,涵盖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智能运维、芯片技术等五大研究方向,符合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趋势 [4] - 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数据共享提升运营效率,支持数字化转型 [5] 募投项目变更 - 终止先进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原计划投资25亿元),剩余募集资金24.75亿元及相关利息约3.51亿元部分变更用于新项目 [6][9] - 新项目包括: 1. 沈信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总投资5.41亿元,募投资金1.7亿元) [10] 2. 电缆生产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总投资2.18亿元,募投资金2.18亿元) [12] 3. 西安工业集团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总投资2.28亿元,募投资金2.28亿元) [15] - 变更原因为原项目市场前景不及预期,新项目更符合公司战略及政策导向 [9][10] 新项目合规性与风险 - 新项目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如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绿色制造等),部分已列入地方重点项目 [10][14][16] - 主要风险包括市场竞争、政策变动、成本超支及技术实施难度,公司已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 [12][13][17] 公司治理程序 - 项目延期及变更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尚需股东会批准,符合监管规则及公司内部管理办法 [19][20] - 保荐机构对变更无异议,认为程序合规且符合股东利益 [20][21] 战略方向 - 公司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强化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全产业链优势,响应新质生产力及数字化政策 [4][10][16]
中国通号(688009)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7 09:55
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为146.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65亿元,同比增长2.91%[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17] - 利润总额为2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6%[17] - 净利润为18.62亿元,同比增长0.13%[10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11%[1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64%至104.47亿元[102][10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99%至8.03亿元[102][103] - 研发投入合计848,932,077.51元,同比增长7.61%[68] - 费用化研发投入802,855,676.42元,同比增长6.99%[68] - 资本化研发投入46,076,401.09元,同比增长19.61%[68] 各业务线表现 - 铁路领域收入83.24亿元,同比下降7.87%[27] - 城轨领域收入39.16亿元,同比增长12.85%[27] - 海外领域收入9.44亿元,同比增长55.92%[27] - 工程总承包及其他领域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长29.93%[27]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46%至13.56亿元[106] - 设备制造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4%至31.79亿元[106]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0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44.05亿元,同比转差(上年同期净流入29.73亿元)[102][103] - 剔除客户存款影响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9.02亿元,同比减少2.46%[23] - 公司2025年1-6月剔除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较小[3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79%,同比增加0.25个百分点[1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79%,较上年同期增加0.25个百分点[68]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5.43%,较上年同期增加0.55个百分点[68] - 公司拥有5500多项注册专利,实现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100%自主化[36] - 公司在中国拥有授权专利552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405项[41] - 公司本年新增申请专利604件,其中发明专利579件,新增授权专利261件,其中发明专利243件[65] - 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460件,获得发明专利3405件,其中海外专利申请871件,获得374件[66] 订单与合同情况 - 公司累计新签合同总额175.68亿元,同比下降16.44%[28] - 高铁改造项目合同额14.80亿元,同比增长74.86%[29] - 公司在手订单1175.63亿元[28] 资产与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10.56%至201.9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48%[108] - 应收票据减少36.44%至7.02亿元,主要因承兑汇票减少及票据到期[108][110] - 存货增长10.91%至38.31亿元[108] - 长期股权投资增加11.62%至20.17亿元[112] - 其他应付款激增90.41%至37.59亿元,主要因未支付股东股利[108][110] - 长期借款增长81.43%至60.49亿元,新增25亿元委托贷款利率2.51%[108][110] -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骤降83.39%至4.99亿元[108][110]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增至14.45亿元,新增投资2.32亿元[114] - 受限资产合计66.23亿元,含货币资金5.30亿元及应收账款7.61亿元[111] 低空经济与新兴业务 - 公司在全国34个城市开展49处无人机场景服务,累计飞行时长约1.7万小时,飞行架次约3.6万次,飞行里程超50万公里[31] - 公司在青岛、雄安、石家庄等地完成15个低空智能管控平台部署,并在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地部署14套感知与反制系统,累计识别7500余架“黑飞”无人机[31] - 公司加快推进空域管控、低空通信、感知反制等核心产品研发升级,积极推动巡检业务规模化落地[32] - 公司构建低空空域管控、无人机制造、服务运营“三业一态”产业格局,预计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34] 技术与创新进展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达SIL4级[19]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实现3分钟内站后自动折返和20秒内原地自动换端[20] - 400MHz铁路数字列车无线调度通信技术攻克有线SIP与无线PDR通信桥接难题[22] - 轨道交通综合视频监控技术攻克高清视频码流分转发与海量视频检索难题[14] - 基于北斗定位的列车控制技术采用多源融合定位和动力学模型提升运能[18] - 宽带无线通信行业应用技术基于LTE-M/R实现业务数据传输融合[13] - 视频智能分析技术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完善铁路智能算法样本库[21] - 列车自主运行技术通过车车直接通信提升轨旁资源利用率[17] -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技术突破复合路网客流精细化预测能力[15] - 列车全自动灵活编组技术可降低牵引供电能耗和车辆检修费用[23] - 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可提升运输效率并降低运输能耗[47] - 面向450km/h高速运行的列控系统技术(CR450)提升高铁ATO系统自动驾驶能力[47] - 高速磁浮列控系统技术支撑时速600km及以上超高速磁浮线路运行控制[47] - 货场数字化综合管控技术提升货物在堆场的换装作业效率[47] - 安全型铁路智能信号显示技术开发了功能安全SIL4级的智能LED信号机[47] - 系统RAM建模及评价技术可缩短列控系统装备验证周期[47] -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工厂化"施工成套技术大幅减少现场作业工作量[47] - 高速铁路隧道内视频分析技术适应隧道内低照度高温高湿等特殊条件[48] - 多制式信号系统融合技术实现了一套车载两种制式无感贯通[48] - 高安全弹性可靠的全自动运行控制技术实现全自动运行的安全运行和高效故障恢复[48] - 区间钢轨断轨检查技术通过多物理场多维状态特征提取和海量存储数据融合,组建钢轨健康状况模型并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断轨检查功能[38] - 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及电磁安全技术攻克大功率(高电压、大电流同时输出)、多物理量可控的弓网离线放电技术,支撑信号装备研发与优化[39] - 轨道交通多模态全域感知灾害监测技术利用视频分析和雷达监测等多维度手段,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信息深度对齐和融合分析,提升产品性能并优化成本[40] -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大修及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形成关键设备PHM评估标准体系,构建全要素数字化平台,促进维修维护数字化转型升级[41] - 编组站综合智能化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实现阶段计划智能编制、车站能力自动查定、调车机车自动驾驶等功能,整体提升作业效率[42] - 复杂恶劣环境下城轨信号控制技术动态评估粘着状态、可用制动率等关键参数,通过融合感知和人工智能提升系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43] - 轨道交通5G关键技术建立高效实时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支持海量终端设备接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效率[44] - 铁路通用视觉大模型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开放类别目标检测、智能语义提示辨别等功能,形成异常入侵监测专用大模型算法和系统[45] - 基于三维建模与数字孪生的可视化监控技术利用Web3D建模实现精细模型构建,结合实时数据达到场景还原和全域感知[46] - 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车网地监测诊断关键技术通过多源数据关联实现故障原因综合分析,提高分析准确度并优化监测范围及深度[48] - 公司新增铁路5G-R接口监测系统技术,用于监测5G-R无线网络主要接口并记录解析列控车地通信及调度通信业务流程信令和业务数据[51][53] - 公司自主研发电务智能运维平台技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及作业全流程闭环管理,提升铁路运维效率与质量[51][53] - 公司开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框架技术,为MCU处理器产品提供统一驱动框架,支持实时操作系统、协议栈和远程升级功能[51][53] - 公司推出融合北斗的多源列车定位技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速度传感器和应答器实现列车高精度自主定位[52][53] - 公司实现全自动在线联挂解编技术,通过列车自动控制技术提升联挂编组操作安全性和灵活性[52][53] - 公司研发设备健康自主分析技术,通过大模型驱动智能分析引擎实现设备异常识别和健康分析的自我进化能力[52][53] - 公司开发故障应急组织指导技术,利用大模型多模态理解能力实现维修方案库全面覆盖和个性化场景动态适配[52][53] - 公司推出多模态大模型智能分析技术,集成视觉与图文多模态感知能力,应用于车站旅客服务和线路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52][53] - 公司实现视频监控系统数智化应用技术,通过动态认证机制支撑千级终端并发访问并满足多部门实时调阅需求[52][53] - 公司开发监控视频与地理信息融合技术,建立相机像素与世界坐标系关联关系,实现视频与地图信息的双向准确映射[52][53] 研发项目与投入 - 公司承担16项国家级部委支持及20项行业主管单位支持的研究项目[65] - 公司承担20余项国家级和行业级标准编制任务,累计3项牵头主编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65] - 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8,858.06万元,本期投入2,146.74万元,累计投入14,668.97万元[71] -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开发项目总投资30,169.63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3,300.76万元,费用化金额27,396.17万元,已在深圳20号线投入商业运营,成为业内首套商业运营的TACS系统[72] - 基础性技术研究项目总投资22,084.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3,537.76万元,费用化金额20,750.64万元,完成了车站数字化轨道电路及相关配套工具,通过SIL4级认证[72] - 欧洲五国车载系统集成开发与认证项目总投资3,148.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112.92万元,费用化金额2,452.50万元,完成奥地利现场整车ETCS-400T 2.2.4.0与Mirel动态集成测试,满足匈牙利正线试验要求[72][73] - 地铁智能运维开发和应用项目总投资9,630.77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596.07万元,费用化金额9,113.90万元,已在上海隆德路和蒲汇塘开展面向通号专业的运维功能的调试验证[73] - 轨旁目标控制器的开发项目总投资10,424.27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706.91万元,费用化金额11,273.13万元,完成系统发布并在深圳20号线投入应用[73] - 高速磁浮/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运控系统研究及装备研制项目总预算5525万元,已完成投资5747.7万元,超额完成4.03%[8] - 泰国联锁设备研制项目总预算1412.3万元,实际投资1081.73万元,完成率76.58%[9] - 列车自主感知系统开发项目总预算5338万元,实际投资4285.81万元,完成率80.28%[10] - 准池重载铁路列控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总预算6350万元,实际投资5462.82万元,完成率86.03%[11] - 西部铁路列控系统研究项目总预算2000万元,实际投资676.31万元,完成率33.82%[12] - 面向更高速度的高铁列控系统研究项目总预算1367万元,实际投资1215.43万元,完成率88.92%[13] - 轨道交通调度控制一体化与联程运输服务技术项目总预算1450万元,实际极投资1051.69万元,完成率72.53%[14] - 货场数字化管控技术研究项目总经费2407万元,已完成现场应用示范[77] - 新一代网络化智能列控系统总经费1.32亿元,已取得最高SIL4级安全认证并中标合肥S1线[78] - 市域铁路公交化网络化列车调度系统总经费5693.89万元,机场联络线已于12月27日开通运营[79] - 面向行车指挥的城轨综合自动化系统总经费5809.36万元,已通过SIL2安全认证并取得迪拜蓝线、厦门6号线订单[79] - 基于超声导波的区间断轨检查系统已完成功能样机研制并发布测试版产品,项目预算为1025.5万元,实际投入1139.47万元,超预算11.1%[80] - 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智能诊断及安全监督技术研究项目预算800万元,实际投入774.39万元,低于预算3.2%,相关监测设备已投入现场应用[81] - 智轨全轴转向控制系统研究项目预算1544.28万元,实际投入1464.38万元,低于预算5.2%,产品已获ASIL D安全认证[81] - 多制式互操作列控系统研究及装备研制项目预算2700万元,实际投入1588.57万元,完成进度58.8%,正在进行GOA3/4车载设备功能调试[81] - 天基列控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预算142极0万元,实际投入1208.95万元,完成进度85.1%,已完成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初期评审[82] - 基于轨旁数智化的两级列控极系统研究项目预算4400万元,实际投入1088.3万元,完成进度24.7%,已完成多种实验室样机研制[82] - 四电数字孪生设计仿真运维一体化平台项目预算5280万元,实际投入200万元,完成进度极3.8%,已实现与PLM平台的数据贯通[82] - 空地网一体化全域智能感知系统研发预算655.00万元,已投入576.12万元,完成视频驾驶舱应用平台及AI解析平台V2.0开发[86] - 铁路通信机房智能运维技术研究预算676.50万元,已投入538.04万元,完成管理系统开发及梅龙高铁工程应用[87] - 轨道交通5G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预算2,400.00万元,已投入1,555.91万元,完成5G轻量化基站实验室联调及外部极测试[87] - 匈塞铁路匈牙利段信号系统设备研发预算4,542.30万元,已投入2,897.22万元,完成联锁、RBC及道口软件优化及安全认证[87] -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大修技术方案研究预算1,130.00万元,已投入95.37万元,完成兼容继电接口的转换适配装置研制[88] - 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车网地监测诊断技术研究预算343.40万元,已投入169.18万元,完成车载故障分析及GSM-R网络信令接口监测技术开发[88] - 超导高速磁浮项目总投资额为1010万元,已投入528.45万元,投入占比52.32%[89] - 5G-R列控设备适配项目总投资额2434.38万元,已投入234.56万元,投入占比9.63%极[89] -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研究项目总投资额14787.88万元,已投入7140.92极万元,投入占比48.28%[90] - 数智化视频核心平台项目总投资额1406万元,已投入56.31万元,投入占比4.01%[91] - 转辙机项目研发投入1,246.00万元[93] - 全域综合感知应用平台系统研发投入829.00万元[92] 产品认证与项目交付 - 公司完成上海3/4号线30辆车全线高速动态调试和专家见证测试,完成现场33车跑图测试以及144小时测试[72] - 公司安全型LED信号机获得塞尔维亚认证,完成首件鉴定[72] - 公司完成德国、奥地利DeBo认证,配合整车完成信号系统NoBo,AsBo认证[72][73] - 公司完成非国标转辙机的全流程发布工作,并在深圳3号线现场开通使用[73] - 公司完成针对徐州6号线和武汉12号线PSD的屏蔽门控制功能开发工作[73] - 高速磁浮系统完成国际上首次低真空条件动态悬浮试验,填补600-1000公里/小时速度级别轨道交通领域空白[8] - 泰国联锁设备获得SIL4级安全认证证书,电磁兼容及防雷性能优越[9] - 准池重载铁路列控系统完成基于北斗的成套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新朔公司第四阶段预验收[11] - 货场数字化项目已完成中老铁路磨憨货场示范应用,提升港口换装作业效率[77] - 新一代列控系统采用简统化架构,保留完备降级模式,适用于CBTC/FAO等线路[78] - 市域铁路系统成功签约上海嘉闵线、示范区线、南汇支线信号系统采购合同[79] - 城轨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多专业一体化协同,具备跨专业联动预案配置能力[79] - 已完成时速600公里超导高速磁浮车载运控系统样机、分区运控系统样机及中央运控系统样机研制[89]
中国通号(688009) - 关于调整专门委员会成员的公告

2025-08-27 09:53
董事会会议 - 2025年8月27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30次会议审议相关议案[1] 增补人员 - 增补董事议案表决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1] - 增补姚桂清为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1] - 增补罗静为提名委员会委员[1] 委员会成员 -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为傅俊元、姚祖辉、姚桂清,主任傅俊元[1] - 提名委员会委员为姚桂清、姚祖辉、罗静,主任姚桂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