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搜索文档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深耕云岭践初心 金融为民谱新篇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3 09:51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通过产业金融、普惠服务、乡村振兴和人才创新等多领域举措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战略实施 [1][7] 产业金融支持 - 为文山州三七产业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超2亿元普惠金融授信 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并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2850万元授信 [2] - 围绕"一县一业"布局创新担保方式 推动三七产业从种植向研发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2] - 针对高原特色农业推出"云花贷""云蔬贷""黄姜贷""柑橘贷"等专项普惠金融服务方案 [3] - 通过出口保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助力普洱茶咖啡等云品出滇 [3] 普惠金融服务 - 启动特殊客户服务预案为重病客户提供上门社保卡激活服务 [4] - 在昆明市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室 配备专业调解人员提供面对面调解服务 [4] - 联动银行业协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等机构构建银行+专业机构联动调解网络 [4] - 通过多元调解机制化解金融纠纷数量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倍 [4] - 落实消费贴息政策 为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汽车养老生育教育等重点领域消费提供贴息服务 [5] - 政策执行以来已为超4600名客户办理贴息业务 [5] 乡村振兴实践 - 定点帮扶临沧市永德县德党镇忙岗村 累计投入资金超211.88万元 [6] - 拨付驻村工作经费超30万元 实施饮水安全全域亮化等民生工程 [6] - 发放贷款超3亿元支持光伏肉牛等特色产业发展 [6] - 通过消费帮扶超150万元助力农特产品销售 [6] - 2024年忙岗村人均纯收入达2.28万元 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6] 人才服务创新 - 2025年4月首发加载外国人工作许可信息的聚英卡 实现云南省证卡合一服务外籍人才 [7] - 通过融合工作许可社保服务与金融服务 实现外籍人才身份认证和工作生活一卡通行 [7]
用一件件实事兑现群众幸福清单(干部状态新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8 22:12
"西韩西韩,没人稀罕。"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西韩村第一书记周民旺这样形容西韩村的过往。如 今借助紧邻万亩槐林优势,西韩村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项目,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 火。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孤岛镇党委书记张振华感慨,这得益于市直、区直部门连续6次派出干部驻 村帮扶。从1985年开始,东营市选派22批次、4000多人次干部奔赴乡村用心帮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选准方向、动真碰硬,建强村党组织。2023年,刘强来到黄三角农高区丁庄街道朱咀村担任第一书记。 村里工作千头万绪,刘强有些发愁如何下手。站在荒芜破败的文化大院里,刘强找到了开启帮扶的钥 匙。 多方争取资金40多万元,新建集值班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办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文化大院,新气象 带来新变化。两年时间,文化广场上热闹起来,路灯亮起来,村党组织领办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初具规 模……一件件民生实事相继落地。"村两委干部的心气足了,大家干事的积极性提起来了。"刘强说,归 根到底还是班子愿意干事,村里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明确了。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在下派帮扶工作中,东营市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第一要务,把建强组织、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贯 ...
激发边疆地区发展新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9-16 22:02
环塔里木盆地辽阔的土地上,两项工程引人注目。一个是环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的"生态屏障",被 网友称为"绿围脖";另一个是绵延4197公里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被网友称为"银项 链"。这两项工程为当地发展打下坚实的生态和电力基础,也为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 活力。 治国必治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如今,边疆地区的基 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家底愈发殷实,如何用好这些基础条件,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高质量发 展? 发展产业是兴边富民的关键。路通了,电足了,网接了,基础条件好了,更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 势。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既发挥地处长白山余脉植物交汇区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又以企业联 农带户整合零散特产,做精深加工。位于西北边疆的新疆喀什,去核红枣与剥壳核桃变身热销的枣仁 派;本地小麦转化为面粉,摆上疆内外商超的货架……从"保口粮"到"创品牌"、从"初加工"到"全链 条",产业振兴夯实了发展的基础。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边疆地区发展就有了抓手,百姓富足就有 了依托。 边疆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一直以来,边疆地区由于区位较偏、基础 ...
密云区冯家峪镇百亩油葵花如期盛放
新京报· 2025-09-16 08:22
核心观点 - 冯家峪镇下营村通过规模化油葵种植产业实现灾后快速恢复和产业增效 百亩油葵田年产葵花籽5万斤 年产值25万元 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 [1] 产业发展情况 - 油葵种植依托山区昼夜温差大和土壤偏碱的天然优势 形成规模化产业 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金色引擎 [1] - 年产葵花籽达5万斤 年产值达25万元 产业带动4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 [1] - 尽管遭遇洪水灾害 大部分油葵存活 收成影响不大 花籽品质皮薄仁大 香脆甘甜 [1] 灾后恢复进展 - 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恢复重建 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修复与产业复苏 [1] - 按照一年基本恢复 三年全面提升 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系统谋划灾后重建 [1] - 百亩油葵如期绽放 展现出灾后恢复重建的勃勃生机 [1]
“十四五”科技成就|龙江黑土澎湃产业振兴动能
科技日报· 2025-09-02 06:33
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 东北轻合金公司研制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屈服强度提高70%至80%,成为全国首家手握三项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 [2] - 公司成功突破大规格铝合金预拉伸板技术瓶颈,产品应用于C919大型客机机翼壁板,实现国产大飞机减重增效 [3] - 哈尔滨平房区航空产业2024年产值近600亿元,汇聚200余户产业链企业,配套产品超2万种,配套率达90%以上 [3][4] - 区域拥有42个省级以上航空研发机构,覆盖航空材料、动力系统及整机制造等关键领域 [4] 能源技术突破与转型 - 大庆油田"井下油水分离注采开发技术"使含水率98.9%的油井重获新生,试验区单井日产液下降89.8%,含水率下降近20%至79.1% [5] - 该技术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有望推动高含水油田、废弃油田经济再开发 [5][6] - 黑龙江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达3145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57.9%,成为电力供应重要支柱 [6] - "华龙一号"核电汽轮机组、白鹤滩水电机组等创新成果涌现,形成多元协同能源格局 [6] 农业智能化转型 - "天工开悟"农业大模型实现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预警和定制化方案生成,决策流程从数天缩短至几小时 [7] - 省级农机管理平台接入12.09万台监测终端,建成全国唯一省域网格化病虫监测网络,覆盖130多种病虫疫情 [8] - 2025年发布智慧农业实施方案,提出13项重点任务,推动全产业链应用场景落地 [8]
河套平原的绿富同兴之路:沙地长出“钱” 玉米“黄金链”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1:17
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 - 河套平原通过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双轮驱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群众增收致富 [1] - 乌拉特后旗10多年间建成2400多亩生态经济林形成育苗绿化采摘加工全链条 [2] - 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采用工程固沙+造林与光伏治沙+板下种植模式两年治沙2.2万亩 [2] - 巴音查干嘎查种植近11万亩人工梭梭林绿化面积占草场总面积五分之一并计划今年再种3000亩 [2] - 乌拉特后旗年底生态治理总面积将达730万亩 [2] 玉米产业升级与产能提升 - 大佘太镇玉米小面积单产达1473.27公斤刷新自治区纪录连片种植平均亩产1266.2公斤 [5] - 推广品种改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完成7万亩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 [5] - 采用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引进8家龙头企业投资近亿元建2400亩农产品集散地 [5] - 加工环节实现3小时田间到锁鲜全过程每小时加工2万至3万棒年产量近5000万棒 [5] - 未来3年计划将鲜食玉米年加工能力从5000万穗提升至1.5亿穗建设自治区西部最大鲜食玉米基地 [6] 循环经济与价值挖掘 - 乌兰村玉米芯深加工厂年回收玉米芯3500吨通过与饲料厂合作实现变废为宝 [6] - 投入325万元资金建设加工厂使村集体年纯收入达16.8万元并促进村民就近就业 [6] - 实现玉米从籽粒到芯叶全利用无废料循环模式 [6] - 依托3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深挖富硒有机玉米潜力打造佘太糯等品牌 [6] - 玉米加工延伸至糕面玉米糁等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5]
“富民强村”开路 “精建细管”赋能 丹阳界牌奏响“振兴曲”
镇江日报· 2025-08-25 23:34
农业产业发展 - 界牌镇聚焦粮食生产稳产保供 落实水稻关键生育期精细化管理 保持22户5亩以上水产养殖池塘常态监管 强化8户鲫鱼养殖主体源头管控 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均达100% [2] - 推进界中第一工业集中区施工 预计新增年税收700万元 新增村集体年收入300万元 深化村组工业集中区改革 推广专业团队EPC+O村改模式 联合体党委村组自筹模式 企业项目导入模式 [3] - 加强总投资约2300万元的青绿智慧农场建设项目保障 推进年产2万台施肥机的致远塑件新建项目 确保重点项目投资稳步推进 [3] 基础设施建设 -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道路更新改造新模式 改造宏森北路旭日路界牌路事故多发路段 完善道路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安全护栏等基础设施 总投资338万元富民西路污水管网工程办理招投标 [4] - 双丰路战斗沟路污水管网和雨水井箅子改造工程已完工 总投入500余万元界中社区支管网改造工程正在施工 [4] - 与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合作编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 制定门前三包责任制监督激励办法 物流行业综合整治行动方案 设立有奖举报机制 [4] 人才与治理体系 - 核定6个社区两委职数45个 定额职数42个 实有两委40名其中定额38名 储备社区两委后备人才35名含退役军人4名 [5] - 制定基层治理三年行动方案 推动党建引领联系等6方面36项具体任务 优化界牌治理2.0小程序 完善无人机航拍巡查机制 统筹天眼巡监管违法建筑用地防汛环保安全生产 [5] - 完善党建+网格联动机制 打造五大党群服务站品牌 建设家门口红色服务阵地 [5]
挖掘特色壮大富民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56
反光衣制造业发展 - 反光衣制造商陈周勇通过培训年轻人和投建加工点扩大产能以满足高需求 [1] - 七里营镇拥有反光背心生产企业约50家 年产值达6亿元 [1] - 该产业带动七里营镇约5300余人就业 [1] 乡村振兴产业模式 - 新乡县以产业振兴为引擎 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和延伸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 [1] - 朗公庙镇西荆楼村采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模式 成立合作社种植红薯 小米 秋月梨和阳光玫瑰葡萄 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 [1] - 小冀镇张青村阳光草莓园种植13余亩各品种草莓 年收入达30余万元 [1] 玉米产业化发展 - 小冀镇1.9万亩玉米实现集中连片标准规范种植 [2] - 拥有34家玉米产业示范合作社 26家家庭农场 48家种粮大户和8家鲜食玉米加工生产企业 [2] - 形成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多种利益联结模式 带动全镇25个村1.7万余名农民增收 [2] 农产品加工增值 - 豫吉食品公司将玉米通过筛选 加工 包装等工序转化为休闲食品销往全国 [1] - 产业链延伸使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1]
桂台携手打造水果深加工产业链
广西日报· 2025-08-18 01:59
产业合作与政策支持 - 桂台举办水果深加工产业对接会 旨在深化经贸合作并引入台湾企业在深加工和品牌营销领域的先进经验 [1] - 活动推动台企参与水果产业链整合 通过搭建政策对接与产业融合平台拓展产业链价值空间 [1] - 广西发挥东盟水果集散地优势 为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1] 政府与机构支持措施 - 广西税务部门宣讲互市贸易中落地加工企业税费政策 [1] - 南宁海关建立绿色通道提升东盟水果进口通关效率 推出互市贸易便利化措施 [1] - 广西北部湾银行创新出台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政策 [1] 企业参与与产业影响 - 来自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的20余家台企代表参与座谈交流 [1] - 台企代表认为对接会搭建了高效务实合作平台 将推动水果产业深化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1] - 自治区商务厅详细介绍了水果产业及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相关政策 [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万泉河畔产业兴 五指山下日子甜——琼崖革命老区焕新颜
新华网· 2025-08-13 01:11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 椰子寨村依托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和自然景区开发红色旅游 吸引旅游公司和酒店投资 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3] - 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整合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红色资源 制定新规划发展红色旅游[7] - 仁台村建成集革命教育 旅游观光 亲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7]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椰子寨村政府支持建造多功能综合楼 广场 凉亭 河边栈道等设施 改善村居风貌[3] - 毛贵村2000年拆除茅草房 新建黎族风情平房 实现水泥路户户通 配备篮球场 卫生室 文化室和自来水系统[3][4][7] - 村邮站实现网上购物和快递收发功能 摩托车成为出行标配 部分家庭购置小轿车[4][7] 农业及特色产业发展 - 毛贵村村民通过种植橡胶 槟榔 瓜菜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4] - 仁台村打造鹧鸪茶 蜂蜜等农业品牌 发展光伏产业和鸽子养殖项目 积极谋划火山荔枝王产业[7] - 番响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特色产业 三亚梅山村民建设海边三层住宅[8] 经济发展成效 - 仁台村2024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48万元[7] - 琼崖革命老区形成产业振兴 村强民富的发展态势 从万泉河到五指山区域呈现全面改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