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

搜索文档
中国中车首个工业文旅项目中车四方文化科技馆在青岛启幕
中证网· 2025-09-28 12:14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首个工业文旅项目在青岛启幕 标志着业务向文化科技领域拓展 [1] - 项目由历史文化馆和科技体验馆两部分组成 展示铁路工业发展脉络与高铁科技互动体验 [1][2] - 科技馆设置六大主题展厅 涵盖高铁研发制造运行全环节 提供模拟驾驶和虚拟生产体验 [2] 项目战略定位 - 项目定位为中国首个高铁主题探索互动型科技展馆 兼具速度密码探索与技术精神交融功能 [1] - 科技体验馆以点燃少年探索之火为目标 将工程原理转化为互动体验 [2] - 园区依托工业遗产保护与产业优势 构建文化+科技+制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2] 文化价值体现 - 历史文化馆通过实物影像和互动装置再现早期工人运动场景 展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精神 [1] - 展馆系统呈现中国铁路工业百年发展历程 展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创新文化 [1] - 项目为全球游客提供感知中国高铁魅力及工业文明的新窗口 [1]
青岛打造北方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齐鲁晚报· 2025-09-25 22:27
记者 尚青龙 实习生 宋雨轩 青岛报道 交通圈: 拉近距离,重构时空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青岛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加速由"线"成"网",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2025年春节刚过,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繁忙。这条连接线的建设,不仅让潍坊诸城 市、日照五莲县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更加便捷,更让青岛接入了京沪二线这条高铁大动脉。南下长三 角,北上京津冀,里程大大缩短。 2023年底莱荣高铁通车后,莱阳到青岛北最快只需33分钟;海阳北至青岛北最快46分钟;日照西到青岛 北约1小时;高密北到青岛北最快30分钟……这些城市都已迈入青岛"1小时交通圈"。 2024年10月,"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再添新通道——潍烟高铁建成通车,打通了山东半岛的"任督二脉",胶 东半岛实现高铁成环。 区域经济竞争,不再是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都市圈的"组团出击"。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4 年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19.5亿元,增长5.7%,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但青岛的视野早已超 越一城一地,而是着眼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眼下,青岛正在以都市圈建设为抓手,突破行政壁垒,重塑区 域经济格局,通过 ...
“四轮驱动”重塑区域经济增长逻辑
齐鲁晚报· 2025-09-25 21:48
一期投资40亿元、规划产能12吉瓦时、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最大生产基地……青 岛市储能产业"1号"项目——鹏辉能源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开工起便备受瞩目。自今年6月一期项目 电芯生产车间投料试产以来,两条100AH的电芯已完成爬产阶段,预计10月将陆续满产出货。作为青岛市 储能产业首个引进的百亿级项目,鹏辉能源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项目是城阳区产业变革的"风向 标"——从轨道交通"一业独大",到轨道交通、绿色能源、集成电路、低空经济"四轮驱动",这座曾以高铁 制造闻名的工业重镇,正以技术突破和生态重构为引擎,重塑区域经济版图。 李自强青岛报道 轨道交通的"兴与变" 链主引领生态共建 破解产业结构单一困局,关键在于培育新支柱产业,而城阳区找到的突破口是"链主引领、生态共建"。轨 道交通产业的成功已印证这一路径——中车四方作为"链主",在"十三五"期间累计为青岛贡献产值近 2000亿元,带动本地供应商从162家增至235家,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以上,年均配套额超100亿元。"龙头 企业能迅速聚拢资源,形成'葡萄串效应'。"城阳区发改局新能源产业科负责人纪超说。 这一经验被精准复刻至绿色能源产业 ...
中国通号:中标8.63亿元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铁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9:24
项目中标 - 公司中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四电及相关工程TYRD标段项目 [1] - 项目合同金额约为8.63亿元 [1] - 合同周期为39个月 [1] 项目内容 - 项目线路全长300.952公里 [1] - 设计行车速度350公里/小时 [1] - 将装备CTCS-3级列控系统 [1] - 负责通信、信号等系统的设备采购安装和系统调试等集成工作 [1] - 配合联调联试和试运行等工作 [1]
中国中车“双赛道双集群”新成果亮相,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红盘震荡
新浪财经· 2025-09-25 05:22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5日13:02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上涨0.04% 成分股云南铜业上涨5.34% 光迅科技上涨4.83% 中国中冶上涨4.53% 长电科技上涨4.34% 烽火通信上涨3.44%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最新报价1.55元 近3月累计上涨7.89%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一(1/4)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近3月规模增长1.15亿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1/4) [4] 指数流动性与结构 - 央企创新驱动ETF盘中换手率0.13% 成交额439.54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2400.51万元 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选取100只央企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33.39% 包括海康威视、国电南瑞、长安汽车等 [4] 工程机械行业动态 - 2025年8月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为43.42% 挖掘机销量维持复苏态势 国内外市场销量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工程机械下游需求增长逻辑清晰 雅下水电和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带动需求 全球关税扰动减弱凸显国产设备性价比优势 [4] 央企产业成果展示 -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月23日开幕 中国中车展示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成果 [3]
山西省政府与中国中车集团举行工作会谈
新浪财经· 2025-09-25 02:49
合作领域 - 双方将在轨道交通装备 绿色清洁运输 高端电机制造 新能源装备 生产性服务业以及AI+能源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 [1] - 合作将聚焦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和成套装备供应 [1] - 将通过清单化项目化方式推进任务落地 [1] 合作机制 - 双方建立专班机制强化沟通对接 [1] - 加强十五五规划衔接和联合科研攻关 [1] - 丰富拓展应用场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能源转型 [1] 合作背景 - 合作基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 - 围绕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展开 [1] - 旨在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1]
全国“撒网”,人口“输出”大省拼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6:00
每经记者|刘旭强 每经编辑|杨欢 适逢秋招季,抢人大战一触即发。 日前,湖南召开"智汇潇湘才聚湖南"专场活动,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并宣布行动启动,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讲话。从省会长沙到各市州,推出73条就业 创业支持政策,同步推出11万余个有效民营企业岗位。 接下来,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有关负责人还将分头带队,赴上海、北京、西安、武汉、成都、南京6座城市专场揽才。当地学者 直言,在湖南历史上,"四大班子"这么多省领导带队去国内招引毕业生,"很罕见,意义重大"。 以空前力度"抢人"背后,是湖南集聚人口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2024年湖南常住人口减少29万人,是除河南(减少30万人)之外,常住人口流失最为严重 的中部省份。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湖南更是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感受到"人才饥渴"。 实际上,类似湖南这样的全省总动员,在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已有先例。如同广东以"百万英才汇南粤"对接产业升级,湖南此次精准引才,能否补上人口与产 业的短板? "输出" 如当地媒体所言,自近代以来,湖南一直是人才"输出"大省。 一个最近的例子是,当"湘超"联赛开战,许多远在深圳的湖南人喊 ...
从“中国淡水鱼”到“全球巨鲸”:一场闭门会揭示出海突围密码
凤凰网财经· 2025-09-24 01:03
中国企业出海背景与现状 - 中国企业出海已从"要不要出海"转向"如何高质量出海" 进入从量到质的转型关键期 [1][4] - 中国贸易总量连续七年世界第一 去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约2万亿元 出口达3.6万亿美元 进口2.6万亿美元 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 [4] - 中国13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但平均利润仅为美国企业的四成左右 品牌价值占比仅15% 与美国52.9%的占比存在显著差距 [6] 出海面临的核心挑战 - 约70%中国企业依赖"极致低价"竞争 20%转型为"最佳价值提供者" 仅5%-10%成长为"溢价性品牌" [8] - 核心挑战在于跨文化价值观传递能力不足 需从出口思维转向真正意义上的出海布局 实现海外生产与销售 [6][8] - 需应对全球化2.0时代区域化、割裂化特征 以及供应链短链化、多链化、生态化趋势 [6] 成功出海企业的关键策略 - 比亚迪乘用车销售网络覆盖全球108个国家 储能与太阳能业务实现全球布局 参与建设2023年美国最大光伏电站 [13] - 南方电网端到端全域线损控制在4.2% 远低于部分国家30%的水平 抽水蓄能领域实现全设备产业链自主化 [14] - 南方电网在越南BOT电力投资项目提前200天完工 建成15条跨境输电通道 持续推进周边区域电网互联 [14][16] 本土化运营与文化融合实践 - 东阿阿胶在印尼将复方阿胶浆用于登革热辅助治疗 成为当地销量最大中成药 并通过公益行动赢得消费者信任 [18] - 南方电网在老挝完成逾万人搬迁安置 援建两所中老友谊学校 践行民心相通理念 [18] - 企业需改变"只干不说"观念 通过学术科研、文化传播和社会责任三大方向推进价值认同 [10][16]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能力建设 - 南方电网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与无人技术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1200兆瓦)仅需5人运维 多数电站实现无人集中控制 [14] - 优必选科技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仍需3-5年时间 颠覆性科技需要适当泡沫作为催化剂 [20] - 企业需具备制定技术标准统领产业链的能力 以及管理复杂流程的规模扩张能力 [19] 未来发展方向与核心能力建设 -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GDP中心 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中国全球性品牌诞生的黄金时期 [19] - 需补齐七大核心能力:价值标准塑造、技术标准制定、品牌资产打造、复杂流程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用户价值整合、并购重组能力 [19] -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构建四大支柱:合规根基、创新引擎、本土共生目标、国际传播纽带 [21][24] ESG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 ESG理念应深度融入商业实践 在输出科技硬实力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与本土化叙事 [26] - 企业应通过尊重本地文化、带动就业、参与社区等方式提升跨文化认同感 [24] - 从单一项目合作向深度价值共享转变 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质变升华 [18][26]
中国石化供中国中车风电专用48K大丝束碳纤维交付发运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4:24
公司动态 - 中国石化向中国中车交付自有知识产权的48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 用于大型风电叶片制造[1] - 满载48K大丝束碳纤维的两辆集装厢卡车发往中国中车集团旗下的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公司[1] - 中国石化与中国中车于今年5月签订48K大丝束碳纤维供应合同[1] 技术突破 - 中国石化自有技术大丝束碳纤维在风电领域规模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1] - 48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实现风电领域的规模化应用[1]
中国中车:易冉当选为职工董事
智通财经· 2025-09-22 14:47
董事会成员变动 - 孙永才及王铵获重选为第四届董事会执行董事 [1] - 范冰获选举为第四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 [1] - 魏明德获重选为第四届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 [1] - 王西峰、杨家义及张振戎获选举为第四届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 [1] 职工董事选举 - 易冉于2025年9月22日当选第四届董事会职工董事 任期至第四届董事会任期结束 [1] 董事离任情况 - 独立非执行董事史坚忠任期届满后不再担任董事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1] - 独立非执行董事翁亦然任期届满后不再担任董事及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