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设银行(601939)
icon
搜索文档
建行上海市分行举办“扬帆出海·金融护航 百城万企稳外贸”上海首站活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3 05:17
活动概况 -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举办"扬帆出海・金融护航 百城万企稳外贸"上海首站活动 百余家重点外贸企业代表参会并领取"五景十策"金融服务包 [1][3] 上海外贸表现 - 上海上半年出口额达95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1% 显示强劲发展动能 [3] 金融服务内容 - 活动聚焦四大主题:稳外贸护航锦囊 人民币汇率走势 出口信用保险政策 上海地区特色金融服务 [3] - 发布"五景十策"产品服务包 覆盖汇率避险 支付结算 信贷融资 资产保值增值 关银通办五大核心场景 [3] - 深度解析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套期保值策略 协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3]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分享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与出海风险防控建议 [3] - 建行上海市分行推广"沪贸批次贷"主动授信场景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3] 未来规划 - 建行上海市分行将以首站活动为起点 在上海全市开展系列专场宣讲 [4] - 持续升级跨境金融便利化服务 全力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4]
8家银行被罚1.487亿元!多张罚单,集中公布……
券商中国· 2025-09-13 05:16
金融机构大额罚单事件核心观点 - 金融监管部门对多家金融机构开出大额罚单 总金额达1.487亿元 涉及银行、理财公司及保险公司[2] - 罚单主要针对信息技术与系统管理缺陷、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薄弱、投资与理财业务违规、数据治理与报送问题四类违规行为[2] - 部分金融机构在合规管理、风险控制、数据治理及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系统性不足[2] 银行机构违规情况 - 广发银行因贷款、票据、保理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款6670万元 2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3] - 恒丰银行因贷款、票据、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问题被罚款6150万元 4名责任人被罚款25万元 2人遭警告[3] - 民生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基础软件版本管理不足、生产运维管理不严被罚款590万元[3] - 光大银行因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足及监管数据错报被罚款430万元[3] - 建设银行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及科技外包管理不足被罚款290万元[3] - 招商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60万元[3] - 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唯一政策性银行因国别风险管理和薪酬支付管理不到位被罚款130万元[5] 理财与投资业务违规情况 - 华夏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系统管控不到位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款1200万元 2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4] - 中信银行因理财回表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及同业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550万元[4] - 信银理财因理财产品名称不规范及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被罚款220万元[4] - 恒大人寿因保险资金运用严重不合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及投后管理问题被罚款282.5万元 20名责任人受处罚 其中1人被终身禁业 1人10年禁业 3人5年禁业[4] 违规行为分类总结 - 信息技术与系统管理缺陷类:涉及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系统开发测试、版本管理及外包管控问题[2][3] - 数据治理与报送问题类:广发银行、恒丰银行、招商银行等存在监管数据错报、报送不合规及安全管理漏洞[2][3] - 投资与理财业务违规类:华夏理财、中信银行、信银理财及恒大人寿在投资运作、风险分类、资金运用等方面存在不合规行为[2][4] -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薄弱类:恒丰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机构在贷款业务、国别风险及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管控缺失[2][3][5]
果然“炸了”!刚刚,重磅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05:1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销售保有量前十强座次不变 头部机构渠道优势突出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长势头迅猛[2] - 银行系股票指数基金保有量规模激增37.9% 显示该类产品市场接受度大幅提升[2][13] - 券商系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幅达6.6% 在三大类机构中增幅最大[10][12] 头部机构表现 - 蚂蚁基金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达8229亿元 环比增长11% 保持榜首位置[4][7] - 招商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4920亿元 环比增长20% 银行系机构中居首[4][7] - 前十强机构中蚂蚁基金和招商银行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他机构均为个位数增长[8] 银行系机构表现 - 银行系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达2604亿元 环比激增37.9% 增幅远超其他类型机构[12][13] - 农业银行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激增169% 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同期增幅达40%[7][8] - 招商银行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735亿元 环比增长26%[7][13] 券商系机构表现 - 券商系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2209亿元 环比增长6.6% 在三大类机构中增幅最大[10][12] - 中信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21亿元 华泰证券1266亿元 均位列前十强[5][7] - 券商系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18139亿元 环比增长9.5%[12] 各类机构数据对比 - 第三方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145亿元 环比增长5.8% 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32153亿元 环比增长9.2%[12] - 股票指数型基金总体增长达14.6% 银行系增幅37.9% 第三方增幅16.1% 券商系增幅10.2%[12][13] - 非货币基金方面 银行系保有规模41785亿元 环比增长3.3% 券商系环比增长9.5% 第三方环比增长9.2%[12]
深圳多家银行启动房贷利率调整
格隆汇· 2025-09-13 01:46
深圳楼市新政银行落地情况 - 深圳12家银行机构于9月12日发布公告 宣布即日起不再区分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 [1] - 新政影响下部分存量二套商业房贷触发利率常态化调整机制 客户可提交申请调整 [1] 参与银行名单 - 包括兴业银行深圳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 工商银行深圳分行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 浦发银行深圳分行 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等12家银行机构 [1] 政策时间线 - 深圳楼市新政于9月5日出台 [1] - 银行落地细则于9月12日开始具体实施 [1]
事关房贷,深圳多家银行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3 01:44
深圳房贷利率定价机制调整 - 多家驻深银行机构宣布自9月12日起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不再区分首套房与二套房类型 包括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等12家银行 [1] - 最终利率水平依据深圳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并综合考量银行经营情况与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1] - 广州银行、深圳农商银行等城商行、农商行也跟进发布调整公告 [1] 利率调整具体方案 - 此前深圳首套房和二套房利率定价公式分别为LPR-45BP和LPR-5BP 新政后统一为3.05% 二套房贷利率降低40个基点 [2] - 以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计算 利率从3.45%降至3.05% 还款总额减少8万元至153万元 月供额减少220元至4243元 [3]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机制 - 部分存量房贷客户已触发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此前被认定为二套房的贷款人可向银行提交利率调整申请 [1] - 调整规则为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幅度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幅度加30BP时可申请调整 [4] - 2025年二季度新发放房贷利率均值为3.09% LPR平均值为3.53% 全国新发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为-44BP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14BP的借款人符合申请条件 [5] 政策影响与市场评估 - 政策推动首套与二套房利率并轨 符合稳定市场的政策目标 契合以改善型需求为主的市场新特点 [6] - 利率小幅下调对改善型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但实际拉动效应有限 更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支付能力、置换意愿和产品竞争力 [6] -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但对改善需求为主导的新房市场推动作用预计较为有限 整体效果需结合其他市场条件综合评估 [7] 银行执行方式 - 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等银行提供线上办理渠道 借款人可通过手机银行申请利率调整 新的加减点值申请成功当日生效 次日可查询详情 [1]
金融监管总局9月以来开出近2.7亿罚单,涉及17家机构
新浪财经· 2025-09-13 01:35
监管处罚概况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9月12日公布多张罚单 涉及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及相关人员[1] - 9月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已公布两批罚单 共涉及18个当事人(17家机构罚单及1张个人罚单)[1] - 罚款金额合计约2.69亿元[1] 处罚涉及领域 - 处罚涉及信贷审批、监管信息报送、资金运作风险等多个问题[1] - 相关金融机构人员被禁止从事相关工作或处以罚款[1] 监管动态 - 此次处罚是金融监管总局9月以来公布的第二批罚单[1]
事关房贷 深圳多家银行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3 01:16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深圳12家银行机构宣布自9月12日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房与二套房类型[1][4] - 最终利率水平依据深圳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并综合银行经营状况与客户风险状况确定[2] - 部分存量房贷客户已触发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此前被认定为二套房的贷款人可提交利率调整申请[3] 利率调整具体方案 - 二套房贷利率降低40个基点 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利率统一为3.05%[5] - 调整前利率为3.45% 调整后降至3.05% 月供额减少220元至4243元[6] - 以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计算 总还款成本减少8万元至153万元[6] 存量房贷调整机制 - 存量房贷利率与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偏离达30BP时可申请动态调整[8] - 调整规则要求存量利率加点幅度高于上季度新发放房贷平均加点幅度加30BP方可申请[8] - 2025年二季度新发放房贷利率均值3.09% 对应全国新发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为-44BP[9] -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14BP(-44BP+30BP)的借款人符合申请条件[9] 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 政策推动首套与二套房利率并轨 契合以改善型需求为主的市场新特点[11] - 北京等城市已推行类似措施 深圳政策符合区域协同逻辑[11] - 利率差距原约三四十个基点 对改善型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但拉动效应有限[11] - 改善型需求更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支付能力、置换意愿和产品竞争力[11][12]
深圳多家银行启动房贷利率调整 二套房100万贷款30年少还8万
第一财经· 2025-09-13 01:12
政策调整内容 - 深圳12家银行机构发布公告 自9月12日起不再区分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贷款利率[1][2] - 二套房贷新发利率较之前降低40个基点 从LPR-5BP调整为与首套房相同的定价机制[2] - 存量二套商业房贷可申请利率调整 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BP的客户符合条件[1][4] 利率变动影响 - 以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计算 二套房贷利率下调后总还款成本减少近8万元 月供额减少约220元[2] - 现有房贷加点值高于-14BP的客户符合调整条件 例如原二套利率LPR-5BP(3.45%)可能调至LPR-14BP(3.36%)[5] - 2025年二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5年期以上LPR算术平均值为3.53% 平均加点水平为-44BP[5] 银行执行机制 -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开通手机银行及微信小程序线上申请渠道 新加点值申请成功当日生效[5] - 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支持手机银行或线下贷款行双渠道申请利率加点值调整[5] - 利率具体水平根据深圳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确定[2] 市场效应评估 - 专家认为二套房利率下调对改善型需求拉动有限 因利率差距原本仅30-40个基点[3] - 改善型需求更取决于支付能力、置换意愿和产品竞争力 利率非核心决策变量[3] -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但整体效果需结合其他市场条件综合评估[3]
服贸会秀“绿”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3:06
绿色金融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全球领先 [1] - A股37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合计规模达29.22万亿元 平均余额超8000亿元 同比增长41.79% [1][4] -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 [1] 国有大型银行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超20万亿元 占A股上市银行总量近半数 [5] - 工商银行以6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居行业首位 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均达5.72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25%和19.17% [5] - 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9586.39亿元 同比增长38.31% 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45391.45亿元 同比增长23.82% [5] 股份制银行与农商行发展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总额超3万亿元 [6] - 渝农商行、沪农商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802.19亿元和643.07亿元 张家港农商行以30.25%增速位列农商行首位 [7] - 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实现跨越式扩张 西安银行、绍兴瑞丰农商行和郑州银行2024年绿色贷款增速分别达202.75%、144.63%和123.73% [8] 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银行业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覆盖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绿色网点建设等领域 [2] - 建设银行推出《银行绿色网点建设标准》 西二环支行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能耗监测与碳减排 获首张金融机构"碳减排证书" [6] - 民生银行展示绿色供应链金融、碳权金融创新等产品 交通银行开展航运领域转型金融业务 [6] 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成效 - 32家上市银行披露碳减排贷款信息 其中16家披露2025年二季度数据 [9] - 2025年二季度16家银行碳减排贷款总金额近240亿元 带动碳减排当量超700万吨 [9] -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项目数分别达107个和185个 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位列碳减排贷款金额前五 [9] - 江苏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超6亿元 宁波银行超2亿元 其他城商行规模多在1亿元以下 [9] 未来发展方向 - 碳减排支持工具当前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未来可能扩展至低碳农业、绿色建筑等需求较大领域 [10] - 中小银行需发挥本土化优势 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及农户的绿色金融产品 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8]
金融监管总局一个星期开出近2.7亿罚单,涉及17家机构,多人遭禁业
新浪财经· 2025-09-12 22:13
罚款总额及批次 - 金融监管总局9月公布两批罚单 罚款总额达2.69亿元[2][11] - 第二批罚单涉及罚款金额1.66亿元[2] 受罚机构类型及整改情况 - 受罚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银行集团子公司及保险公司[2] - 多家金融机构表示罚单涉及案由发生在几年前 已完成整改[2][3] 主要银行罚款详情 - 广发银行因贷款、票据、保理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670万元[2] - 恒丰银行因贷款、票据、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150万元[2]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8725万元[10] - 浙商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1130.8万元[11] - 民生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等被罚590万元[4] - 中信银行因理财回表风险分类不准确等被罚550万元[5] - 光大银行因科技外包管理不足等被罚430万元[5] - 建设银行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被罚290万元[5] - 招商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罚60万元[6] - 中国进出口银行因国别风险管理不到位被罚130万元[7] 非银金融机构罚款详情 - 华夏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等被罚1200万元[7] - 信银理财因产品名称不规范等被罚220万元[7]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因服务价格管理不规范被罚40万元[9] - 交银保险资管因投资不合规等被罚115万元[9] - 太平洋资管因产品管理不合规被罚100万元[9] -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因债转股项目不审慎被罚85万元[10] - 恒大人寿因资金运用不合规等 相关责任人被集体处罚282.5万元[7][8] 监管重点领域 - 信贷、票据业务合规及资金运作是监管重点[1][11] - 监管数据报送合规性为普遍处罚事由[2][5][7] - 信息科技系统管理及外包管控成为新型监管关注点[4][5] 人员问责情况 - 两批罚单共32名责任人被处罚 包括警告、罚款及禁业措施[11] - 恒丰银行4名责任人被罚25万元[2] - 广发银行2名责任人被罚10万元[2] - 华夏理财2名责任人被罚10万元[7] - 原工行员工因违规理财被禁止从事银行业[11] - 恒大人寿梁栋被终身禁入保险业 3人被禁业5-10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