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寿(601628)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业交出稳中有进“周年答卷”
金融时报· 2025-09-04 08:41
核心观点 - 新"国十条"政策实施一周年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在资产规模、保费收入、赔付支出等核心指标实现稳步增长 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并通过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能 [1][2][12] 行业整体表现 - 保险业总资产达39.22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9.2% [2] - 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2] - 原保费收入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其中人身险公司2.77万亿元增5.4% 财产险公司9645亿元增5.1% [2] - 赔款与给付支出1.3万亿元 同比增长9% 增速快于保费增长 [2] 民生保障服务 - 巨灾保险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覆盖20多个省份试点 [3] - 2025年汛期支付极端强降雨灾害赔款20.5亿元 [3] - 商业健康险2024年赔付支出4052亿元 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超2.5万亿元 [4] - "沪惠保"累计赔付超22亿元 单人最高赔付超300万元 [4] - "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达615.9万人 累计赔付近38万人次 [4]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9亿人 累计筹资超千亿元 支出逾850亿元 [5] -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达329只 [5] - 中国人寿积累商业保险年金责任准备金近4万亿元 [5] - 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85个城市 [5] 实体经济服务 - 中国人保2025年上半年为科技活动提供保险保障近24万亿元 [6] -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合设立鸿鹄基金总规模925亿元 [6] - 人保财险绿色保险风险保障126.35万亿元 同比增长23.9% [7] - 太保产险绿色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30% 同比增速13.03% [7] - 新华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投资余额突破1.21万亿元 [8] - "五篇大文章"投资余额近1500亿元 同比增长54% [8] 行业深化改革 - 2025年上半年新推分红险产品259款 占寿险新产品总量33% [11] - 太平人寿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分红险占比87.1% 新单长险分红险占比91.3% [11] -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法人数量从2019年2642家降至2024年2539家 [11] - 吉林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销62家 机构总数较年初下降11.7% [11] - 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10]
保险业AI暗战:从“规模厮杀”到“效率竞赛”,谁能跑通新范式?
观察者网· 2025-09-04 08:00
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展 - 人工智能技术从概念探索全面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 成为行业转型升级核心驱动力 [1] - 保险业正从规模驱动向效率驱动和价值驱动转型 [3] 承保环节智能化突破 - 平安产险运用多模态感知技术破解非制式单证识别挑战 车代渠道智能出单率达81.2% 平均用时缩短至一分钟以内 [1] - 众安保险云端核心系统无界山上半年生成保单66.99亿张 自动化承保率高达99% [1] - 中国人寿数字核保系统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 [2] 理赔服务智能化升级 - 中国平安111极速赔服务体系闪赔业务占比达59% 非车险理赔端到端自动化覆盖百万级案件 人伤案件自动化处理率55% 最快处理时间51秒 [1] - 中国人寿上半年处理商业保险理赔案件超1200万件 智能化服务占比超75% 医保商保一体化快赔服务实现25%案件零人工干预 [1] - 中国太保健康险理赔自动化率达16% 大模型责任认定准确率99% [2] 客户服务智能化提升 - 中国人寿新版智能客服准确率超95% [2] - 阳光保险远程服务全流程自动化处理率达65% 智能服务满意度82% [2] - 众安保险灵犀平台部署近110个智能机器人 上半年累计调用4.5亿次 AI客服人均管控用户规模超6万 [2] - 中国太保AI坐席承担近半数客户服务工作量 [2] 风险防控智能化应用 - 平安产险反欺诈系统上半年拦截损失64.4亿元 同比增长6% [2] - 中国太保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车险风控工具累计识别风险金额上千万元 [2] 技术基础能力建设 - 中国人保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AI能力调用频次较年初增长27.2% 集团专利申请数同比提升55.3% [2] - 中国平安构建覆盖多领域大数据体系 累计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 服务近2.47亿个人客户 [3] - 众安保险集成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国产主流大模型 打造多技术融合AI中台架构 [3] 企业战略层面布局 - 中国太保明确大康养、国际化、人工智能+三大核心战略 构建企业级人工智能能力体系 [3] - 新华保险推出大势智AI助手品牌 在投资研究领域实现30%效率提升 [3]
险资"入市潮":五大上市险企半年增配权益资产超4000亿
观察者网· 2025-09-04 07:59
行业趋势 - 五家A股上市保险集团股票投资总规模逼近1.8万亿元 较年初净增超过4000亿元 创近年来新高 [1] - 保险资金成为权益市场最坚定的增量资金来源 体现对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深度认同 [1] - 险资大规模入市对A股市场具有稳定器作用 改善投资者结构并提升市场运行质量 [4] - 五家险企均提及新质生产力投资方向 与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度一致 [4] 中国人保 - A股投资规模较年初激增26.1% 权益资产占比从3.7%跃升至5.4% [2] - 投资重心聚焦符合国家战略导向且长期经营业绩稳健的优质标的 [2] - 通过定向增发、举牌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深化产业协同效应 [2] 中国人寿 - 半年内新增权益资产配置超过1500亿元 股票投资占比从7.58%提升至8.70% [2] - 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2] 中国平安 - 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暴涨48.5% 占投资总额比重达10.5% [2] - 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价值股两大主线布局 [2] - 策略体现对科技创新增长机遇和传统企业价值重估的双重把握 [3] 新华保险 - 大幅增加高股息OCI类权益投资 半年内增配68.26亿元 [4] - 通过OCI账户配置高股息股票获取稳定现金流并平滑业绩波动 [4] - 投资理念从单纯资本增值转向综合考量股息收益和资产负债匹配 [4] 中国太保 - 在传统股票投资基础上增加未上市股权等另类资产配置 [4] - 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提升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4] 投资策略特征 - 险资采用分散化投资、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策略构建稳健投资体系 [4] - 投资理念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布局 注重质量提升和战略协同 [2][4] 市场展望 -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A股市场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 [5] - 险资作为重要机构投资力量将继续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5] - 险资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国家战略实施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5]
盘点上市险企负债端:银保、分红险撑起增长,新能源车险进入盈利区间
第一财经· 2025-09-04 07:57
寿险新业务价值表现 - 五家A股上市险企上半年寿险新业务价值共计754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2]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达1525.4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6.19% [4] - 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幅分别达150.3%和111.1% 中国太保增长95.6% [4] 银保渠道发展驱动因素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占比达41.38% 同比提升13.24个百分点 [5]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普遍提升 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9.7个百分点至28.6% [6]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占比平均为38.9% 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 [6] 分红险转型进展 - 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均超50% [8] - 平安人寿分红险占个险新单比例提升至40%左右 [8] - 新华保险分红险长期险首年保费从去年同期200万元跃升至46.27亿元 [8] 产险综合成本率优化 - 三家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0.8至2.6个百分点 [11] - 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5.2%-95.3%水平 中国太保为96.3% [11] 新能源车险经营改善 - 中国平安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增长46% 实现承保盈利 [12] - 中国太保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 占比从14.1%上升至19.8% [12] - 服务新能源车辆数超过536万辆 家用车综合成本率相对理想 [12]
25H1上市险企人身险成本盘点:新单成本平均同比下降 65bps
华创证券· 2025-09-04 07:43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核心观点 - 上市险企人身险新单成本显著下降 2025H1新单综合负债成本平均同比下降65个基点 环比下降61个基点 [2] - 行业负债经营质量逐步改善 "利差损"风险逐步收敛 PEV估值或有望修复 [12] - 资产端积极布局高股息资产 缓解净投资收益率中枢下行趋势 [12] 成本测算分析 - 2025H1上市险企VIF打平收益率(存量保单综合负债成本)区间为[2.21%, 3.39%] [2] - 2025H1上市险企NBV打平收益率(新单综合负债成本)区间为[1.5%, 2.89%] [2] - 新单成本均低于存量成本 预计新单持续流入将推动存量成本下降 [2] - 存量成本变化较小且呈现分化 部分险企略有上升 [2] 险企具体数据 - 国寿VIF打平收益率为2.43% NBV打平收益率为1.50% [3][11] - 平安VIF打平收益率为2.51% NBV打平收益率为1.73% [3][11] - 太保VIF打平收益率为2.21% NBV打平收益率为1.76% [3][11] - 新华VIF打平收益率为3.00% NBV打平收益率为2.68% [3][11] - 人保VIF打平收益率为3.39% NBV打平收益率为2.89% [3][11] - 阳光VIF打平收益率为2.80% NBV打平收益率为2.30% [3][11] 驱动因素 - 新单成本下降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和个险渠道报行合一驱动 [2] - 保险行业积极推动分红险转型 9月实施非对称预定利率下调 [12] - 监管持续推动银保、经代到个险代理人的报行合一 渠道费用成本明显压降 [12] 投资建议 - 推荐顺序:中国太保、中国人寿H、中国人保H、阳光保险H [12] - 若权益市场持续超预期 推荐新华保险H [12] - 若地产出现回暖信号 推荐中国平安 [12]
招银国际:升中国人寿(02628)目标价至29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7:00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将公司今年、明年及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至2.99元人民币、3.23元人民币及3.67元人民币 [1] - 目标价由20港元上调至29港元 相当于预测今年股价对内含价值的0.5倍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财务表现分析 - 上半年纯利同比上升7%至409亿元人民币 [1] - 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下降31% [1] - 股息同比增长19%至0.24元人民币 增速快于净利润增长 [1] 行业与经营展望 - 保险服务费用波动性预计在第三季度或下半年缓解 [1] -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及去年第四季度利率暴跌形成低基数 推动下半年保险服务业绩复苏 [1] - 第二季度纯利下滑属短期性波动 [1]
招银国际:升中国人寿目标价至29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 2025-09-04 06:57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将公司今年 明年及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至2.99元人民币 3.23元人民币及3.67元人民币 [1] - 目标价由20港元上调至29港元 相当于预测今年股价对内含价值的0.5倍 [1] - 评级为买入 [1] 财务表现分析 - 上半年纯利同比上升7%至409亿元人民币 [1] - 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下降31% [1] - 股息同比增长19%至0.24元人民币 增速快于净利润增长 [1] 行业前景与波动因素 - 预计保险服务费用波动性将在第三季或下半年缓解 [1] -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及去年第四季利率暴跌 为下半年保险服务业绩复苏提供较低基数 [1] - 第二季纯利下滑属短期性波动 [1]
永川监管分局同意中国人寿荣昌区支公司万灵营销服务部变更营业场所
金投网· 2025-09-04 06:04
公司运营动态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荣昌区支公司万灵营销服务部获准变更营业场所至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学府支路27号 [1] - 公司需按规定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1] 监管审批情况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永川监管分局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批复同意营业场所变更申请 [1] - 批复依据为公司提交的《关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荣昌区支公司万灵营销服务部营业场所变更的请示》(国寿人险渝发〔2025〕173号)文件 [1]
南向资金年内增持前10个股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5:38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9月2日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规模达10002.21亿港元 创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1] - 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超8079亿港元 为2015年1271.77亿港元的6.35倍 [5]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预测规模从1100亿美元上调至1600亿美元(约1.25万亿港元) [5] 历史资金流动趋势 - 自2014年互联互通开通以来 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达4.7万亿港元 [5] - 南向资金每日成交额占比从初期5%升至当前36% 月度占比持续维持在30%以上 [6] - 2015至2023年净流入规模呈波动上升态势 2020-2021年达阶段高峰(6721.25亿港元/4543.95亿港元) [5] 资金配置方向 - 年内增持前十大个股包括阿里巴巴(净买入126.7亿港元)、腾讯控股、美团等科技与金融板块 [8] - 重点配置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高分红价值股及创新生物医药公司 [8] - 主动股混基金在港股配置比例达15.59% 较2024年末上升3.99% 为所有板块中最大增幅 [10]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优势显著 且拥有大型科技股、新消费股等独特投资标的 [6] - 高股息标的提供稳定现金流 央行互换便利政策间接提振高息股表现 [6] - 政策红利与IPO市场升温增强市场活力 人民币国际化及中概股回归提升长期配置价值 [6] 市场结构影响 - 南向资金从散户主导转变为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主导 投研能力大幅提升 [9] - 内地资金交易占比持续提升 成为港股市场"稳定器" 增强定价影响力 [9] - 推动投资格局转向关注科技等高成长性板块 优化估值逻辑与宏观经济联动性 [8][9] 行业配置偏好 - 资金集中布局金融、科技及生物医药行业 金融股具稳定股息收益 科技股受益AI发展与低估值 [8] - 主动股混基金加仓方向为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 港股配置比例显著上升 [10] 市场展望 - 若美元指数进入贬值通道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 港股或迎来阶段性表现机会 [10] - 2025年港股处于科技创新与资金流入共振窗口期 具备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双轮驱动潜力 [9]
A股保险股普跌,中国太保、中国人保跌超2%
格隆汇APP· 2025-09-04 03:25
保险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保险股普遍下跌 中国太保下跌2.54% 中国人保下跌2.24% 新华保险下跌2.13% 中国人寿下跌1.81% 中国平安下跌1.04% [1][2] - 中国太保总市值3623亿 年初至今涨幅13.76% 中国人保总市值3666亿 年初至今涨幅11.35% 新华保险总市值1935亿 年初至今涨幅28.68% [2] - 中国人寿总市值11068亿 年初至今下跌5.52% 中国平安总市值10354亿 年初至今涨幅11.74% [2] 技术指标信号 - MACD金叉信号形成 显示部分个股涨势良好 [2]