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河(601881)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银河股价涨5.06%,国泰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3350.71万股浮盈赚取2881.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06:10
股价表现与公司概况 - 9月29日中国银河股价上涨5.06%至17.85元/股,成交额达12.88亿元,换手率1.02%,总市值1951.79亿元 [1] - 公司成立于2007年1月26日,2017年1月23日上市,主营综合性证券服务包括经纪、销售交易、投行和投资管理业务 [1] - 收入构成:其他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占比42.85%,财富管理业务29.59%,投资交易业务17.88%,国际业务6.12%,其他业务1.41%,投资银行业务1.35%,机构业务0.79% [1] 机构持仓与收益 - 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512880)二季度减持349.4万股,现持股3350.7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31%,当日浮盈2881.61万元 [2] - 该ETF规模297.95亿元,今年以来收益4.16%(同类排名3826/4221),近一年收益30.63%(同类排名2474/3836),成立以来收益21.8%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艾小军累计任职11年263天,管理基金总规模1418.59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39.96%,最差回报-46.54% [3]
中国银河证券:首予申洲国际“推荐”评级国际化+纵向一体化布局构筑竞争优势
智通财经· 2025-09-29 03:4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6.63亿元 同比增长14.8% 归母净利润达62.41亿元 同比增长36.9% [1] - 2024年毛利率为28.10% 同比提升3.83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21.77% 同比提升3.52个百分点 [1] - 运动类服装2024年实现营收197.99亿元 占总营收的69.1% [1] 财务效率指标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114天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70天 周转效率维持稳定 [1] - 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 2024年为6.76% 同比减少0.77个百分点 [1] - 预计2025/26/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28/74.13/81.41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6.2%/11.85%/9.82% [1] 全球化产能布局 - 2023年海外工厂成衣产出约占公司总成衣产出的53% 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 [2] - 柬埔寨新建成衣工厂于2025年3月投产 目前已聘用约4000名员工 [2] - 越南西宁省新面料工厂规划产能200吨/天 预计2025年底前逐步投产 [2] 供应链体系 - 采用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模式 覆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全产业链 [3] - 推进近岸和本土化采购 提升原材料采购响应速度 [3] - 通过多部门协同确保供应链高效运作与稳定发展 [3] 客户合作优势 - NIKE、ADIDAS、UNIQLO、PUMA四大客户2024年合计贡献总营收的80.7% [4] - 新拓展lululemon、Lacoste等客户 [4] - 通过专用工厂模式与研发协同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ODM一站式服务 [4] 核心竞争力 - 在研发与技术、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品牌与品质等方面形成较强综合竞争优势 [1] - 合作客户均为国际头部品牌且深度绑定 [1] - 通过海外产能释放扩充与面料技术升级推动未来发展 [1]
中国银河证券:首予申洲国际(02313)“推荐”评级国际化+纵向一体化布局构筑竞争优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3:3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6.63亿元 同比增长14.8% 归母净利润达62.41亿元 同比增长36.9% [1] - 2024年毛利率为28.10% 同比提升3.83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21.77% 同比提升3.52个百分点 [1] - 预计2025/26/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28/74.13/81.41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6.2%/11.85%/9.82% [1] 业务结构 - 运动类服装为主要代工产品 2024年实现营收197.99亿元 占公司总营收的69.1% [1] - 四大客户NIKE、ADIDAS、UNIQLO、PUMA合计贡献2024年总营收的80.7% [4] - 持续拓展新客户 与lululemon、Lacoste新达成合作 [4] 产能布局 - 2023年海外工厂成衣产出约占公司总成衣产出的53% 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 [2] - 柬埔寨新建成衣工厂已于2025年3月开始投产 目前已聘用约4000名员工 [2] - 越南西宁省新面料工厂规划产能为200吨/天 预期在2025年底前逐步投产 [2] 运营效率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114天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70天 [1] - 2024年管理费用率为6.76% 同比减少0.77个百分点 2021年以来持续下降 [1] - 采用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模式覆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全产业链 [3] 竞争优势 - 为客户提供涵盖面料研发至成衣制造的全产业链ODM一站式服务模式 [4] - 通过专用工厂模式与研发协同深度绑定国际头部品牌客户 [4] - 推进近岸和本土化采购 提升原材料采购响应速度 确保订单快速生产交付 [3]
近22天连续"吸金"超72亿,券商ETF(512000)调整蓄势,机构:券商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枢偏下区间
新浪财经· 2025-09-29 02:09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盘中震荡 华林证券领涨0.56% 华泰证券和国信证券跟涨 湘财股份领跌 锦龙股份和中国银河跟跌 [1] - 券商ETF近1年净值上涨30.08%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38.02% 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28.47% [2] - 指数前三大权重股为东方财富(15.14%)、中信证券(13.96%)和国泰君安(11.21%)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近60% [6] 产品交易与资金流向 - 券商ETF盘中换手率0.04% 成交额1493.04万元 近1月日均成交16.54亿元 居可比基金前2 [2] - 近1周规模增长3.36亿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二 最新份额607.00亿份创近1年新高 [2] - 近22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72.74亿元 日均净流入3.31亿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12.62亿元 [2] 行业基本面与估值 - 证券行业2025年上半年经营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净利润同比增幅维持两位数高位 [3] - 受益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释放 预计三季度券商板块利润增速延续双位数增长态势 [3] - 券商板块指数反弹幅度滞后于大盘 大型券商估值处于历史中枢偏下区间 配置价值显现 [4] 市场预期与策略观点 - 多数机构对节后市场持乐观态度 建议"持股过节" 认为10月A股将迎来关键窗口期 [2] - 银河证券指出节前资金情绪谨慎致交投活跃度回落 但短期波动不改市场向好趋势 [2] - 券商ETF覆盖49只上市券商股 兼顾头部券商稳定性与中小券商业绩高弹性特征 [6]
每周研选丨十大机构展望后市:“红十月” 在望建议持股过节
上海证券报· 2025-09-29 01:36
市场趋势展望 - 节前短期波动加大但不改市场向好趋势 10月A股有望迎来关键窗口期 风险偏好或将进一步回暖[1] - 市场确立上行趋势且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很难逆转 不轻易以震荡市经验规律作为信号[3] - 国庆长假后市场热度回暖 历史经验显示节后市场通常表现较好 支撑股市上涨逻辑未发生变化[1][2] 流动性环境 - 市场流动性预计延续向好趋势 两融余额处于上行通道中 居民存款搬家处于初期阶段[1] - 美联储降息支撑海外流动性充裕 开启降息周期利好A股表现[1][2] - 股市资金面维持较高流入水平 融资资金和外资节后可能出现季节性回流 新发基金有望进一步回暖[4] 行业配置策略 - 科技产业催化与长期政策布局窗口共振 市场结构性行情可能重新升温 科技为先特征突出[1][7] - 四季度存在日历效应 稳定低估值及早周期板块表现或更优 顺周期行业上涨概率超65%[3] - 资源安全 中企出海与科技创新是主导结构性行情的重要线索 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配置框架[7] 节后市场表现 - 国庆假期后A股多数上涨 主要受政策 外部事件 流动性和基本面因素影响[4] - 十一长假前后指数表现呈现节前低迷节后火热特征 十月医药生物 汽车 农林牧渔 电子板块超额收益概率更高[6] - 调整后红十月是大概率事件 市场整体性价比提升 行情在消化短期性价比问题后展开[1] 业绩与景气方向 - 三季度业绩改善或持续高增领域有望跑出超额收益 集中在景气修复的中高端制造业 高景气度AI产业链 供需改善的资源品[7] - 建议关注有真实利润兑现或强产业趋势的行业 具体品种包括资源 消费电子 创新药和游戏板块[7] - 资金从追逐科技板块少数景气方向扩散至更多细分领域 赚钱效应加强 建议把握科技板块内高低切机会[6][7]
中国银河证券:是即便人民银行在四季度再次实施降息 人民币依然将在年内保持升值方向
新浪财经· 2025-09-29 00:39
央行降息预期与汇率走势 - 预计央行四季度可能实施10-20BP降息 [1] - 降息可能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加剧中美利差倒挂 引发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 [1] - 今年5月7日央行宽松政策打破惯性思维 中美利差倒挂收窄且人民币汇率升值 [1] 人民币汇率前景分析 - 即便四季度降息 人民币年内仍保持升值方向 [1] - 基准情形下(逆周期政策托底经济)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年末趋近7.0 [1] - 乐观情形下(超常规逆周期政策或美国对华关税下调20个百分点) 模型测算汇率新均衡位置在6.7附近 [1]
券商开启 秋季“抢人”大战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23:34
行业人才需求趋势 - 证券行业数智化转型和财富管理转型进入深水区 人才需求旺盛 [1] - 超20家国内券商和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启动2026届校招 开启抢人模式 [1] - 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是招聘主阵地 头部券商增加国际业务岗位投放 [1] 金融科技人才招聘特点 - 头部券商扩招明显 中金公司和华泰证券待招岗位超100个 中国银河证券近90个 [2] - 金融科技岗成为重点 中信证券优先招聘AI、QUANT和FinTech人才 [2] - 岗位要求显著提升 AI岗需跟踪最新技术并研发业务场景 QUANT岗需数据建模预测 FinTech岗负责系统开发运维 [2] - 广发证券通过Quant & AI挑战赛选拔人才 已吸引2000多支队伍参赛 前十名直接获得终面资格 [2] 技术能力要求 - 中国银河证券要求人工智能岗熟悉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和机器学习算法 [3] - 东方财富AI金融研究岗需具备NLP解析研报文本能力 [3] - 金融科技赋能业务 AI分析效率达人工5-8倍 成为行业升级关键引擎 [3] 人才供需矛盾 - 头部券商量化岗位起薪50万元 具备策略编写能力者可达百万年薪 [4] - 66.4%金融机构急需AI人才 66%需要大数据人才 [5] - 84.2%企业将"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列为主要招聘难点 [5] - 银行求职简历数量远超券商 因招聘要求较低且能解决户口 [4] 区域券商困境 - 中小券商金融科技类年薪与国有大行持平 但简历数量寥寥 [4] - 中小券商薪资仅为互联网大厂的2/3 学习应用场景不够丰富 [4] 人才培养方向 - 院校需培养"懂金融、会编程"的复合型人才 [5] - 建议本科阶段打好数学计算机基础 研究生阶段学习金融并提前理解真实金融场景 [5] - 教育部推动产教融合 学校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需求 [5]
行情催生“补血”需求 年内券商发债规模超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23:34
券商发债规模 - 截至9月28日券商年内累计发债规模达11812.13亿元 同比增长83.27% 发债数量616只 较去年同期增加68.31% [2] - 7月发行规模1429.92亿元 8月飙升至2755亿元创年内月度发行量与规模双新高 9月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分别获批不超过300亿元和600亿元公司债 [2] - 7家头部券商发债规模突破500亿元 中国银河发行规模超千亿元位居榜首 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和中信证券均超500亿元 [2] 资金用途结构 - 发债资金呈现偿债+补流+专项投资多元格局 头部机构通过置换高息旧债优化债务结构降低成本 [3] - 补充营运资金直接投向两融和衍生品交易等核心业务领域 同时通过科创债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3] - 公司债占比过半 短融工具维持高位 次级债稳步增长 反映券商优化负债结构同时强化资本实力支撑业务发展 [3] 融资驱动因素 - A股行情走强推动资本补充需求 7-8月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和3800点关口 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4] - 两融余额9月24日单日大增超140亿元达2.4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自营与两融业务爆发式增长成为核心驱动力 [4] - 券商争相提额抢占两融市场份额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调增至500亿元 华林证券提升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至80亿元 [4] 融资成本优势 - 证券公司债平均利率1.89%低于去年同期2.42% 次级债平均利率2.25%低于去年同期2.64% 短融平均利率1.77%低于去年同期2.1% [5] - 债券融资提供更大规模资金支持且低利率环境下成本较股权融资减少 灵活期限结构可适配不同业务线需求 [5] - 债券融资避免股权稀释问题保障公司治理结构稳定 成为券商业务扩张期资金补充核心渠道 [5] 行业发展趋势 - 四季度券商发债规模预计维持高位 头部机构凭借资本与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6] - 资本规模直接决定券商业务资质、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时代 [4] - 市场活跃度提升、重资本业务扩容及低利率环境共同推升券商融资需求 [1]
2025年三季报前瞻:景气度持续提升
华西证券· 2025-09-28 11:0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6]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证券市场景气度持续提升,各项指标显著改善,预计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大幅增长44% [1][5][7] - 市场交投活跃度大幅提升,杠杆资金积极入市,股权融资规模显著回暖 [2][4][8] - 权益市场表现优异,核心指数涨幅为2024年初以来最佳,债券市场表现弱于去年同期 [3][29] - 证券行业受益于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看好四季度板块表现,重点关注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及区域主题机会 [8][36] 市场成交与活跃度 - 2025年第三季度前63个交易日A股成交金额132.63万亿元,日均成交额21,053亿元,同比增加212%,环比增加67% [2][15] - 202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5,225亿元、12,619亿元、21,05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1%、52%、212% [2][15] - 2025年8月和9月日均成交额分别达23,067亿元和24,546亿元,单日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的交易日有5个,峰值出现在2024年10月8日的34,729亿元 [15] 杠杆资金与资本中介业务 - 截至2025年9月25日,两融余额24,443亿元,其中融券余额169亿元,占比0.69% [2][16] - 2025年第三季度两融日均余额21,056亿元,同比增加48%,环比增加16% [2][16] - 2025年9月两融日均余额23,564亿元,同比增加70%,环比增加12% [16] - 市场质押市值2025年第三季度均值约29,064亿元,同比增加27%,环比增加10% [20] - 前三季度市场质押市值均值27,621亿元,同比增加13% [20] 权益与债券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创业板指涨幅52.3%,科创50涨幅49.2%,万得全A涨幅19.6%,沪深300涨幅17.1% [29][30] - 中证全债季度跌幅1.9%,表现弱于2024年同期 [3][29] -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券商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衍生品规模4,392亿元,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49,878亿元,两者比值约1:11.36 [3][29] 股权融资情况 - 2025年第三季度股权融资规模1,232亿元,同比增加135% [4][32] - IPO融资规模376亿元,同比增加145%,环比增加80% [4][32] - 增发融资规模696亿元,同比增加221%,环比减少88% [4][32] - 可转债融资规模160亿元,同比增加18%,环比减少28% [4][32] 上市券商营收预测 - 预计45家上市券商2025年第三季度调整后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加50%,环比增加21% [7][35] - 预计前三季度调整后营收3,987亿元,同比增加44% [5][7][35] - 第二季度营收结构中,经纪业务占比23%,投行业务占比6.7%,资管业务占比8.3%,利息收入占比8.6%,自营业务占比51% [35] 投资机会与受益标的 - 经纪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受益标的包括东方财富、指南针、湘财股份、九方智投控股、方正证券、招商证券 [8][36] - 投行业务主线受益标的包括中国银河、信达证券、东兴证券、国信证券 [8][36] - 区域主题机会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受益标的包括广发证券、中银证券、中金公司H、国泰君安国际、国金证券、天风证券、光大证券 [8][36]
非银金融周报:央行例会释放信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20250928
华西证券· 2025-09-28 09:06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5] 核心观点 - 央行货币政策例会强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提出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3][14] - 保险行业8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25% 主要因市场需求旺盛及预定利率下调推动需求提前释放 [7][15] - A股市场交投活跃 2025年第三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21,062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212.2% [1][16] 市场及板块行情 - 非银金融申万指数本周下跌0.09% 跑输沪深300指数1.16个百分点 位列一级行业第9名 [2][13] - 细分板块表现分化:证券板块下跌0.18% 保险板块上涨0.46% 多元金融下跌1.51% 互联网金融下跌2.64% 金融科技下跌1.49% [2][13] - 个股涨幅前三:湘财股份(+16.87%)、国盛金控(+8.46%)、四川双马(+5.33%) [2][13] 券商板块动态 - 央行例会要求关注债券市场长期收益率变化 防范资金空转 [3][14] - 外汇市场政策强调增强市场韧性 稳定预期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3][14]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 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 [3][14] 保险行业数据 - 前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4.8万亿元 同比增长9.63% 其中财产险1万亿元(+3.65%) 人身险3.8万亿元(+11.32%) [4][7][15] - 前8月原保险赔付支出1.68万亿元 同比增长8.16% [7][15] - 8月单月保费收入5914亿元 同比增长35.61% 增速较7月提升15.9个百分点 [7][15] 市场交易指标 - 本周A股日均成交额23,132亿元 环比减少8.1% 同比增加17.5% [1][16] - 2025年至今日均成交额16,423亿元 较2024年增长89.0% [1][16] - 两融余额24,443.17亿元 环比增加1.74% 较2024年日均水平增加55.98% [1][16] 投行业务情况 - 本周发行新股2家 募集资金3.7亿元 上市新股5家 募集资金75.5亿元 [1][16] - 2025年至今A股IPO上市76家 募集金额749.58亿元 超2024年全年673.5亿元 [1][16] 重点公司估值 - 覆盖22家重点公司 其中15家给予"买入"评级 6家"增持"评级 1家"中性"评级 [9] - 券商板块重点公司包括中国银河(2025E P/E 22.36x)、华泰证券(2025E P/E 11.37x)、国泰君安(2025E P/E 9.00x) [9] - 保险板块重点公司包括中国太保(2025E P/E 7.44x)、中国平安(2025E P/E 7.90x)、中国人寿(2025E P/E 10.26x) [9] 行业重要资讯 - 国有大行集体取消监事会 新公司法允许设审计委员会代行职权 [38] - 中国证监会与新加坡金管局深化资本市场合作 加强ETF互通和指数合作 [38] - 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 较7月末增加1.17万亿元 [39] - 港股前三季度IPO募资额预计达1823亿港元 或居全球交易所首位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